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4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对比无托槽隐形矫治器与直矫治器对成人牙周炎继发错牙合畸形矫治效果。方法在2016年2月到2017年2月之间,随机选取我院收治的成人牙周炎继发错牙合畸形患者30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分为两组,A组患者采用无托槽隐形矫治器治疗,B组患者采用直矫治器治疗,分析临床矫正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的治疗时间对比差异显著,且观察组患者的GI、PI、SBI、CAL、PD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且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成人牙周炎继发错牙合畸形患者采用无托槽隐形矫治器治疗,矫正效果显著,具有应用价值。

  • 标签: 无托槽隐形矫治器 成人牙周炎继发错牙合畸形 直丝弓矫治器 矫正效果
  • 简介:摘要快速扩疗法可增加牙弓的宽度,对于排列整齐牙齿提供足够的间隙;固定矫治器在三维上控制牙齿各个方向的移动,精确的控制牙位,促使牙列排成满意的牙弓形态。两种矫治器联合应用优势互补,缩短矫治疗程,达到满意的矫治效果。随着临床上两种矫治器联合应用的增加,关于快速扩联合固定矫治技术适用范围、对牙弓形态影响、长期稳定性的研究也逐渐增多。现回顾性总结目前临床上关于此两种矫治器联合应用的现状。

  • 标签: 快速扩弓 固定矫治器 牙弓形态 牙列拥挤 稳定性
  • 简介:摘要目的对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矫治牙列拥挤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个评价。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9例恒牙列轻、中、重度拥挤错颌患者,利用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对其进行矫正,并观察排齐的阶段性变化。结果9例患者中,有4例达到了解决拥挤的排齐矫正目标,有2例转入了传统的固定在矫治中,有3例调整了邻面去釉,需要继续排齐。结论利用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进行牙列拥挤的矫正需要注意适应症的选择,而且在设计后牙支抗设计方面也需要注意。在合理的条件下,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可以满足医生和患者的需要,从而达到矫治的目的。

  • 标签: 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 矫治 牙列拥挤
  • 简介:摘要近些年来,愈来愈多的正畸医师和患者开始关注隐形矫治。无托槽隐形矫治与个性化舌侧矫治是隐形矫治的两种主要方式,两种矫治方式各有其特点。其中,无托槽隐形矫治相比于个性化舌侧矫治更适合对美观要求不高的患者;而个性化舌侧矫治则更适合于对牙齿外观有着特殊需求的患者。为方便患者对两种不同的隐形矫治方式有一个初步的了解,本文将从多个方面详细地介绍两种隐形矫治方法的不同之处,方便患者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最合适的矫治方式。

  • 标签: 无托槽矫正 舌侧矫正 牙周健康
  • 简介:对我院上颌前牵引矫治矫治骨性Ⅲ类错[牙合]8例失败原因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男5例、女3例,年龄4.8~14(平均9.6)岁。乳牙期2例,替牙期3例,恒牙期3例。临床均表现为磨牙近中关系,前牙反[牙合],凹面型。临床上均采用的是口内可摘矫治固位装置.配合口外面具式支架,前方牵引力采用500~800克/侧.每天不少于12h,平均用时6个月左右。

  • 标签: /治疗 正畸学 矫正 治疗失败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口腔正畸固定矫治实施定期口腔护理的效果观察。方法本次研究涉及的患者例数为100例,其入院治疗时间为2016年12月至2017年8月,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进行分析,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的护理干预,而观察组则采用定期口腔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同时观察组患者出现并发症人数明显比对照组少,在护理前两组的焦虑和抑郁分值差异极小,而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分值明显比对照组低,p<0.05。结论实施定期口腔护理干预,能有效提高患者自我口腔管理意识,降低焦虑和抑郁的情况,同时还能保证正畸效果,降低并发症的发生,临床意义较为深远。

  • 标签: 口腔正畸固定矫治 口腔护理 效果观察
  • 简介:摘要 目的:研究口腔正畸固定矫治病人口腔护理对其影响程度。方法:通过随机抽样方法随机抽取我院口腔科口腔固定矫治患者 112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各 56例,实验组口腔正畸固定矫治患者采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应用口腔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护理患者。经过两个护理疗程后,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前后自我感觉和自信程度改善情况以及对护理的满意程度,进而评价口腔护理在口腔正畸固定矫治病人护理中的疗效。结果:两个护理疗程结束后,在自我感觉和自信程度实验组患者优于对照组患者,且实验组患者满意度平均水平也高于对照组患者。结论:口腔正畸固定矫治的病人中口腔护理的实施,在改善患者症状,提高患者自信和自我感觉,提高护理满意度方面效果显著。

  • 标签: 正畸固定矫治 口腔护理
  • 简介:随着抗生素、免疫抑制剂及侵入性诊疗措施的广泛应用,使临床假酵母菌感染发生率日益增高.老年患者由于基础疾病多、免疫功能较差,易产生假酵母菌(念珠菌)医院感染.为了解老年患者假酵母菌医院感染的现状,统计了本院近3年来老年患者感染中分离的假酵母菌菌株并进行了耐药性分析.

