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1
411 个结果
  • 简介:目的:观察酵母发酵对黄芪药材中黄酮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恒温振荡器对酵母菌悬液进行培养,利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对不同发酵时间下的药材发酵液中的黄酮含量进行比较。结果:发酵法黄芪黄酮的产量约为268.18g/g,产率为0.26%,较对照组提高了18%。结论:所选酵母菌可提高黄芪黄酮的产率,最佳发酵期为7d。

  • 标签: 黄芪 酵母菌 黄酮类化合物 发酵
  • 简介:目的:初步探讨酵母菌发酵对黄芪药材中多糖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苯酚-浓硫酸法对不同发酵时间下的药材发酵液中的多糖含量进行测定,并与传统水煎法中黄芪多糖含量进行比较。结果:传统水煎法中黄芪多糖的产量约为16.1mg/g,产率为1.61%;微生物发酵法在发酵最佳时间黄芪多糖的产量约为18.4mg/g,产率为1.84%,两种处理方法对黄芪多糖的产率影响相差0.23%。结论:酵母菌发酵黄芪药材对黄芪多糖含量有一定影响,且其产率与传统水煎方法相比有一定程度的提高。

  • 标签: 黄芪多糖 酵母菌 发酵
  • 简介:为探索凤丹体外增殖的最佳条件,利用组织培养技术进行观察.结果显示以下培养条件较适宜:凤丹种子灭菌后在35℃下于摇床上振动72h,取出胚,在1/2MS+10%椰子汁的培养基上培养1个月,然后将带有腋芽的茎段切下置于MS+BA(1mg/L培养基上进行培养,形成丛生芽,当芽长出2~3片叶子时,转移至MS+IBA(1mg/L)+3%蔗糖培养基上,1个月后即长出白色的直根,形成完整的植株.

  • 标签: 凤丹 体外增殖 再生植株
  • 简介:通讯作者王书彦,大学本科,主治医师。摘要目的研究加温对舌癌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探讨高温治癌的作用机制。方法对舌癌细胞Tca-8113进行体外加温,采用流式细胞术及MTT法研究加温后舌癌细胞增殖活性的变化。结果Go~G1,S期细胞百分数在加温后无明显改变,而加温10minG2~M期细胞百分数则迅速降低,但它不随加温时间的延长而改变。结论加温能使分裂期细胞减少,细胞的增殖活性降低,从而抑制细胞的增殖,达到治疗肿瘤的目的。

  • 标签: 加温 舌癌细胞 增殖
  • 简介: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是育龄期女性常见的妇科疾患之一,发病率高,易反复发作。临床治疗主要是抑制病菌繁殖,消除炎症,主要选用制霉菌素、咪唑类、三唑类抗真菌药,虽然近期疗效可,但长期应用容易产生耐药性,导致阴道内菌群紊乱,真菌大量繁殖,致使本病治疗周期不断延长,炎症缠绵难愈,给患者带来不必要的精神及经济损失。2009年3月至2010年12月我院采用中药洗剂阴痒乐熏洗治疗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60例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 标签: 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 中医药疗法 中药熏洗 阴痒乐 5%碳酸氢钠溶液 制霉菌素片
  • 简介:目的:探讨黄芪糖蛋白(HQGP)对T淋巴细胞增殖与给药时间的关系、T淋巴细胞增殖与活化程度的关系,以及对双向混合淋巴反应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小鼠脾细胞,MTT法测定在不同时间给予一定浓度HQGP、给予相同浓度HQGP和不同浓度ConA刺激,双向混合淋巴反应对T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HQGP在不同时间对ConA刺激的T淋巴细胞增殖均有抑制作用,但培养12h给药的抑制作用最强;其抑制作用与T细胞的活化程度无相关性;能明显抑制双向混合淋巴反应,并呈剂量依赖性。结论:在体外实验中,HQGP对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具有免疫抑制活性,且与活化程度无相关性。

