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治疗及溶治疗的监测。方法对抗凝治疗及溶治疗的患者进行监测。结论临床上常用凝药以预防血栓形成,也用溶药以溶解治疗血栓。但是,这些药物应用过量便会造成出血,用量不足又达不到预期治疗效果。因此,在应用这些药物的过程中,必须进行实验室检查监测。

  • 标签: 抗凝治疗 溶栓治疗 监测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在心血管疾病患者使用药物治疗期间辅助临床药学服务的作用。方法:将2021年3月-2022年3月我院治疗的心血管疾病患者86位,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3位。参照组进行常规干预,实验组实施临床药学服务。观察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疾病管理评分,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与参照组相对比,干预后实验组患者的疾病管理评分较高,利用统计学软件分析后存在明显对比意义(P

  • 标签: 临床药学服务 心血管疾病 抗栓抗凝药物 辅助作用
  • 简介:摘要糖尿病(Diabetesmellitus,DM)是全世界常见病、多发病和流行病。2007年,全世界已有2.46亿糖尿病患者,到2025年将攀升到3.8亿,增长55%。而糖尿病前期也将由2007年的3.09亿增至2025年的4.2亿。1944年,美国糖尿病患者超过居民6%的州只有2个,近1/3地区的糖尿病患病率<4%;但到2002年,2/3地区的糖尿病患病率都在6%以上,低于5%的州寥寥无几。澳大利亚在2002年报告的糖尿病患病率为7%,比1981年翻了一番,糖尿病病人超过100万人。糖尿病患病率最高的国家是太平洋岛国瑙鲁(Nauru),患病率接近30%;其他9个患病率最高的国家是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卡塔尔、巴林、古巴、波多黎各、新加坡、留尼旺、科威特和塞舍尔。根据国外测算,亚洲也属于糖尿病的多发地区。

  • 标签:
  • 简介:摘要基因药物(Genemedicine)实质上是导入一个具有治疗作用的给药系统,是自1990年后人类医学上的一次革命。对恶性肿瘤患者采用免疫基因治疗;病因性基因治疗;溶瘤腺病毒基因治疗;自杀基因治疗在临床实验和试验中均取得可喜进步,这给广大恶性肿瘤患者带来福音,其前景十分美好。

  • 标签: 恶性肿瘤 基因治疗 自杀基因 癌胚抗原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应用阿司匹林+硫酸氢氯吡格雷+低分子肝素钙进行联合治疗患者静脉采血后合适的按压时间。方法选择我科收治的应用以上治疗的患者300例,按采血后不同的按压分为3组,观察患者局部出血的发生情况、出血面积,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按压时间与出血、出血面积密切相关,按压6min与按压8min相比,出血发生率与出血面积有显著差异(P<0.05),其他相邻组间的出血率与出血面积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8min为合适的压迫时间,既可使皮下出血发生率降低,又使局部出血面积缩小。

  • 标签: 联合抗栓 采血 按压时间
  • 简介:摘要治疗能够显著降低急性冠脉综合征发病率和死亡率,是急性冠脉综合征治疗的基本措施,治疗包括血小板治疗及抗凝血酶治疗。大规模临床研究表明治疗能显著改善急性冠脉综合的预后,因而越来越受到临床医生重视。

  • 标签: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抗血小板 抗凝血酶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阿司匹林血小板药物药物治疗效果。方法研究对象为64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对照组34例应用氯吡格雷治疗,观察组30例应用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双联治疗,对比评价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的心脏左室射血分数、E/A以及心输出量、临床疗效与对照组相比,有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双联血小板药物治疗急性冠脉动脉综合征效果显著。

  • 标签: 阿司匹林 抗血小板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心绞痛是由于心肌需氧和供氧之间暂时失去平衡而发生心肌缺血的临床症候群。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的常见症状,发作时胸骨后部及心前区出现阵发性绞痛或闷痛,并可放射至左上肢,疼痛是由缺血、缺氧的代谢产物乳酸、丙酮酸或类似激肽的多肽类物质等所引起。不稳定型心绞痛包括初发型、恶化型及自发性心绞痛,有可能发展为心肌梗塞或猝死,也可逐渐恢复为稳定型心绞痛。

  • 标签: 不稳定性心绞痛 药物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对急性肺栓塞患者应用溶凝疗法治疗的临床疗效,进一步为临床肺栓塞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0月-2014年10月收治的经增强CT和肺动脉造影确诊的急性肺栓塞患者40例,随机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低分子肝素凝疗法进行治疗,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尿激酶溶方法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两组对比,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0.0%,而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0%,由此可见,凝和溶综合应用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凝单一治疗效果,两组比较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急性肺栓塞患者进行凝和溶联合治疗临床疗效显著,安全有效、副作用少,临床意义突出,值得进一步推广使用。

  • 标签: 溶栓 抗凝 急性肺栓塞 临床观察
  • 简介:

  • 标签:
  • 简介:药物是通过影响凝血过程中的某些凝血因子阻止凝血过程的药物,可用于防止血管内栓塞或血栓形成的疾病,预防中风或其他血栓性疾病。新型药物具有传统药物不可比拟的优点。

  • 标签: 新型抗凝药 概述
  • 简介:冠心病是一类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近年来,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呈明显上升趋势,而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血栓形成、管腔闭塞是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主要发病机制。随着急性心肌梗死实施再灌注治疗技术的开展,尤其是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手术(PCI)的实施,

  • 标签: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PCI术 抗血小板治疗 抗凝治疗 药物抵抗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曾发生脑卒中的房颤患者治疗及血压控制情况,评价再发脑卒中的危险。方法收集2006年1月1日至2011年12月31日在心内科就诊的曾发生脑卒中的房颤患者,共收集符合条件的患者133例。结果研究对象女性占46.6%;男性占53.4%,平均年龄74.3±8.46岁,有高血压病史者占83.5%,华法林服用率为16.6%,阿司匹林服用率为63.9%,19.5%没有采取任何治疗措施。治疗患者22.7%INR值在2.0~3.0之间。伴有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率为58.6%男性血压控制率为61.7%,女性血压控制率为54.9%,男性血压控制率比女性高6.8%。房颤伴有高血压的患者中,血压控制达标同时治疗达标的比例2.7%。结论曾发生脑卒中的房颤患者治疗率低,与指南规定具有较大差距,而且同时伴有高血压者血压控制率也较低,因此再发脑卒中的危险处于较高水平。

  • 标签: 心房颤动 脑卒中 抗凝治疗 高血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病因及治疗方法。方法患肢静脉点滴尿激酶,脐周皮下注射抗凝剂,口服抗凝剂及血小板聚集药物,活血化瘀药物等。结果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治愈率为90%,总有效率为98.33%。结论患肢溶治疗深静脉血栓形成疗效好。

  • 标签: 溶栓抗凝深静脉血栓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