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缺血是指结肠和小肠因供血不足发生的缺血肠道损害,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及心血管疾病发病率的增加,缺血的患病率也有所增加。自上世纪六十年代被发现以来,引起了医学界的高度重视,可是因为其没有特异性临床表现及特征,因此目前尚无特异性诊断手段。

  • 标签: 缺血性肠病 特异性 研究
  • 简介:摘要本文介绍肠道血供情况,总结肠道缺血的原因、临床表现、内镜特点、病理形态特点以及几种特异性缺血,旨在提高对缺血的认识。

  • 标签: 缺血性肠病 诊断 病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缺血的临床诊断及治疗,进一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收集42例缺血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2例患者中,男30例,女12例;10例有高血压病史,16例有冠心病史。CT确诊8例,B超确诊6例,DSA确诊15例。该病临床缺乏特异性,误诊率高。结论缺血临床症状与体征无特异性,误诊率高,病死率高,对于具有血栓形成或栓子脱落等基础疾病的高龄患者应高度考虑本

  • 标签: 缺血性肠病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运用全方位护理对缺血病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将我院消化内科2015年4月—2017年4月收治的300例缺血病患者作为本次临床观察的观察对象,根据患者的护理意愿将300例患者平均分配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150例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150例患者采用全方位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150例患者经全方位护理后治疗总有效率为92.66%;对照组150例患者经常规护理后治疗总有效率为76.66%,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也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缺血病患者运用全方位护理,护理效果明显,能有效改善患者的各项临床症状,提升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中广泛应用。

  • 标签: 缺血性肠病 患者满意度 常规护理 全方位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缺血的护理要点,提高对本的认识。方法回顾我院2011年至2012年确诊为缺血的患者的心里护理、饮食、用药等观察。结果患者能积极配合,情绪稳定,提高了生活质量。结论提高了病人对本的认识,缩短了住院时间,减轻了病人的痛苦。

  • 标签: 缺血性肠病 护理 用药 饮食
  • 简介:缺血也称肠系膜血管,是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肠道的急性或慢性血流灌注不良所致的缺血疾病.按解剖分类,肠管的血液供应主要源于3支动脉:①腹腔动脉供应胃和十二指肠,侧支循环丰富,缺血罕见.②肠系膜上动脉供应小肠,右半结肠,横结肠至脾曲,因其分支的各动脉均为末梢动脉,一旦受阻易形成壁局部坏死.③肠系膜下动脉供应左半结肠及大部分直肠.静脉多与同名动脉伴行.缺血包括急性肠系膜缺血、慢性肠系膜缺血及结肠缺血.此属少见,但随着心血管及糖尿的日益增多,饮食结构的改变,以及诊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发病率也在不断增加.此疾病诊断有一定困难,常易误诊,延误病情,且一旦发生即呈凶险重症,故早期诊断是治疗的关键[1].现将从流行学、诊断与治疗方面对缺血做一简要综述.

  • 标签: 缺血性肠病 慢性肠系膜缺血 动脉供应 急性肠系膜缺血 心血管病 诊断与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缺血的临床特点,以提高其诊治水平。方法收集2005年1月-2012年1月本钢总医院收治住院的经腹部彩超、全腹CT、结肠镜、血管造影等检查确诊的符合缺血临床特点的患者42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1例患者进行手术切除治疗,其他均行内科保守治疗;2例在手术后3天因坏死、感染性休克死亡。结论对于中老年患者尤其伴有基础疾病且诊断不清的急腹症患者,应尽早行腹部螺旋CT、腹部彩超、结肠镜等检查,以早期确诊,减少临床漏诊、误诊,降低病死率。

  • 标签: 缺血性肠病 诊断 病死率
  • 简介:目的探讨缺血的诊治要点.方法回顾分析2001年3月至2002年5月22例缺血的临床资料.结果17例结肠缺血通过结肠镜或B超48小时内确诊(1例行血管造影确诊),另5例小肠缺血中3例在48小时内行选择性血管造影检查而确诊,2例通过B超、胃肠X线及内镜在10天内拟诊.18例使用罂粟碱及丹参治疗后缓解,4例经手术治疗后痊愈或缓解.结论缺血的症状无特异性,腹部B超是早期诊断的主要手段,应早期进行扩血管治疗.

