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2 个结果
  • 简介:脊源性股骨头坏死症,《中国整脊学》首先介绍其病因病理。近来临床发现1例,男性,43岁,5年前外伤性第2腰椎创伤性骨折(图1),2005年初右腿痛,步行困难。无嗜酒习惯,并从未服用过激素类药物。经照片(图2)CT(图3)诊断为右股骨头坏死(1期)。在某医院中药为主治疗2年,服药则疼痛缓解,不服药又疼痛加重。至今未愈。于2007年3月20日到本院诊治,发现骨坏死较2005年片更严重,已发展到第4期(图4),腰椎侧弯(图5),诊断为脊源性股骨头坏死症。目前正在治疗中。特与报导。

  • 标签: 右股骨头坏死 源性 腰椎侧弯 中国整脊学 创伤性骨折 激素类药物
  • 简介:目的:回顾性分析“股骨头坏死新疗法”的疗效。方法:自1997年7月至2005年12月随机选取连续治疗四个疗程(三个月一个疗程)以上患者1425例(2559髋),男971例,女163例;年龄17-82岁,平均年龄41.7岁。左髋163例,右髋163例,双髋1135例。采用“股骨头坏死新疗法”治疗。评估患者治疗前后X线评分临床评分(髋关节活动度评分,髋关节承载能力,髋关节疼痛评分)。结果:治疗前后配对t检验有统计学意义(左侧:1、相关系数r=0.646,p〈0.05,2、t=-64.048,双尾检验概率P〈0.05;右侧:1、相关系数r=0.633,p〈0.05,2、t=-63.270,双尾检验概率P〈0.05。对1期、2期、3期、4期治疗效果“优”“良”的治疗后的评分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组间(1期与2期、3期、4期;2期与1期、3期、4期;3期与1期、2期、4期;4期与1期、2期、3期)的均值有显著性差异,P〈0.05。对外伤、激素、酗酒、结构不良、其它原因五种病因治疗效果“优”“良”的治疗后评分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将结构不良组外伤组分别与其它四种原因组进行逐一比较,结构不良组与其它四组均值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外伤组与结构不良组均值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与其余三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优良率80.50%,有效率94.33%。结论:“股骨头坏死新疗法”对股骨头坏死患者的治疗有确切疗效。股骨头坏死的治疗效果与病情轻重及发病原因有密切关系。病情越轻,治疗效果就越好;因结构不良外伤而致病的患者的疗效,要优于激素、酗酒等原因引起股骨头坏死患者的疗效。

  • 标签: 股骨头坏死 股骨头坏死新疗法 非手术 疗效分析
  • 简介:目的:探讨股骨头坏死治疗仪对股骨头坏死患者髋关节功能及骨结构修复的影响。方法:2000—01/2002—12随机抽取股骨头坏死患者90例,治疗组60例采用股骨头坏死治疗仪配合口服中药治疗,对照组30例单纯口服中药治疗。评估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髋关节疼痛评分、生活能力评分,髋关节活动度评分,行走距离评分。结果:髋关节疼痛评分治疗前治疗组为(15.47±3.25)分,治疗后为(26.80±6.56)分,对照组治疗前为(15.20±4.38)分,治疗后为(28.00±6.21)分,两组治疗前后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t=12.30,8.35,P〈0.01)。生活能力评分治疗组治疗前为(11.75±2.73)分,治疗后为(18.17±3.44)分,对照组治疗前为(10.00±4.38)分,治疗后为(28.00±6.21)分,两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t=25.17,8.35,P〈0.01)。髋关节活动度评分治疗组治疗前为(9.67±2.88)分,治疗后为(13.87±3.57)分,对照组治疗前为(8.80±3.04)分,治疗后为(12.13:t3.23)分,两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24.24,5.76,P〈O.01)。行走距离评分治疗组治疗前为(6.80-a:1.73)分,治疗后为(10.25~1.66)分,对照组治疗前为(5.10-a:1.79)分,治疗后为(8.90也.78)分,两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32.91,6.67,P〈O.01)。结论:“股骨头坏死治疗仪”对股骨头坏死患者的髋关节疼痛、髋关节活动度、行走距离均有切实的改善作用。

