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hiparthroplasty,THA)后髋关节疼痛原因。方法选取2008年2月~2015年2月我院收治的36例行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分析其临床资料。术后成功随访36例患者,其中13例出现术后髋关节疼痛,分析了引起疼痛的成因,评估了疼痛程度。结果本组36例患者,成功随访36例,随访率100%,术后随访36例,门诊复查16例、电话随访17例、信件随访2例、上门随访1例。所有随访患者中13例出现术后髋关节疼痛,引起疼痛的原因主要为关节内源性因素4例髋关节脱位、3例感染、2例假体松动、1例无菌性炎症;关节外源性因素5例腰椎源性疾病引起疼痛、2例异位骨化;其他因素3例心理与精神因素,1例不明原因疼痛。疼痛程度利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analogscale,VAS)评分评估6例轻度、10例中度、5例重度。结论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髋关节疼痛的影响因素众多,主要原因有感染、假体松动、脱位、腰椎源性疾病引起疼痛、无菌性炎症等;由于疼痛的严重程度有所不同,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医护人员要明确引起疼痛的病因,并以此为依据采取适合的治疗方法,以此缓解患者的疼痛、提高其生活质量。

  • 标签: 全髋 关节置换术 疼痛 原因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对全髋关节置换手术后髋关节脱位患者施予护理配合的价值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5年2月-2018年4月收治的66例全髋关节置换手术后髋关节脱位患者的资料,将其中接受常规护理的33例作为A组,另外接受护理配合的33例作为B组,观察比较其结果。结果B组患者的髋关节Harris总分、总体满意率好于A组患者,P<0.05。结论在全髋关节置换手术结束后,借助肌肉锻炼等相关护理方法,能够减少髋关节脱位的产生,使得患者能够尽早下床开展活动,值得全方位推行与运用。

  • 标签: 全髋关节置换术 护理 效果 髋关节脱位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强直性脊柱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病人髋关节受累强直,施以人工全髋关节置换之方法与疗效。方法对13例强直性脊柱炎、类风湿性关节髋关节受侵的病人,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2例使用杂交式假体,9例使用生物型假体,2例使用骨水泥型假体)。术后作规范的功能锻练,随访观察18~36个月(平均25个月),以Harris评分作术后临床评定。结果术后,髋关节活动度明显改善,畸形屈曲基本矫正。全部病人都未出现断裂和脱位、假体松动和深静脉血栓。最近一次Harris评分65~90分(平均78.1分)。结论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为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类风湿关节髋关节受累强直的有效方法。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强直性脊柱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病人髋关节受累强直,施以人工全髋关节置换之方法与疗效。方法对13例强直性脊柱炎、类风湿性关节髋关节受侵的病人,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2例使用杂交式假体,9例使用生物型假体,2例使用骨水泥型假体)。术后作规范的功能锻练,随访观察18~36个月(平均25个月),以Harris评分作术后临床评定。结果术后,髋关节活动度明显改善,畸形屈曲基本矫正。全部病人都未出现断裂和脱位、假体松动和深静脉血栓。最近一次Harris评分65~90分(平均78.1分)。结论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为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类风湿关节髋关节受累强直的有效方法。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全髋关节置换手术对髋关节发育不良的治疗疗效。方法选择2006年2月-2013年3月在我院住院并诊断为髋关节发育不良的患者共计26例29髋,均进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根据Harris评分比较治疗前后的临床疗效。结果26例患者无感染、关节脱位、股骨干骨折、坐骨神经牵拉伤等并发症发生。术后均进行随访,20例髋部疼痛消失、关节功能恢复良好;4例术后跛行,经积极臀中肌锻炼后逐渐消失;2例末次随访时仍有轻度跛行,但较术前明显减轻。2例术后双下肢不等长>1cm,余均≤1cm。3例下肢延长4~5cm。Harris评分由术前的(43.8±6.8)分提高至(83.5±6.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成人髋关节发育不良是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 标签: 髋关节置换术 成人 髋关节发育不良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手术入路对髋关节置换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4年12月我院接收的80例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施不同手术入路,对比两组患者的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是100%,对照组是87.5%,差异性显著(P<0.05)。结论手术入路影响髋关节置换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因此需选择影响较小的手术入路,以提高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的恢复。

