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CMIDRG在评价限制类医疗技术方面的作用效果。方法:从我院心血管内科在2021年1月至2023年12月之间接收的患者中选出160例符合要求的出院病例作为研究对象,以年作为度量单位进行数据统计,利用统计学软件做进一步的分析。结果:从偏相关性的角度对CMI与手术和介入治疗的占比加以分析,结果显示二者之间存在正相关性,且与控制并发症和伴随病占比前的r值对比,前者的r值更大。DRG组数与手术和介入治疗占比的r值较低,证明二者之间不存在相关性。结论:采用CMI评价方法对开展限制类医疗技术后的临床效果进行评价具有科学性、客观性。以CMI的分析结果为依据,医院管理层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到心血管内科在应用限制类医疗技术后,其技术服务质量和效率的变化趋势,从而为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加强专科建设、调整医疗服务结构提供强有力的数据支持和决策依据。

  • 标签: CMI DRG 限制类 医疗技术 开展效果
  • 简介:摘要牙周炎是牙菌斑引起的牙周组织感染性疾病,导致整个牙周组织,即牙龈,牙周膜,牙槽骨和牙骨质的破坏。对30例不同年龄段慢性牙周病患者给予牙周基础治疗----菌斑控制,龈上洁治,龈下刮治,同时配合药物治疗,松牙固定术等,患者3个月复查一次,轻中度患者有所好转,重度患者中有2例配合不好,牙齿松动未得到控制,其余患者牙齿松动均已控制。

  • 标签: 慢性牙周炎 牙周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口腔综合修复技术在牙隐裂患者治疗中的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78例于2018年1月至6月来我院治疗牙隐裂的患者,利用随机取数法均匀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给予对照组患者传统基础治疗,研究组患者采用口腔综合修复技术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以及临床症状消退时间。结果 研究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为97.4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2.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01;P<0.05);研究组患者临床症状消退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就牙隐裂患者来说,给予患者口腔综合修复术有助于提高临床治疗效果、缓解患者疼痛、缩减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实现个性化治疗,值得应用。

  • 标签: 口腔综合修复技术 牙隐裂 应用效果 有效率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融合影像技术评价冠状动脉病变功能改变的价值性。方法:将我院在2020年8月-2023年7月接收84例疑似冠心病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所有疑似患者均接受同机负荷心肌灌注、冠状动脉CT成像同机负荷心肌灌注融合冠状动脉CT成像检查,以准确度、灵敏度、特异度等评价疗效。结果:融合检查准确度、灵敏度、特异度均明显高于同机负荷心肌灌注、冠状动脉CT成像检查,P<0.05。结论:融合影像技术评价冠状动脉病变功能改变的价值性显著。因此,在进行冠状动脉病变功能评价时,可及时将融合影像技术高效运用其中,促使诊断质量不断提升。

  • 标签: 融合影像 同机负荷心肌灌注 冠状动脉CT成像 冠状动脉病变
  • 简介:目的探讨提高ICU专科护理水平的方法.方法在ICU科内成立专科护理小组,明确工作目标和方法,发挥专科护理小组的作用,制定专科护理指引和专科培训计划,参加护理查房和护理疑难病例讨论,指导临床护理工作.结果提高专科护理质量,解决临床护理疑难问题.结论专科护理小组的成立良好运作,能有效提高护理专科水平和护理质量.

  • 标签: ICU 专科护理小组 建立 评价
  • 简介:大型综合医院的复杂性、动态性、现行规范的滞后性、高耗能、医院建筑特殊的视觉艺术特性医院的定位不同,决定了创作应以逻辑性、简单、明了、直接,安全、效率、秩序为重点,视觉、心理因素、可持续发展、节能、预定管理理念、生态观应贯穿设计始终,最后提出了设计评价体系。

  • 标签: 协调集合体 设计理念体系 评价体系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使用不同营养评价方法应用在肝病病人营养评价工作中起到的效果和作用,以此为肝病患者选择出最适宜的营养评价方法。方法:本次实验时间为2022年6月至2023年6月,实验对象为该时间段在本院收治的60例肝病病人,分别对这些患者采用主观全面评定法(SGA)、营养风险筛查NRS 2002、微型营养评价精法(MNA-SF)和传统营养指标的测定等进行营养评价。结果:根据实验结果得知,除了NRS 2002和BMI之外,其他营养评价方法均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不同营养评价方法存在的差异较大,NRS 2002效果相对较好,为了提升肝病病人营养评价质量,应在此基础上结合其他指标。