  • 标签: 黄芪糖蛋白 淋巴细胞转化 免疫抑制
  • 简介:目的:分析不同药物对重度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180例重度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患者,将其随机分为A、B、C三组各60例,A组患者应用咪康唑栓阴道用药,B组患者应用中药止带方,C组患者给予咪康唑栓和止带方联合阴道用药.比较三组患者停药1周及3个月后的临床疗效及真菌学疗效和复发率.结果:C组患者治疗1周及1个月后治愈率及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A组和B组两组患者(P均<0.05);C组患者治疗1周后真菌学治愈率明显高于A组和B组(P均<0.05);C组患者治疗3个月后真菌学复发率明显低于A组和B组(P均<0.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咪康唑栓和止带方联合治疗对重度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临床效果好,较单一用药的治愈率、总有效率及真菌学治愈率均有所提高,且真菌学复发率显著降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重度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 咪康唑栓 止带方 伊曲康唑胶囊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新加良附方及其主要成分薯蓣皂苷药物血清对人胃癌细胞BGC-823的增殖抑制作用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制备新加良附方及薯蓣皂苷药物血清,并作用于胃癌细胞株BGC-823,使用MTS方法检测细胞增殖抑制率;采取实时PCR方法观察新加良附方及薯蓣皂苷药物血清对人胃癌细胞BGC-823中caspase-3及p53表达的影响;采取实时PCR方法检测胃癌细胞中miR-34a表达水平。结果:新加良附方药物血清及薯蓣皂苷药物血清对胃癌细胞BGC-823有明显的增殖抑制作用,并且其作用与时间正相关。新加良附方对胃癌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在48h、72h高于其主要成分薯蓣皂苷;人胃癌BGC-823细胞中caspase-3的表达明显低于其在正常胃黏膜上皮细胞GES-1中的水平,p53基因表达水平高于正常GES-1细胞中的p53表达水平。新加良附方药物血清及薯蓣皂苷药物血清作用于BGC-823细胞后其caspase-3表达水平均明显上升,且随着时间增加其表达量升高;p53基因表达水平下降,并且与时间负相关。新加良附方与其主要成分薯蓣皂苷相比较,两者对caspase-3、p53的调控作用无明显差异;胃癌细胞中miR-34a表达水平高于正常胃黏膜上皮细胞GES-1。结论:新加良附方及其主要成分薯蓣皂苷可以显著抑制胃癌BGC-823细胞的生长,新加良附方对胃癌细胞的抑制作用高于其主要成分薯蓣皂苷。新加良附方及薯蓣皂苷抑制胃癌细胞增殖作用可能与增加凋亡相关蛋白caspase-3表达,抑制突变型p53表达相关。miR-34a可能发挥癌基因的作用,应明确其作用并进行下一步研究。

  • 标签: 新加良附方 胃癌 CASPASE-3 P53 MIR-34A
  • 简介:以MTT法观察补肾和柔肝中药含药血清对体外软骨细胞的影响。结果:在两次连续灌胃3h后所取血清浓度为5%和10%时,对软骨细胞有促进增殖的作用;血清浓度为5%时,两药之间作用无差异,而10%时,补肾方作用优于柔肝方。为便于以下比较,将血清浓度定在5%;长时间(8d)灌胃和短时间(1d)所取血清对软骨细胞的增殖作用无差异;以0.5、1、5倍等效剂量灌胃所取务清对软骨细胞的增殖作用未呈量效依赖关系,其中

  • 标签: 软骨细胞 MTT法 中药 含药血清
  • 简介:目的:探讨葛根素对成骨细胞增殖及骨形态发生蛋白的影响。方法:采用血清药理学方法制备葛根素含药血清,分为葛根素组、阳性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从SD大鼠乳鼠颅骨获取成骨细胞,分别用含药血清培养分离得到的成骨细胞。采用CCK-8检测成骨细胞增殖、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的表达;采用微量酶标法检测碱性磷酸酶的活性。结果药物作用24、48和72h后,葛根素组D值显著高于阴性对照组(P〈0.05),且显著低于阳性对照组(P〈0.05)。随着时间的增加,葛根素组和阳性对照组D值在药物作用48h达到最高,至72h后有下降趋势。药物作用3d和7d后,葛根素组BMP-2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阴性对照组(P〈0.05),且显著低于阳性对照组(P〈0.05)。药物作用3d和7d后,葛根素组BMP-2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阴性对照组(P〈0.05),且显著低于阳性对照组(P〈0.05)。药物作用3d和7d后,葛根素组碱性磷酸酶活性均显著高于阴性对照组(P〈0.05),且显著低于阳性对照组(P〈0.05)。结论葛根素可能通过诱导BMP-2表达促进增殖,活化碱性磷酸酶活性促进生物矿化。

  • 标签: 骨质疏松症 葛根素 成骨细胞 增殖 骨形态发生蛋白2
  • 简介:目的:探讨五味子多糖对人肝癌细胞SMMC-7721增殖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SMMC-7721细胞,CCK-8法检测不同浓度五味子多糖对SMMC-7721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改变。结果:五味子多糖在0.62520mg·mL-1浓度范围内能明显抑制SMMC-7721细胞增殖,随着浓度增加,对细胞增殖的抑制率升高,具有浓度依赖性;在520mg·mL-1浓度范围内其抑制率随着作用时间的延长而升高,具有时间依赖性,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01)。倒置显微镜下可见细胞逐渐变圆、皱缩,并且随着给药浓度加大,贴壁细胞密度下降,数量逐渐减少,而脱落、悬浮细胞增多。结论:五味子多糖在一定浓度范围内,能抑制肝癌细胞SMMC-7721增殖,具有明显的浓度依赖性和时间依赖性。

  • 标签: 五味子多糖 SMMC-7721细胞 增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