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研究苦参化学成分。方法:用90%乙醇回流提取,石油醚、氯仿、乙酸乙酯和正丁醇萃取,采用硅胶、SephadexLH-20、Rp-18柱色谱法和重结晶等方法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苦参中分离得到12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acovenosigeninA(1)、periplogenin-3-O-β—D—glucopyranoside(2)、3-O.(β-glucopyranosyl)acovenosigeninA(3)、△^5-pregnene-3β,17α,20(S)-triol(4)、pinoresinol(5)、cleomiscosinA(6)、chinensin(7)、patriscabratine(8)、乌苏酸(9)、(24R)-cycloartane-3β,24,25-triol(10)、β-谷甾醇(11)和β-胡萝卜苷(12)。结论:化合物4~8首次从该种及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 标签: 藤苦参 化学成分
  • 简介:目的:对绣球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利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LH-20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光谱分析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绣球乙醇提取物乙酸乙酯部分中分离得到14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松柏醛(1),咖啡酸(2),pluchoicacid(3),原儿茶醛(4),香草醛(5),3,4-二羟基苯乙醇(6),4-羰基-5-羟基戊酸甲酯(7),4-hydroxydodec-2-enedioicacid(8),(+)-川木香醇F(9),(-)-丁香脂素(10),(+)-guayarol(11),(-)-牛蒡苷(12),(-)-落叶松树脂醇(13),金丝桃苷(14)。结论:这些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 标签: 绣球藤 铁线莲属 木脂素 黄酮
  • 简介:目的:研究小叶买麻(Gnetumparvifolium)化学成分。方法:应用多种柱层析和薄层制备层析等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波谱解析和理化鉴别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分别为:丁香脂素(syringaresinol,Ⅰ)、lehmbacholD(Ⅱ)、高北美圣草素(homoeriodictyol,Ⅲ)、香草酸(vanillicacid,Ⅳ)、gnetuhaininE(Ⅴ)、射干乙素(shegansuB,Ⅵ)、异丹大黄素(isorhapontigenin,Ⅶ)、白藜芦醇(resveratrol,Ⅷ)、买麻醇(gnetol,Ⅸ)、异丹大黄素-3—O-β-D-葡萄糖苷(isorhapontigenin-3-O—β-D—glucopyranoside,Ⅹ).结论:化合物Ⅰ~Ⅳ为首次从买麻属中分得,化合物Ⅴ~Ⅵ为首次从小叶买麻中分得。

  • 标签: 小叶买麻藤 买麻藤科 芪类 木脂素
  • 简介:目的:猕猴桃中总黄酮纯化工艺优选。方法:采用单因素设计,以总黄酮含量为评价指标。结果:最佳纯化条件样品与聚酰胺比例为1:10,10倍量柱体积60%乙醇洗脱,所纯化总黄酮含量最高,可达51.8%。结论:该纯化工艺简单、可行,可用于猕猴桃中总黄酮纯化。

  • 标签: 猕猴桃藤 总黄酮 纯化工艺 正交设计
  • 简介:对通光化学成分、生物活性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其进一步研究利用提供参考。

  • 标签: 通光藤 化学成分 生物活性
  • 简介:雷公红素(Celastrol)ip1,3mg/kg×5d能明显减轻小鼠胸腺重量,降低小鼠脾脏空斑形成细胞数,同时提高血清补体C3含量,而对小鼠血清溶血素及IgG水平无明显影响。雷公红素ip1,5mg/kg×5d时ConA诱导脾淋巴细胞转化增殖有抑制作用,ip3mg/kg×3d可以降低小鼠廓清率,对吞噬指数无明显影响。以上结果表明雷公红素具有较强免疫抑制作用。

  • 标签: 雷公藤红素 空斑形成细胞 溶血素 补体C3 淋巴细胞转化 吞噬功能
  • 简介:目的:在体外L02肝细胞模型上观察甘草炮制雷公减毒效果,为研究雷公低毒饮片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高内涵分析技术,检测细胞存活情况,比较甘草炮制雷公和配伍雷公减毒差异。结果:雷公对肝细胞损伤呈剂量依赖性,在IC50剂量下,甘草炮制雷公和甘草配伍雷公都有显著减毒效果。结论:采用高内涵分析方法更加直观、具体地反映了甘草炮制雷公减毒效果,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

  • 标签: 雷公藤 甘草 炮制减毒 高内涵分析
  • 简介:目的:探讨Bcl—xl、p53基因在白毛诱导人乳腺癌MCF-7细胞凋亡中作用。方法:不同浓度白毛作用于MCF-7细胞48h后,荧光显微镜观察人乳腺癌细胞MCF-7细胞凋亡情况,RT—PCR法检测Bcl—xl、p53基因表达量变化。结果:白毛能诱导MCF-7细胞凋亡,并且上调p53和降低Bcl—xl表达。结论:白毛抑制人乳腺癌MCF-7细胞细胞增殖,促进凋亡,其机制可能与激活p53、抑制Bcl—xl表达有关。