  • 标签: 不同营养评价 肝病病人 营养评价 分析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脑血管疾病患者的诊断中应用核磁共振血管成像技术诊断的效果,评价检出率。方法:将我院2018年7月20日-2020年7月20日接诊的86例脑血管疾病患者作为本次探究对象,先后实施CT、核磁共振血管成像技术检查,对比两组检查结果。结果:均确定86例患者为脑血管疾病,CT检出79例,检出率为91.86%,核磁共振血管成像技术检出85例,检出率是98.84%,核磁共振血管成像技术检出率显著高于CT检出率,P<0.05;患者疾病类型主要是脑梗塞、蛛网膜下腔出血、颅内动脉瘤、脑出血。结论:在脑血管疾病的诊断中,核磁共振血管成像技术诊断更具有诊断价值,可促进诊断准确性提高,可为临床治疗提供更为清晰、详细的数据,可优先考虑。

  • 标签: 核磁共振血管成像技术 脑血管疾病 效果 检出率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采用放射技术对肺部肿瘤患者实施疾病诊断后获得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时间范围处于2020年3月~2022年6月阶段的60例疑似肺部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合理展开CT检查+X线检查、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实验室痰脱落细胞检查,就两种方法的检查结果进行观察对比。结果:本次研究中60例疑似肺部肿瘤患者完成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实验室痰脱落细胞检查后,属于中央型肺癌患者17例,属于肺错构瘤患者18例,属于转移型肺癌患者10例以及属于周围型肺癌患者15例;60例疑似肺部肿瘤患者完成CT检查+X线检查后,属于中央型肺癌患者16例,属于肺错构瘤患者18例,属于转移型肺癌患者11例以及属于周围型肺癌患者15例;从而发现两种方法在诊断周围型肺癌以及肺错构瘤方面,完全一致,从而说明CT检查+X线检查周围型肺癌以及肺错构瘤的准确率为100.00%;而对于剩余恶性肿瘤患者,其中1例中央型肺癌误诊为转移型肺癌。但总体分析,CT检查+X线检查、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实验室痰脱落细胞检查中央型肺癌、肺错构瘤、转移型肺癌以及周围型肺癌几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针对肺部肿瘤患者在实施疾病诊断期间,放射技术的应用,可获得较高的准确率,对于准确肿瘤大小、位置以及形态等系列信息可以充分获取,从而为疾病治疗方案研究提供有力依据,表现出安全无创以及操作简单的优势,于临床中表现出较高的实践价值。

  • 标签: 肺部肿瘤 放射技术 诊断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乳腺微小钙化的超声诊断应用效果。方法:选入乳腺肿块患者,总计50例。时间:2020.10至2022.10。所有患者均行浅表超声诊断。以手术病理诊断结果为金标准。回顾性分析诊断结果。结果:(1)超声检查显示,恶性13例,良性33例。(2)超声诊断与病理诊断相比,在灵敏度、特异度方面差异不大,P>0.05。(3)在乳腺微小钙化诊断结果方面,良性肿瘤占比均更低,P<0.05。结论:超声诊断应用在乳腺微小钙化诊断中,具有较高的特异性、灵敏性,能够为临床鉴别肿瘤性质提供有效参考。

  • 标签: 乳腺微小钙化 超声诊断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血站血液检验标本误差影响因素应对措施。方法:本次研究中的观察对象均抽选于血站血液检验标本误差血液样本中,42例样本的抽选时间为2019年6月至2020年8月期间。分析导致误差出现的相关原因,并且结合具体因素制定应对措施。结果:血站血液检验标本误差中,献血者因素占比(38.10%)>采集因素占比(26.19%)>运输因素占比(21.43%)>检测因素占比(14.29%)。结论:血站血液检验标本误差同采血质量、献血者自身等因素有密切关联,工作人员应当提升自身的业务水平,有效降低误差发生率。

  • 标签: 血站 血液检验标本 误差 应对措施
  • 简介:摘要:医院停车难始终是医院管理工作中的重难点,因此诱发的区域交通阻塞,对医院城市停车管理工作提出了严峻挑战。鉴于此,本文以北京市某三级综合医院为例,通过实地勘察法,探究创建医院停车管理评价体系,从动态引导标识系统设计、医院停车收费管理原则、医院内外部交通组织智能化水平等方面提出改革方案,以期为医院停车难问题的处理提供参考。