  • 标签: 缺血性结肠炎 肠系膜血管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缺血的临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自2005年12月~2009年11月间诊断及治疗的缺血病患者共15例。结果15例患者经过药物治疗,14例患者痊愈出院,死亡1例。结论缺血早期症状不典型,确诊困难较大,容易延误诊断,预后较差。尤其是急性缺血病情重,进展快,死亡率很高。

  • 标签: 缺血性肠病 临床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缺血(ischemicboweldisease,IBD)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患者的临床表现以及腹部血管CT成像(CTangiography,CTA)或电子结肠镜、腹部血管彩超、腹部血管造影结果。结果急性缺血3例,3例经手术治疗,其中2例在24h内死亡;慢性缺血8例经内科治疗好转。结论缺血早诊断、早治疗很重要,CT检查有助于及时诊断。

  • 标签: 缺血性肠病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
  • 简介:患者男,31岁,3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阵发性腹部绞痛伴不规则发热。用药后不见好转腹痛加重,扩散全腹,体温骤升,高达40℃。伴恶心呕吐及血性腹泻入院。查体:全腹压痛反跳痛以右腹为著。X线示:符合肠粘连性肠梗阻。B超示:肝、胆、脾未见异常。血RT在正常范围。手术所见:壁粘连,乙状结肠上段系膜处有5cm×3cm穿孔,有坏死,腹腔内有脓液约500ml。病理检查:切除肠管一段,全长25cm,距一端12cm处有一壁缺损区,11cm×3.5cm,不规则,粘膜皱襞

  • 标签: 缺血性肠病 肠壁 肠粘连性肠梗阻 乙状结肠 腹部绞痛 脓液
  • 简介:摘要随着心血管疾病发病率及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病率的增加,缺血的发病率有增高趋势,该病常无特有的临床表现,检查缺乏特异性和敏感性,且尚无统一的诊断标准。如何通过现有的检测方法,快速、准确地做出诊断,对降低病死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近几年来缺血临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缺血性肠病 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生活环境的改变,心血管疾病逐渐增多,缺血发生率也随之上升。临床常规治疗方式包括:内科保守治疗、血管介入以及外科手术干预,治疗效果并不让人十分满意,而缺血再灌注损伤也在时时刻刻困扰着我们。近年来,随着生物疗法的不断拓展,干细胞移植为缺血的治疗带来了新的契机。

  • 标签: 缺血性肠病 缺血再灌注损伤 脐血干细胞治疗
  • 简介:摘要缺血病情严重,但是其早期在无显著性和特征性的表现,因此在临床诊断上较容易出现漏诊或者误诊。目前,临床上应用的缺血诊断方式有很多种。各种诊断方式均各有利弊,因此加强对缺血的诊断方式进行深入研究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标签: 缺血性肠病 诊断方式 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常规超声诊断急性缺血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6年3月在我院经电子镜检查或外科手术病理检查证实的36例急性缺血病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应用常规超声对急性缺血进行常规扫查,包括观察病变肠管的位置、测量病变壁的厚度及增厚的范围、壁层次结构及回声的改变,内腔有无狭窄及扩张、肠蠕动状况、壁和肠系膜血流是否异常、腹盆腔积液情况。结果36例患者均有壁增厚、腹盆腔及间积液、肠蠕动减弱或消失,33例斑点状气体聚集,32例肠系膜血管病变,21例内腔明显变窄等。与临床资料相比较,上述常规超声征象作为直接诊断急性缺血具有很高的准确率。结论常规超声对于急性缺血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 标签: 常规超声 诊断 急性缺血性肠病
  • 简介:摘要目的选取急性缺血病患者进行研究,分析急性缺血的临床特点,总结治疗方法和治疗经验以供临床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3月-2016年3月收治的20例急性缺血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其临床症状进行分析,进行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等,经过治疗后分析治疗效果总结经验。结果进行手术治疗和介入治疗的13例患者治疗后临床体征均有明显的改善,保守治疗的患者中除1例拒绝治疗患者病情恶化治疗无效死亡外,其余6例患者治疗效果较好。20例患者的首诊诊断准确率仅为60%(12例),具有较高的误诊和漏诊率。结论对于急性缺血,及时正确的诊断是有效治疗的必要条件,应高度重视、密切关注、正确检查、及时治疗。

  • 标签: 急性缺血性肠病 临床特点 治疗效果 体格检查 实验室检查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缺血的临床表现、诊治及护理方法,提高疗效。方法分析我院2015年1月—2018年3月诊治的39例缺血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6例患者存在高血压、糖尿、房颤、冠心病等相关疾病;所有患者均有腹痛症状,13例患者有便血情况。结论缺血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误诊率高,临床护理也缺乏特异性,主要是对症护理,早期应严密观察病人腹痛情况,做好护理评估。

  • 标签: 缺血性肠病 临床表现 诊疗 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