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8
344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传动直矫治器应用在口腔正畸方面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口腔正畸患者50例,随机分为2组,各25例。采用MBT直矫治技术治疗对照组,采用传动直矫治器治疗观察组。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软组织如下唇颏突角、鼻唇角、上唇突角、下唇倾角等变化、去结扎操作、上下牙弓结扎、牙齿排列整齐等时间。结果在软组织方面,两组治疗前下唇颏突角、鼻唇角、上唇突角、下唇倾角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治疗后观察组各指标较对照组改善显著,二者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在去结扎操作、上下牙弓结扎、牙齿排列整齐等时间上,观察组较对照组均明显缩短,二者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传动直矫治器应用在口腔正畸方面的临床效果显著,即可改善软组织侧貌,且可快速有效减少深覆盖、打开咬合、排齐前牙,因此值得应用推广。

  • 标签: 口腔正畸 传动直丝弓矫治器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无托槽隐形矫治器和直矫治器在正畸治疗中对疼痛程度及其发作规律的影响。方法:选取在我院接受口腔正畸的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直矫治器治疗,试验组患者使用无托槽隐形矫治器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正畸效果和疼痛程度评分。结果:试验组患者的正畸效果评价中上中切牙凸距差、磨牙移位、上中切牙倾角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治疗后3d、5d、7d的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治疗后1d疼痛程度达到高峰,随着时间推移,疼痛缓解较快,治疗后7天疼痛基本消失。对照组患者治疗后3天疼痛达到高峰,随着时间推移,疼痛缓解较慢,直到7天疼痛仍然存在。结论:无托槽隐形矫治器和直矫治器在正畸治疗中均有良好疗效,相比直矫治器而言,无托槽隐形矫治器在口腔正畸中疗效更加,能够快速缓解患者疼痛,并随着时间推移,疼痛程度逐渐降低,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无托槽隐形矫治器 直丝弓矫治器 口腔正畸 疼痛 发作规律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予以替牙期牙齿畸形患儿直矫正技术治疗的矫正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9年5月-2021年5月诊治的98例替牙期牙齿畸形患儿为对象进行研究,应用数字双盲法分成观察组(n=49)、参照组(n=49)。参照组应用不锈钢丝矫正技术进行治疗,观察组应用直矫正技术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儿矫正效果、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矫正总有效率高达97.96%,明显高于参照组的87.76%,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08%,显著较参照组(16.33%)低,P<0.05。结论:予以替牙期牙齿畸形患儿直矫正技术治疗具有理想的效果,可有效降低并发症风险,提高矫正效果,可在临床全面推广。

  • 标签: 直丝弓矫正技术 替牙期 牙齿畸形 矫正效果
  • 简介:摘要:随着多层螺旋CT在基层的普及运用,血管三维成像在临床的运用越来越广泛,一些细微的解剖结构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例如中韧带,以及与之相关的临床症状即中韧带综合征,对中韧带及其相关综合征的认识有利于在工作中区分正常与异常,了解中韧带综合征的临床意义。

  • 标签: 中弓韧带 中弓韧带综合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牙齿矫治器在牙齿 错颌畸形矫治的应用,为临床实践总结经验。方法:我院于 2017 年 8月至 2018 年 8月期间收治的早期错颌畸形患者中,从中选择了 60 例作为本次研究的病例,均 应用牙齿矫治器进行牙齿矫治, 分析比较治疗前 后的总体情况。结果:治疗后 的上中切牙转矩减少值、 SNA角的减少值、下切牙倾斜度的增加值相比,差异有 统计学意义( P< 0.05);治疗后 患者的排齐整平时间、复诊次数、上下牙弓结扎时间、上下牙弓去结扎时间分别为( 5.32±1.75)月、( 15.04±1.44)次、( 3.55±0.45)分、( 0.87±0.10)分,治疗前 分别为( 7.98±1.46)月、( 19.06±2.85)次、( 7.26±0.52)分、( 3.14±0.23)分,治疗前后 比较差异明显( P< 0.05)。结论:牙齿矫治器在错颌畸形矫治的应用效果显著,操作方便 值得推广。

  • 标签: 牙齿矫治器 牙齿 错颌畸形矫治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正畸治疗中用活动式矫治器矫正的应用。方法:将我院近年来(2021.1-2021.12)收治的40例需要采取矫治器矫正的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分析两组分别矫正后对美观的满意度、矫正前后龈沟液sICAM-1、IL-1β、MMP-8水平的变化。结果:矫正后患者对美观的满意度对比分析可见,观察组明显更高,对比统计学差异明显(P<0.05);矫正前,两组的龈沟液sICAM-1、IL-1β、MMP-8水平并无明显差异(P>0.05),但在矫正后,观察组龈沟液sICAM-1、IL-1β、MMP-8水平降低更明显,对比统计学差异明显(P<0.05)。结论:在正畸治疗中,用活动矫正器矫正能明显提高矫正后的美观度,同时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口腔炎性因子水平,对预防炎症、龋病等均有一定作用,临床可根据患者个体差异不同选择合适矫治器治疗,适用于口腔正畸

