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8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间隙的正畸-修复联合治疗成人牙列散的效果。方法使用抛硬币方法将我院最近几年收治的80例成人牙列散在间隙患者分为AB两组,其中A实施正畸治疗,B组实施正畸-修复联合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及满意度。结果A组总有效率70%低于B组的97.5%,组间对比,p<0.05;A组总满意率72.5%低于B组的95%,组间对比,p<0.05。结论间隙的正畸-修复联合治疗成人牙列散,效果明显,并增加患者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深入分析。

  • 标签: 正畸-修复联合 成人牙列散 效果
  • 简介:目的:探讨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血管周围间隙扩大(EVRS)与动态血压变异性(BPV)的关系。方法:符合入选标准的腔隙性脑梗死患者124例,均行头颅MRI和24h动态血压监测,比较各亚组动态血压相关参数,进行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在基底节平面,不同度的EVRS各亚组在年龄、吸烟史、饮酒史、高血压、TIA史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脑白质平面,不同度的EVRS各亚组在年龄和冠心病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在基底节平面,24h收缩压标准差(24hSBP-SD)、昼间收缩压标准差(DSBP-SD)、夜间收缩压标准差(NSBP-SD)、昼间收缩压变异系数(DSBP-CV)、昼间舒张压变异系数(DDBP-CV)、夜间舒张压变异系数(NDBP-CV)与EVRS具有相关性(P〈0.05)。在脑白质平面,BPV各项与EVRS无相关性(P〉0.05)。结论:腔隙性脑梗死患者BPV与基底节平面EVRS密切相关,基底节平面EVRS是高血压相关脑损害的独特表现。

  • 标签: 腔隙性脑梗死 血管周围间隙扩大 动态血压监测 磁共振成像
  • 简介:目的优化蒸(煮)川乌的炮制工艺。方法以川乌中6种乌头类生物碱的含量作为评价指标,采用正交设计法考察川乌蒸法中浸泡时间、蒸制功率、蒸制时间;煮法中浸泡时间、煮制水量、煮制时间对炮制工艺的影响,确定川乌最佳的蒸(煮)工艺。结果最佳炮制工艺参数:川乌蒸制:浸泡软化62h,于600W下蒸5h;川乌煮制:浸泡软化48h,加水1400mL煮7h。结论经优化的炮制方法炮制后的制川乌单酯型生物碱与双酯型生物碱的含量相对稳定,明确2015版药典川乌炮制条件的参数,规范川乌的炮制方法,保障制川乌工业化生产质量的稳定。

  • 标签: 川乌 蒸制工艺 煮制工艺 正交设计 乌头碱
  • 简介:目的:探讨精益管理模式在优化护理流程、改善服务质量、提高护士工作效率中的作用,以提高护理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方法:将精益管理用于内科病房管理,通过完善制度、科学护理等一系列精益管理方法,加强护理团队建设,比较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的变化。结果:实施精益管理优化模式后,护理差错的发生率显著降低(P〈0.05),患者满意度显著提高(P〈0.05)。结论:精益管理优化方案用于病房护理管理,能够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的满意度,实现护理工作的高效、规范运行。

  • 标签: 精益管理 内科 护理流程 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