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是常见的外阴阴道炎症,也称外阴阴道念珠菌病。该病发病率高,易反复发病,多年来临床观察,门诊各种阴道炎中阴道念珠菌病大约占60%-70%。近50%妇女一生中有过念珠菌感染病史,患者发病时临床症状明显,感觉痛苦,很大程度上影响日常工作及生括。现就多年来对外阴阴道念珠菌病的预防和治疗体会浅谈如下。

  • 标签: 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 防治体会 外阴阴道念珠菌病 阴道炎症 念珠菌感染 反复发病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骨髓增殖性肿瘤疾病的临床特点。方法随机选取本院2015年7月-2018年7月收治的48例骨髓增殖性肿瘤患者,观察所有患者的临床相关资料、骨髓细胞计数以及骨髓突变基因检测结果。结果骨髓增殖性肿瘤的主要临床症状包括血栓形成以及肝脾肿大等;通过比较所有患者的粒系比例、巨核系细胞计数以及红系比例发现,P>0.05,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JAK2V617F体细胞突变的发生率分别为100.00%的PV患者、55.56%的ET患者、35.71%的PMF患者;CARL基因突变的发生率分别为0.00%的PV患者、38.89%的ET患者、28.57%的PMF患者;MPL基因突变的发生率分别为0.00%的PV患者、11.11%的ET患者、7.14%的PMF患者。结论对骨髓增殖性肿瘤疾病的诊断,必须结合对患者临床表现、骨髓细胞计数以及骨髓突变基因检测结果等相关资料的分析,做出合理判断。

  • 标签: 骨髓增殖性肿瘤 临床治疗效果 疗效分析
  • 简介:病例介绍患者女性,16岁,因无意中扪及左侧下颌骨体部颊侧无痛性肿物3月余入院。查体:左侧下颌骨体部颊侧可扪及-3.5cm×1cm骨性突起区域边界模糊,质较硬,无活动度,无触痛,无乒乓球感,表面皮温及颜色正常,对应舌侧骨壁无异常,无任何牙体松动;辅助检查:口腔曲面断层片:左侧下颌骨肿物,密度较周围略低,对应牙根尖未见吸收(见图1)。诊断:下颌骨骨肿物。处理:在局麻下对患者行手术治疗,发现肿物为骨质沙状物,边界不清,刮净骨质沙状物(有铲“冻雪”感,可闻“沙沙”声),并适当扩大去除周围可疑骨质。术后病理:下颌骨骨纤维瘤(见图2)。患者出院后1年随访未见复发。

  • 标签: 下颌骨 骨纤维异常增殖症 诊治
  • 简介:摘要放射治疗作为肿瘤治疗的主要治疗手段之一,能够有效控制肿瘤,抑制肿瘤生长和转移。然而近年研究却显示,放射会增强肿瘤细胞的增殖和侵袭能力,多种生长因子和多条信号通路参与其中,这可能导致了放疗后肿瘤的复发、转移发生。本文拟对放射后肿瘤细胞的增殖、侵袭、转移等生物学行为的改变及相关生物学机制的研究做一探讨。

  • 标签: 放射 肿瘤 增殖 侵袭
  • 简介:轮状病毒是引起婴幼儿急性腹泻的最重要的病原体之一,在世界范围内,5岁以内的儿童约95%至少经历过一次轮状病毒感染,其中约1/5患儿需上医院就诊,1/65患儿需留院治疗,1/293患儿死亡[1],多数死亡病例发生在社会、经济不发达的国家和地区。轮状病毒肠炎以呕吐、腹泻等胃肠道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可伴有不同程度的发热、脱水、酸碱失衡及电解质紊乱,并可有胃肠道外其他系统受累的表现。布拉氏酵母菌是一种真菌类微生态制剂,有文献资料显示,其能明显缩短急性腹泻病人的病程及住院时间[2,3]。本次研究观察布拉氏酵母菌佐治轮状病毒肠炎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 标签: 轮状病毒肠炎 布拉氏酵母菌 疗效观察 佐治 婴幼儿急性腹泻 胃肠道症状
  • 简介:目的分析假丝酵母菌与滴虫在阴道炎中的感染,探讨对该病的防治方法。方法对817例门诊阴道炎患者及232名健康体检者取阴道分泌物涂片镜检,常规培养鉴定。结果817例阴道炎患者中,分别检出假丝酵母菌214例和滴虫54例,检出率分别为26.19%和6.61%;健康体检者232名,分别检出假丝酵母菌28例和滴虫2例,检出率分别为12.cr7%和0,86%;两者差异均有显著性(P〈0.005)。结论假丝酵母菌、滴虫是阴道炎常见病原菌。

