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87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住院精神病人自杀行为的分析,从精神科角度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减少精神病人自杀死亡率。方法对我院2014年1月2018年1月住院期间,32例具有自杀行为的精神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调查分析。结果32例自杀病人中,其中精神分裂症20例,占62.5%,情感性精神障碍9例,占28.1%,自缢与割腕是自杀主要方式,大多数病人自杀前有自杀先兆。结论合理安排人力,加强安全管理,及时观察病情,发现自杀先兆,良好的住院环境及心理护理,可减少精神病人自杀的发生。

  • 标签: 护理先兆自杀行为安全管理精神病人
  • 简介:不久前,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睡眠专家警告,闹钟响后再睡几分钟,直到闹铃再次响起,令心脏在10分钟内,多次暴露于这种额外压力之下将对心血管造成巨大损伤。每天贪睡赖床的人,中风危险比早睡早起的人明显增高,也就是说每天赖床贪睡,等于"慢性自杀"。

  • 标签: 贪睡 自杀 慢性 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 早睡早起 血管造
  • 简介:目的了解深圳市中学生非自杀性自伤行为(NSSI)的流行特征及影响因素,为干预和预防NSSI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对深圳市10所学校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一般情况和伤害行为,利用c2检验和非条件多因素logistic回归等方法分析中学生NSSI的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结果共调查3737名学生,包括2033名男生和1704名女生,男女比例为1.19∶1。调查对象包括初一至高三学生,平均年龄为15岁。过去1年内深圳市中学生NSSI发生率为34.7%。非条件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11-16岁年龄段的学生NSSI发生率较其他年龄段高(OR=1.220),发生过外伤比不发生外伤者NSSI发生率高(OR=1.788),学习日住校学生NSSI发生率比不住校学生低(OR=0.724),有关系亲密的朋友的学生NSSI发生率较低(OR=0.804)。结论深圳市中学生NSSI发生率较高,应及早发现并根据相关影响因素采取干预措施,减少和预防NSSI的发生。

  • 标签: 学生 自我伤害行为 因素分析 统计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抑郁症患者运用早期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3月-2018年3月期间收治的抑郁症患者108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抽样法将其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而观察组则运用早期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效果。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自残和自杀率均较低,组间对比差异明显(P<0.05);同时,相比较对照组而言,观察组的家属满意度高,组间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临床上给予抑郁症患者早期护理干预可以降低自杀自残率。

  • 标签: 抑郁症 护理干预 预防
  • 简介:目的了解社区老年人自杀意念的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方法抽取南昌市社区60岁以上老年人490人,运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自杀意念评定量表(SIOSS)、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南昌市社区老年人自杀意念率为19.18%。单因素分析发现,老年人的自杀意念与生活满意度、对未来是否充满信心、心理健康状况、睡眠质量等有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有心理问题(OR=8.765,95%CI=4.825~15.923)、睡眠质量不好(OR还行vs.很好=2.989,OR一般vs.很好=3.085,OR较差vs.很好=5.825,P均〈0.05)是自杀意念形成的危险因素。结论南昌市社区老年人自杀意念率较高,需引起政府部门重视。

  • 标签: 自杀意念 睡眠质量 心理问题 老年人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护理行为关怀行为在ICU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5月至2018年2月收治ICU重症患者60例作为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将其分为两组,护理行为关怀组与常规护理组,每组30例患者。常规护理组患者接受常规性的基础护理治疗,护理行为关怀组在常规基础护理的基础上联合关怀行为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状态进行评分,统计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行为关怀组患者的状态明显优于常规护理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行为关怀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0%,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组66.66%,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行为关怀在ICU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好,能够缓解患者的精神状态,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护理行为 关怀行为 ICU护理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本文探讨的案例是一位更年期女性刎颈割腕自杀致重度喉外伤、出血性休克,在急诊全麻下行“气管切开,颈部清创,喉功能重建,咽重建,左手腕清创,血管神经吻合,肌腱探查修补术”,术后收治我科。术后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根据患者家属的应对方式,加强心理护理和社会家庭支持,患者康复出院。此案例是一例刎颈割腕致重度喉外伤、多发伤的患者,故期望通过此次护理经验的总结分享,为今后护理此类患者提供相关的参考.

  • 标签: 更年期 刎颈割腕自杀 喉外伤 应对方式
  • 简介:【目的】了解高中生自杀意念的发生状况和相关因素。【方法】采用自编问卷,以自填方式对上海市长宁区高中学生进行调查。【结果】被调查的高中生中曾有过不同程度自杀意念的占33.75%。认为自杀是一种疯狂行为的占42.82%,认为自杀是对家庭和社会的不负责任的占66.39%,26.32%的高中生在一般情况下,不愿意和有过自杀行为的人交往,且不同性别高中生对上述提及的自杀态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为38.33、9.19及9.84,P均<0.05)。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发现,女生比男生更易出现自杀意念(OR=1.371)。就读普通高中的学生比就读职业高中的学生更易出现自杀意念(OR=1.515)。检出有抑郁倾向的学生更易出现自杀意念(OR=9.195)。经历过人际关系、家庭及健康适应因子方面的压力性生活事件的学生更容易出现自杀意念,OR值分别为2.651、1.372及1.643。【结论】上海市长宁区高中生中有一部分学生曾经有过自杀意念,且女生、就读普高、检出抑郁、经历人际关系、家庭及健康适应生活事件是自杀意念的相关因素。应关注女生的心理情况,尽早发现学生的抑郁倾向,减少自杀行为的发生。

