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肥胖是一种内分泌代谢障碍性疾病,以能量过多而致使脂肪过度积聚而成,是影响人们生活质量的一种常见疾病。肥胖动物模型是研究肥胖的发病机制及治疗措施的前提条件。针对肥胖模型动物的选择,本文将从大鼠、小鼠及猪来分别介绍,就其生物学特征、制作肥胖动物的优缺点等方面展开论述。

  • 标签: 肥胖 动物模型 大鼠 小鼠
  • 简介:摘要文章1-7提出了血液循环在大脑处理信息的过程中具有时序控制作用,并用量化模型结合结构风险最小化相关理论说明时序控制作用的意义。量化模型中涉及网络训练样本的重组问题,文章7已给出一种样本重组方案,本文将介绍另外一种样本重组方案。在量化模型中,每个神经细胞有两种角色,一是某个分解出来的前向网络的输出细胞,一是各前向网络的输入细胞。对于输出细胞这一角色,训练样本排列图中的每条竖线对应一个“已经经过处理,传输到达输出细胞,经输出细胞加和后成为前向网络输出”的样本;对于输入细胞这一角色,每条竖线对应的输入样本样本重组后成为输入每个前向网络模型样本。采用不同的样本重组方案不影响量化模型中应用结构风险最小化相关理论进行分析的推导过程。

  • 标签: 过程存储与重组模型 时序控制 微循环 结构风险 中枢神经系统 信息处理
  • 简介:摘要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fattyliverdisease,NAFLD)是在未过量饮酒的情况下,以肝细胞脂肪变性和脂质贮积为特征的一系列临床病理综合征。NAFLD可从单纯性脂肪肝经脂肪性肝炎,发展为肝纤维化,甚至导致肝硬化、肝细胞癌或肝功能衰竭等终末期肝病。至今有很多NAFLD动物模型,但仍缺乏能涵盖人类整个疾病谱的单一动物模型,故选择一个符合自己研究目的的模型显得很重要。在这篇文章中我们主要讲述基因敲除或基因突变模型、营养诱发模型、复合模型这三类模型以及它们的优缺点以便于研究者的选择

  • 标签: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非酒精性脂肪肝炎 动物模型
  • 简介:虽然公立医院改革试点方案尚悬在空中,但发韧于基层的民间探索却已早早破冰。尤其是“海城模式”、“无锡模式”、“南京模式”、“潍坊模式”、“松江模式”……这些从20世纪末及21世纪初开始启步的“民间自发性”试验,而今已然成为一去撬动中国公立医院改革板块的重要主导力量。

  • 标签: 医院改革 民间 公立 管办分离 无锡 样本
  • 简介:作者于1993—1994年在日本国立预防卫生研究所进修期间.在该所艾滋病研究中心应用艾滋病检测技术,采用血清学方法对来自日本不同地区16份血液样品进行了检测.得到不同数据与结果.供同仁们在工作中参考.

  • 标签: 血样本 HIV感染 检测 艾滋病 蛋白印迹法 酶联反应法
  • 简介:完全随机设计:采用完全随机化的分组方法,将全部实验对象分配到g个处理组,各组分别接受不同的处理,实验结束后比较各组均数之间的差别有无统计学意义。当g=2时,方差分析的结果与两样本均数比较的t检验等价,

  • 标签: 两样本均数 方差分析 完全随机设计 实验对象 分组方法 随机化
  • 简介:摘要结合人工神经网络领域的理论成果,量化描述大脑处理信息的过程,分析大脑各生化参数、生理机制对具体信息存储、信息提取的影响,将有助于进一步理解大脑的工作原理。本文介绍了一个量化描述大脑信息存储、信息提取的思路,并结合结构风险最小化原理,分析说明大脑在具体信息处理过程中存在样本量和网络规模匹配的问题。在量化模型的帮助下,可以看到,血液循环的时序控制作用、语言机制等能和大脑的生化参数相互配合,实现如下几点,从而使大脑能对不同信息处理组织起相对独立规模受控的子网络,降低结构风险,准确而高效的处理信息1在处理特定信息的时候,相关网络中细胞的兴奋程度足够大,并且能维持足够长的兴奋时间2在处理特定信息的时候,无关网络中细胞的兴奋程度足够小3兴奋程度大小和时间长短不同造成连接改变程度差异,改变程度差异参数和遗忘机制的参数能相互配合4在实现差异的基础上,又能保证生化环境的稳定,使信息提取时输入神经网络的样本不和训练样本差别过大5子网络的组织有一定的稳定性和灵活性。

