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针灸及针对性护理配合对面神经麻痹患者面神经功能恢复及生命质量的影响。方法:本研究对象为2021年12月-2022年12月期间本院收治面神经麻痹患者68例。分为对照组、研究组,每组34例患者。两组均行针灸治疗,对照组行常规护理,研究组行针对性护理配合。对比两组面神经功能恢复、生命质量及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组SBGS评分、FaCE评分、护理总满意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给予面神经麻痹患者针灸及针对性护理配合,可促进患者面神经功能恢复,提高生命质量。

  • 标签: []针灸 针对性护理配合 面神经麻痹 面神经功能 生命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中医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简称PFP)的临床效果。方法 2020年3月~2021年6月,选取50例我院就诊的PFP患者,以掷骰子法均分为A组和B组,均25例,A组采取中医针灸疗法,B组采取常规治疗,比较两组疗效及面神经功能评分状况。结果 A组总体疗效为100.00%,B组总体疗效84.00%,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

  • 标签: 中医针灸 面瘫 面部神经功能评分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周围性面瘫患者应用针灸治疗的效果及对患者面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本院中医针灸科及康复科2022年1月~2023年1月间收治的周围性面瘫患者400例作为研究对象。设计对照研究,抽签法随机分为2组,200例/组。对照组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则于对照组基础上联用针灸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面神经功能[House-Brackmann 分级(HBGs)、多伦多分级(TFGS)]评分。结果 观察组临床有效率较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治疗后HBGs评分较对照组低,TFGS得分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 周围性面瘫患者治疗中,针灸治疗可提升疗效,改善面神经功能,值得推广。

  • 标签: 周围性面瘫 针灸 治疗有效率 House-Brackmann 分级 多伦多分级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腮腺手术切除术中两种解剖方式对面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5年2月~2017年1月50例腮腺良性肿瘤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25例。研究组患者采取于颞面干、颈面干及腮腺边缘腺体内末端分支间向内部解剖其他分支型腮腺浅叶切除术治疗,对照组患者采取于颞面干、颈面干解剖各分支行腮腺浅叶切除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术后面神经缺损及术后并发症情况,观察患者复发情况。结果随访发现,两组患者术后均未见复发。术后研究组患者面神经损伤率为4.00%,术后并发症率为0,对照组分别为24.00%、4.00%,研究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面神经损伤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腮腺良性肿瘤患者采取于颞面干、颈面干及腮腺边缘腺体内末端分支间向内部解剖其他分支型腮腺浅叶切除术治疗,可明显降低面神经损伤,安全可靠、并发症少、复发率低,可进行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腮腺良性肿瘤 腮腺浅叶切除术 解剖方式 面神经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脊髓损伤患者中医针灸结合康复治疗的方法以及对促进神经功能恢复的临床作用。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将2018年4月-2020年4月在医院接受治疗的90例脊髓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分析,并给予这90例患者有效的分组,对照组45例,给予单纯康复治疗;干预组45例,给予中医针灸结合康复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MBI)、功能独立性评分(FIM)、康复评价相关指标以及临床治疗效果进行综合评价。结果:治疗后,干预组的MBI评分及FIM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通过对两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分析,结果显示干预组总有效率为91.11%,远超过对照组的66.67%(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对脊髓损伤患者给予中医针灸治疗,对患者的神经功能具有显著的改善作用,降低致残率,患者的生存率大大提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中医针灸 康复治疗 脊髓损伤 神经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重型颅脑外伤患者院前急救治疗对神经功能损伤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选取本院2020年1月~2021年1月收治的100例重型颅脑外伤患者,根据是否进行院前急救分为对照组(n=50)和实验组(n=50)。对照组患者没有接受院前急救,实验组患者接受院前急救。对比两组患者的死亡率和并发症发病率。结果:两组患者对比血肿发生率差异不明显,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的死亡率、电解质紊乱、消化道出血、颅内感染、急性肾功能衰竭和颅内感染率都比对照组患者更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重型颅脑外伤 院前急救治疗 神经功能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呼唤式护理对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清醒时间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将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科收治的50例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均25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呼唤式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神经功能及清醒时间。结果观察组FM、BI评分均高于对照组,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清醒时间为(20.2±9.9)d,短于对照组的(27.4±12.1)d,差异显著(P<0.05)。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给予呼唤式护理后效果明显,有效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缩短患者清醒时间,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呼唤式护理 重型颅脑损伤 昏迷 神经功能 清醒时间
  • 简介:【摘要】目的 在重型颅脑损伤术后的康复护理中,分析采取集束化护理对患者的神经功能影响。方法 从我院在2018年11月~2020年10月收入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选取研究对象,共66例。33例常规护理下的患者划为对照组,33例集束化护理下的患者划为研究组。对比两组在神经功能受损程度和生活质量上的变化情况。结果 两组在护理后的神经功能受损程度均减小,且生活质量均升高,但研究组的神经功能受损程度小于对照组(P<0.05),生活质量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术后集束化护理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而言,可有效促进其神经功能的恢复,有助于提升其生活质量。

  • 标签: 集束化护理 重型颅脑损伤 神经功能 康复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针灸对不同损伤程度面神经炎患者治疗疗效影响。方法 将90例面神经炎患者根据临床症状分成轻损伤组(48例)和重损伤组(42例),组内再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全部病例予以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其基础上以针灸治疗,比较2组治疗效果。结果  轻损伤组中,观察组与对照组疗效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损伤组中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轻损伤组评分高于重损伤组(P<0.05),而轻损伤组中观察组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重损伤组中观察组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不同损伤程度的面神经炎患者应用针灸疗法的临床效果良好,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在临床中具有一定推广价值。