  • 标签: 假丝酵母菌 医院感染 现状 调查 老年人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护理干预对正畸固定矫治中牙龈炎发生率的影响。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接受固定矫治治疗的60例青少年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实验组由专职护士采用语言、示范、文字教育相结合的方式,对患者及其家长进行口腔卫生宣教,并结合以随访、健康指导为主的家庭干预;对照组仅按常规向患者交待治疗中的注意事项,进行一般知识宣教。采用χ2检验统计学分析方法,分别比较戴固定矫治器3个月和6个月时牙龈炎的发生率。结果戴固定矫治器3个月时两组间的牙龈炎发生率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戴固定矫治器6个月时实验组牙龈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有计划的专科护理干预,结合以随访、健康指导为主的家庭干预,对接受固定矫治的青少年患者实施口腔卫生宣教,有助于减少其在固定矫治中牙龈炎的发生。

  • 标签: 护理干预 固定矫治器 牙龈炎
  • 简介:摘要成人正畸中人际交往以及社会工作是应纳入治疗考量的关键因素,近几十年逐渐发展起来的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既能在不影响美观的前提下达到预期的矫治效果,而且还能通过多维度可视化治疗设计,增加患者对治疗结果的理解和认知。本文将对由多维可视化治疗设计等组成的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进行综述。

  • 标签: 成人正畸 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 多维度可视化 牙齿矫正
  • 简介:摘要肠内营养支持是满足人体生理需求的重要方式,该种方式的效果较好,操作也非常简单,因此得到了广泛应用。目前就我院实际操作情况,来探讨经鼻胃镜导引导下放置鼻空肠营养管的临床价值。

  • 标签: 消化内科 胃空肠管置入 鼻胃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固定矫治技术应用于埋伏阻生牙正畸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实施上颌前牙埋伏阻生正畸治疗的36例患者(42颗牙),根据患者年龄和埋伏牙情况给予的临床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助萌组和导萌组,助萌组15例18颗,采取固定矫治技术助萌法矫正治疗;导萌组21例24颗,采取闭合式开窗导萌法矫正治疗。观察患者术后临床疗效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助萌组18颗牙通过(9.58±1.35)个月矫治全部萌出并牙列整齐,术后未有并发症情况发生;导萌组24颗牙中,经过(11.42±1.56)个月矫治,牙弓形态正常,咬合良好,术后X线片复查显示,1例牙周附着不足,1例无阻生牙根吸收及邻牙牙根吸收。助萌组埋伏阻生牙平均萌出时间较导萌组明显缩短且差异明显(P<0.05),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上,助萌组少于导萌组但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固定矫治技术应用于埋伏阻生牙正畸治疗,临床效果显著,有效避免了牙源囊肿的发生,保存了患牙,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 标签: 固定矫治技术 埋伏阻生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自锁托槽矫治用于牙周炎正畸治疗患者中对于患者牙周状况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2月-2017年2月在本院牙科门诊接受正畸治疗的牙周炎患者中选出200例,随机分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托槽矫治器,观察组采用自锁托槽矫治器,对比两组的牙周状况。结果两组患者经过3-5个月的牙周序列治疗,PD、TM、GR和BI指标值有明显的好转,P<0.05;在正畸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患者的各指标改善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自锁托槽矫治在牙周炎正畸治疗中的应用有利于维持牙周组织健康,利于牙周组织的重建修复,值得推广。

  • 标签: 自锁托槽矫治器 牙周炎 正畸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自锁托槽矫治技术治疗牙周炎正畸患者对其牙周状况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牙周炎正畸患者87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托槽矫治,观察组患者采用自锁托槽矫治,对比两组患者牙周状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牙周探诊深度(PD)、牙龈出血指数(SBI)、附着丧失(AL)及菌斑指数(PLI)与对照组相比明显较低(P<0.05)。结论自锁托槽矫治技术治疗牙周炎正畸患者可有效减轻牙周组织炎症。