  • 标签: 股骨头坏死 治疗仪 修复 骨结构 髋关节功能
  • 简介:缺血性股骨头坏死,是由多种致病因素多种疾病引发的一种弥漫性、渐进性、自我加剧性局部长期缺血、缺氧(养)而导致的骨科顽症。近些年来呈上升趋势,不仅成年人,而且连幼小儿童、少年也常有发生。该病临床表现复杂,一般早期无明显症状,当中晚期症状出现时,病情早已进到相当程度,给治疗康复带来极大困难。同时,本病常与腰椎病症混淆,

  • 标签: 腰椎病 缺血性股骨头坏死 治疗 误诊 顽症 病情
  • 简介:在两组大鼠长期服用醋酸泼尼松的无菌性股骨头坏死动物模型及去势大鼠骨质疏松动物模型上使用中药制剂“承载丸”,以了解该药治疗股骨头坏死的药效作用。实验结果表明:“承载丸”对股骨头有修复作用:扫描电镜可见股骨头表面不再现凹陷,恢复了细胞充盈的网状结构;股骨头内骨细胞或软骨细胞脂肪滴明显减少;稀疏的毛细血管得以恢复,骨小梁的密度宽度也有所增加;可明显增加骨密度、骨重量、骨强度及刚性;能改善雌激素水平低下状态。可以认为:“承载丸”对治疗无菌性股骨头坏死有明确的疗效。

  • 标签: 承载丸 治疗 股骨头坏死 骨生长 实验 中药
  • 简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是骨伤科较常见病其病变最终导致髋关节功能丧失,自行缓解的患者罕见。本院用整脊手法配合中药导入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 标签: 整脊手法 中药导入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 简介:观察正骨通痹丹对大鼠骨髓炎、骨坏死及骨不愈合的治疗作用,通过X线摄片对比及组织形态学观察,血液流变学、血清钙检测等实验。结果,正骨通痹丹组骨折端或病灶局部的血液循环,毛细血管长入,血钙平衡,坏死组织吸收,新生骨的生长均优于对照组:结论该药对以上三病有增强机体的抗病修复能力,对有菌无菌性骨坏死均有强烈的再生抑菌作用。

  • 标签: 骨髓炎 骨坏死 骨不愈合 正骨通痹丹 中药制剂 动物实验
  • 简介:1993年以来,我所选用天然循顺藤草泡脚(足),对治疗1693例股骨头坏死取得了理想效果,现报告如下:

  • 标签: 股骨头坏死 治疗 泡脚 循顺藤草
  • 简介: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与股骨头坏死的早期疼痛,关节僵硬畸形的症状体征相似,两者的治疗方法不同,股骨头坏死需要减少负重、休息等治疗,而类风湿性关节炎由于疼痛长期卧床会加重病情,本门诊曾收治一例类风湿性关节炎误诊为股骨头坏死的患者,现报道如下:

  • 标签: 类风湿性关节炎 股骨头坏死 误诊 治疗方法 症状体征 关节僵硬
  • 简介:组织损伤疼痛被认为是世界三大疑难病症之一,目前还没有极具针对性且特别有效的治疗方法。一指刀手法的发明为软组织损伤开辟了一个崭新的治疗途径,且有着令人瞩目的卓越疗效,是廿十一世纪医学界对软组织损伤治疗的一大突破。

  • 标签: 一指刀手法 治疗 软组织损伤 适应症 禁忌症 注意事项
  • 简介:浮针疗法是一种侵入性的物理治疗方法,主要运用一次性特制浮针针具为治疗工具。以局部病症为基础,主要是进入浅筋膜。留针时间长,主要用于治疗局部病不深入肌肉,而是在皮下疏松结缔组织,操作时特别注意扫散动作,使整个针宛如浮在肌肉上一样,浮针操作时好比针体漂在地下水面上游泳。浮针疗法脱离了经络、腧穴、气血理论与传统针灸学有着很大的差别。这种新疗法可用来治疗全身各部位的一些常见病症。进针时沿皮下浅刺,不引起酸、麻、胀、重、痛等感觉。

  • 标签: 浮针疗法 软组织伤痛 初步 治疗方法 疏松结缔组织 常见病症
  • 简介:组织损伤称“伤筋”,伤筋不仅有“瘀”“有热”,而还有“未破皮”与“破皮”之分,前者多属瘀血凝滞,后者除瘀血外,常有风毒之邪乘隙内侵,毒瘀互结,日久壅而发热,内腐血败,从而出现受伤部位的红肿热痛。

