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3
449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清创联合海藻敷料治疗糖尿病足的应用效果以及护理的实施效果。方法:选取将我院在2021年12月到2022年12月期间收治的7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患者各38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糖尿病足治疗,实验组患者采用清创联合海藻敷料进行治疗,在治疗周期结束之后,评估治疗前后糖尿病足创面愈合效果对比、创面细菌培养结果对比为评价指标。结果:两组患者创面愈合效果中,实验组的创面愈合效果更佳,且具有显著差异,差异具有统计学研究意义(P<0.05);创面细菌培养结果表明,实验组的创面细菌数量更少,显著低于对照组,且具有显著差异,差异具有统计学研究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采用清创联合海藻敷料治疗糖尿病足具有显著的效果。

  • 标签: 糖尿病足 海藻酸钙敷料 清创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研究酸盐类敷料联合自制负压引流技术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本院100例压疮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时间2020年04月-2021年04月,采取随机颜色球抽取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参照组(行常规护理)和研究组(行酸盐类敷料联合自制负压引流技术护理),各50例。比较两组压疮伤口愈合状况以及依从性。结果 研究组依从性明显高于参照组(P<0.05),伤口愈合优良率明显高于参照组(P<0.05)。结论 酸盐类敷料联合自制负压引流技术护理的应用价值更高,可促进压疮患者伤口的愈合,并取得患者的积极配合,具有推广价值。

  • 标签: 藻酸盐类敷料 自制负压引流技术 压疮伤口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慢性伤口应用酸盐银敷料联合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凝胶治疗的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慢性伤口疾病患者62例为研究对象,以治疗方法分组,常规组(n=31)实施酸盐银敷料干预,观察组(n=31)在常规组基础上联合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凝胶干预。对比两组的伤口面积及疼痛评分、伤口愈合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的伤口面积(8.75±2.13)cm 及疼痛评分(2.85±0.63)分、换药次数(2.13±0.31)分经干预后低于常规组的伤口面积(12.25±2.37)cm 及疼痛评分(4.45±1.07)分、换药次数(5.16±1.25)分,P<0.05;观察组的伤口愈合率随时间延长均治疗2周(46.55±4.04)%、治疗4周(77.64±7.74)%、治疗6周(94.54±9.61)%高于常规组的治疗2周(30.51±3.71)%、治疗4周(59.45±9.61)%、治疗6周(75.94±6.24%),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3.23%低于常规组的并发症发生率19.35%,P<0.05。结论:在慢性伤口干预中使用酸盐银敷料联合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凝胶方法,不仅可有效的减轻患者的疼痛不适感,更能促进伤口的愈合,降低并发症发生。可见该方法在慢性伤口治疗中能够获取较快的伤口愈合速度,减少护士换药次数带来的工作量,从而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具有显著的效果。

  • 标签: 慢性伤口 藻酸盐银敷料 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凝胶
  • 简介:摘要:研究当前最为理想的创面敷料,总结现阶段烧伤创面所应用的各种敷料。一般情况下,创面敷料主要分为传统敷料和合成敷料等,不同敷料的优缺点与适应证不同。目前,合成敷料是临床上最为常见的敷料,能够避免烧伤创面感染,没有毒副作用等,具有非常广阔的发展前景。

  • 标签: 烧伤 创面敷料 研究 
  • 简介:摘要:磷代谢是机体中重要的生理过程,对于骨骼健康、神经肌肉功能和细胞代谢至关重要。本文旨在综述磷代谢及调节机制、相关疾病以及治疗策略。首先介绍了磷代谢的基本概念和生理功能,包括磷吸收、转运、储存和排泄等过程。其次,探讨了磷代谢异常所导致的疾病,如骨质疏松症、高钙血症和低血症等,并分析了其发生机制。最后,总结了目前磷代谢异常的治疗策略,包括药物治疗、膳食调节和生活方式干预等方面。

  • 标签: 钙磷代谢 骨骼健康 神经肌肉功能 钙磷吸收
  • 简介:摘要:伤口敷料是现代医学护理中较为重要的一种辅助材料,起到促进伤口愈合,保护受损组织和防止细菌渗透的作用。传统伤口敷料一般由纱布和薄纱组成,虽然能够给伤口提供一些保护,但是无法给伤口提供一个适宜的愈合环境,也无法持续递送药物,增强伤口愈合速度。因此,寻找一种既能保护伤口,又能帮助输送药物,促进伤口愈合的医用敷料是目前较为重要的研究课题。基于此,本篇文章对常用伤口敷料的特点及临床应用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 标签: 伤口敷料 特点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对抗菌肽与透明质复合敷料用于二氧化碳点阵激光术(FXCR)后对皮肤损伤的效果进行探讨。方法将2015年1月~2016年6月期间在我院皮肤科接受FXCR治疗的12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60例患者采用抗菌肽与透明质复合敷料外敷,对照组60例患者采用红霉素软膏外敷,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经皮水分丢失、黑色素指数及红斑指数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满意度为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0%(P<0.05)。结论对二氧化碳点阵激光术患者术后外敷抗菌肽与透明质复合敷料可有效降低皮肤的黑素指数与红斑指数,减轻炎症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抗菌肽 透明质酸 二氧化碳点阵激光
  • 简介:目的研究不同剂量的微囊毒素(MC)对小鼠一脏器的损伤。方法选择40只健康的昆明种小白鼠,体重18~22g,试验组分为对照组和MC染毒组(剂量分别为0.25、0.50、1.00μg/kg•d),每组10只,雌雄各半,隔天对小鼠进行腹腔注射染毒,注射量按0.1ml/10g。记录小鼠每天饮水量并观察小鼠食量及精神状况,每周称体重一次并做记录。染毒10周后处死。处死后称量肝脏、肾脏、脾脏,肺及心脏计算脏器指数。数据应用SPSS14.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心低、中、高剂量染毒组的心脏重量均低于对照组,低、高剂量组对于对照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中剂量对于对照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MC可以诱发心脏萎缩;肝脏中剂量染毒组的肝脏总量明显小于低、高剂量组,但对于对照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肾脏低、中、高剂量染毒组与对照组相比肾脏重量均减轻,中剂量组减轻尤为明显,但对于对照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脾脏低、中、高染毒组于对照组相比脾脏重量均增加,中剂量染毒组脾脏肿大尤为明显,但对于对照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肺低、中、高剂量肺脏重量均增加,低剂量组尤为明显,但对于对照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长期接触微囊毒素(0.50μg/kg•d)可引起小鼠心脏萎缩。

  • 标签: 微囊藻毒素 小鼠 脏器系数
  • 简介:摘要:本文对黄丝粉的致突变及致畸作用进行解析。阐述了藻类产品的应用现状,而后以小鼠骨髓细胞微核试验为研究背景,全面探讨黄丝粉的致突变及致畸作用机理。

  • 标签: 黄丝藻粉 致突变 致畸作用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本实验用废旧聚乳酸材料来制备乳酸,先将聚乳酸材料解聚,再通过氢氧化钙与解聚产物反应生成乳酸,产率为91.83%,同时对制备的乳酸进行质量检测,以此来确定制备的化合物的纯度为94.95%。

  • 标签: 废旧餐盒 聚乳酸 乳酸钙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