  • 标签: 自锁托槽矫治技术 牙周炎正畸 牙周状况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有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矫治高度近视的临床效果。方法观察对象选取我院在2015年6月~2017年5月期间接受治疗的48例高度近视眼患者,均采用有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患者的裸眼视力、最佳矫正视力、眼压、屈光度均在患者术之后1月、3月、6月、12月、24月时再次检测,观察临床效果。结果跟术前相比,术后24个月内的最佳矫正视力与屈光度状态明显较高,具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但术后的各时间段屈光度与眼压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有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矫治高度近视取得良好的效果,有效减少手术时间,并且无严重的并发症发生,具有较高的安全性,临床上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有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 高度近视 植入式隐形眼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氟比洛芬酯复合地佐辛对复合麻醉患者术后痛觉过敏的预防作用。方法选取90例复合麻醉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3组,即A组、B组和复合组,分别于手术结束前20min给予氟比洛芬酯、地佐辛、氟比洛芬酯复合地佐辛。对比术后4h、术后8h、术后12h、术后24h3组疼痛程度,并对比3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本组内不同时刻疼痛评分比较,术后12h均最高,明显高于其余3个时刻(P<0.05),且术后8h低于术后4h(P<0.05),术后24h低于术后4h和术后8h(P<0.05),各时刻本组内比较,A组和B组疼痛评分均相近(P>0.05),复合组疼痛评分均低于A组和B组(P<0.05);复合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稍高于A组和B组(P>0.05),A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稍高于B组(P>0.05)。结论对复合麻醉患者采用氟比洛芬酯复合地佐辛能够显著减轻疼痛感,且不会明显增多不良反应。

  • 标签: 氟比洛芬酯 地佐辛 复合麻醉 痛觉过敏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异丙酚复合芬太尼或瑞芬太尼靶控静脉麻醉与静吸复合麻醉的临床价值。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96例手术麻醉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为观察A组、观察B组及对照组,各32例,分别予以异丙酚复合芬太尼靶控静脉麻醉,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靶控静脉麻醉和静脉复合麻醉,对三组患者的术后疼痛程度,警觉-镇静评分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观察和统计。结果三组患者术后疼痛程度及警觉-镇静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异丙酚复合芬太尼应用于手术麻醉中的可行性最高,有效降低了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推广。

  • 标签: 异丙酚 芬太尼 瑞芬太尼 静吸复合麻醉
  • 简介:应用口腔正畸学原理,制作导杆式(OA)导下颌向前治疗轻度或中度(OSAS)16例,效果良好,现总结如下.1对象和方法1.1对象本组年龄47~68岁,平均55.2岁,平均身高1.69m,平均体重78kg.夜间最低血氧饱和度47%,最高呼吸暂停指数50n/h.经多导睡眠图检查确诊为轻度或中度OSAS,耳鼻喉科检查排除了上气道解剖及病理异常.口腔正畸科检查下颌后缩,偏胖者患病率为86%.患者OA治疗1~2个月后,主诉及PSG复查,有完整主诉复查记录14例,有完整的PSG复查资料2例.

  • 标签: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治疗 正畸矫正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帕金森患者应用多巴肼联合普拉克索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期间收治的120例帕金森病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照组和对察组,对照组患者应用多巴肼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普拉克索治疗,多巴肼的用法用量与对照组一致,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3.33%相比于对照组的76.67%,观察组明显更高,组间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巴肼联合普拉克索治疗帕金森病的疗效显著,相比于单用多巴肼,患者的各项症状和生活质量得到显著改善,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多巴丝肼 普拉克索 帕金森病 疗效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巴肼结合普拉克索治疗帕金森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7年4月80例帕金森患者分组。对照组只用多巴肼治疗,观察组采用多巴肼+普拉克索治疗。比较两组帕金森转归率;时间概念、表达能力、记忆力、阅读与理解指标;干预前后患者MMSE评分、UPDRS评分;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帕金森转归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时间概念、表达能力、记忆力、阅读与理解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MMSE评分、UPDRS评分相近,P>0.05;干预后观察组MMSE评分、UPDRS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少于对照组。结论多巴肼结合普拉克索治疗帕金森疗效确切,无明显不良反应,安全有效,可改善患者认知功能。

  • 标签: 多巴丝肼 普拉克索 帕金森 疗效 不良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