  • 标签: 针灸 不同损伤程度 面神经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不同程度脊髓损伤患者应用针灸结合康复治疗中,干预时机对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8月~2017年4月我院收治的80例不同程度脊髓损伤患者,随机分为A组(早期干预组)与B组(晚期干预组),均行相同针灸与康复治疗,干预时机不同,治疗前后分别评价两组患者日常活动能力及感觉运动功能。结果A组治疗后MBI、FM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升高,且显著高于B组,P<0.05,组间比较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结论对不同程度脊髓损伤患者进行早期针灸结合康复治疗干预能够有效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效果优于晚期干预效果。

  • 标签: 脊髓损伤 神经功能 针灸结合康复治疗 干预时机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优化急救护理流程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神经功能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3月-2020年8月时间段内于我院急诊室急救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154例,随机划分两组,研究组与对照组,各77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急诊干预,研究组则对急救护理流程进行优化,比对两组干预前后NIHSS评分及预后情况。结果:干预后研究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预后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针灸结合康复治疗干预时机对不同程度脊髓损伤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我院2017年1月至2018年7月收治的不同程度脊髓损伤患者8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例数相同的两组早期组和晚期组,每组患者42例。早期组在患者术后立即开始治疗,晚期组患者在术后2个月开始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总体治疗效果、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早期组总有效率为95.24%,明显高于晚期组的80.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MBI及FM评分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组治疗后MBI及FM评分较晚期组升高更加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不同程度脊髓损伤患者术后再起实施针灸结合早期康复治疗可以取得满意的临床消化,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较好,值得临床进行大力的推广及应用。

  • 标签: 针灸 康复治疗 干预时机 脊髓损伤 神经功能恢复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索大脑中动脉急性脑梗死患者采用经颅多普勒超声判定神经功能损伤的效果。方法 本次研究于2019年1月-2020年10月在本院进行,抽取其中大脑中动脉急性脑梗死患者68例进行研究,经颅多普勒超声对患者检查,将患者分为完全闭塞、部分闭塞和无闭塞组,在治疗后,对患者的神经功能分析。结果 完全闭塞组与部分闭塞组、无闭塞组发病一周、发病两周神经功能评分差异较大,有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半小时评分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 经颅多普勒超声在分析大脑中动脉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损伤中,具有优势,对完全闭塞和部分闭塞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进行相应的判定,要重视。

  • 标签: 经颅多普勒超声 大脑中动脉急性脑梗死 神经功能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对重型颅脑损伤术后偏瘫患者神经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2月-2016年2月期间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术后偏瘫患者60例,随机分成2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后对照组NDS评分、HAMD评分显著高于观察组,ADL评分显著低于观察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早期康复护理能够缓解重型颅脑损伤术后偏瘫患者抑郁情绪,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从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早期康复护理 重型颅脑损伤术 偏瘫 神经功能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验证阿司匹林治疗脑梗塞对神经功能缺损情况的影响。方法:纳入50例符合标准的脑梗塞患者为分析对象,择选2021年2月至2022年2月为研讨期限,按照治疗方案的不同将其分至A、B两组,A组=25例,开展阿司匹林单一治疗方案,B组=25例,开展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方案,随之进行数据分析,疗效比对。结果:两组在神经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分值、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差异显著,B组显优A组(P<0.05)。结论:对于脑梗塞患者而言,采用联合用药形式开展治疗,优势性更强,不仅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水平,还显著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治疗效果,应用价值卓越。

  • 标签: 阿司匹林 治疗 脑梗塞 神经功能缺损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神经内科护理对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效果以及对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的作用与影响。方法:将2021年3月至2022年2月之间到我院治疗的所有脑卒中患者选取了其中117例,分为观察组59例和对照组58例,对两组患者进行神经内科护理干预比较。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法,观察组在常规护理上增加神经内科护理干预,对比护理前后两组患者的NIHSS评分(脑卒中神经缺损程度量表)以及SF-36评分(生活质量评分量表)。结果:康复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NIHSS评分(脑卒中神经缺损程度量表)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SF-36评分(生活质量评分量表)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神经内科护理运用到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治疗过程中,能帮助患者降低神经功能缺损现象的发生,有效帮助患者恢复生活自理能力,提高生活质量。

  • 标签: 神经内科护理 脑卒中患者 神经功能缺损
  • 简介:摘要:目的:实验将针对脑卒中患者进行神经内科护理,进一步提升康复效果和改善神经功能缺损问题。方法:将本院收治确诊为脑卒中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来源,在其中随机抽取100例,诊疗时间范围在2020年1月-2020年12月,盲目随机法设计方式分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则为神经内科护理专项护理,对比护理结果。结果:从护理质量上看,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CSS评分为(7.9±2.6)分,对照组为(10.6±2.2)分,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此同时,在生活质量的调研中,观察组各个项目评分结果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神经内科护理方案能够改善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效果,有助于改善神经功能缺损问题,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神经内科护理 脑卒中康复效果 神经功能缺损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神经内科护理对脑卒中康复效果及神经功能缺损的影响。方法 选取90例患者分别应用神经内科护理和常规护理,文中简称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比较不同护理方式的效果差异。结果 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和生活质量均有现在改善,护理有效率明显提高(P<0.05)。结论 神经内科护理模式能增进脑卒中患者康复,进而修复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助力提高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 标签:  脑卒中 康复护理 神经功能缺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