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0
197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临床尿液检验中干化学检验与尿沉渣检验的应用效果。方法 100例 入组对象均筛选自本院尿检患者,研究时间选取2018年 3月 -2020年 3月,对照组( 50例)应用 干化学检验,观察组(50例)联合 尿沉渣检验,对比检查结果。结果 观察组红细胞、白细胞阳性检出率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尿沉渣联合干化学检验能提升尿液检查的准确度,提高检出率,要重视。

  • 标签: 尿沉渣检验 干化学检验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 目的 研究快速检验技术运用于微生物检验中的价值。方法 选择我院2019年6月-2020年4月纳入的102例感染性疾病患者,依据随机分层法分成两组各51例,研究组给予快速检验技术,对照组给予常规检验,对比两组检验结果。结果 研究组检验结果的阳性率96.08%与对照组88.24%相比无差异(P>0.05)。研究组检查结果的准确性94.12%与对照组88.24%相比无差异(P>0.05),但研究组敏感度96.08%、特异度90.20%均高出对照,82.35%、74.51%(P<0.05)。结论 快速检验技术运用于微生物检验中效果突出,能够保证微生物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并有效提升敏感度与特异度,值得推广。

  • 标签: 感染性疾病 微生物检验 快速检验技术 实验室检查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不同的检测方式对于血液细胞的检测结果的影响以及血液的检验质量差异情况。方法:对我们血站 2017年 1月~ 2019年 12月期间的同种血型的志愿者进行研究,从中抽取 54例进行血液质量的检测。通过配制不同比例的抗凝血剂以及对血液细胞进行室温下的不同时间的放置来检测血液细胞的情况。结果:不同配制比例的抗凝剂制得的血液标本 WBC、 PLT、 RBC和 HGB的血液细胞的浓度水平都低于通常情况下制备的抗凝血细胞的检测结果 P< 0.05;血液细胞在室温下放置不同的时间,在血液标本的检测 WBC、 RBC和 HGB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比较 RDW,血液细胞置于 30min的放置时间低于置于 3h与 6h的血液细胞的浓度水平, P<0.05。结论:在血液细胞的检测过程中,影响检测结果的因素很多,只有严格把控好每一个环节后才能提高血液的检测结果准确度与检测的质量。

  • 标签: 检验科 血液检验 抗凝剂 质量检验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 要】目的:分析临床生化检验前及检验后质量控制效果。方法:以 2015年 1月 -2018年 8月间入本院进行临床生化检验的 88例患者为研究主体。分成 A组和 B组,均是 44例。 A组与检验前后行质量控制措施, B组给予常规检验。对比检验效果。结果: A组的与临床不符、时效性与重现性等检验结果均优于 B组,对比差异显著( P< 0.05)。检验后, A组的总胆固醇( TC)水平低于检验前,且低于同期 B组,组间与组内对比有差异( P< 0.05)。 A组的失误率为 11.36%, B组为 52.27%,除饮食因素外,其他失误原因对比均有差异( P< 0.05)。结论:在生化检验前后行质量控制措施可提高检验效果,减少失误情况,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 标签: 临床生化检验 质量控制 检验结果 失误率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贫血患者行临床诊断检验中血液检验的意义。方法:选取我院于 2018年 2月至 2019年 11月期间接治的 80例贫血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的贫血类型分为两组,将 38例缺铁性贫血患者为 A组,将 42例地中海贫血患者为 B组,两组患者均进行血液检测方法予以诊断,对比两组患者血液检查结果。结果: A组的 RDW、 MCH、 RBC、 MCV、 MCHC指标要高于 B组( P<0.05),两组之间比较,其差异符合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贫血患者予以血液检查,具有较好的检测效果,可以提供科学性的诊断依据,其拥有较高的安全性,该检测方法值得在临床上应用。

  • 标签: 地中海贫血 缺铁性贫血 血液检查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 探究免疫检验分析质量控制在临床免疫检验中的价值作用。方法:本次研究随机挑选 2016年 03月至 2020年 03月时间段接受免疫检验患者 200例,根据红篮球抽签方式将其均分为 100例参照组(常规免疫检验)和 100例实验组(免疫检验分析质量控制)。分别比较 2组检验结果变化情况。结果:质控后参照组血清胰岛素、癌胚抗原、甲胎蛋白与肿瘤标志物指标与实验组相比,均显著偏高,( p< 0.05)。结论:将免疫检验分析质量控制巧妙应用在临床免疫检验中,不仅能显著增强检验准确率,同时还可提高检验效果。

  • 标签: 质量控制 免疫检验 准确率 重要性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 临床血脂生化检验中采取分级检验方法的临床效果。 方法: 取 182 例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抓阄法分为对照组( 90 例)和观察组( 92 例)。两组均进行血脂生化检验,对照组采用常规检验方式,观察组采用分级检验方法,比较两组生化指标水平。 结果: 两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水平相近( P > 0.05 );观察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清载脂蛋白 B 水平均高于对照组( P < 0.05 ),血清载脂蛋白 A1 水平低于对照组( P < 0.05 )。 结论: 临床血脂生化检验中采取分级检验方法的临床效果显著,检验患者相关指标水平更准确,更利于临床治疗。

