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21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营养支持治疗对急性重症脑出血患者预后和营养指标的影响。方法将我院收治的急性重症脑出血患者150例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前组应用早期营养支持治疗,后组应用常规补液支持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营养指标,预后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治疗前、后,观察组患者的前白蛋白(PA),血清白蛋白(ALB)和血红蛋白(Hb)水平无明显变化,而对照组变化明显。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均低于对照组,预后改善优于对照组。结论对急性重症脑出血患者予以早期营养支持治疗,可有效改善预后和营养状况,减少并发症现象。

  • 标签: 急性重症脑出血 早期肠内营养支持 预后 营养指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营养咨询对消化内科住院患者营养知识及住院转归的影响。方法收集2008年8月至2009年8月南县人民医院消化内科住院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对照组(n=30)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n=30)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接受营养咨询。比较两组患者的营养知识知晓率、护理前后营养态度、行为改变率和患者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营养知识知晓率为86.67%,对照组为63.33%,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后营养态度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行为改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为18.54±8.17d,对照组为27.41±6.17d,P<0.05。结论营养咨询可有效改善消化内科住院患者营养知识的知晓率和纠正患者错误的营养态度、营养行为,对于提高患者的护理效果,改善患者的病情的转归均具有重要意义,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营养咨询 消化内科 营养知识 转归
  • 简介:[目的]观察中药联合针灸治疗腹泻型易激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119例腹泻型易激综合征患者,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59例予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6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予以中药内服、针灸治疗。[结果]两组治疗后主要症状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组降低程度更显著(P〈0.05)。治疗组痊愈24例,显效21例,有效9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90.0%;对照组痊愈15例,显效14例,有效11例,无效19例,总有效率为67.8%,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中药联合针灸可有效缓解腹泻型易激综合征患者的症状,提高临床疗效,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 中药治疗 针灸治疗
  • 简介:目的:观察针刺加隔鳖甲灸对腹泻型易激综合征(irritablebowelsyndrome,IBS)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6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9例采用针刺加隔鳖甲灸治疗,对照组37例仅采用与观察组相同的针刺治疗。两组均为每日1次,10天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治疗结束后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针刺结合隔鳖甲灸的总有效率为89.7%,对照组为67.6%,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加隔鳖甲灸可明显改善腹泻型IBS的临床症状,其疗效优于单纯针刺治疗。

  • 标签: 针灸疗法 针刺疗法 灸法 间接灸 泄泻 肠易激综合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CT检查对急性肠梗阻早期诊断的价值,为广大医护人员在面对急性肠梗阻早期诊断上问题上提供科学的指导,增强精确度和可靠性。方法选择从2013年8月到2015年1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23例急性肠梗阻早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CT影像学检查和X线检查,确定所有患者都为急性肠梗阻早期表现,在判断肠梗阻部位方面,以手术所见为金标准。分析总结患者在CT影像学的表现特征,结合临床病例诊断比较两种检查方法的准确性。结果23例患者中X线的检查准确率高达78.26%(18/23),而利用CT影像学检查准确率高达100.00%,CT诊断比X线诊断准确率更高,效果更为精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高位肠梗阻11例,低位肠梗阻12例。结论急性肠梗阻其致病原因多样,在进行治疗的时候应根据患者患病情况再进行用药及相关处理。生活方式不健康患病率越高。所以对病因诊断的正确性关系到病情的控制,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对于急性肠梗阻早期的诊断方式选择上看来,根据研究的结果显示,利用CT诊断效果更好,更能清晰地发现病灶和相关病情,有较高的准确性,该检查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 标签: CT检查 急性肠梗阻早期 X 线检查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