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LPS通过调节趋化因子12的受体对裸鼠胆管癌移植瘤杀伤效应。方法皮下接种QBC939建立裸鼠胆管癌移植瘤模型,瘤内注射LPS,同时肌肉注射青霉素抑制LPS导致的炎症反应,每3天测量肿瘤体积,描绘肿瘤生长曲线。实验结束后处死裸鼠,剥离肿瘤,测量体积大小。结果对照组全部接种部位均有移植瘤生成,且肿瘤体积大,成瘤率为100%(8/8);试验组成瘤率为87.5%(7/8),移植瘤生长缓慢,瘤体小。经过28天的治疗,试验组移植瘤的生长速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对照组于接种细胞后12天触及肿瘤,而试验组平均为15天,且生长较慢。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肿瘤生长受到抑制(P<0.05)。结论LPS可明显抑制裸鼠胆管癌移植瘤的生长,具有胆管癌基因治疗的可行性。

  • 标签: 胆管癌 CXCR4 脂多糖 基因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检测MT-GAG对HgCl2引起的红细胞溶血率减少的百分数,考察其稳定性和活性。方法用新鲜兔全血制备红细胞悬液,在使红细胞全部溶血的Hg离子环境中加入不同受热时间的MT、MT-GAG溶液,测定417nm下的吸光值。结果MT-GAG在105℃受热30分钟时溶血率减少的百分数HMT≥77%。结论MT-GAG比MT可耐受更长的受热时间,对HgCl2引起的红细胞溶血具有抑制作用

  • 标签: MT MT-GAG 红细胞溶血 抑制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体外实验的方法研究乌头碱对XG-7刺激后细胞增殖及细胞上清中分泌的IgG水平的变化情况,探讨其可能的免疫抑制作用。方法分别采用1ug/ml、10ug/ml、1000ug/ml工作浓度的乌头碱溶液刺激体外培养的多发骨髓瘤细胞系XG-7作用24、48、72h,采用CCK-8活细胞计数法检测细胞增殖及毒性情况,同时应用ELISA法检测细胞72h后培养上清IgG水平。结果1.三种不同浓度的乌头碱溶液对XG-7细胞增殖均有抑制作用,且呈现浓度依赖性。2.不同时间的药物对细胞的增殖均有抑制作用,呈现时间依赖性。3.三种不同浓度的乌头碱刺激细胞后IgG水平均有下降的趋势,但与对照组相比较并没有统计学差异。结论乌头碱可以抑制B细胞增殖,因此推测乌头碱可能有明显的免疫抑制作用,但是目前对其具体如何发挥免疫抑制作用机制了解尚少,还需要进一步深入探索。

  • 标签: 乌头碱 B细胞 免疫抑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芍药苷对K562细胞生长抑制作用及其对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采用MTT法测定芍药苷对K562细胞的体外抑制作用,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凋亡相关蛋白bcl-2,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周期。结果芍药苷对K562细胞抑制作用,可下调凋亡相关蛋白bcl-2的表达,阻止细胞周期于G1/S期。结论芍药苷可明显抑制k562细胞生长,阻止细胞周期。

  • 标签: 芍药苷 K562细胞 细胞周期 bcl-2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红景天酪醇对体外培养的人宫颈癌Hela细胞抑制作用。方法采用集落形成实验和MTT实验研究红景天酪醇对体外培养Hela细胞的杀伤作用。结果红景天酪醇明显影响Hela细胞的集落形成,抑制Hela细胞的活性和功能状态。结论红景天酪醇对Hela细胞的增殖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提示红景天酪醇可能对宫颈癌具有一定的防治作用

  • 标签: 红景天酪醇 宫颈癌 Hela细胞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三氧化二砷对B淋巴瘤细胞Raji的抑制作用和周期阻滞作用。方法用MTT比色法检测不同浓度AS2O3对Raji细胞的体外增殖抑制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AS2O3作用72小时后Raji细胞p21的表达变化和细胞周期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各实验组细胞增殖明显下降。AS2O3可使Raji细胞周期阻滞于G0/G1期,并上调P21WAF1/CIP1的表达。结论AS2O3可使Raji细胞阻滞于G0/G1期,其诱导周期阻滞的机制可能是通过上调P21WAF1/CIP1的表达。

  • 标签: P21WAF1/CIP1 三氧化二砷 细胞周期Inhibitory effect of arsenic trioxide on the growth of human B lymphoma cell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药抗癌1号和抗癌2号对肝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用1640培养基培养肝癌细胞(Hepg2)分别加入不同的抗癌中药一起培养,并设一组标准抗癌药和一组不加中药的培养。培养5d后,在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生长情况并拍摄图片分析,收集细胞计数。结果抗癌1号、抗癌2号、三尖杉和对照组细胞计数分别为1644.0±404.1、2345.0±169.5、2373.5±542.7、3410.3±377.3万个/ml,对照组明显高于其他组(P<0.05,P<0.01);加药三个组细胞均表现粗糙、颗粒多、易剥落凋亡现象。结论抗癌1、2号和对照药物对肝癌细胞生长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促进癌细胞凋亡。