  • 标签: 过程存储与重组模型 时序控制 微循环 结构风险 中枢神经系统 信息处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用作分离的标本应尽量在开始治疗前采集,采样时严格无菌操作,标本置于无菌容器,不能接触抗菌药物和消毒剂。标本采集后应按要求处理,立即送往临床微生物实验室。临床微生物实验室所接触的临床标本中可能含有病原体,对室内工作人员和周围人群造成威胁,临床微生物实验室必须遵守感染性废弃物的处理原则,对所有废弃物进行处理。

  • 标签: 微生物学 标本制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有的人追逐达官厚禄,只为享受那叱咤拥护的快活,有的人沉溺于犬马声色,只因迷醉那酒绿花红的感觉,有的人终日昏昏碌碌,只因迷失了红尘的自我,而你却选择了奉献,选择踏实的工作,用心耕耘……浇灌……收获病人康复的喜悦。

  • 标签: 诗歌 文学作品 现代文学 《选择》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胶体金免疫层析试验(GICA)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与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CLIA)检测HBsAg弱阳性样本的结果符合率,以了解三种方法的特异性与灵敏度等诊断指标。方法用三种方法平行检测收集的血清标本HBsAg,并相互比较。结果三种方法检测HBsAg的结果符合率为83.9%,其中ELISA与TRFIA结果符合率为93.8%;GICA与CLIA结果符合率为75.8%。GICA检测HBsAg弱阳性样本时的各项诊断指标都不甚理想。结论(1)GICA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75.8%和75.8%,较ELISA和CLIA低,检测HBsAg弱阳性样本时存在一定程度的漏检率和误诊率,只能起筛查作用,遇到HBsAg弱阳性的血清标本必须与ELISA法并用,实行双检。(2)ELISA较CLIA敏感性和特异性略低,当测定标本的OD值在临界值(cutoff)附近即检测灰区时建议用CLIA复检。

  • 标签: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 弱阳性 胶体金免疫层析试验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猴脑缺血后行局部选择性深低温顺行脑灌注对谷氨酸(glutamicacid,Glu)、γ-氨基丁酸(γ-aminobutyricacid,GABA)代谢的影响。方法成年恒河猴8只,随机分为两组选择性深低温组(阻断双侧颈总动脉后深低温灌注,n=5);空白对照组(仅阻断双侧颈总动脉,n=3)。建立猴脑选择性局部深低温体外循环模型,自缺血前30min开始利用微透析技术持续采集脑细胞外液,常温下临时阻断双侧颈总动脉10min后行顺行性低温灌注,降脑温至18℃,维持60min,用高效液相色谱-紫外线法测定谷氨酸、γ-氨基丁酸浓度。结果谷氨酸在常温下阻断双侧颈总动脉后迅速升高(P<0.05),行低温冷灌注后较常温脑缺血时明显下降(P<0.05),恢复血供复温过程较冷灌注时谷氨酸无明显变化。γ-氨基丁酸在常温脑缺血、低温冷灌注及恢复血供复温过程中无明显变化,仅在低温冷灌注初期稍下降,随着冷灌注时间的延长逐渐恢复至灌注前水平(P>0.05)。讨论Glu表达下降、GABA表达变化不明显,提示脑脑缺血后选择性深低温灌注过程中主要通过降低Glu表达,减低了Glu的“兴奋性”毒性,提高了神经元对缺血缺氧的耐受性,促进受损脑细胞的修复,是脑缺血的重要保护机制之一。

  • 标签: 谷氨酸 &gamma -氨基丁酸 恒河猴 选择性深低温 脑缺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标本存放时间对血清胰岛素检测的影响,制定实验室未检测标本的存放时间标准。方法用促凝管采集35例标本,静置半个小时后分离血清,测定即刻的胰岛素水平;然后将标本放置于4℃冰箱,依次测定4小时后、8小时后、24小时后胰岛素水平。结果4小时后检测结果与即刻值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8小时后、24小时后检测结果与即刻值相比有差异(P<0.05)。24小时内的检测结果呈先增后减的变化。结论为了降低存放时间对检测结果的影响,血清胰岛素的检测最好在采样后4小时内完成。

  • 标签: 存放时间 胰岛素 质量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全程质量控制管理应用于血液样本检测中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本院2011年11月~2013年9月期间接收的248份血液标本,采用随机抽签法将其分为实验组和观察组,每组124份,对照组血液标本按照常规处理,实验组则行全程质量控制管理,对比分析两组血液标本检测误差率。结果实验组误差发生率6.4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9.03%(χ2=11.0434,P=0.0009)实验组血液标本在检验前、检验中、检验后误差发生率分别为4.84%、1.61%、0.00%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5.32%、7.26%、6.45%(χ2=7.5178,P=0.0061;χ2=4.6613,P=0.0309;χ2=8.2667,P=0.0040)。结论血液标本检验中应用全程质量控制管理,能有效降低检验前、检验中、检验后误差发生率,保证血液标本的质量进而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对临床诊断和治疗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 标签: 血液标本 质量控制管理 误差 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