  • 标签: 软组织缺损 骨髓炎 治疗 伤科 瘀血凝滞 软组织损伤
  • 简介:目的观察健脾益气法对严重创伤大鼠软组织修复过程中新生毛细血管成纤维细胞的影响。进一步探讨脾主四肢、肌肉理论在治疗严重创伤中软组织修复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股动脉放血结合刀割法制备严重创伤大鼠模型,然后将实验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健脾组、活血化瘀组。并在治疗后第5天、第10天、第15天于创面中心区取材,采用组织固定切片后行CD31PCNA染色,运用多功能显微镜(ZEISSAxioskop2)观察肉芽组织中新生毛细血管成纤维细胞,用Image—ProPlus图像分析软件对肉芽组织中新生的毛细血管成纤维细胞进行定量分析。结果:5d、10d、15d健脾组毛细血管成纤维细胞的增殖明显高于模型组(P〈0.05)。同时毛细血管成纤维细胞的增殖的速度胶原化的速度都比模型组活血化瘀组快。结论:健脾益气法能有效地促进严重创伤后肉芽组织的生长、加速伤口的愈合,且比传统的创伤早期单纯应用活血化瘀法疗效更好。

  • 标签: 健脾益气法 创伤 软组织修复
  • 简介:组织伤痛是临床常见的症状。针刺、点压阿是穴配合功能运动法治疗软组织伤痛是笔者近二十年的临床经验所得。是对软组织伤痛治疗的创新。本文系统讲述了软组织伤痛的发病机理,运用中国整脊学的脊柱轮廓应力平行四维平衡理论针刀医学的慢性软组织损伤疾病的动态平衡失调理论,深入探讨该疗法治疗软组织伤痛的治病机理,治疗方法临床运用。最后认为该法对于软组织损伤引起的肢体功能活动受限的损伤疾病效果显著,可值得今后在临床上进一步深入研究。

  • 标签: 阿是穴 动态针刺 功能运动 软组织伤痛 整脊 针刀
  • 简介:目的:观察颈部软组织松解配合整脊治疗颈性眩晕症的疗效观察。方法:将86例颈性眩晕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4例,对照组42例,观察组行颈部软组织松解合整脊治疗,对照组予以药物治疗,分别治疗一个疗程后,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的颈椎x线及经颅多普勒(TCD)的改变,判定其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前后患者的颈椎X线及经颅多普勒的检查较治疗前均有明显的改变,且有显著差异。结论:颈部软组织松解合整脊治疗颈性眩晕疗效确切,与常规的药物治疗对照比较,有显著的优越性。

  • 标签: 颈性眩晕 软组织 松解 整脊
  • 简介:本实验以“肾主骨”理论为指导,通过系列动物实验、采取半自动骨组织图象分析技术研究探讨性激素水平下降引起骨组织结构改变的机理,及补肾药物对促进骨折愈合对骨质疏松的治疗作用基础。结果表明:性激素水平下降导致骨量丢失、关节软骨变性,是由于骨吸收抑制因素减少,骨吸收活动增强,骨形成相对不足而使骨质疏松、骨折愈合迟缓。

  • 标签: 肾主骨 骨形态计量学 实验 性激素不足 骨组织结构
  • 简介:笔者在研习《中国整脊学》一书后,有幸跟从韦以宗教授临床侍诊学习,深得教授言传身教、受益匪浅。现将学习整脊学的个人心得体会,总结如下,以飨同仁。1.掌握中国整脊学的名词、概念、术语开始,培养真正的整脊思维。施杞教授在《中国整脊学》首发式上的讲话中说:“学术著作应当述而有作,构建一个新的学科体系必须能够体现自身规律的理论内涵,韦以宗教授在占有大量科学文献资料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基础上,提出了一系列新的的观点,如他用有机论思维研究脊柱运动力学,提出脊柱四维弯曲体圆运动规律;

  • 标签: 中国整脊学 学习 心得 言传身教 学术著作 施杞教授
  • 简介:在临床诊疗过程中,疼痛几乎涉及我们的临床各科,探索、研究疼痛的病因、病机、治疗各方面的问题,对我们临床医生来说是很有必要的,也是值得我们高度重视的。

  • 标签: 疼痛理论 中医 临床医生 诊疗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