  • 标签: 白毛藤 乳腺癌 细胞凋亡
  • 简介:目的:对伊桐(Itoaorientalis)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硅胶,SephadexLH-20,ODS柱层析分离化合物;通过MS,1DNMR和2DNMR数据鉴定结构。结果:分离鉴定了5个化合物,分别为2,3-双-顺式亚麻酸甘油酯-1-O-β-D-半乳糖苷(1),2,3-双棕榈酸甘油酯-1-(β-D-半乳糖-(6-1)-O-α-D-半乳糖苷(2),2-)顿式亚麻酸,3-顺式亚油酸甘油酯-1-O-β-D-半乳糖(6-1)-α-D-半乳糖苷(3),3-羟基,2-顺式亚麻酸甘油酯-1-(β-D-半乳糖-(6-1)-O-α-D-半乳糖苷(4)和(3S,5R,6R,7E,9S)-megastigman-7-ene-3,5,6,9-tetrol3-O-β-D-glucopyrnoside(5)。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本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1为首次报道其NMR数据。

  • 标签: 大风子科 伊桐 化学成分
  • 简介:目的:研究侧柏CacluneuPlatycladi主要化学成分对酪氨酸酶活性影响,从而确定侧柏乌发作用有效组分。方法:通过提取得到侧柏所含挥发油、总黄酮、鞣质以及树脂,采用蘑菇酪氨酸酶速率氧化法体外测定酪氨酸酶活性。结果:挥发油、鞣质均表现为轻度抑制作用,而总黄酮则表现较强抑制作用,树脂表现出较强激活作用。结论:侧柏中具有乌发作用活性组分可能是树脂。

  • 标签: 侧柏叶 侧柏叶化学成分 酪氨酸酶活性
  • 简介:目的:研究光番荔枝种子化学成分。方法:利用色谱技术分离纯化,根据化合物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鉴定结构.结果:从光番荔枝种子提取物中分得4个化合物,分别为expoxyrolinB(1)、neodesacetyluvaricin(2)、annonareticin(3)、murisolin(4)。结论:4个化合物均为番荔枝内酯类化合物,都是首次从光番荔枝种子中分离得到。

  • 标签: 光叶番荔枝 番荔枝内酯
  • 简介:湖北海棠是我国别样茶一种,在民间有悠久应用历史。现代研究表明,湖北海棠含有丰富黄酮类、多酚类成分,具有降血糖、降血脂、调节脂质代谢、抗氧化、抗菌消炎等多种药理活性。本文通过查阅中外文献,对湖北海棠应用历史、植物形态、地理分布、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进行综述,为其系统研究和深入开发提供参考。

  • 标签: 湖北海棠叶 别样茶 应用历史 化学成分 药理活性
  • 简介:目的:研究双痹痛凝胶膏剂对胶原诱导性关节炎(CIA)大鼠作用。方法:将48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空白凝胶膏剂组、阳性组伤湿止痛膏及双痹痛凝胶膏剂高、中、低剂量组(3cm×3cm、2cm×3cm、1cm×3cm)。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各组采用尾根部皮下皮下注射胶原乳液免疫建立CIA模型;观察各组大鼠一般情况、体重、关节指数、足趾肿胀度及关节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造模后,模型大鼠足趾肿胀明显,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初次免疫后第28天,双痹痛凝胶膏剂3cm×3cm、2cm×3cm、1cm×3cm各组与空白凝胶膏剂组比较,关节指数、足趾肿胀度均降低,有统计学意义;HE病理切片显示,双痹痛凝胶膏剂3cm×3cm、2cm×3cm剂量下可抑制CIA大鼠关节组织病理学改变。结论:成功建立CIA大鼠模型;双痹痛凝胶膏剂能够抑制CIA模型大鼠足趾肿胀和关节组织病理学改变,降低其关节炎指数。

  • 标签: 双藤痹痛凝胶膏剂 类风湿性关节炎 CIA大鼠模型 HE染色
  • 简介:目的:研究圆节节菜化学成分。方法:运用硅胶柱色谱技术分离、光谱技术鉴定结构。结果:从其地上部分分离得到两个Megastigmane类型化合物。结论:化合物1(RotundifolineA)是一个新化合物。

  • 标签: Rotundifoline A 圆叶节节菜 千屈菜科
  • 简介:目的:研究长柄七皂苷类成分,寻找新树皂苷资源.方法:对长柄七树乙醇提取物乙酸乙酯和正丁醇两部分进行化学成分研究,并利用各种化学、光谱技术鉴定结构.结果:从长柄七树得到3个三萜类化合物和1个香豆素类化合物,经鉴定为原七树皂苷元(1)、21-当归酰基-原七树皂苷元(2)、21β-当归酰基-原七皂苷配基-3β-O-[β-D-吡喃葡萄糖基(1-2)][β-D-吡喃葡萄糖基(1-4)]β-D-吡喃葡萄糖醛酸(3)和异秦皮苷(4).结论:化合物1~4均为该植物首次分离得到.