  • 标签: 自杀意念 高中生 危险因素 回归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帕罗西汀联合无抽搐电休克治疗伴自杀倾向抑郁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在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64例伴有自杀倾向的抑郁症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对照组患者帕罗西汀,每天1次,初始剂量为每天20mg,根据患者病情及对药物的反应调节剂量;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无抽搐电休克治疗,每周3次。2组治疗周期均为4周。结果试验组有效率(96.9%)显著高于对照组(90.6%,P〈0.05);试验组痊愈率(62.5%)显著高于对照组(34.4%,P〈0.05)。结论帕罗西汀联合无抽搐电休克治疗伴自杀倾向抑郁症的临床疗效显著,具见效快,无不良反应特点,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 标签: 帕罗西汀 无抽搐电休克治疗 自杀倾向抑郁症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婚前性行为对生殖健康产生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在2011年1月-2018年1月期间收治的320例不孕症行腹腔检查患者,其中发生婚前性行为患者的数量为154例,占总体患者数量的比例为48.1%,将患者分为有婚前性行为组和无婚前性行为组,研究分析2组患者继发性原发性不孕症发生率、完全性输卵管阻塞发生率、输卵管肿胀积水发生率、腹腔镜下盆腔粘连发生率以及人工流产次数和初次性交有无采取避孕措施,P<0.05表明数据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无婚前性行为组患者完全输卵管阻塞、输卵管肿胀积水、腹腔镜下盆腔粘连发生率低于有婚前性行为组患者,有婚前性行为组患者继发性不孕症发生率高,无婚前性行为组患者原发性不孕症发生率高,无婚前性行为患者人工流产次数低于有婚前性行为组患者,无婚前性行为组患者初次性交采取避孕措施率高于有婚前性行为组患者,2组患者数据差异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婚前性行为能够引发继发性不孕症以及生殖系统感染,造成以外妊娠,增加人工流产次数,对生殖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 标签: 婚前性行为 生殖健康 影响
  • 简介:目的研究青少年男男性行为人群(youngmenwhohavesexwithmen,YMSM)性感觉寻求水平与首次同性性行为状况的关系。方法通过互联网宣传、外展活动以及例行的艾滋病自愿检测服务,招募YMSM作为调查对象进行匿名问卷调查。结果调查的375名YMSM首次同性性行为年龄为(18.98±2.11)岁,83.38%报告为双方自愿,61.93%的性伴年龄比调查对象大,50.94%在首次同性性行为时使用安全套,35.12%的性伴为朋友。性感觉寻求水平与首次同性性行为年龄及安全套使用状况均呈负相关(偏相关系数分别为-0.171和-0.248)。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性感觉寻求得分每增加1分,首次同性性行为年龄由20岁以上降至18~20岁及18岁以下的可能性分别增加0.065倍和0.109倍(OR=1.065,95%CI:1.016~1.117;OR=1.109,95%CI:1.046~1.175),且首次同性性行为不使用安全套的可能性增加0.070倍(OR=1.070,95%CI:1.034~1.107)。性感觉寻求水平越低者,越倾向于与朋友发生首次同性性行为,而非偶遇性伴(OR=0.936,95%CI:0.900~0.974)。结论性感觉寻求水平越高者首次同性性行为年龄越小、越倾向于选择偶遇性伴,且在首次同性性行为时不使用安全套。

  • 标签: 青少年男男性行为 首次同性性行为 性感觉寻求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并研究认知行为对于焦虑症进行治疗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我院在2014年6月到2016年3月收治的31例焦虑症患者作为本研究的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均采用认知行为治疗方法进行治疗,疗程为12周,患者的临床治疗选择采用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进行评价,并且对患者的社会功能、生活质量和生活满意度情况进行功能大体评定量表(GAF)的评定,对于患者的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选择问卷调查和生活满意度量表(LSR)进行评定。结果对本研究31例患者进行治疗,在治疗以后17例患者获得痊愈,显著进步患者5例,还有8例患者进步,1例患者无效。治疗结束以后对患者进行HAMA评分,患者较治疗之前下降,而且患者的社会功能、LSR以及GAF总分和之前明显提升,P<0.05,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认知行为对焦虑症患者进行治疗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社会的功能,并且能够促使患者生活质量提高,使患者在具体生活过程当中获得较为满意的舒适度,改善患者等不良生活质量,在对焦虑症患者进行治疗的时候能够取得较好的成效,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认知行为 焦虑症 临床效果
  • 简介:目的了解并分析广州市流动青少年的情绪与行为问题。方法采用家庭环境量表中文版、UCLA孤独感量表、青少年攻击行为量表对广州市360名流动青少年及331名本地青少年进行调查,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不同性别流动青少年的UCLA孤独感量表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女生的得分高于男生(P<0.05);而不同年级流动青少年的UCLA孤独感量表得分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流动青少年的直接攻击分量表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男生的得分高于女生(P<0.05);而不同年级流动青少年的直接攻击分量表、间接攻击分量表及青少年攻击行为量表得分的差异均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流动青少年的UCLA孤独感量表、直接攻击分量表、间接攻击分量表以及青少年攻击行为量表得分均高于本地青少年,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流动青少年在家庭环境量表中的亲密度分量表、知识性分量表及娱乐性分量表上的得分均低于本地青少年,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流动青少年存在严重的情绪与行为问题,心理健康亟待改善。