  • 标签: 阴道炎 假丝酵母菌 滴虫 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小儿急性腹泻采用布拉氏酵母菌散剂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择2021年1月-6月我院60例急性腹泻患儿,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参照组(接受蒙脱石散治疗)及实验组(接受蒙脱石散及布拉氏酵母菌散剂治疗),各30例,比较症状改善情况。结果 实验组治疗后3d及一周大便次数较少、腹泻持续时间较短且疗效较好,P<0.05。结论 该疾病中应用布拉氏酵母菌散剂治疗可显著改善患儿临床症状,缩短腹泻的时间,从而使疗效得以提升。

  • 标签: 急性腹泻 蒙脱石散 布拉氏酵母菌散剂 腹泻持续时间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急性腹泻患儿在采取布拉氏酵母菌治疗时的影响。方法 纳入我院2021年6月~2023年6月期间收治的60例急性腹泻患儿,按照随机方式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观察组联合布拉氏酵母菌辅助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67%,高于对照组的76.67%(P<0.05)。观察组症状改善时间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经治疗后,患儿腹泻症状完全改善;对照组患儿治疗后,有4例仍存在轻微的腹泻症状,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腹泻患儿在采取布拉氏酵母菌治疗时可提升临床疗效。

  • 标签: 布拉氏酵母菌 急性腹泻 炎症因子
  • 简介:我院在近十年内共收治腹膜后纤维增殖症三例,本病迄今病因不清楚,早期诊断难,现有特检可以提高诊断率,但确诊仍在于手术时组织切片病理学证实,故易误诊,现就其病名、病因、病理、症状、诊断与治疗予以分析.

  • 标签: 腹膜后纤维增殖症 肠梗阻 胆总管狭窄 肾盂积液
  • 简介:目的观察地塞米松对体外培养的人牙髓细胞增殖和分化的影响。方法收集拔除的无龋坏、无牙周疾病的健康前磨牙及第三磨牙,获得牙髓,酶消化联合组织块法体外培养人牙髓细胞(Humandentalpulpcells,hDPCs),扩增后取第4代生长状态良好的细胞用于实验。分为两组,实验组hDPCs在含2%胎牛血清(Fetalbovineserum,FBS)的aMEM培养基中加入10^-8mol/L地塞米松(Dexamethasone,Dex)培养,对照组单纯使用含2%FBS的aMEM培养基培养。在细胞培养第1、3、5天检测细胞增殖情况;细胞培养的第1、5、10天分别进行AIP染色及ALP定量分析检测细胞分化情况:细胞培养第10天进行茜素红染色观察钙化结节形成情况。结果细胞增殖活性检测显示,实验组培养第3天及第5天可见hDPCs增殖活性得到显著抑制,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AIP染色及定量测定:培养10d后,地塞米松实验组ALP活性明显高于对照组:茜素红染色结果:培养10d后两组细胞茜素红染色均为阳性。表明实验组与对照组均有钙化结节形成.但是实验组钙化结节形成数量较多。结论酶消化联合组织块法可以成功体外培养hDPCs。10^-8mol/L地塞米松可显著抑制hDPCs的增殖活性,提高hDPCs的ALP活性及矿化能力。

  • 标签: 人牙髓细胞 地塞米松 增殖 分化 碱性磷酸酶活性
  • 简介:患者,女,38岁,于1979年体检时发现右侧胸腔内有一肿物,约核桃大小,当时无咳嗽、咳痰、低烧、盗汗等症状,故一直未做任何治疗.1999年以来患者自觉胸憋、气短渐加重,随入我院外科治疗.体格检查:t36.8℃、p70次/min、r20次/min、bp15/10kPa.右侧胸廓稍塌陷,语颤增强,叩诊呈实音,右上肺呼吸音消失.影像学表现:X线平片上右上纵隔可见巨大肿块,边缘光整,气管轻度受压左移,(见图1、图2).CT表现:右上纵膈可见7.78cm×10.27cm巨大软组织肿块,几乎占满右侧胸腔上部,CT值为35.4HU,外形光整,肿瘤内密度均匀一致,无分叶、毛刺及钙化(见图3).手术及病理所见:术中见胸腔内有淡黄色液体1500mL,吸除液体后见肿物位于右纵隔约12cm×12cm×10cm,与胸壁、右肺上叶紧密粘连,分离后切除肿物,术后病理诊断为右上纵隔巨淋巴结增殖症,玻璃样变性.

