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2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临床药学服务减少中药用药不良反应的效果。方法 选择从2019年12月到2022年6月于我院进行中药治疗的患者120例,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分为服务组及常规组,服务组60例采用临床药学服务,常规组60例采用常规药学服务,对比服务组及常规组治疗结局。结果 数据显示服务组临床疗效优于常规组,而服务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常规组,对比组间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临床中药师 药学服务 中药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心脑血管疾病中成药使用情况,为患者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从HIS系统提取相关数据,分析我院2021年中成药销售金额、品种、用药频度(DDDs)、日均费用(DDC),分析剂型与病种之间的关系。结果:杏灵分散片全年销售金额、DDC最高,脑心通胶囊DDC最低。该院应用于心脑血管疾病的中成药共7大类,以胶囊剂、片剂、颗粒剂为主。不合理处方主要原因是中西药联用不当、辨证不明、重复用药。结论:在治疗心脑血管疾病中成药使用情况基本合理,但对不合理处方中存在的问题应加以关注,并加强全科医师中医理论相关知识培训。

  • 标签: 中成药 心脑血管疾病 合理用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研究D101大树脂纯化甘草酸的工艺。方法:从单因素(样品溶解乙醇浓度、上样浓度、上样体积、上样量、吸附时间、解析液乙醇浓度、乙醇用量、解吸附时间)方面考察纯化甘草酸的树脂、最佳条件。结果:选用D101大吸附树脂作为填充材料分离纯化甘草酸,用20 %乙醇溶解粗品,上样浓度2 mg·ml-1,上样体积1 BV,上样液pH=5,解吸液为70 %乙醇,解吸液用量为5 BV,吸附时间为1.5 h,解吸附时间为2h。通过得到的最佳单因素,进行工艺组合确定最佳工艺下甘草酸转化率和含量。结论:在以上条件下甘草酸的吸附率为69.03 %,解吸率为91.76 %,转化率为79.21 %,纯度为36.45 %。

  • 标签: 大孔树脂 甘草酸 纯化 工艺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慢性腰腿痛患者横突内注射消炎止痛药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本次实验研究开展时间为2021年2月至2022年2月,实验对象为本院在此时间段内收治的120例慢性腰腿痛患者,并对研究对象行奇偶分组法划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其中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止疼药物进行干预,对研究组患者向横突内注射消炎止痛药进行干预,将两组患者治疗干预后的治疗有效率及临床疼痛评分进行观察对比。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干预后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消炎止痛液 横突孔内注射 慢性腰腿痛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复杂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治疗过程中巩膜扣带手术及玻璃体切割治疗的应用价值进行对比分析。方法:本次实验对象为复杂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本次实验在2019年8月初开始实施,正式结束时间为2021年2月,实验对象共计70例。随机编号结果的奇偶性为本次实验的分组依据,对照组患者编号为1、3、5...,对照组患者编号为2、4、6...。对照组患者实施巩膜扣带手术,实验组患者实施玻璃体切割治疗,对两组患者即时恢复情况、最终恢复情况进行分析和对比。结果:对本次实验进行系统的分析,77.14%及45.71%分别为实验组及对照组患者即时恢复概率,组间数据相比后者较低,差异较为凸显,(p<0.05);对本次实验进行全面的分析,91.43%及71.43%分别为实验组及对照组患者最终恢复概率,组间数据相比后者较低,差异较为凸显,(p<0.05)。结论:在复杂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治疗过程中玻璃体切割治疗的效果优于巩膜扣带手术,其在提高患者即时恢复概率及最终恢复概率方面作用较为突出。

  • 标签: 复杂孔源性视网膜脱离 巩膜扣带手术 玻璃体切割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后路椎间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效果。方法:本次研究对象选择2020年05月至2022年05月期间于我院接受诊断治疗的11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并将其随机分为两组进行相关数据的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出血量(11.13±3.15)、切口长度(0.75±0.30)、手术时间(90.52±5.22)、住院时间(4.50±0.97)、下地活动时间(2.10±0.59)与对照组患者出血量(40.36±4.23)、切口长度(3.84±0.85)、手术时间(51.25±6.50)、住院时间(12.25±3.07)、下地活动时间(3.85±0.93)对比均存在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相关并发症发生率(3.38%)与对照组(18.64%)对比明显较低(P<0.05)。讨论:椎间镜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中能够控制出血量和切口长度,减少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且相关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值得广泛推广。

