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欧洲心脏病学会(ESC)与欧洲血管外科学会于2017年发布了新版的《ESC外周动脉疾病诊治指南》。与2011版指南相比,更新了14条推荐建议,新增了16条推荐建议。其中对于外周动脉疾病的治疗,亦给出了详细的推荐意见以及循证医学证据。本文根据指南更新的循证医学证据,结合临床实际问题,重点对指南给出外周动脉疾病药物治疗推荐意见进行解读,以期医务工作者能更好的理解和遵循指南。

  • 标签: 外周动脉疾病 抗栓药物治疗 指南解读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辛伐他汀联合治疗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驻地医院2017年4月到2018年1月收治的100例脑梗死患者,将其按照随机数字法分组——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患者;实验组给予辛伐他汀联合治疗,对照组给予治疗和常规护理。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治疗前后血脂水平变化,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效果。结果对照组治疗后总有效率明显低于试验组,差异显著,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血脂水平对比对照组有明显改善,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辛伐他汀联合治疗脑梗死能够显著提高治疗效果,有效改善患者血脂水平。

  • 标签: 辛伐他汀 抗栓 脑梗死 临床效果
  • 简介:目的:探讨破瘀颗粒治疗急性脑梗死属血瘀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急性脑梗死患者属血瘀证者88人随机分为2组,2组均用西医常规治疗及丹参注射液.治疗组在以上基础上加用破血化瘀药物,疗程均为3周.结果:2组在临床症状、神经功能缺损以及血液粘稠度、血小板聚集率、D二聚体、血小板膜蛋白颗粒较治疗前均有所改善,但治疗组更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破瘀颗粒可有效地改善急性脑梗死属血瘀证者的血液粘、浓、凝、聚状态,可做为急性脑梗死的重要辅助药物.

  • 标签: 破瘀抗栓颗粒 急性脑梗死 血瘀证 活血化瘀药
  • 简介:肺源性心脏病(简称肺心病)急性发作期,其心功能、血管状态及血液循环等多环节均可发生异常,微循环障碍又是肺心病的病理生理基础之一。我院1997年对肺心病急性发作期患者54例,分别按常规治疗及常规加用蝮蛇治疗,后者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文54例患者均符合1977年全国肺心病专业会议制定的肺心病诊断标准,分成两组,每组27例。治疗组男10例,女17例;年龄42~74岁,平均61岁。对照组(常规治疗组)男10例,女17例;年龄40~74岁,平均61岁。1.2临床表现:54例均有不同程度的咳嗽、咯痰、心慌、气短、颈静脉怒张,口唇紫绀,两肺干湿性罗音,肝脏肿大,双下肢浮肿,呈现为呼衰、心衰体征。1.3治疗方法:在常规低流量给氧、抗感染、止咳平喘、利尿强心等治疗后,疗效不佳者,治疗组加用蝮蛇酶0.5单

  • 标签: 蝮蛇抗栓酶 治疗 肺心病 临床资料 血液循环 心力衰竭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溶联合凝与单纯治疗急性次大面积肺栓塞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方法将62例急性次大面积肺栓塞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1例,治疗组采用尿激酶溶联合低分子肝素钙和华法林治疗,对照组单纯采用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和治疗后14d的动脉血气指标、疗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对两组患者6个月的右心功能改善情况进行监测.结果治疗前两组PaO2、PaCO2、P(A-a)O2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5),治疗组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有效率为96.77%,对照组为74.19%,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前两组的右心室内径、肺动脉压、三尖瓣中重度反流患者比例两组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6个月,两组的右心室内径和肺动脉压均较治疗前明显减少(p<0.05),治疗组减少更明显(p<0.05),三尖瓣重度反流患者比例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高于对照组,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溶联合治疗急性次大面积PE疗效优于单纯凝,未明显增加不良反应,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关键词肺栓塞;溶治疗;治疗;疗效

  • 标签:
  • 简介:摘要:溶联合治疗急诊重症肺血栓栓塞症的疗效观察。方法:选取我院一年内收治的的100例患者按照随机分组方法分为对照组(50例,仅使用凝)和研究组(50例,使用溶+治疗),对两组的治疗效果进行收集和分析及对比两组治疗后血凝功能指标。结果:两组在治疗后均有一定好转,但研究组数据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急诊重症肺血栓栓塞症患者进行治疗时采用溶+治疗治疗方法效果更显著,有较高的使用价值。

  • 标签:
  • 简介:摘要: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低骨量和骨组织微结构破坏为特征,导致生物力学上骨强度降低,骨脆性增加,易于发生脆性骨折的一种全身性代谢性疾病。骨质疏松症在各个年龄均可发生,常见于老年人。老年性骨质疏松症和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最为常见,两者均属于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本文将对临床骨质疏松症治疗药物的应用进展做一综述。

