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3
449 个结果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患儿深静脉置计划性拔的原因及护理对策。方法  对2017年2月至2019年12月的78例深静脉置患儿中的计划性拔的原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78例深静脉置患儿中发生计划性拔7例,发生率为7%(其中PORT为4例,占发生率57%;PICC为3例,占发生率43%)。结论 通过对计划性拔的原因分析,开展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加强对患儿家属的健康宣教,降低计划性拔率。

  • 标签: 儿童 深静脉 非计划性拔管 护理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患儿深静脉置计划性拔的原因及护理对策。方法  对2017年2月至2019年12月的78例深静脉置患儿中的计划性拔的原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78例深静脉置患儿中发生计划性拔7例,发生率为7%(其中PORT为4例,占发生率57%;PICC为3例,占发生率43%)。结论 通过对计划性拔的原因分析,开展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加强对患儿家属的健康宣教,降低计划性拔率。

  • 标签: 儿童 深静脉 非计划性拔管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在预防计划拔中PDCA循环管理的效果。方法 入组本次研究的对象为在本院就医的170例留置管道患者,都在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入院治疗,2020年6月后入院的85例归入试验组,实施PDCA循环管理,2020年6月前入院的85例归入对照组,实施常规管理,分析计划拔发生情况。结果 计划拔率试验组(1.18%)显著低于对照组(8.24%),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DCA循环管理的应用能有效预防计划拔,有大力推广价值。

  • 标签: PDCA循环管理 非计划拔管 留置管道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导致肿瘤内科PICC导管计划性拔的危险因素。方法:本次实验对象为肿瘤内科PICC置患者,人数为100人,本次实验在2020年5月初开始实施,正式结束时间为2021年5月。在本次实验过程中,研究人员应对所选100例肿瘤内科PICC置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记录所选患者中非计划性拔出现情况,并分析导致计划性拔的因素。结果:全面分析本次实验,在所选100例肿瘤内科PICC置患者中出现计划性拔的患者共计8人,占比为8.00%;是否使用高浓度药物、导管留置时间、置位置、患者年龄等因素均与肿瘤内科PICC导管计划性拔管有着较为密切的联系。结论:医护人员在实际工作中应明确是否使用高浓度药物、导管留置时间、置位置、患者年龄等因素对肿瘤内科PICC导管计划性拔的影响,并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加以应对。

  • 标签: 肿瘤内科 PICC置管 危险因素 非计划拔管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循证护理在预防胃肠检验患者计划性拔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我院胃肠减压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并分别制定护理方案,以此为基础开展小组对比。结果:开展循证护理后观察组计划性拔更少(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循证护理在预防胃肠减压患者计划性拔中具有积极的作用。

  • 标签: 循证护理 胃肠减压 非计划性拔管 应用效果
  • 简介:【 摘要 】 :目的:探讨思乐扣用于腹腔引流管的固定,减少计划性拔的效果。方法:将 62例进行腹腔引流的住院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对照组。 对照组采用透明敷料联合胶布的 固定,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思乐扣。结果:实验 组计划性拔大大减少,患者舒适度提高。结论:思乐扣能有效较少腹腔置计划拔,此方法简便、易行,值得推广。

  • 标签: 腹腔引流管 思乐扣 拔管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追踪方法学在降低计划性拔发生率中的运用效果。方法:通过个案追踪与系统追踪结合的方式:个案追踪对发生计划拔管事件进行分析,对日常工作导管护理质量实施质控个案追踪,找到计划拔的原因和操作中存在的问题,加强对诊疗风险的控制;系统追踪的方式控制各环节和层面存在的问题,制定合理的改善对策,通过追踪方法学降低计划拔的几率。结果:追踪方法学联合质控管理手段,可积极降低计划拔的几率,实施前后的计划拔率对比具有差异表示统计学有意义。实施前后计划拔出现的症状进行对比,能够发现各种特征计划拔都明显下降,因此实施追踪方法学实施计划拔的改善有重要意义。结论:通过追踪方法学开展的导管管理,可降低计划拔的几率,提高导管护理质量,保证患者机体安全,促进患者预后。

  • 标签: 追踪方法学 非计划拔管发生率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护理专案改善对降低急诊患者计划性拔发生率的效果。方法  成立护理专案改善小组,通过对2021年6月-2022年12月北京大学首钢医院急诊科计划拔患者的护理不良事件,确立“降低急诊患者计划性拔发生率”为活动主题,采用护理专案的方法进行干预,通过回顾性及现况调查、问题分析、目标设定、拟定策略并落实改善措施后,进行效果观察。结果:各种管道固定的有效率改善后比改善前均有明显提高;置患者对相关知识的知晓率由改善前的 74.39%提高到改善后的95.85%:置患者计划性拔率由改善前的1.91%降低到改善后0.44%。结论开展护理专案改善活动可规范、统一护理人员对管道护理的行为,可有效降低计划性拔的发生率,进而提升护理质量。

