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8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心血患者在用药过程中的安全及护理管理措施,确保患者的用药安全。方法:将舟山市中医骨伤联合医院2013年12月~2015年3月心内科患者300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上,加强患者自身的用药安全教育。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和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治愈率为92%,对照组治愈率为72%,观察组复发率为10.9%,对照组复发率为55.6%,两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加强临床中心血患者安全用药知识的普及和教育,加强临床护理监护工作,是保证心血患者用药安全有效的关键。

  • 标签: 心血管疾病 用药安全 护理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藏医药治疗心血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3年10月至2016年1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120例心血疾病患者临床资料,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采用采用常规中药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藏医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和观察期间,两组患者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藏医药治疗心血疾病疗效确切,且临床无不良反应,用药安全,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 标签: 藏医药 心血管疾病 疗效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脑利钠肽前体检测在心血病中的表达及作用。方法用罗氏cobase602全自动化学发光分析仪测定30例高血压患者、30例冠心病患者、3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30例急性心力衰竭患者和30名健康体检成人的血清proBNP水平,观察它们的变化与心血病程度的相关性。结果HBP组血清proBN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CHD组血清proBNP水平明显高于HBP组(P<0.01);AMI组血清proBNP水平明显高于CHD组(P<0.01);AHF组血清proBNP水平明显高于AMI组(P<0.01);AHF>AMI>CHD>HBP>对照组且各组间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proBNP在心血病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血清proBNP浓度与心血病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

  • 标签: 脑利钠肽 高血压 冠心病 心肌梗死 心力衰竭
  • 简介:心血系统疾病(CVD)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发病率、致残致死率不断增高,严重危害着广大民众的生命和生存质量,已越来越成为现代医学研究的热点,中医药也积极参与其中,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中医药防治心血系统疾病的作用也日益凸显,越来越得到大家的认可和肯定,发挥着重要的作用。CVD属于中医学心悸、心衰病、胸痹、真心痛等范畴,病位在心与血管。而在CVD复杂多样的基本病理变化中,多以气虚为始动因素[1-3],气虚推动无力,则血脉迟涩。

  • 标签: 益气活血法 心血管疾病 综述
  • 简介:冠心病等慢性心血疾病患者有较高比例并发焦虑症的情况,改善患者焦虑症躯体症状,对减缓心血疾病进展、获得更好的生存质量至关重要。郭维琴教授认为焦虑症多因脏腑虚弱、心神失养,或因忧思无度、脏腑气机升降失常所致,气血调和有助于改善患者的不适症状,故临床中她善用补中益气、健脾益肺法调畅气机,并根据患者体质及症状的复杂多变性将焦虑症分为肝郁气滞、气郁化火、心胆气虚、心脾气虚、心肾阴虚5型进行辨证论治,临床中灵活用药,取得了很好的疗效。

  • 标签: 心血管疾病 焦虑症 辨证论治 名老中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131-I治疗GD伴颈部血管杂音的最佳治疗剂量。方法对57例GD伴颈部血管杂音患者行不同131-I剂量治疗,并进行治疗后2年回顾、观察、统计、分析。结果28例颈部血管杂音伴GD,采用经典剂量,即每克甲状腺组织给予2.96-4.44MBq(以下用实验组80-120uCi/g表示),治疗效果较差,29例颈部血管杂音伴GD采用5.92MBq-7.4MBq(以下用对照组160-200uCi/g表示)治疗效果较好。对照组甲低发生率略高于实验组,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颈部血管杂音伴GD患者采用160-200uCi/g治疗效果好,不仅有助于高代谢症状及体征的迅速控制,而且可提高治愈率,减轻患者经济负担。

  • 标签: 颈部血管杂音伴GD 131-I治疗 最佳剂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健康教育护理干预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5月-2016年5月以来收治的100例心脑血管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并将之分为两组进行比较研究分析,每组各50例,一组为研究组采用临床护理路径健康教育模式进行护理,一组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模式进行护理,结果治疗后对两组的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采用临床护理路径健康教育护理模式的研究组在健康心理、疾病知识理解、日常预防、自我管控能力等常规表现的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同时患者满意度的调查也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对心脑血管住院病人联合健康教育,提高护理质量,增加了治疗效果。

  • 标签: 临床护理路径 心脑血管疾病 健康教育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针刺井穴为主治疗血管性痴呆(vasculardementia,VD)的疗效。方法将VD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进行针刺疗法,对照组应用安理申口服,治疗前后以MMSE和ADL量表评价患者。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及认知和行为能力评分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针刺井穴为主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疗效显著。

  • 标签: 井穴 痴呆 血管性 针刺疗法
  • 简介:目的探讨介入技术在脑缺血性疾病治疗中的应用,并总结护理经验。方法:收治128例此类患者,均给予介入技术治疗,同时给予积极的围手术期护理措施。结果:再通116例(90.63%),不通12例(9.37%):术后出现观察处渗血23例,心率减慢10例,血压下降25例。经及时处理,均恢复良好。结论:对脑血管介入术的治疗和护理特点有足够的了解,预防和处理好各种并发症的发生,能最大限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患者预后。

  • 标签: 缺血性脑血管病 动脉狭窄 支架成形术 脑梗死
  • 简介:文章旨在探讨抑郁症神经血管单元稳态失衡的中医药干预思路。通过对抑郁症神经血管单元(NVU)稳态变化的发病机制分析,将中医理论和现代医学研究成果相结合,提出气血并治,神经与血管兼顾;培元开郁,靶向神经血管单元的总体思路。重点论述了抑郁症神经血管单元稳态变化的关键环节,从而提出益气化痰解郁,调血脑屏障,维护NVU微环境;培元活血治郁,建神经血管耦联,复NVU基本结构;固本解毒开郁,抗神经炎症反应,保护NVU组成元件。总之,靶向神经血管单元,应充分体现中医整体观和辨证论治原则。

  • 标签: 抑郁症 神经血管单元 中医治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