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参仙乙肝灵片联合替比夫定治疗乙型肝炎e抗原(HBeAg阳性慢性乙肝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80例HBeAg阳性慢性乙肝患者为本研究对象,并按随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0例。对照组接受替比夫定治疗,观察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再联合给予参仙乙肝灵片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的HBV-DNA阴转效果及HBeAg/HBeAb血清转换率。结果观察组治疗3个月后的HBV-DNA阴转率及HBeAg/HBeAb血清转换率和对照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治疗6个月和12个月后的HBV-DNA阴转率、总阴转率及HBeAg/HBeAb血清转换率、总转换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参仙乙肝灵片联合替比夫定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肝患者的临床效果确切,可有效促进HBV-DNA阴转及HBeAg/HBeAb血清转换,值得给予进一步推广。

  • 标签: HBeAg阳性慢性乙肝 参仙乙肝灵片 替比夫定 HBV-DNA阴转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替诺福韦联合干扰素-α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按随机抽签法从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慢性乙肝肝硬化患者的胆囊改变评估中使用超声检查方式的效果。方法:选取45例慢性乙肝肝硬化患者进行数据研究,依据Child-Pugh分级分为三组,依次是A级、B级、C级,例数是15例、15例、15例,另外选择15例健康体检人群作为对照,为对照组。实施超声检查。结果:空腹状态下测量的胆囊壁厚度、餐后1.0h状态下测量的胆囊壁厚增加的程度、餐后2.0h状态下测量的胆囊壁厚增加的程度正相关Child-Pugh分级的情况(P<0.05);空腹胆囊的前后径数据、餐后1.0h的缩短胆囊前后径的数据负相关Child-Pugh分级的情况(P<0.05),而餐后2.0h缩短胆囊前后径的数据不相关Child-Pugh分级的情况(P>0.05)。结论:在慢性乙肝肝硬化患者的胆囊改变评估中使用超声检查方式的效果理想。

  • 标签: 超声检查 慢性乙肝 肝硬化 胆囊改变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双环醇片联合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肝的意义与效果。方法:将本院通过严格筛选的119例慢性乙肝患者在2021年5月至2022年3月之间进行分组对比,观察组60例,对照组59例。对照组采用恩替卡韦治疗,观察组给予双环醇片联合恩替卡韦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HBsAg(乙肝表面抗原)以及HBeAg(乙型肝炎e抗原)。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的HBsAg(乙肝表面抗原)以及HBeAg(乙型肝炎e抗原)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患者应用双环醇片联合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肝,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肝功能,提高患者的免疫力。

  • 标签: 双环醇片 恩替卡韦 慢性乙肝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半夏泻心汤合温胆汤加减治疗Hp阳性慢性胃炎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研究选取的对象均是我院在2020年10月-2021年10月间收治的Hp阳性慢性胃炎患者,共纳入92例,按照随机抽签的方式进行分组,分别设置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6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西药进行治疗,而研究组患者则在此基础上加入半夏泻心汤合温胆汤加减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就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展开对比,发现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2.65%,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6.09%,组间差异显著(P<0.05);就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耐药率进行对比,发现治疗前两组患者的数据并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有明显改善,且研究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半夏泻心汤合温胆汤治疗Hp阳性慢性胃炎确实能够起到较为理想的效果,有效降低HP阳性患者的耐药率,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 标签: 半夏泻心汤合温胆汤 Hp阳性,慢性胃炎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乙肝病人的临床乙肝五项检验结果探究。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7年5月-2018年5月428例乙肝患者,均给予临床乙肝五项检验,分析其检验结果。结果乙肝患者中,乙肝五项均呈现不同阳性,其中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发生率最高,差异显著(P<0.05)。结论乙肝病人的临床乙肝五项检验结果差异显著,不同标志阳性发生率均不同,其中HBsAg阳性发生率最高,需提高注重。

  • 标签: 乙肝 乙肝五项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阿德福韦酯在拉米夫定耐药慢性乙肝患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22年1月-2022年12月拉米夫定耐药慢性乙肝患者共70例,信封法随机分2组每组35例,对照组的患者给予阿德福韦酯治疗,观察组阿德福韦酯联合拉米夫定。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患者肝功能指标、HBV-DNA水平、总有效率、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患者肝功能指标、HBV-DNA水平低于对照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阿德福韦酯联合拉米夫定对于拉米夫定耐药慢性乙肝的治疗效果确切,可更好改善预后。

