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71 个结果
  • 简介:革兰氏阳性(gram-positive,G+)球菌是医院和社区感染的重要病原菌之一,特别是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出现,使得对于原来用于治疗该类细菌的抗生素耐药,在临床已受到广泛关注。

  • 标签: 革兰氏阳性球菌 三态论治 中医证素
  • 简介:众所周知,冬季是一年中的进补佳季,很多人都习惯在这个季节通过药补或食补的方式补益一下身体。但冬季进补也有很多讲究,有些人只知道不能随便吃人参等大补药材,其实吃黄芪、当归、红枣等也并不适宜。

  • 标签: 冬季 百合 药材 人参 黄芪 当归
  • 简介:目的:优选阳还五胶囊的成型工艺。方法:采用平行实验法,从成型性、吸湿性、粒度、流动性等方面进行研究。结果:最佳成型工艺为选择辅料比例为淀粉∶糊精(5∶2),产品外观色泽、成型性、流动性、吸湿性良好。结论:优选的阳还五胶囊成型工艺稳定可行。

  • 标签: 补阳还五胶囊 成型工艺 平行对照实验
  • 简介:本文对临床常见“虚不受”困境进行了思考和探索,提出“虚不受”的主要原因是不得法与措施不当。其深层原因是未能认识到“虚不受”是一种复杂状态,采用线性思维下的“直”策略常常不能有效解决。临可从状态辨治思路,识状态,析病机,并处理好虚实及内外邪气等关系,采用调、通之法,兼顾重视调脾胃、畅气机等策略,综合施治,实现虚者可,虚体可调。

  • 标签: 虚不受补 状态辨治 通补调补 定性定量
  • 简介:通过对郄穴用于痛的文献资料进行总结,分析郄穴用于止痛的病症范畴及临床疗效,为研究其作用机理及推广该类特定穴在痛中的使用提供依据。从近年来郄穴治疗痛的使用情况来看可大致归纳为:头痛、胃脘痛、胆绞痛、痛经、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软组织损伤、术后镇痛等40多种病症,尤其在骨、伤科病症中使用较多。通过分析可以发现,用于痛治疗的大多为阳经郄穴,亦有阴经郄穴治痛的应用。可以认为郄穴治疗痛疗效好,范围较广,是痛治疗中值得深入研究和推广应用的特定穴位之一。虽然目前郄穴用于临床研究较多,但其作用机理仍处于研究空白状态,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 标签: 郄穴 痛证 综述
  • 简介:疼痛是人类医学永恒的课题。在《素问.举痛论》中就提出:“其痛或卒然而止者,或痛甚不休者,或痛甚不可按者,或按之而痛之者,或腹痛引阴股者,或痛宿昔而成积者,或卒然痛死不知人,有少间复生者,或痛而呕者,或腹痛而後泄者,或痛而闭不通者.凡此诸痛,各不同形,别之奈何?”这可能是比较早的关於疼痛的文字记载。

  • 标签: 中医骨伤科 分类 痛证 人类医学 文字记载 疼痛
  • 简介:以《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丛书——杜雨茂》一书为依据,从临细心观察,时时处处留心;善于汲取教训,注意纠偏正误;注重患者体质,酌定用量大小;强调辨证论治,反对中药西用;必须熟谙药性,据选定用量等五个方面,分析了杜雨茂教授临处处留心,善于总结之用药心得,以反映杜老的严谨的治学精神与丰富的临经验。

  • 标签: @杜雨茂 临床经验 用药特色 治学
  • 简介:目的通过中医候调查,研究小卵泡排卵的中医候规律。方法设计小卵泡排卵中医候调查问卷,对收集的306例调查问卷数据进行分析,采用频数分析法计算小卵泡排卵中医候出现的频数和频率,中医候规律研究采用因子分析法。结果对306例患者51项症状,31项舌、脉进行频率统计,出现频率大于3%的症状有27项,舌、脉有20项。因子分析法得出11个候要素,对306例患者的候分布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发现肾阳(气)虚占14.71%,肾阳(气)虚兼血瘀占14.38%,肾阳(气)虚兼肝郁证占11.44%,肾阴虚兼肝郁证占11.11%,肝郁血瘀占10.78%,脾肾阳虚占10.78%,血瘀占10.13%,肾阴虚占9.81%,脾虚痰湿占6.86%。复合型以肾虚、血瘀最多,从多到少排列顺序依次为:肾虚相关型、血瘀相关型、肝郁相关型、脾虚痰湿相关型。肾虚中,肾阳(气)虚相关型多于肾阴虚相关型。结论小卵泡排卵的中医候特点以本虚为主,本虚指肾阳(气)虚,兼有标实,标实包括血瘀、肝郁、痰湿。

