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9
165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自杀行为抑郁症患者认知行为治疗的效果。方法 本次试验研究对象是我院2018年11月至2020年11月收治的70例自杀行为抑郁症患者,按照随机单盲法分组,每组为35例,对照组为常规治疗,观察组联合认知行为治疗,分析效果。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焦虑抑郁评分以及自杀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

  • 标签: 自杀行为抑郁症 认知行为 心理状态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抑郁症患者接受正念减压疗法对其自杀行为的干预效果。方法 从我院收治抑郁症患者中截取2019年9月-2020年10月48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双盲法均分2组,1组为接受常规药物治疗的参照组(24例),1组为接受正念减压疗法的试验组(24例);对比两组干预效果。结果 在干预后抑郁评分、睡眠质量评分方面,试验组(10.17±3.58、11.00±1.12分)同参照组(17.64±5.21、15.28±1.67分)相比明显更低(P<0.05)。在干预后自杀行为发生率方面,试验组(4.17%)同参照组(33.33%)相比明显降低(P<0.05)。结论 正念减压疗法在降低抑郁症患者自杀行为方面具有显著价值,还可在此基础上改善患者抑郁情绪和睡眠质量,建议推广。

  • 标签: 抑郁症 自杀 正念减压疗法
  • 简介:[摘要 ] 本文复习国内外最新文献介绍精神分裂症自杀以及相关危险因素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 自 杀; 危险因素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精神分裂症病人自杀原因并且探讨防自杀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20例精神分裂症病人中随机抽取有自杀行为者60例为研究组,无自杀行为者60例为对照组,将两组患者的相关资料进行分析和显著性检验。对研究组6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自杀行为诸多因素进行分析,针对相关因素,护理人员熟悉并掌握精神分裂症自杀危机的评估方法,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结果入院初期多数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自杀风险,其中45%的病人有高自杀风险。干预护理2个月后,高风险病例全部转化为无风险或低风险,低风险病例全部转化为无风险。由此可表明入院初期精神分裂症患者有一定的自杀风险。防自杀护理干预对降低自杀风险有较好的效果,那么及早对精神分裂症自杀行为的患者实施心理干预及健康教育,可将降低自杀率。

  • 标签: 精神分裂症 自杀原因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整体护理预案干预老年抑郁症患者自杀倾向的效果。方法:本次入选人员均选自2022年9月至2023年9月我院收治的老年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研究组实施整体护理预案干预,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整体护理预案干预实施后,患者的病情改善明显,HAMD、HAMA及NGASR评分呈良好趋势。结论:在老年抑郁症患者中,整体护理预案干预的应用价值明显,可降低患者的自伤倾向,值得进一步推广。

  • 标签: 整体护理预案干预 老年抑郁症 自伤倾向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认知心理护理干预对抑郁症伴自杀信念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通过回顾和分析了我院2019年1月-2021年1月所接受和治疗的抑郁症伴自杀信念患者共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开展自杀风险评估分层护理的治疗影响。方法:医院选择在2019年-2020年间收治的100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研究开展的对象,将其随机划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取的是常规干预,观察组患者采取的是自杀风险评估分层护理的方式,对比两组患者的HAMA、HAMD与患者的护理满意程度。结果:患者在接受干预之后,观察组出现自杀风险的人数低于对照组患者,且观察组患者对于护理的满意程度高于对照组。结论:在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治疗中,采取自杀风险评估分层护理干预的方法,其所起到的治疗效果是最佳的,对于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负面情绪以及社会功能等病症有着明显的作用,从而降低患者自杀风险,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 标签: 自杀风险评估 分层护理 精神分裂症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氟西汀联合奥氮平治疗伴自杀意念的抑郁症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3月~2019年2月收治的伴自杀意念的抑郁症患者88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联合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44例。联合组患者采用氟西汀联合奥氮平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氟西汀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3d、1周、3周和6周的自杀意念自评量表评分。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3d、1周、3周及6周自杀意念自评量表得分以及有自杀意念患者逐渐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患者治疗后3d、1周、3周及6周自杀意念自评量表得分以及有自杀意念患者明显低于对照组同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氟西汀联合奥氮平治疗伴自杀意念的抑郁症患者的治疗效果显著,起效时间更快,可降低患者自杀风险的几率,值得临床进行推广。

  • 标签: 氟西汀 奥氮平 伴自杀意念 抑郁症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综合护理应用于青光眼患者对遵医行为、自我管理行为以及临床疗效的评价。方法选择2018年5月-2019年4月在我院就诊的青光眼患者90例,将其按随机数表法的方式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案,实验组予以综合护理方式进行干预。对比两组患者遵医行为和自我管理行为评估以及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各项遵医行为和自我管理行为评分均高于对照组,且p<0.05,差异化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出对照组,具有明显差异性,p<0.05,符合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青光眼患者实行综合护理模式,能够有效提升遵医行为以及自我管理行为,临床效果明显,有助于促进患者康复。