  • 标签: 后路椎间孔镜 腰椎间盘突出症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对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intervertebral disc protrusion,LIDP)患者应用经皮椎间镜(Percutaneous Transforaminal Endoscopic Discectomy,PTED)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从本院患者中选择LIDP患者76例,从1~76号对患者进行随机编号,1~38号应用开放椎板间开窗术治疗,编为传统组,39~76号应用PTED治疗,编为实验组,分析两种方法的疗效。结果 临床指标方面,实验组的手术时间与传统组相比明显更短,术中出血量与传统组相比明显更少,且实验组术后患者的疼痛度(VAS评分)评分明显低于传统组,腰椎功能(ODI评分)明显优于传统组(p

  • 标签: 腰椎间盘突出 经皮椎间孔镜 效果
  • 简介:[摘要] 目的:探析单孔与三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治疗早期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2018.10~2022.04时间段内(研究数据采集时间点),设置早期肺癌患者78例为样本,分层随机化分组,单孔组/39(单孔胸腔镜肺癌根治术),三组/39(三胸腔镜肺癌根治术),对比患者(1)肺功能指标;(2)手术指征。结果:对比三组,单孔组患者肺功能指标、部分手术指征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与三胸腔镜肺癌根治术对比,单孔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治疗早期肺癌疾病,临床疗效更加积极,有效缩短患者住院时间,提升肺功能,有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单孔 三孔胸腔镜 肺癌根治术 早期肺癌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经脐三腹腔镜输卵管妊娠手术的应用。方法 选择输卵管妊娠手术患者130例,时间2020年2月-2022年2月,按手术方式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采取传统腹腔镜输卵管妊娠手术,研究组采取经期三腹腔镜输卵管妊娠手术。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手术相关指标情况,比较两组对美容效果的满意度。结果 两组均没有发生术后并发症,包括切口感染、脏器损伤、尿潴留、术后出血等情况。虽然研究组单侧输卵管切除时间、输卵管切开取胚时间均长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疼痛评分、单侧输卵管切除出血量、输卵管切开取胚出血量对比均无明显差异(P>0.05);研究组对美容效果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输卵管妊娠手术患者使用经脐三腹腔镜输卵管妊娠手术治疗,患者术后疼痛感较轻,手术创伤较小,术后切口美容效果更佳,满足现代女性心理需求,且无术后并发症发生,具有一定安全性,值得临床应用。

  • 标签: 输卵管妊娠 腹腔镜手术 经脐三孔腹腔镜术 美容效果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在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治疗中实施经皮椎间镜下椎间盘髓核摘除的治疗效果及可行性研究。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2 月至2022年2月我院收治的64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手术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2例。对照组做单纯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组做经皮椎间入路椎间镜下髓核摘除术。比较两组临床治疗优良率、手术相关指标、治疗前后疼痛度(VAS)评分。结果 观察组治疗优良率为 81.25%,高于对照组的 65.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卧床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椎间镜下椎间盘髓核摘除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良好,对患者创伤小,出血量少,恢复快,且可在短期内改善功能障碍,减轻患者疼痛,具有临床应用的重要价值。

  • 标签: 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 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 腰椎间盘突出症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肺癌患者手术治疗中单孔胸腔镜与两胸腔镜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纳入50例病患为研究对象,截取于我院2019年4月-2020年4月收治肺癌患者;经随机单盲法均分2组,1组为基础组(25例,接受两胸腔镜手术治疗),1组为观察组(25例,接受单孔胸腔镜手术治疗);对比两组临床效果。结果 在手术时间方面,观察组同基础组相比较长;在术中出血量,观察组同基础组相比较少;在切口长度方面,观察组同基础组相比较短(P<0.05);在术后疼痛程度方面,观察组同基础组相比显著降低(P<0.05);在住院时间及肺漏气、肺不张、切口感染发生率方面,观察组同基础组对比差异较小(P>0.05)。结论 肺癌患者胸腔镜手术治疗中,单孔胸腔镜手术的治疗效果优于两胸腔镜手术疗效,可在保证手术疗效的同时减少患者疼痛程度及手术创伤。