  • 标签: 阿德福韦酯 拉米夫定耐药慢性乙肝患者 治疗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乙肝表面抗原在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不同阶段的变化情况。方法:将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根据阶段不同,分成慢性乙肝病毒携带组(n=23)、非活动性HBsAg携带组(n=21)、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组(n=20)、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组(n=23)、HBeAg阳性乙肝肝硬化组(n=20)、HBeAg阴性乙肝肝硬化组(n=15),通过实时荧光定量发检测乙肝病毒DNA,通过化学发光免疫法检测乙肝表面抗原定量。结果:慢性乙肝病毒携带组患者的乙肝表面抗原定量为(50982.65±463.89)IgIU/ml、非活动性HBsAg携带组患者的乙肝表面抗原定量为(2206.56±4129.85)IgIU/ml、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组患者的乙肝表面抗原定量为(11057.89±1052.49)IgIU/ml、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组患者的乙肝表面抗原定量为(3173.65±268.49)IgIU/ml、HBeAg阳性乙肝肝硬化组患者的乙肝表面抗原定量为(1428.79±305.46)IgIU/ml、HBeAg阴性乙肝肝硬化组患者的乙肝表面抗原定量为(1802.79±311.45)IgIU/ml。结论: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在不同阶段,其血清HBsAg的定量值存在明显差异,和HBeAg阴性患者对比,HBeAg阳性患者的HBsAg定量和乙肝病毒的DNA具有密切相关性。

  • 标签: 乙肝表面抗原 慢性乙型肝炎病毒 相关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对慢性乙肝患者护理效果观察及对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21年1月-2022年1月收治的慢性乙肝患者74例,使用随机投掷法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组3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采用预见性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满意度及心理情绪。结果:经干预,两组SAS、SDS评分均下降,实验组低于对照组;实验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结论:预见性护理在慢性乙肝患者中能够改善患者心理情绪,提升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

  • 标签: []预见性护理 慢性乙肝 护理效果 心理情绪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乙肝五项检验应用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抽取2021年9月-2023年12月本院收治的75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观察,均接受乙肝五项检验,观察检查结果。结果 75例患者中,检出HBsAg阳性67例,抗-Hbs阳性14例,HBeAg阳性26例,抗-HBe阳性21例,抗-Hbc阳性61例。结论 乙肝五项检验的应用,可为临床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诊断提供可靠的依据,有助于疾病的治疗和预防。

  • 标签: 慢性乙型肝炎 乙肝五项检验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对幽门螺旋杆菌呈阳性慢性胃炎患者应用高质量的护理干预措施取得的效果进行探讨。方法:时间段选择2020年4月~2021年3月,将确诊为幽门螺旋杆菌阳性慢性胃炎患者列为观察对象,以实际护理措施进行分组,施以高质量护理干预的40例患者设置为高质量组,施以常规护理的40例患者设置为常规组。对幽门螺旋杆菌根治、用药依从以及满意情况进行分析。结果:(1)高质量组患者根治率为95.0%,用药依从率为92.5%。常规组患者根治率为75.0%,用药依从率为70.0%。组间数据差异经计算,均有呈现出显著性的意义(P均

  • 标签: 高质量护理干预 幽门螺旋杆菌 慢性胃炎 效果影响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乙肝患者临床乙肝五项检验结果,以期为临床研究诊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我院选取2018年3月~2019年3月前来我院进行检查的80例乙肝患者的一般资料,对上述乙肝患者乙肝五项(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进行检验。结果五项检查指标显示阳性,但是阳性程度不同,其中HBsAg呈阳性率最高,抗HBc呈阳性率次之,抗HBe呈阳性率最低;通过分析指标阳性与年龄两个因素发现,30~49岁之间的人群是乙肝的高发人群,HBeAg和抗HBc检查呈阳性人数最多。结论乙肝五项检验结果可以作为乙肝早期诊断的重要指标,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值得推广。