  • 标签: 骨质疏松症 骨矿化促进物 骨形成促进剂 骨吸收抑制剂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对急性脑梗死溶治疗患者血液流变学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8年10月~2020年10月在我院收治的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两组均进行溶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采用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采用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持续治疗14d。对比两组治疗前和治疗14d时的血液流变学指标[红细胞压积(HCT)、红细胞沉降率(ESR)、纤维蛋白原(FIB)]和预后[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OS)分级]情况。结果 治疗14d,两组HCT、ESR、FIB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上述指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4d后,观察组GOS分级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脑梗死溶治疗患者中采用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的效果较好,可调节血液流变学指标,且改善患者预后。

  • 标签: [] 急性脑梗死 溶栓治疗 阿司匹林 氯吡格雷 血液流变学指标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心血管疾病血小板药物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最近3年收治的100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将应用阿司匹林治疗的50例冠心病患者设为对照组,应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治疗的50例冠心病患者设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凝血酶原时间、血小板聚集以及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8%,对照组总有效率70%,p<0.05;组间治疗后的凝血酶原时间、血小板聚集对比,p<0.05。结论血小板药物治疗心血管疾病可以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值得临床深入研究。

  • 标签: 心血管疾病 抗血小板药物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 本研究旨在探讨房颤患者口服药物治疗的出血风险因素,并为临床决策提供科学依据。通过回顾性分析多个临床研究和大规模流行病学数据,我们发现主要出血风险因素包括年龄、药物类型、合并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肝肾功能、以及使用其他药物的情况。年龄大于75岁的患者、使用华法令(华法林)的患者、合并多种疾病、肝肾功能受损以及与药物互相作用的其他药物使用者,出血风险明显增加。我们还发现,定期监测国际标准化比率(INR)和临床评估患者的出血风险是降低不必要出血的关键。最后,本研究强调了医生和患者之间的共同决策,以权衡出血风险和血栓风险,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 标签: 房颤 口服抗凝药物 出血风险 年龄 华法令 国际标准化比率 共同决策
  • 简介:目的针对近期收治的1例房颤合并冠心病患者治疗方案的选择,检索当前最佳证据,为临床合理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全面检索PubMed、MEDLINE(Ovid)、EMbase、heCochraneLibrary(2014年第5期),检索时限截至2014年5月。查找与房颤合并冠心病患者治疗有关的证据,对所获证据进行分析评价后,为患者制定治疗方案。结果现有证据表明,目前尚无明确的房颤合并稳定性冠心病老年患者治疗的最佳方案。结论正确评价血栓风险与出血风险,是房颤合并冠心病老年患者治疗获益的关键。

  • 标签: 房颤合并冠心病 抗凝治疗 抗血小板治疗 老年患者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究妊娠易病人采取治疗对其妊娠结局的影响,为易孕妇的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研究对象为2022年2月至2023年2月间本院收治的符合纳排标准的60例妊娠易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30例。干预组进行治疗,对照组不进行治疗。研究探究了凝血相关指标变化与易症发生的关系,并对比了两组患者的妊娠结局情况。结果:结果验证了合理的治疗对于妊娠期易症患者不良妊娠结果的改善作用,为推广这种预防性药物治疗方法在妇产科临床中提供依据。结论:研究结果还显示D-二聚体水平的升高反映了继发性纤溶活性的强度,可作为一种无创检测血栓指标,在高凝状态下具有特异性,该研究支持了该结论。

  • 标签: 妊娠易栓病人 抗凝治疗 母婴结局
  • 简介:摘要:目的:对老年冠心病合并心房颤动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探讨。方法:选取我院2023年1月—2023年12月收治的84例老年冠心病合并心房颤动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各32例,对照组采用华法林治疗方式,观察组则采用新型凝(NOAC)治疗,对两种治疗方法的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经过治疗后发现,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血压、心率均得到了控制,且观察组控制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老年冠心病合并心房颤动的治疗至关重要,华法林、新型药物治疗均能有较好的效果,但新型药物的疗效优于华法林。在临床上,医务人员应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合理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 标签: 老年 冠心病合并心房颤动 抗栓治疗
  • 简介:【摘要】 目的 研究阿加曲班凝联合血小板药物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 选取2021年5月-2023年5月本院收治的7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以随机分组法,各3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硫酸氢氯吡格雷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阿加曲班凝联合硫酸氢氯吡格雷药物治疗。对比患者治疗7天、10天的效果。结果 观察组神经功能好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急性脑梗死患者使用阿加曲班凝联合血小板药物的效果更加明显,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与应用。

  • 标签: 阿加曲班抗凝 抗血小板 急性脑梗死 临床疗效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