  • 标签: 单孔胸腔镜 两孔胸腔镜 肺癌
  • 简介:摘 要:目的:研究神经根型颈椎病椎间狭窄特点及多层螺旋CT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21年01月-20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神经根型颈椎病椎间狭窄特点,同时评价多层螺旋CT(MSCT)在此类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纳入收治的研究对象为66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以2020年4月至2021年8月作为研究对象收治时段,对所有患者的相关资料实施分析,所有患者均开展MSCT检查,应用CT三维重建技术,分析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椎间狭窄特点,同时评价MSCT检查诊断效果。结果:通过对66例患者的相关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发现此类患者出现椎间660个,经病理检查,确诊椎间狭窄190个,占比28.79%。通过对椎间狭窄患者的相关特征进行分析,发现30-50岁人群中,1个节段出现椎间狭窄率明显高于2、3、4个节段,其中最常见的椎间狭窄为1、2个节段;而在60岁以上患者中,有3个节段出现椎间狭窄率最高,以上数据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神经根型颈椎病椎间孔狭窄 临床特点 多层螺旋CT (MSCT)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精细化护理在椎间镜治疗椎间盘突出症手术配合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医院2020年1月至2021年2月收治的86例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将其分为甲乙组,分别给予常规护理与精细化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结局。结果:乙组患者的疼痛评分和焦虑评分明显比甲组低(P

  • 标签: 精细化护理 椎间孔镜 椎间盘突出症 手术配合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经皮椎间镜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方法 选取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10例,时间2020年2月-2022年2月,按手术方式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行椎板开窗减压髓核摘除术治疗,研究组行经皮椎间镜髓核摘除术治疗。比较两组住院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比较两组并发症情况。结果 研究组住院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手术时间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研究组切口感染、脊柱不稳定、肢体麻木合计并发症发生率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 经皮椎间镜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并发症发生率更低,手术创伤有所减小,有利于加速患者术后恢复,具有显著的手术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腰椎间盘突出症 经皮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 椎板开窗减压髓核摘除术 并发症 手术创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中采取经皮椎间镜技术手段的效用价值。方法:此次研究共选取102例患者进行对比实验,采取摇号方式根据治疗手段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与观察两个组别,均为51例患者,前者实施椎板开窗术,后者实施经皮椎间镜治疗,对比两组实际临床应用效果。结果:经相关数据表明,观察组切口缩小、出血量减少、手术与住院及卧床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与此同时VAS、ODI评分情况相较对照组更优(P<0.05)。结论: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而言,在治疗期间行经皮椎间孔径技术手段能够有效提升临床疗效及康复效率,显著改善患者疼痛程度及腰椎功能。

  • 标签: 经皮椎间孔镜技术 腰椎间盘突出症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椎间镜术后患者的恢复中应用综合腰腹肌锻炼护理效果。方法:将2021年1月至2021年10月入选的60例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并根据随机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综合腰腹肌锻炼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和腰椎功能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96.67%,高于对照组76.67%,P

  • 标签: 椎间孔镜术 恢复 综合腰腹肌锻炼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椎间镜和开窗术的临床效果与作用。方法:选取在2019年8月-2021年8月期间于我院接受腰椎间盘突出治疗的50例病患,根据随机抽签的方式将被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给予实验组患者实施椎间镜手术治疗,予以对照组患者进行开窗术,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接受开窗术治疗的对照组有效率低于实验组有效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椎间孔镜 临床效果 并发症 肢体活动评分 住院 手术时间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基于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FMEA)的护理干预对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的影响。方法 抽取我院2020年1月至2021年10月间收治的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64例作为此次的观察对象,并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各有32例的对照组以及研究组,前者接受常规护理,后者接受基于FMEA模式的护理干预,对比两组不同的干预效果。结果 平均视力,护理前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研究组的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失效模式 效应分析 孔源性视网膜脱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