  • 标签: 血脂生化检验 分级检验方法 常规检验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在阴道细菌检验中应用细菌培养法以及 PCR检验方式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在本院接受诊断、治疗的细菌性阴道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计 80例,统计患者入院时间为 2019年 1月 -2020年 1月,患者入院后采集阴道分泌物进行检验,在检验过程中分别应用 PCR检验法与细菌培养法,进行两种检验方式的阳性检出率对比分析。结果:对比两种检验方式下的阳性检出率, PCR检出率明显高于细菌培养法, P<0.05;且 PCR检验结果表示,各菌种检出率也明显高于对照组,数据对比差异显著, P<0.05。结论:在阴道细菌检验中选择 PCR检验法具有较高的检出率,且操作简单便捷,能够明确患者炎症感染情况,具有较高的检测准确率,值得在临床实践中推广应用。

  • 标签: PCR检验法 细菌培养法 阴道细菌检验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 DM)检验中应用血脂检验的临床价值。方法 将2018.6-2019.6我院收治的60例DM患者作为观察组研究对象,同时选取同期于我院进行常规体检的60名健康人员作为对照组研究对象,对比两组血脂检验(高密度脂蛋白水平、低密度脂蛋白、血清三酰甘油水平、血清总胆固醇水平)结果。结果 两组在各项血脂检验结果中,实验组异常情况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在DM检验中应用血脂检验能够快速准确排除患者是否患有DM,并且能够及时掌握最佳治疗时机,为后期治疗提供较强支持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糖尿病 血脂检验 生化检验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大便常规检验用于季节性腹泻检验中的价值。方法:本次抽取我院收治的腹泻患者 400例进行研究 ,入院日期为 2018.7-2019.7,从每个季度抽取 100例,对所有患者实施大便常规检验,观察副溶血菌、沙门菌、大肠埃希菌、志贺菌的分布情况。结果:在 400例腹泻患者中,存在季节性差异的为副溶血菌、沙门菌感染者,夏季、秋季中感染病例较多( P< 0.05)。结论:利用大便常规检验可以为季节性腹泻提供诊断依据。

  • 标签: 季节性腹泻 大便常规检验 腹泻 志贺菌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探讨临床免疫检验中免疫检验分析质量控制的重要性。方法 选择我院 82例患者视为研究主体对象,尊重个人意愿选择相应的检验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 41例;其中, 2组均实行临床常规免疫检验,前者加入常规质量控制,后者加入分析质量控制。结果 对比统计结果发现,对照组质控后甲胎蛋白、癌胚抗原、肿瘤标志物及血清胰岛素等指标与观察组相比差异明显, 2组数据具备统计学研究意义( P< 0.05)。结论 分析检验影响因素采取质量控制措施占据着临床免疫检验极其重要的地位及作用,能够很好提升检疫的准确性。

  • 标签: 临床免疫检验 质量控制 重要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常规检验与生化检验在临床糖尿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抽取本院 2019年 4月 -2020年 3月时段内收治的糖尿病患者共 120例,随机划分为常规组( 60例)和生化组( 60例)。常规组为常规检验,生化组为生化检验,比较各组诊断有效率。结果:常规组诊断有效率为 83.33%、诊断无效率为 16.67%,生化组诊断有效率为 95.00%、诊断无效率为 5.00%。数据比较有意义( P< 0.05)。结论:针对糖尿病临床诊断,常规检验和生化检验均可起到疾病诊断效果,但后者诊断有效率相对较高。

  • 标签: 常规检验 生化检验 糖尿病 临床诊断 诊断有效率
  • 简介:[摘要 ] 目的:分析临床医学检验中提高检验数据准确性的方法。方法:从 2019年 3月至 2020年 3月间,选取在我院进行医学检验的患者 900例,数表法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 450例,采用常规检验流程;试验组 450例,检验过程中进行全程质量控制。观察检验数据的准确性,评价检验质量控制情况。结果:相比于对照组,试验组检验数据的准确率更高( 99.33%vs97.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在环境管理、人员控制、技术操作三个领域,试验组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临床医学检验中,实施全程质量控制能提高检验数据的准确性,为诊疗活动提供科学依据。

  • 标签: 医学检验 检验数据 准确性 质量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将免疫检验分析质量控制应用于临床免疫检验中的效果。方法:选取于 2018年 5月~ 2019年 5月间在我血站施行免疫检验的 122例为研究对象,将其化分为甲组 (61例、常规免疫检验 )与乙组 (61例、免疫检验强化质量控制 ),将 2组患者指标变异指数施行比较。结果:与未施行质量控制的甲组患者相比较而言,施行免疫检验强化质量控制的乙组患者包括 CA199、 CEA、 AFP、 CA125在内的各项变异指数明显更大,组间差异明显,统计学意义显著( P< 0.01)。结论:将质量控制引入免疫检验临床中价值理想,可保障、提升检验结果的正确性。

  • 标签: 临床免疫检验 质量控制 指标变异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