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1 个结果
  • 简介:目的:了解早期非进行性脑损伤继发中枢性运动障碍所致瘫痪的儿童,颈椎腰椎生理曲度发育情况。方法:随机抽样23例脑瘫儿童,年龄在出生后1岁至5岁之间,全部病例不能站立行走,其中不能坐立者13例,能坐立者10例,作颈椎、腰椎侧位x线照片,观察其椎曲状态。结果:能坐者,腰椎有生理弯曲,但颈椎无生理弯曲。不能坐者,颈腰椎均无生理弯曲。结论:腰曲是坐立后,在上半身重力腹腔垂力作用形成,颈曲只有能站立行走,在腰大肌动力作用于前后纵韧带牵引力下形成。人类颈、腰曲发育形成是结构力学运动力学作用,与遗传无关。

  • 标签: 脑瘫儿童 坐立 颈曲 腰曲 腰腹三角
  • 简介:目的:研究颈椎病颈曲改变与腰曲的关系,探讨颈椎病在结构力学运动力学的病因、病理基础。方法:用随机抽样法对诊断明确的颈椎病,同时摄有腰椎正侧位x线照片者共437例,分别测量颈、腰椎曲弓形面积并进行分级,按性别、不同年龄组,各病种分类统计分析。结果:椎曲减小的颈椎病,腰曲也同样减小者占98.63%。颈曲改变与腰曲改变无统计学差异(P〉0.05)。颈曲改变并腰曲改变与年龄呈正相关,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腰曲改变是导致颈曲改变并发颈椎病的重要病因。

  • 标签: 颈椎病 颈椎病病因 颈曲 腰曲 椎曲分级标准 椎曲弓形面积
  • 简介:目的:研究腰曲对颈曲的影响,探讨颈椎病颈腰综合征在脊柱解剖生理学、运动力学的病因病理。方法:选青春期健康青年男女27例,分别以站立位及坐位1h后摄腰椎、颈椎标准侧位片,并应用数学几何学弓形面积计算法测量其颈、腰曲站、坐前后椎曲X线片的弓形面积,进行对照。结果:端坐1h后,27例颈、腰椎侧位X线片,腰曲弓形面积平均较站立位缩小53.14%,颈曲弓形面积也缩小48.33%,经统计学处理P〈0.05,差别显著。结论:腰曲变化影响到颈曲,病理改变与久坐有关。腰曲改变是颈椎病、颈腰综合征重要病因病理改变。

  • 标签: 动态下X线照片 站位 坐位 椎曲弓形面积 颈曲 腰曲
  • 简介:目的:探讨腰大肌的作用及其与人类腰曲形成的关系。方法:选青春期健康青年男女28例,分别以站立位及端坐1h后摄侧位X线片,进行腰椎长短对照,并以站立位及步行(跨步)位摄正位、侧位X线片对照。结果:端坐1h后较原站立位侧位X线片显示短缩,平均为1.2cm,跨步位显示腰椎向同侧旋转,同时腰曲加大。步行带动腰椎向前弯曲并随左右下肢运动而旋转、侧弯,其主要作用力来自腰大肌。结论:腰大肌的伸缩是腰曲形成改变的主要运动力。腰椎在站立端坐下有伸缩运动。

  • 标签: 腰大肌 腰曲关系 X线检查 伸缩运动 生理机制
  • 简介:目的:观察肩胛骨运动与肩肱关节运动的关系。方法:选肩部无损伤疾病的青春期男女21名,分别在肩肱关节中立位,外展45°-90°,上举135°-180°的状态下,摄x线肩关节正位片,依次测量上述运动下肩胛骨活动度。结果:肩肱关节外展45°起至上举到1800肩胛骨同时外展25°-75°.结论:肩肱关节外展运动必须有肩胛骨外展活动才能完成。

  • 标签: 肩肱关节 肩胛骨 外展 X线照片
  • 简介:运用自拟龙消痹汤异病同治结合针灸治疗的方法,治疗骨科疾病数十年,骨病为当今难症之一,在祖国医学为痹症,发病原因复杂治疗难,时有反复发作,治愈困难,现已将我治病的临床心得做了部分整理加以报道:股骨头坏死7例、缩骨痨(骨萎)1例、氟骨症4例、膝关节滑膜炎、脊椎后关节絮乱综合症腰问盘突出症10例、颈椎病10例、肩周炎10例,共42例,其中女性18例、男性24例、无效2例。有效病愈40例。

