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20 个结果
  • 简介:本文通过对温病的重新认识,认为温病病机是上热下寒、本虚标实,进而找到与伤寒论176的契合点,提出了对176的新认识,认为白虎汤证确实'表有热,里有寒'。

  • 标签: 温病 金不足 木太过 表有热 里有寒 本虚标实
  • 简介:历代研究者对《伤寒论》第148:“伤寒五六日,头汗出,微恶寒,手足冷,心下满,口不欲食,大便硬,脉细者,此为阳微结,必有表,复有里也;脉沉,亦在里也;汗出为阳微,假令纯阴结,不得复有外证,悉入在里,此为半在里,半在外也;脉虽沉紧,不得为少阴病,所以然者,阴不得有汗,今头汗出,故知非少阴也,可与小柴胡汤;设不了了者,得屎而解。”

  • 标签: 《伤寒论》 148条
  • 简介:下肢慢性溃疡是外科的常见病、多发病,属中医"臁疮"范畴,多为下肢静脉曲张和下肢深静脉血栓及外伤感染引起,因其易溃、难敛、难愈,病程较长,易反复发作,少数尚有癌变可能等特点,成为临床创面修复的一大难题。我们于2010年1月-2011年6月采用复方溃疡宁纱治疗下肢慢性溃疡,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1资料和方法1.1病例选择50例患者均来自我科门诊及病房,均符合下肢慢性溃疡的诊断标准[1]。采用随机数字表法按就诊顺序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25例,其中男20例,女5例,年龄58~76岁,平均65.5岁,病程平均(40.5±3.4)天,

  • 标签: 慢性溃疡/中医药疗法 @复方溃疡宁
  • 简介:《伤寒论》第7云:“病有发热恶寒者,发于阳也,无热恶寒者,发于阴也。发于阳,七日愈,发于阴,六日愈,以阳数七,阴数六故也。”“发于阳”和“发于阴”历代注家众说纷纭,归纳起来主要有4种看法:第一,辨外感病阴证阳证的总纲;第二,发于阳是发于太阳,发于阴是发于少阴;第三,发于阳是发于阳经,发于阴是发于阴经;第四,发于阳是风伤卫阳,发于阴是寒伤荣阴。

  • 标签: 发于阳 发于阴 伤寒 中风
  • 简介:杨栗山是清代著名医家,所著《伤寒温疫辨》,融合百家之长,辨明伤寒温疫,创立升降散名方,在中医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研读《伤寒温疫辨》,不仅要学习先贤运用升降散及其变方的临床经验,还要领会杨栗山传承创新的精神,发皇古义,创新学术,提高临床疗效。

  • 标签: 杨栗山 伤寒温疫条辨 升降散 方剂 瘟疫
  • 简介:很久以来,中枢神经损伤是一个国际上都没有办法解决的医学难题,各国科学家一直都在积极地进行这方面的研究和探索。师从于我国著名的神经外科医学权威王忠诚院士的安沂华教授,经过多年的努力,在基础研究和灵长类动物实验获得成功的基础上,于2003年率先在武警总医院成立了神经干细胞移植科,将这一技术应用于临床,取得了十分可喜的治疗效果,走在了国际的最前沿。本刊记者就这一话题走访了安沂华教授。

  • 标签: 神经干细胞移植 中枢神经损伤 武警总医院 教授 修复 外科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