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比较新会陈皮和非新会陈皮多氧基黄酮含量及祛痰、理气功效上的差异。方法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会陈皮和非新会陈皮多氧基黄酮含量;以小鼠气管中排泌酚红的量来评价新会陈皮和非新会陈皮的化痰作用差异;以对大白兔十二指肠自发收缩活动的抑制作用价新会陈皮和非新会陈皮的理气功效差异。结果新会陈皮、非新会陈皮多氧基黄酮(以橘皮素计)含量分别为6.06mg/g和4.73mg/g;小鼠气管酚红排泌量实验结果:与生理盐水组比较,2陈皮提取物组均能显著增加气管酚红排泌量(P〈0.01),新会陈皮组小鼠气管段酚红排泌量略高于非新会陈皮组,但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对大白兔十二指肠自发收缩活动的影响结果:新会陈皮组对大白兔十二指肠自发收缩活动的抑制作用明显强于非新会陈皮组织(P〈0.05)。结论新会陈皮多氧基黄酮含量高于非新会陈皮,新会陈皮和非新会陈皮具有祛痰、理气功效,新会陈皮功效优于非新会陈皮。

  • 标签: 陈皮 多甲氧基黄酮 祛痰 理气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利拉鲁肽和二双胍联合用于2型糖尿病的价值。方法:2020年7月-2021年11月接诊的2型糖尿病病人96名,随机均分2组。试验组用利拉鲁肽和二双胍,对照组用二双胍。对比不良反应等指标。结果:从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和餐后2h血糖值上看,治疗后:试验组分别是(7.13±0.91)%、(6.01±0.79)mmol/L、(8.31±1.03)mmol/L,和对照组(7.96±0.95)%、(7.18±0.86)mmol/L、(10.52±1.39)mmol/L相比更低(P<0.05)。从不良反应上看,试验组6.25%,和对照组8.33%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2型糖尿病联用利拉鲁肽和二双胍,不良反应少,血糖指标改善更加明显。

  • 标签: 二甲双胍;不良反应;2型糖尿病;利拉鲁肽
  • 简介:目的:观察针灸对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colitis,UC)大鼠结肠黏膜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likegrowthfactor-1,IGF-1)和细胞因子信号转导抑制因子-2(suppressorofcytokinesignaling,SOCS2)表达的影响,探讨针灸治疗UC的作用机理。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隔药灸纽和电针组,每组8只,采用免疫学方法加局部刺激制备UC大鼠模型。隔药灸组和电针组分别进行隔药灸和电针治疗,每目1次,连续治疗14d。光镜观察大鼠结肠黏膜形态学变化,采用PAS—AB、HID—AB染色观察结肠黏膜粘蛋白,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大鼠结肠黏膜IGF-1和SOCS2表达。结果:光镜下可见UC大鼠结肠溃疡形成和炎症,结肠黏膜粘蛋白减少(P〈0.01),IGF-1表达升高(P〈0.01),SOCS2表达降低(P〈0.01);隔药灸、电针治疗后,结肠黏膜病理损伤减轻,粘蛋白增加(P〈0.01),IGF-1表达降低(P〈0.01),SOCS2表达升高(P〈0.01)。结论:UC大鼠结肠黏膜粘蛋白分泌减少,IGF-1表达升高、SOCS2表达下降;隔药灸、电针能改善UC大鼠结肠黏膜损伤,调节结肠粘蛋白的分泌及IGF-1和SOCS2的表达。

  • 标签: 结肠炎 溃疡性 针灸疗法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 细胞因子信号转导抑制蛋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社区治疗中采用二双胍的效果。方法研究对象为我院2014年5月至2015年12月期间随机抽取的80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其中对照组运用瑞格列奈治疗,观察组运用二双胍治疗,分析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差异。结果在治疗前后空腹血糖与糖化血红蛋白的改善幅度上,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在治疗前后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与高密度脂蛋白指数上,观察组改善幅度要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社区治疗中采用二双胍可以有效的降低血糖,同时稳定其他血脂以及血糖生化指标,提升治疗效果。

  • 标签: 2型糖尿病 社区治疗 二甲双胍 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