  • 标签: 正畸 活动式矫治器 固定矫治器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讨论无托槽隐形矫治器与固定矫治器在口腔正畸的临床疗效。方法:研究选取我院2022年1月-2022年12月收治的需要进行口腔正畸的患者100例,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固定矫治器,实验组采用无托槽隐形矫治器。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有效性、满意度及口腔功能评分。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有效性、满意度及口腔功能评分均增高,P

  • 标签: 无托槽隐形矫治器 口腔正畸 口腔功能评分 固定矫治器
  • 简介:摘要:口腔矫治与颌面发育密切相关,二者之间存在复杂的相互影响和协调关系。口腔矫治的目标是实现口腔健康、功能良好和面部美学的统一,其过程中通过调整牙齿位置和颌骨结构来达到这一目标。口腔矫治影响颌骨生长、牙齿位置和颌面肌肉的发育,同时也受到颌面发育状态的影响。因此,在选择口腔矫治时,应考虑颌面发育的阶段和趋势,以获得最佳治疗效果和长期稳定性。口腔矫治和颌面发育应该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和治疗,通过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实现口腔健康和颌面发育的协调与平衡。

  • 标签: 口腔矫治 颌面发育 相互影响
  • 简介:摘要:地包天是一种口腔疾病,其发病机制涉及遗传和环境因素的综合作用。治疗地包天的策略包括诊断与评估、矫正手段、手术干预以及康复与保持。治疗的效果可通过临床研究数据的比较来评估,这包括随机对照试验、影像学分析、患者主观评估以及监测并发症和不良反应。研究结果有助于确定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改善咬合功能、口腔美学、口腔健康和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地包天的治疗是一项有益的口腔矫正措施,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口腔健康和生活质量。

  • 标签: 地包天 治疗策略 体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正畸中早期应用肌功能矫治技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进行正畸治疗的60例儿童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矫治治疗,实验组进行中早期肌功能矫治技术,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实验组倾斜牙矫正、转位牙矫正、治疗完成等所花费的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的上中牙凹距与倾角均比治疗前有显著改善,且实验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颌面部整体美观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儿童正畸中早期治疗中应用肌功能矫治技术可有效纠正患儿错颌畸形的状况,且患儿家属对其矫治后的颌面部整体美观满意度高。

  • 标签: 儿童正畸 中早期肌功能矫治技术 应用分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分析65例正畸矫治儿童上颌牙齿前突效果以及矫正前后侧貌变化和颌关系。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65例儿童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组儿童进行头颅X线侧位片和记存模型,分析硬组织指标及软组织面型特征,研究错颌机制的产生,制定矫正法案双侧的上颌处的第一双尖牙进行减数拔出,选用方丝弓矫治器矫正牙齿;而对照组采用自攻型微钛钉支抗种植体。结果正畸矫正儿童上颌牙齿前突有明显变化,前突的上牙突度减小,颌关系恢复正常,软组织的凸面得到改善。结论儿童上颌牙齿前突矫治有利于上颌与上牙弓突度降低,软硬组织之间结构一致,特别是上牙弓改善较明显。

  • 标签: 正畸矫治 儿童 上颌牙齿前突 方丝弓矫治器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早期矫治对儿童生长发育影响。方法以错颌畸形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无托槽矫治技术用于口腔正畸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研究我院收治的72例牙齿正畸患者,实验时间为2017.06—2021.11,采用完全抽样法分为对照组(36例)应用传统固定矫治技术,实验组(36例)应用无托槽矫治技术,观察和比较组间治疗前后牙龈指数、牙齿功能。结果:组间治疗前牙龈指数、牙齿功能对比并无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数据均有改善,但实验组的牙龈指数(0.50±0.02)分相比对照组的(0.68±0.32)分要低,且实验组的语言功能评分(9.12±0.23)分、咀嚼功能评分(8.92±1.31)分相比对照组的要高,P

  • 标签: 口腔正畸 无托槽矫治技术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舌侧隐形矫治技术实施个性化护理的效果。方法:研究时间起于2021.10,止于2023.05,对比研究60例接受舌侧隐形矫治技术患者,随机分组处理(n=30),对照组(常规护理),实验组(个性化护理)。对比患者:(1)护理满意度;(2)舌侧正畸附件脱落状况。结果:实验组人员护理满意度、舌侧正畸附件脱落状况,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舌侧隐形矫治技术实施个性化护理方法,可及时满足患者实际需要,构建良好护患关系,提升满意度,有临床推广意义。

  • 标签: 舌侧隐形矫治技术 个性化护理 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