  • 标签: 护理专案改善 置管患者 非计划性拔管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对于ICU患者实施程序化镇痛镇静护理的成效。方法 挑选2020年1月-2021年1月我院ICU收治的50例气管插管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组2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应用程序化镇痛镇静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成效。结果相较对照组,观察组出现不良事件比率低(P<0.05)。观察组的各机械通气各指标水平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实施程序化镇痛镇静护理可以大大减少ICU气管插管计划性拔比率,利于患者尽早恢复健康。

  • 标签: ICU气管插管 程序化镇痛镇静护理 非计划性拔管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ICU气管插管过程中使用强化护理对降低计划性拔的效果。方法:我院2019年6月-2020年6月收治的64例ICU气管插管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是否开展强化护理将患者分为对照组(32例:未开展强化护理而行常规护理)与实验组(32例:开展强化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干预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计划性拔发生率(0.00%)以及护理效果满意度(93.75%)均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明显(P

  • 标签: ICU气管插管 强化护理 非计划性拔管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诊云南白药胃反复给药治疗急性静脉曲张上消化道出血临床观察。方法:选取医院2020年10月-2022年6月的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64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分成观察组(n=32例)和对照组(n=3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采用云南白药胃反复给药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止血时间,住院时间及出血次数低于对照组,血红蛋白水平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云南白药 质子泵抑制剂 PPI 急性非静脉曲张上消化道出血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急诊输液患者采用预见性干预措施对降低计划拔发生率的影响。方法:我院急诊科2020年10月-2021年3月收治的228例输液置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是否开展预见性护理干预将患者分为对照组(143例:2020年10月-2020年12月行常规干预措施)与实验组(85例:2021年1月至2021年3月行预见性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患者干预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干预后计划拔率(2.35%)低于对照组,且实验组计划拔的发生主要为脱落,数据差异明显(P

  • 标签: 急诊输液 预见性干预措施 非计划拔管发生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方法观察和分析分子靶向药物吉替尼治疗晚期小细胞肺癌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在2016年3月~2019年3月接诊治疗的晚期小细胞患者76例,将其根据入院顺序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每组均38例。给予参照组患者常规的治疗方案,给予研究组患者分子靶向药物吉替尼进行治疗,将两组患者的疾病控制情况和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比对研究。结果研究组患者的疾病控制情况显著优于参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参照组,P<0.05。结论分子靶向药物吉替尼治疗晚期小细胞肺癌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患者的疾病能有效得到控制,并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用药较为安全,值得推广。

  • 标签: 非小细胞肺癌 分子靶向药物 吉非替尼 临床疗效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替罗班治疗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的效果。方法:在2019年11月至2021年1月期间,通过对我院收治的80例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进行治疗观察,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的基础上采用替罗班治疗。结果:通过将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对比,观察组患者的发生率为4.00%,对照组患者的发生率为20.00%,观察组患者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且具有统计秀尔意义(P<0.05)。通过将两组患者血小板水平以及血小板聚集率进行对比,在血小板聚集率方面,观察患者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且具有统计秀尔意义(P<0.05);在血小板水平方面,两组患者之间无显著性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上采用替罗班对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进行治疗,可有效降低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并且有效降低患者血小板聚集率,是一种较为有效且安全的治疗方法。

  • 标签: 替罗非班 急性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 效果
  • 简介:摘要:根充填是根治疗技术中的最后步骤,通过利用生物相容性材料封闭从根管口到根尖狭窄部的整个根系统,实现杜绝根管内再感染的目的。经过机械预备和化学清理的根,虽已去除了绝大多数的感染物质,但其内可能仍残留着极微量的病原刺激物,也可能还有口腔渗漏进入的微生物,加之由根尖孔返流的组织液或炎症渗出物可在这个复杂空腔内提供恒温恒湿富营养的环境,病原微生物可再度大量繁殖,作为新的感染源侵犯根尖周组织。所以,必须选用惰性、生物相容性良好甚至有促进新骨形成功能的生物活性材料对根系统空腔进行三维严密填塞封闭,杜绝再感染,这是根充填的目标,也是根治疗的最终目的。需要引起临床医师广泛注意的是,完成根充填并不代表根治疗结束。根充填后,对患牙冠部缺损进行及时、合理、优质的修复不容忽视,以避免冠方渗漏引起根系统的再感染,避免牙齿折裂,保证根治疗的长久疗效。在临床操作中,根充填的质量除受技术的影响,还受根解剖形态的复杂性、根预备质量及充填材料等因素的影响。本文围绕根充填材料和技术进行阐述,并对根尖孔开敞的特殊情形如何进行根尖封闭进行讨论。

  • 标签: 根管治疗 冠方封闭 根管填充
  • 简介:【摘要】:股骨头坏死是骨疾病中的常见类型,创伤性股骨头坏死多由于激素、代谢疾病、酒精等因素引起股骨头血供障碍,从而导致骨髓细胞坏死、骨塌陷,对患者的活动能力造成了较大的影响。该病发生隐匿,早期检出率较低,晚期手术难度大,多采取人工关节置换术。因此尽早诊断、尽早治疗,是改善患者预后结局的重要策略。文章主要针对手术保髋治疗创伤性股骨头坏死的临床研究进展展开探讨。

  • 标签: 非手术保髋治疗 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 临床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