  • 标签: 医院 停车难 管理 改革方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脑出血患者护理中的效果。方法将本院收治的100例脑出血患者分为常规护理组和临床护理路径组,各组50例,比较两者护理效果。结果采用临床护理路径组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神经功能评分、住院时间、并发症、护理满意度等均优于常规护理组(P<0.05)。结论对脑出血患者采用临床护理路径可提高其生活质量,促使神经功能最大限度恢复,进而缩短住院时间,减轻患者经济负担。

  • 标签: 脑出血 临床护理路径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持续改进门诊管理的措施以及实际效果。方法:将我院实行持续改进门诊管理方案前随机抽选门诊患者120例作为参照组,实行持续改进门诊管理方案后随机抽选120例作为研究组,通过后续追踪访问,对比两组患者就诊体验。结果:研究组患者于我院门诊部就诊满意度更高,差异明显,P<0.05。结论:对我院门诊部实行持续改进管理方式,能够提高患者对于就诊的满意度,因而,值得推广与应用。

  • 标签: 持续改进 门诊部 管理 效果评价
  • 简介:摘要 2019年底,一场前所未有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席卷全中国,对我国现行的公共卫生体系带来了巨大挑战,同时也暴露出我国公共卫生体系中所存在的问题,比如应急管理能力弱,各级各机构之间缺乏有效的联动等。本文从基层公共卫生的发展入手,查阅大量文献,分析我国基层公共卫生在疫情防控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 标签: 基层 公共卫生 防控能力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急腹症X线影像的特征及其在临床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收集2019年2月至2023年2月期间60例急腹症患者的X线影像资料。对每个患者的影像进行观察和分析。记录下急腹症X线影像的特征,包括器官形态、密度、位置、肿块、气体积聚等。结果:对60例急腹症患者的X线影像进行分析后发现,急腹症X线影像特征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①肠管扩张,表现为肠管积气;②腹腔积液或肠内容物积聚;③组织器官异常形态或轮廓模糊;④肿块或包块;⑤肠壁增厚;⑥肠腔狭窄或梗阻;⑦异物存在。在这些特征中,肠管扩张和腹腔积液或肠内容物积聚是最常见的。结论:急腹症X线影像具有重要的临床诊断价值。通过对急腹症患者的X线影像特征进行观察和分析,可以辅助诊断和鉴别诊断,指导临床治疗决策。

  • 标签: 急腹症  x线  影响特征  临床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评价和改进麻醉恢复室的护理质量,通过对比实施规范化护理措施与常规护理对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以期提高护理服务的效率和患者满意度。方法:研究采用随机取样法,选取2022年6月至2023年6月期间需进行手术的麻醉患者86例。结果:实验组的术后恢复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2.1小时对3.5小时,P<0.05),疼痛评分较低(4.5对6.2,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10.5%对25.6%,P<0.05),患者满意度也显著提高(92.5%对82.0%,P<0.05)。结论:研究表明,麻醉恢复室实施规范化护理措施能有效加快患者的术后恢复,减少疼痛和并发症,提高患者满意度。因此,建议持续优化个体化护理计划,加强疼痛管理培训,提高监测和评估频率,并建立反馈机制,以进一步提升麻醉恢复室的护理质量。

  • 标签: 麻醉恢复室 护理质量 改进策略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髋关节置换术后应用骨科康复护理技术的效果。方法抽取2018年3月-2019年4月本院收治的72例行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展开本次研究,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对照组(36例)行常规护理,观察组(36例)行骨科康复护理技术,对比观察指标、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术后下床时间、进食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而髋关节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髋关节置换术后护理中,骨科康复护理技术的应用,不仅可以缩短术后恢复时间,还可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

  • 标签: 髋关节置换术 骨科康复护理技术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髋关节置换术后应用骨科康复护理技术的效果。方法抽取2018年3月-2019年4月本院收治的72例行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展开本次研究,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对照组(36例)行常规护理,观察组(36例)行骨科康复护理技术,对比观察指标、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术后下床时间、进食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而髋关节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髋关节置换术后护理中,骨科康复护理技术的应用,不仅可以缩短术后恢复时间,还可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

  • 标签: 髋关节置换术 骨科康复护理技术 护理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