  • 标签: 异病同治 消痹汤 自拟 针灸治疗 膝关节滑膜炎 股骨头坏死
  • 简介:目的:调查颈曲、腰曲病理改变X线照片类型,为整脊医学诊断治疗提供客观指标。方法:收集849例(其中颈椎450例,腰椎399例)统一标准投照的颈腰病例X线侧位照片,根据影像形态进行分类统计。结果:颈曲改变有11种类型,以全直型、上直下曲型、上弓下曲型为主;腰曲改变有6种类型,以全直型、上直下曲型、全曲型多见。颈腰曲改变类型与病变年龄有关系。

  • 标签: 腰曲病理改变 X线检查 颈曲病理改变 整脊医学 中医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引起颈椎椎曲紊乱之颈椎病病因。方法:通过X线颈椎侧位及包括上段胸椎之正位像观察,测量导致颈曲改变之颈胸椎正位像之侧凸度数。结果:448例颈曲改变之颈椎病X线片显示,占87%有上段胸椎超5度以上侧凸,表明胸背损伤是颈椎骨关节紊乱主要原因。

  • 标签: 胸椎 颈曲 颈椎病 X线片 正位 改变
  • 简介:为了提高脊柱骨折治疗效果,本院自行设计研制了一套新型的脊柱骨折外固定支架,根据其结构功能特点,命名为前置胸腰椎骨折复位固定器。该器具已正式获得国家专利授权。专利号:ZL200420032954.2,于2005年2月16日正式公布,(见国家知识产权局《实用新型专利公报》21卷第7号63—64页)。在此作一简要介绍:

  • 标签: 胸腰椎骨折复位固定器 脊柱骨折 治疗效果 前置 国家专利 外固定支架
  • 简介: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常见病,椎间盘突出后大多压迫神经根引起患肢疼痛麻木,但有少数病人椎间盘突出后压迫马尾神经,主要表现为大小便功能障碍伴有患肢的疼痛麻木。本人自1999年以来,共收治因腰椎问盘突出所致便功能障碍患者32例,疗效满意,现将情况总结如下:

  • 标签: 功能障碍 治疗 腰椎间盘突出症 麻木 患肢 疼痛
  • 简介:随着以坐位为劳动方式的人群越来越多,颈腰伤病发病率在不断地攀升。为探索不加重损伤而又能合理解决脊柱力学问题的治疗方法,我想起在上世纪70年代末顾云伍老师一起研究脊椎骨折时,曾对清代的“攀索叠砖法”进行过猴子实验,证明其复位原理的科学性。看来,需再次温习祖国传统医学整脊学的历史经验,试图从二千多年祖先的实践中悟出一些真理。因此,尝试运用传统医学的思维模式,以整体思考代替片断思考,

  • 标签: 思维方式 《中国整脊学》 劳动方式 脊柱运动力学 机能解剖学 中医学
  • 简介:笔者在研习《中国整脊学》一书后,有幸跟从韦以宗教授临床侍诊学习,深得教授言传身教、受益匪浅。现将学习整脊学的个人心得体会,总结如下,以飨同仁。1.掌握中国整脊学的名词、概念、术语开始,培养真正的整脊思维。施杞教授在《中国整脊学》首发式上的讲话中说:“学术著作应当述而有作,构建一个新的学科体系必须能够体现自身规律的理论内涵,韦以宗教授在占有大量科学文献资料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基础上,提出了一系列新的的观点,如他用有机论思维研究脊柱运动力学,提出脊柱四维弯曲体圆运动规律;

  • 标签: 中国整脊学 学习 心得 言传身教 学术著作 施杞教授
  • 简介:在临床诊疗过程中,疼痛几乎涉及我们的临床各科,探索、研究疼痛的病因、病机、治疗各方面的问题,对我们临床医生来说是很有必要的,也是值得我们高度重视的。

  • 标签: 疼痛理论 中医 临床医生 诊疗过程
  • 简介:我们从1995年开始对韦以宗教授首创的拱桥小夹板外固定方法进行改进,并用于治疗四肢新鲜开放性骨折关节脱位,累计病例巳逾500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仅就2006年1月1日-12月31日收治的四肢长骨干开放性骨折大关节脱位92例,总结报告于下:

  • 标签: 开放性骨折脱位 拱桥式小夹板 四肢长骨干 外固定治疗 疗效观察 临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