  • 标签: 长柄七叶树 化学成分 三萜皂苷
  • 简介:目的:研究金刚多糖对大鼠慢性盆腔炎治疗作用及对血清免疫球蛋白影响。方法:选择未交配SPF级雌性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金刚胶囊组、金刚多糖15mg/kg、30mg/kg、60mg/kg组。实验第1天,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大鼠用戊巴比妥麻醉,采用双侧输卵管注入30%苯酚胶浆生理盐水溶液制作大鼠盆腔炎模型。造模后正常组和模型组灌胃给予纯净水,其余各组灌胃给予药物,其中金刚胶囊组日给药量为540mg/kg/天,金刚多糖15mg/kg、30mg/kg、60mg/kg剂量组日给药量分别为:15mg/kg/天,30mg/kg/天,60mg/kg/天,每天1次,共灌胃治疗20天。第21天各实验组大鼠眼眶取血后断颈处死,剖取子宫,称重,计算子宫重量系数;取病变明显子宫组织进行病理形态分析;酶联免疫法测定各实验组大鼠血浆IgA、IgM和IgG含量。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子宫重量系数显著增大,子宫炎症性病变显著加重;血浆IgA、IgM和IgG含量均有极显著减少;与模型组比较,金刚多糖15-60mg/kg可显著减小大鼠子宫重量系数,减轻子宫炎症性病变,增加血浆IgA、IgM和IgG含量。结论:金刚多糖对大鼠慢性盆腔炎具有治疗作用,其机理可与调节大鼠血浆免疫球蛋白有关。

  • 标签: 金刚藤多糖 慢性盆腔炎
  • 简介:雷公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RA)、强直性脊柱炎(AS)等风湿性疾病疗效显著。幼年型类风湿性关节炎(JuvenileRheumatoidArthritiJRA)与RA、AS属同性质风湿病,我院采用雷公全根制剂治疗本病104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一、病例本组104例均为住院患儿,根据美国风湿病学会制定标准(ARA,1973)诊断为JRA。男58例,女46例。年龄2~15岁;平均11.56岁。病程3个月至14年,平均2.56年。按临床表现分3型:全身型7例,多关节炎型(罹患关节数≥5)84例,少关节炎型(罹患关节数≤4)13例。全部患者在接受雷公治疗前,均曾服用多种中西药物无效或效果欠佳,其中59例(56.7%)患者采用皮质激素类药物病情仍难以控制。入院时仍发热者54例(51.9%),其中2例为高热(39.5℃以上)。

  • 标签: 雷公藤 临床观察 关节炎型 皮质激素类药物 美国风湿病学会 类风湿性关节炎
  • 简介:目的:通过对玄参斑点病、斑枯病、轮纹病3种部病害发生为害调查及药剂防治研究,探索其发病规律及防治药剂筛选,为其综合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在重庆主要玄参产区,对部病害进行田间调查和药剂防治试验。结果:玄参部病害田间病株率达100%,平均病率和病情指数分别为41.2%、59.3%,其中斑点病田间危害程度最高,病株率、病率和病情指数分别达42%、65.7%、72.6%;玄参部病害危害随着种植密度增加而增加,危害程度依次为:4000株/亩〉3000株/亩〉2000株/亩;玄参部病害发生及危害程度与种植方式相关,以连作方式平均病情指数最高达45.03%,轮作与生荒地种植方式较低。药剂防治试验结果表明氟硅唑(400g·L-1)乳油1000倍液防治部病害效果最好,田间防效达74.3%。结论:3种部病害均有发生危害,以斑点病危害最为严重,利用氟硅唑(400g·L-1)乳油进行防治,具有较好田间防治效果。

  • 标签: 玄参 叶部病害 发生危害 防治效果
  • 简介:蔓荆子、蔓荆子、黄荆子和杜荆子水提液12g(生药量)/ksig,对2、4-二硝基酚所致大鼠发热解热作用强度是蔓荆子>单蔓荆子>黄荆子>杜荆子。8g/kgig对热板所致小鼠疼痛反应抑制强度是黄荆子>单蔓荆子>蔓荆子>杜荆子;对醋酸所致小鼠扭体反应抑制强度是单蔓荆子>黄荆子>蔓荆子>杜荆子;对小鼠阁下催眠剂量戊巴比妥钠促进睡眠作用强度是黄荆子>单蔓荆子>牡荆子>蔓荆子。

  • 标签: 蔓荆子 单叶蔓荆 小鼠 药理活性 扭体反应 水提液
  • 简介:目的:为人参源杀菌剂研发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洋葱球茎内表皮膜法研究人参茎总皂苷对黄瓜白粉病菌孢子萌发影响,采用盆栽法研究其对白粉病菌温室防效。结果:人参茎总皂苷对白粉病菌孢子萌发EC50为5.74mg·mL^-1;温室防效EC50为23.51mg·mL^-1。结论:人参茎总皂苷可抑制黄瓜白粉病菌孢子萌发,温室防效良好,可进一步研发为中药杀菌剂。

  • 标签: 人参茎叶总皂苷 白粉病菌 孢子萌发 防治效果 杀菌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