  • 标签: 乙肝患者 乙肝五项检验 结果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胃复春胶囊联合雷贝拉唑四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Hp)阳性慢性胃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2月至2017年5月Hp阳性慢性胃炎患者110例,依照治疗方案不同分组,各55例,对照组给予雷贝拉唑四联疗法治疗,观察组予以胃复春胶囊联合雷贝拉唑四联疗法治疗。统计对比两组疗效、证候积分。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0.91%(50/55)高于对照组72.73%(40/55,P<0.05);治疗1个月后观察组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胃复春胶囊联合雷贝拉唑四联疗法治疗Hp阳性慢性胃炎患者,能促进患者症状改善,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胃复春胶囊 雷贝拉唑四联疗法 幽门螺杆菌 慢性胃炎 证候积分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含铋剂四联疗法对Hp阳性慢性胃炎(CG)患者胃肠功能及Hp根除率的影响研究。方法:将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我院收治的CG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组原则将所有患者均为分对照组及观察组。对照组接受三联疗法(雷贝拉唑+克拉霉素+阿莫西林),观察组则接受四联疗法(枸橼酸铋钾+雷贝拉唑+克拉霉素+阿莫西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肠胃激素(PG-Ⅰ、PG-Ⅱ以及G-17)以及胃肠道症状分级评分表评分,记录统计结束治疗4周后两组Hp根除率以及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肠胃激素中的PG-Ⅱ水平较对照组的更低(P

  • 标签: 慢性胃炎 幽门螺旋杆菌 铋剂 四联疗法 胃泌素 肠胃功能
  • 简介:【摘要】乙型病毒性肝炎疾病(通常被简称为乙肝疾病)是我国现代临床医学事业发展过程中需要重点采取措施展开防范控制环节的严重传染性疾病。母婴传播途径是乙型肝炎病毒(HBV病毒)在人群传播过程中依赖的主要途径,遵照目前已经获取的流行病学统计数据测算结果,约占总数40.00-50.00%的HBV病毒慢性携带者,是在母婴传播途径作用之下被感染的。当前历史发展背景之下,我国在阻断HBV病毒母婴传播途径过程中运用的主要技术手段,在于针对新生儿实施HBV病毒疫苗免疫联合乙型病毒性肝炎免疫球蛋白物质(HBIG物质)免疫,且也有临床工作人员为处在孕晚期阶段的携带HBV病毒的产妇注射HBIG物质,但是不同类型免疫干预手段实际能够获取的临床作用效果存在显著差异。文章将会围绕新生儿乙肝阻断方法探究,展开简要的阐释分析。

  • 标签: 新生儿 乙肝阻断 方法 研究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讨论依卡倍特钠联合常规四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将我院2021年1月-6月期间诊治的120例幽门螺杆菌阳性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作为对象开展研究工作,随机将其划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选择常规四联疗法进行治疗,即左氧氟沙星、阿莫西林、枸橼酸铋钾、奥美拉唑。观察组将此作为基础联合依卡倍特钠进行治疗。医护人员对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及炎性因子指标变化情况进行比对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及血清炎性因子指标变化情况均优于对照组患者数据差异存在统计意义,P<0.05。结论:幽门螺杆菌阳性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选择四联疗法联合依卡倍特钠进行治疗能够使自身治疗有效率得以提升,改善血清炎性因子指标,该治疗方法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应该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幽门螺杆菌阳性慢性萎缩性胃炎 常规四联疗法 依卡倍特钠
  • 简介:摘要:目的:对成人接种重组酵母、CHO乙肝疫苗的效果进行分析。方法:研究对象选择接种乙肝疫苗的成年人,均于2021.11-2023.07期间,在我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接种,共计96例,通过随机抽样法分组,各48例。常规组、研究组分别接种重组酵母乙肝疫苗、重组CHO乙肝疫苗,比较研究接种结果,以抗-HBs阳性率情况为主。结果:两组接种人员从年龄、性别、体重指数方面的乙肝疫苗接种效果相比,抗-HBs阳性率并无明显差异性,P>0.05;且两组接种人员在接种后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具有接种安全性;但是,两组接种人员中,体质量指数超过或等于28的成人抗-HBs的阳性率低于体质量指数小于28者,差异性显示P<0.05。结论:为成人接种重组酵母、CHO乙肝疫苗所产生的效果比较接近,且接种期间不会产生严重不良反应,具有接种有效性和安全性。

  • 标签: 成人 接种 重组酵母乙肝疫苗 重组CHO乙肝疫苗 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