  • 标签: 综合护理 青光眼 遵医行为 自我管理行为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帕罗西汀联合无抽搐电休克治疗伴自杀倾向的抑郁障碍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7月~2018年6月收治的伴自杀倾向的抑郁障碍患者88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4例。对照组单纯应用帕罗西汀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无抽搐电休克联合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3.18%,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9.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之间比较(11.36%VS15.9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帕罗西汀联合无抽搐电休克治疗伴自杀倾向的抑郁障碍患者可以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安全性高,值得进行广泛的推广及应用。

  • 标签: 帕罗西汀 无抽搐电休克 抑郁障碍 自杀倾向 临床疗效 安全性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短周期健康行为管理对慢性支气管炎患者肺功能及日常行为习惯的影响。方法 将我院2021年1月至2022年5月收治的176例慢性支气管炎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健康管理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88例。对照组应用常规健康管理,观察组应用短周期健康行为管理。干预周期为4周。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肺功能、日常行为活动习惯。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患者FEV1%、FVC、PEF、基础代谢、平均每日运动量、总能量消耗指标均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短周期健康行为管理 慢性支气管炎 肺功能 日常行为习惯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帕罗西汀联合无抽搐电休克治疗伴自杀倾向的抑郁障碍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7月~2018年6月收治的伴自杀倾向的抑郁障碍患者88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4例。对照组单纯应用帕罗西汀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无抽搐电休克联合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3.18%,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9.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之间比较(11.36%VS15.9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帕罗西汀联合无抽搐电休克治疗伴自杀倾向的抑郁障碍患者可以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安全性高,值得进行广泛的推广及应用。

  • 标签: 帕罗西汀 无抽搐电休克 抑郁障碍 自杀倾向 临床疗效 安全性
  • 简介:【 摘要 】 目的: 探讨行为干预用于艾滋病预防控制的 临床应用 价值 。 方法: 选取 2019 年 6 月 ~2020 年 6 月于我中心 进行治疗 的艾滋病患者 70 例,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 35 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干预;观察组实施行为干预。对比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疾病知识知晓情况,对比两组患者干预后的安全措施落实情况。 结果: 干预前,两组患者的疾病知识知晓情况评分无明显差异 ( P> 0.05);干预 1 年后,观察组患者的疾病知识知晓情况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 ( P< 0.05)。观察组患者的安全措施落实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 ( P< 0.05)。 结论: 行为干预用于艾滋病预防控制有着较好的临床效果,可显著提高患者的疾病知识知晓率、加强安全措施的落实,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使用。

  • 标签: 行为干预 艾滋病 预防控制 价值 探讨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认知行为护理对强迫症患者的运用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20年9月至2021年3月收治的80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运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40)和观察组(n=40),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刻基础上予以认知行为护理,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护理一个月后和两个月后的耶鲁布朗强迫量表(Y-B0CS)评分变化情况。结果 观察组的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认知行为护理改善强迫症患者症状效果显著。

  • 标签: 认知行为护理 常规护理 强迫症
  • 简介:【摘要】 目的:研究分析艾滋病预防控制中采取行为干预的实施效果。方法:自2020年1月起至2020年12月止,76例艾滋病患者选入研究,组别划分以抽签方式,常规方式干预参比组,行为干预方式实施于研究组,比较疾病预防控制效果。结果:疾病认知,研究组干预后评分在组别间略高(P<0.05),健康行为,研究组干预后健康行为较干预前明显提高,且较参比组良好(P<0.05)。结论:艾滋病预防控制中,对患者实施行为干预,开展后,可提高患者健康行为,增进其疾病认知水平,具有显著干预有效性。

  • 标签: 行为干预 艾滋病 预防控制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主要针对患有脑卒中的患者进行护理,通过使用延续性护理的方式,进而提升患者的行为健康。方法:本文将选取2021年3月至2022年3月该时间段本院接收的患有脑卒中的患者96例,为进一步观察延续性护理的效果,将选取的患者使用抽签的方式分为A、B两组,在患者出院后分别使用常规和延续性护理的方式对患者展开护理研究。并对患者护理后的健康行为(包括营养、人际、抗压以及锻炼)进行评估和比较。结果:研究结果显示,使用延续性的方式对出院后的脑卒中患者进行护理,可以进一步提升其行为的健康性,使患者的营养、锻炼、人际及抗压能力等的评分均得到明显的提升。且两组患者最终的研究数据存在一定差异,可为此次研究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撑。结论:以上研究内容所示,延续性护理的方式更适合出院后的脑卒中患者,对患者健康行为的恢复更有意义。应在临床护理中加以推荐和应用。

  • 标签: 延续性护理 脑卒中 健康行为 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