  • 标签: 流动青少年 本地青少年 家庭环境 孤独感 攻击行为
  • 简介:对未取得执业医师资格的试用期医学毕业生独立从事临床诊疗活动的行为性质如何界定,如何选择适用相关的法律规定进行处罚,一直存在争议,困扰着基层执法人员。本文意在分析讨论有关规范性文件规定和违法事实,合法合理地判定行为人的违法性质,以作出公平公正的行政处罚,供同行们参考借鉴。

  • 标签: 毕业生 违法行为 辨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行为干预在腹部手术后疼痛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4年3月-2016年3月外科收治的200例腹部手术患者,并将其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和对照组各100例,试验组在常规的护理基础上实施行为干预,对照组实施常规的疼痛护理方法,记录、对比并分析两组患者的术后睡眠质量及满意程度等指标,选取Prince-Henry评分方法评估患者疼痛程度。结果经过实施不同的护理方案后,试验组患者的术后睡眠质量及护理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的术后疼痛明显轻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腹部手术后疼痛护理中应用行为干预,能够减轻患者腹部手术后疼痛,提高术后患者睡眠质量、护理满意程度,值得应用。

  • 标签: 腹部手术后疼痛 行为干预 护理
  • 简介:摘要大学生偷窃行为的发生,给大学的教学,管理工作造成了一定的障碍,严重破坏了学校的学风建设,给个人,甚至是社会都造成了不良的影响。本文就是对大学生的偷窃行为心理上的分析和教育策略的探究。

  • 标签: 偷窃行为 大学生 心理 教育策略
  • 简介:摘要认知行为疗法是一种将认知技术与行为技术相结合的疗法,它涵盖认知和行为两个层面,着眼于对患者认知的改变以扭转其负面的情绪心理状态和不良行为,是在假设患者的心理问题存在较大程度上的认知机能障碍的前提下而提出的,有其自身完整而系统的基础理论,并在诸多的社会实践领域得到广泛的运用,是一种极为影响力的心理治疗范式,对于提升患者的疗效、消除患者的心理障碍、促进患者的康复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和意义。

  • 标签: 认知行为疗法 基本理论 实践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对临床不安全用药行为及成因进行Meta分析。方法随机选择中国知网、超星、万方等数据库中在2013年1月—2018年6月期间发表的与临床不安全用药行为及成因有关的文献资料,统计分析临床不安全用药行为及成因。结果67例文献资料中,共321例患者,共计76例不合理用药,发生率是23.7%,其中细菌培养占14.5%,抗生素用药占71.1%。给药浓度、无适应症用药、间隔时间的出现率分别是3.1%、6.9%、5.3%。321例不合理用药的成因,以药物因素、外界因素、人员因素等为主,其中人员因素中,以药品信息了解不足为主。结论临床不安全用药行为在临床治疗中较为常见,需提高医务人员的专业素养,规范临床给药行为,促使医务人员按时、按量给药,从而减少临床不安全用药行为的出现。

  • 标签: 不安全用药 间隔时间 重复给药
  • 简介:摘要目的对临床不安全用药行为及成因进行Meta分析。方法随机选择中国知网、超星、万方等数据库中在2013年1月—2018年6月期间发表的与临床不安全用药行为及成因有关的文献资料,统计分析临床不安全用药行为及成因。结果67例文献资料中,共321例患者,共计76例不合理用药,发生率是23.7%,其中细菌培养占14.5%,抗生素用药占71.1%。给药浓度、无适应症用药、间隔时间的出现率分别是3.1%、6.9%、5.3%。321例不合理用药的成因,以药物因素、外界因素、人员因素等为主,其中人员因素中,以药品信息了解不足为主。结论临床不安全用药行为在临床治疗中较为常见,需提高医务人员的专业素养,规范临床给药行为,促使医务人员按时、按量给药,从而减少临床不安全用药行为的出现。

  • 标签: 不安全用药 间隔时间 重复给药
  • 简介:对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基于移动技术和微信平台建设掌上智慧系统的相关数据进行分析,探讨移动医疗对患者就医行为和医院管理带来的影响及变化,为完善医院信息系统后续建设,优化医疗资源配置,加强医院管理,提高服务质量提供参考。

  • 标签: 移动医疗 就医行为 医院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