  • 标签: 手术入路 髋关节置换术 髋关节功能恢复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改良髋关节后侧切口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间84例(90髋)髋关节疾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2例(46髋),采用改良髋关节后侧切口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对照组42例(44髋),采用传统髋关节后侧大切口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结果两组患者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伤口引流量、总输血量比较,观察组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患者Harri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髋关节后侧切口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具有手术切口短,创伤小,出血少,术后功能恢复快的优势,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改良髋关节后侧切口 人工全髋关节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延续护理对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1月-2016年7月收治的88例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延续组,每组44例,对照组实施常规的外科护理以及出院指导,延续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延续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患者出院时以及出院后6个月髋关节的功能恢复情况、生活质量的变化,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两组出院后6个月髋关节功能以及生活质量均得到显著的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延续组患者出院后6个月髋关节功能以及生活质量改善较对照组更加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延续组护理满意度为95.45%(42/44),较对照组的79.55%(35/44)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延续护理措施可以显著的改善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的髋关节功能,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进行临床的广泛推广。

  • 标签: 延续护理 全髋关节置换术 髋关节功能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预防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髋关节脱位中的作用。方法对7例髋关节脱位病例进行原因分析,实施术前、术后护理干预。结果217例全髋关节置换术病人,6例发生早期脱位,及时手法复位成功;1例发生晚期脱位,手法复位失败,予行翻修手术;其余病人通过护理干预,未发生相关并发症。结论护理干预对预防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髋关节脱位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全髋关节置换术 髋关节脱位 原因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延续护理对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的作用。方法:选取在我院就诊的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80例,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进行延续性护理。统计两组患者的髋关节功能评分以及生活之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的髋关节功能评分以及生活之质量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

  • 标签: 延续护理 全髋关节置换术 髋关节功能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髋关节创伤性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髋关节创伤性骨关节炎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给予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对照组给予加压空心螺钉内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效率与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经治疗后,研究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为100.00%,显著高于对照组85.00%(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为7.5%,对照组患者治疗后并发生发生率为27.5%,研究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P<0.05)。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髋关节创伤性骨关节炎疗效显著,且并发症发生率低,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药物,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 标签: 全髋关节置换术 髋关节创伤性骨关节炎 临床疗效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X线平片与多层螺旋CT对髋关节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将100例髋关节疾病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均来源于我院2020年5月—2021年6月期间,所有患者均接受X线平片与多层螺旋CT诊断,分析患者影像学资料及临床资料,比较2种检查对价值。结果 螺旋CT、X线平片漏诊误率分别为2.00%、26.00%,螺旋CT漏诊误率明显低于X线平扫(P

  • 标签: X线平片 多层螺旋CT 髋关节疾病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髋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手术治疗。方法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结合检查结果进行诊断并使用手术方法进行治疗。结论对于疼痛明显而关节的破坏尚不大严重的病人,可考虑施行髋关节神经切断术或股骨近端截骨术;对于关节损坏严重或合并有半脱位者,应考虑作关节成形术或全人工关节置换术。

  • 标签: 髋关节骨性关节炎 手术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及分析对合并骨性关节炎的成人髋关节发育不良患者采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进行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组收集我院2012年1月~2014年12月间接诊的合并骨性关节炎的30例成人髋关节发育不良患者进行临床研究,所有患者确诊后均给予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进行治疗。观察30例患者的治疗效果,并比较手术前后患者的疼痛情况和行走情况。结果本组30例患者经治疗后优16例(53.33%),良12例(40.0%),可2例(6.67%),差0例(0.0%),优良率为(93.33%),手术后患者的VAS评分显著低于手术前(P<0.05),手术后患者的独立行走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合并骨性关节炎的成人髋关节发育不良患者采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进行治疗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 成人 髋关节发育不良 骨性关节炎 临床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