  • 标签: 肝癌细胞 抗癌药 抑制作用
  • 简介:目的:探讨新合成的12个白杨素含膦(磷)衍生物在体外对白血病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方法:MTT比色法测定12个白杨素含膦(磷)衍生物对Kasumi-1细胞的增殖抑制情况,筛选出比先导化合物白杨素增殖抑制活性强的衍生物,进一步检测其对Jurkat细胞、NB4细胞、K562细胞、HL60细胞、U937细胞及急性白血病患者骨髓原代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结果:白杨素含膦(磷)衍生物3c、7a的对各种白血病细胞均有明显的增殖抑制作用。结论:新和成的白杨素含膦(磷)衍生物3c、7a有进一步进行抗白血病效应研究的价值。

  • 标签: 白杨素 白血病 增殖抑制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酪氨酸激酶抑制剂AG490对大鼠C6胶质瘤细胞增殖、凋亡的抑制作用。方法构建不同浓度酪氨酸激酶抑制剂AG490作用于不同时段的C6模型。并用MTT法对各组细胞模型进行细胞增殖检测;用凯基AnnexinV-FITC细胞凋亡检测试剂盒及流式细胞仪检测肿瘤细胞凋亡检测。结果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可明显抑制胶质瘤细胞C6的细胞增殖,并使肿瘤细胞的存活率降低,对胶质瘤细胞增殖和存活率的抑制作用具有浓度效应(P<0.05);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提示其能够诱导胶质瘤细胞株发生凋亡。结论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对C6胶质瘤细胞株的增殖、凋亡有密切联系。

  • 标签: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胶质瘤 细胞增殖 凋亡
  • 简介:目的探讨大豆来源的蛋白酶抑制剂(BBI)是否能阻断脂多糖(LPS)对肠道上皮细胞间紧密连接蛋白的下调作用及其机制。方法用CCK8试剂盒检测LPS和BBI对HT-29细胞的毒性作用。用BBI预处理HT-29细胞6h,再用LPS刺激,分别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Blot)检测细胞紧密连接蛋白(ZO-1,Occludin)、TLR4及MyDD8的表达;通过WesternBlot检测NF-κB的激活。结果LPS1000ng/mL和BBI1000μg/mL对HT-29细胞均无毒性作用。LPS可显著地上调HT-29细胞TLR4表达,且上调作用具有时间与剂量效应;能明显下调紧密连接蛋白的表达,其下调作用与LPS浓度成正比;能明显激活NF-κB,且具有剂量效应;LPS对HT-29细胞的这种作用可被BBI显著地抑制。结论通过抑制LPS诱导的肠道上皮细胞TLR4的表达和NF-κB的活化,BBI能显著地阻断LPS对肠道上皮细胞间紧密连接蛋白的抑制作用

  • 标签: 胰蛋白酶抑制剂 BBI 肠道上皮细胞 紧密连接蛋白 TLR4 NF-κB
  • 简介:【 摘要】 目的:研究 T7 肽抑制肝癌裸鼠肿瘤生长的作用机制。 方法: 1 .建立 HepG 2 肝癌裸鼠移植瘤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 T7 肽 (4.4mg/kg/d) 组, 5-FU(20 mg/kg) 组,每组 10 只 , 连续干预 19 天 , 观察 T7 肽对肿瘤生长的抑制作用。 2.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各组肿瘤组织 CD34 蛋白水平表达 。 结果: 5-FU 组, T7 肽组与对照组肿瘤重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两个给药组 IR 分别为 52.1% 、 36.6% 。对照组、 5-FU 组、 T7 肽组的 MVD 计数分别为 8.4±1.8 、 4.0±1.2 、 5.9±1.4 。 T7 肽组 MVD 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结论: T7 肽可抑制 HepG 2 肝癌组织血管生成,从而抑制肝癌的生长,降低肿瘤重量和体积。

  • 标签: T7 肽 血管生成 微血管密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野菊花总黄酮联合顺铂对人骨肉瘤MG-63细胞抑制效果。方法本研究采用CCK-8法及Annexin-V/PI双染色法分别测定对照组中野菊花总黄酮和研究组中野菊花总黄酮联合顺铂对人骨肉瘤MG-63细胞抑制效果,并对两组的抑制作用进行分析比较。结果野菊花总黄酮联合顺铂组细胞抑制率为(43.49±2.82)%,凋亡率为(51.93±1.92)%,野菊花总黄酮组细胞抑制率为(25.91±2.48)%,凋亡率为(36.36±1.85)%,结果表明,研究组细胞抑制率及凋亡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野菊花总黄酮联合顺铂对人骨肉瘤MG-63细胞抑制效果显著,并能促进其凋亡,值得进一步研究,在临床上推广及应用。