  • 标签: 小卵泡排卵 排卵障碍 中医证候
  • 简介:

  • 标签:
  • 简介:近日,我们在微信朋友圈发现不少人,都在转发一条名为'原来真的是吃哪哪,放在手机上别丢了'的微信,这篇文章介绍了几种'以形形'的食物,包括:胡萝卜、核桃、芹菜、牛油果、番茄……因为这些东西和人体某些器官外形类似,所以多吃就有'吃啥啥'的效果。真的有用吗?

  • 标签: 牛油果 外形类似 朋友圈 核桃属 坚果类 血糖指数
  • 简介:刘弼臣教授在学术上的贡献之一是提出"五脏治,突出调肺"观点。笔者曾侍诊左右,并在自己多年的实践中,运用"五脏治,从肺论治"这一学术思想指导临床,取得了很好疗效,尤其在一些疑难杂症的治疗中取得了明显效果。在此阐述与同道分享一些感悟。

  • 标签: 从肺论治 五脏证治 验案 释微
  • 简介:《痿论》云:五脏使人痿,而本于肺热叶焦。终之曰:治痿独取阳明。是痿病原于手太阴一经,以热相传而成,而治之者,惟取足阳明一经以为要。阳明为五脏六腑之海,总宗筋而束骨以利机关。阳明虚则宗筋纵,带脉不引,故手足不用而成痿。是痿之来,起于肺经,而治则取于阳明。后人谓独取阳明,此"取"字有教人之意。是以丹溪独引越人泻南方、北方之法,以发明"独取阳明"之旨。究未能尽所以取阳明之义,而意反有相戾者。

  • 标签: 泻南补北 宗筋 肺热叶焦 痿病 束骨 丹溪
  • 简介:中医通过辨证论治治疗动脉硬化闭塞症取得了良好的疗效,如何使辨证更加缜密、有效,诸多医家对本病的辨证分型进行了深入研究.目前,基于传统四诊收集信息进行辨证、运用数据挖掘方法总结型以及通过结合客观指标进行型研究等都获得了迅速发展,通过深化对中医型的认识,以期能够形成完善、客观又符合临床的中医型.

  • 标签: 动脉硬化闭塞症 客观指标 研究进展
  • 简介:辨证论治、有是用是药是中医特色和生命力所在,候类中药新药研发符合中医药治疗传统特色和优势。对证候的界定和候评估标准的确立,是目前候类中药新药研发研究的难点和瓶颈之一。方证作为方剂用药的临床指征,将方药与候有机联系在一起,从方证研究入手来确立候类中药的评估体系,是解决候类中药研发关键问题的有效途径,笔者根据现代临床的研究结果和思考,提出了基于方证的候类中药新药研发相关思路的初步设想。旨在抛砖引玉。

  • 标签: 方证 证候类中药 研究思路 研究方法
  • 简介:咳喘病是以咳、痰、喘、哮、气短为主的病症统称,属中医“咳嗽”“哮”“喘息”“肺胀”“痰饮”等相关范畴,发病和(或)诱发因素可分为外感与内伤,外感有寒热之分、内伤有虚实痰浊,且无论外感、内伤都能互为因果。徐占英教授治疗该类疾病执简驭繁,首以急性期、平稳期分标本缓急,次则明辨虚实、调理阴阳。在操作上讲究针法,分期选穴,虚实分治,培元固本。尤重视艾灸、顺应天时,十字取穴与透穴是其特色。徐师从整体上把握疾病发展的规律,改善体质、防止复发,临床效果颇佳。

  • 标签: 徐占英 针灸 咳喘病 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