  • 标签: 纵隔巨淋巴结增殖症 外科治疗 体格检查 胸腔内 P70 患者
  • 简介:目的利用RNA干扰技术抑制VEGF基因表达,探讨RNA干扰对胃癌细胞的增殖的影响。方法设计靶向VEGF基因shRNA.构建质粒pcDNA3.1-shRNA—VEGF并利用lipofectamine^TM2000转染胃癌细胞株BGC-823.采用RT—PCR和Westernblot技术观察胃癌细胞VEGFmRNA及蛋白表达的变化,同时观察胃癌细胞增殖的变化。结果和对照组相比,VEGF—shRNAB、C组VEGF表达和细胞增殖均明显下调。结论RNAi明显抑制了VEGF的表达和胃癌细胞增殖

  • 标签: RNA干扰 胃癌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增殖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术后综合护理在糖尿病增殖性视网膜病变手术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糖尿病增殖性视网膜病变患者80例作为主要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40例/组。观察组术后予以综合护理,对照组术后实施常规护理,对比两种护理方法对并发症发生率和患者满意度的影响。结果 观察组的术后高眼压发生率和新发青光眼发生率均较对照组低,并且观察组的患者满意度评分较对照组高,两组对比,差异显著。结论 糖尿病增殖性视网膜病变手术患者术后接受综合护理不仅有利于积极预防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同时还可以提高患者的满意度,有推广价值和借鉴意义。

  • 标签: 糖尿病增殖性视网膜病变手术 术后综合护理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布拉酵母菌散剂治疗小儿消化不良性腹泻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患儿随机分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基础上口服布拉酵母菌散剂,观察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0.0%,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布拉酵母菌散剂治疗小儿消化不良性腹泻有较好疗效,症状改善明显,值得临床上运用推广。

  • 标签: 布拉酵母菌散剂 小儿 腹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布拉酵母菌在小儿消化不良性腹泻治疗中的回顾性临床分析。方法:选取2020年3月--2021年7月大庆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接诊小儿消化不良性腹泻患儿94例,就布拉酵母菌治疗效果开展研究。分组方法采用随机抽签法,对照组、观察组,各组47例。对照组行双歧杆菌治疗,观察组行布拉酵母茵治疗。分析患儿治疗后症状缓解、治疗效果差异。结果:较对照组,观察组治疗后呕吐、腹泻、脱水纠正用时及大便性状、排便次数恢复时间均缩短,差异显著,P

  • 标签: []布拉酵母菌 小儿 消化不良性腹泻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当前达克宁栓用于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患者的效果开展深入分析,判断达克宁栓临床意义与价值。方法:结合纳排标准后,研究人员选择2019年12月到2020年12月我院治疗的120例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每一位患者按照就诊时间进行排序,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研究组(n=60例)给予达克宁栓治疗;参照组(n=60例)给予保妇康栓治疗。结果:参照组的治疗有效率低于研究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达克宁栓 治疗有效率 常规治疗 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观察阴道假丝酵母菌患者应用重建阴道微生态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抽取2021 年1月至2022年1月我院接收的90例阴道假丝酵母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平均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5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抗真菌治疗、实验组采取重建阴道微生态治疗。比较两组阴道假丝酵母菌患者的治疗效果、临床指标。结果:实验组患者的各项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

  • 标签: 重建阴道微生态治疗 阴道假丝酵母菌 临床疗效
  • 简介:目的探讨不同荧光蛋白标记方法对兔骨髓基质干细胞体外增殖能力的影响.方法从兔骨髓中分离培养骨髓基质干细胞,分别采用逆转录病毒和质粒转染两种方式进行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和红色荧光蛋白标记,G418筛选培养3周后,测定细胞生长曲线和贴壁率的变化.结果逆转录病毒载体pLEGFP-N1、真核表达载体pDsRed2-C1均可以成功标记骨髓基质干细胞,G418筛选培养后,细胞表达明显的荧光蛋白,其阳性率增加.pLEGFP-N1标记组细胞倍增时间为(34.9±1.2)h,pDsRed2-C1组为(36.1±1.4)h,未标记组为(33.8±0.5)h,3组数据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荧光蛋白标记对骨髓基质干细胞体外增殖无明显影响,合理应用不同荧光蛋白及其表达载体将成为深入研究组织工程种子细胞的有力工具.

  • 标签: 荧光蛋白 骨髓基质干细胞 组织工程 体外增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布拉氏酵母菌散治疗小儿病毒性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2例小儿病毒性肠炎随机分成观察组及对照组各31例,两组均予口服或静脉补液以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失衡,予蒙脱石散保护胃肠黏膜等对症支持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口服布拉氏酵母菌散,观察两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显效19例,有效11例,无效l例,总有效率为96.77%;对照组显效15例,有效10例,无效6例;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大便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大便次数均少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减少得更为显著(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止泻时间及平均住院天数均少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布拉氏酵母菌散治疗小儿病毒性肠炎能显著提高疗效、缩短病程,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布拉氏酵母菌散微生态制剂 病毒性肠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