  • 标签: 野菊花 野菊花总黄酮 顺铂 人骨肉瘤 MG-63细胞 抑制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氯化钴对人胃癌细胞SGC7901的体外抑制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将培养的人胃癌细胞SGC7901给予不同浓度氯化钴处理,以噻唑蓝(MTT)比色法检测人胃癌细胞SGC7901增殖及增殖抑制情况。用Western-blot方法检测氯化钴对人胃癌SGC7901细胞p-ERK1/2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浓度低于50.0μmolL-1对细胞增殖无影响(p>0.05,VScontrol);而浓度高于100μmolL-1氯化钴抑制其增殖(p<0.01,VScontrol);高于100μmolL-1氯化钴引起p-ERK1/2蛋白表达水平降低。结论一定浓度氯化钴对人胃癌细胞SGC7901增殖有明显抑制作用,氯化钴的抗肿瘤机制可能与p-ERK1/2蛋白表达水平降低有关。

  • 标签: 氯化钴 人胃癌细胞SGC7901 抑制 p-ERK1/2
  • 简介:摘要目的以大鼠为例,研究消渴丸研究对α-葡萄糖苷酶是否存在抑制作用。方法取大鼠小肠的上段,从中提取α-葡萄糖苷酶,将α-葡萄糖苷酶以15比例稀释达到酶反应试剂盒的要求后,将10g?L-1蔗糖作为底物,10g?L-1阿波蔗糖作为阳性对照,加入浓度不同的格列本脲、消渴丸全药、消渴丸中药,37°C反应40分钟后,通过550nm波长测定吸光度,通过测定结果计算酶活性的抑制率,并判断消渴丸中药成分对大鼠肠黏膜α-葡萄糖苷酶活性的影响。结果消渴丸中药成分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率为18.8%~35.8%%,阿卡波糖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率为86.4±1.9%。结论消渴丸中药成分对大鼠小肠黏膜α-葡萄糖苷酶可起到一定抑制作用

  • 标签: 消渴丸 &alpha -葡萄糖苷酶 抑制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抗肺癌合剂对Lewis肺癌的抑瘤作用及对肿瘤组织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将接种成功后Lewis肺癌细胞的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抗肺癌合剂低、中、高剂量组、环磷酰胺组。处死后,测量瘤重、计算抑瘤率及肿瘤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结果抗肺癌合剂高剂量组和中剂量组与模型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高剂量组和中剂量组与模型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抗肺癌合剂能降低Lewis肺癌小鼠肿瘤组织VEGF表达,抑制Lewis肺癌小鼠肿瘤生长。

  • 标签: 抗肺癌合剂 肺癌 抑瘤率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 简介:目的探索隐丹参酮对表皮葡萄球菌(SE)生物膜不同成熟阶段的抑制效果.方法体外构建SE生物膜模型,确定其黏附、聚集、成熟阶段时间点;通过半定量黏附实验、XTT法和扫描电镜检测不同浓度隐丹参酮作用下SE不同成熟阶段中生物膜基质量、膜内菌代谢活性和微观形态结构的变化.结果SE生物膜黏附、聚集和成熟时间点分别为6、24、48h;对于黏附阶段生物膜,128μg/mL和32μg/mL的隐丹参酮均能明显减少其生物膜基质量和杀灭膜内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隐丹参酮抑制作用128μg/mL优于32μ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均能破坏其微观形态结构;对于聚集与成熟阶段生物膜,仅128μg/mL的隐丹参酮能明显减少其生物膜基质量和杀灭膜内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能破坏其微观形态结构,而32μg/mL的隐丹参酮则无明显抑制效果(P〉0.05).结论隐丹参酮对SE生物膜不同成熟阶段均具有一定抑制效果,且存在一定的剂量效应.

  • 标签: 表皮葡萄球菌 生物膜 隐丹参酮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五味子乙素对裸鼠结肠癌肝转移模型的影响。方法将20只结肠癌肝转移模型裸鼠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模型对照组(MC)组、高浓度SchB(40mg/kg,HSB)组、低浓度SchB(10mg/kg,LSB)组、紫杉醇(PTX)组。测定各组肝转移评分和腹腔内淋巴结肿大情况,并病理学方法明确有无癌细胞。结果裸鼠结肠癌肝转移模型制作后注药过程观察,发现各组裸鼠状态良好。HSB组和LSB组肝转移评分明显低于M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SB组无腹腔内淋巴结肿大,但MC组腹腔内有淋巴结肿大,病理证实淋巴结转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五味子乙素有良好的抗肿瘤活性,实验证实对肝转移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 标签: 五味子乙素 裸鼠 结肠癌肝转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