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0
389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健康教育护理干预对膝关关节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 60例在我院进行膝关关节治疗的病人进行调研,将病人分为 2组,每组 30例,此次调查时间为 2018.1-2018.12。对比组行常规护理。实验组采用了健康教育护理方式。分析两组最终护理结果。结果:( 1)对比组护理满意得分结果和实验组相比较低,两组差异明显, P=0.0000;( 2)对比组 KOOS评分结果和实验组相比较低,两组差异明显, P=0.0000。结论:在膝关关节治疗中,可采用健康护理干预方式,此护理方式值得临床广泛应用与普及。

  • 标签: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健康教育护理 常规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老年膝关 关节患者应用银质针治疗的护理体会。方法: 2019年 1月至 2019年 12月接收的老年膝关 关节患者中,抽取 50例进行研究。让所有患者接受银质针治疗的干预,分析总结护理体会。结果: 50例老年膝关 关节患者中,整体治疗有效率为 93.75%( 75/80),治疗效果较好,部分患者出现穿刺疼痛以及晕针等不良反应,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的发生。结论:对于老年膝关 关节患者来讲,应用银质针治疗进行干预,并配合以优质的护理措施,可以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提高整体治疗有效率,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促进患者康复,价值较大,值得借鉴应用。

  • 标签: 老年膝关节 骨性关节炎 银质针治疗 护理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本次实验将采用系统康复护理措施对膝关关节患者实施护理,进一步改善其生活质量。 方法:本次实验选取了 2018 年 1 月 -2018 年 12 月在本院进行治疗的患者为对象,经过检查后均已确诊为膝关关节,而符合实验要求的人数有 74 例,根据患者治疗的顺序,以单双数的形式分别进行不同方案的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则为系统康复护理,并分析应用成效。 结果:从护理质量上看,观察组患者在 VAS 疼痛度分析上为( 3.5±0.2 )分,对照组为( 5.1±0.3 )分,组间对比差异较为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与此同时,在生活治疗 ADL 评分中,护理后的观察组为( 12.6±2.2 )分,对照组则为( 9.1±1.8 )分,因此,我们认为观察组护理更佳。 结论:采用系统康复护理策略能够更好地帮助膝关关节患者进行病情改善,有利于缓解疼痛度,提升生活质量,有利于患者病情的早日康复。

  • 标签: 系统性康复护理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疼痛度
  • 简介:【 摘要】 目的:探究对老年膝关退行关节实行关节置换术所起到的干预效果。 方法:选取我院 2015.04-2019.04 所接纳治疗的 120 名 膝关退行关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用关节置换方式来进行治疗,对治疗前、后患者的相关指标进行数据的统计和分析。 结果: 经过治疗后, 120 例患者的疼痛评分、 关节活动评分、膝关活动评分均高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 结论:对老年膝关退行关节实行关节置换治疗具有显著疗效,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 标签: 关节置换 膝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炎 运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神经肌肉电刺激结合康复疗法治疗膝关关节的临床治疗效果。 方法: 本课题选取我院 2018 年 1 月 -2019 年 6 月时段内收治的 66 例膝关关节患者,随机纳入对照组( n=33 )和治疗组( n=33 )。对照组仅为康复疗法,治疗组为神经肌肉电刺激结合康复疗法,对比患者治疗总有效率、 Lysholm 评分及 VAS 评分。 结果: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 81.82% ,治疗组为 96.97% ,数据间比较有意义( P < 0.05 )。治疗组 Lysholm 评分及 VAS 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数据间比较有意义( P < 0.05 )。 结论: 针对膝关关节,神经肌肉电刺激结合康复疗法,既可提高治疗总有效率,还可改善 Lysholm 评分及 VAS 评分,应引起重视。

  • 标签: 神经肌肉电刺激 康复疗法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当归四逆汤加减联合透明质酸钠治疗膝关关节的临床疗效分析。方法:选择在 2016年期间在本院接受治疗的膝关关节( OA)患者,共 84例,单日接诊的选择 42例作为对照组,双日接诊的选择 42例作为观察组,对照组治疗方法是西医常规,观察组治疗方法是中西医结合,对比分析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 P< 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总结分均有改善,组间改善差异不明显( P> 0.05);不良反应对比,观察组不显著,对照组出现了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膝关关节比单纯的西医效果要好,不良反应小,减轻了患者的痛苦,提高了临床康复率。

  • 标签: 当归四逆汤,透明质酸钠,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动态关节松动术治疗膝关损伤后关节僵硬的效果。 方法: 择取 2018.04 至 2019.04 时段内于我科室接受膝关损伤后关节僵硬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抽取 44 例划分为甲组( 22 例)、乙组( 22 例)。甲组为 Maitland 关节松动术,乙组为动态关节松动术,比较患者总有效率、膝关活动度。 结果: 甲组总有效率为 72.73% ,乙组为 95.45% ,数据间比较有意义( P < 0.05 )。乙组膝关活动度明显优于甲组,数据间比较有意义( P < 0.05 )。 结论: 于膝关损伤后关节僵硬治疗期间,动态关节松动术既可增强治疗总有效率,还可改善机体膝关活动度,可推广。

  • 标签: 动态关节松动术 膝关节损伤 关节僵硬 总有效率 膝关节活动度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对膝关骨质增生患者采取临床护理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 2018年 3月 -2019年 3月间收治的膝关骨质增生患者 78例作为本次的观察对象,对其均采取临床护理措施,并分析护理前、后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以及焦虑、抑郁评分。结果 护理后,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护理前,焦虑、抑郁评分明显低于护理前,差异显著,( p<0.05)。结论 对膝关骨质增生患者采取临床护理的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借鉴。

  • 标签: 膝关节 骨质增生 护理效果
  • 简介:霸州市第三医院二科 河北 霸州 065700 【摘要】目的:探讨家庭护理干预对膝关损伤患者术后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2018年 1月至 2019年 1月接收的膝关损伤患者中,选取 100名进行研究,摸球实验法分为实验 1组和实验 2组,每组 50名患者。让两组分别接受常规护理模式与家庭护理模式的干预,对患者膝关功能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两组相比,实验 2组膝关功能恢复较好,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对膝关损伤患者,应用家庭护理模式进行干预,有效恢复术后关节功能,价值大,值得应用。

  • 标签: 家庭护理 膝关节损伤 关节功能恢复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膝关盘状半月板损伤的关节镜治疗效果。方法:研究对象选择 2017年 2月 -2019年 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 76例膝关盘状半月板损伤患者,通过计算机表法的方式将其分为参照组(接受传统手术治疗)和研究组(接受关节镜手术治疗),每组各 38例。分析两组患者的手术效果及并发症产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手术治疗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参照组,并发症几率明显低于参照组,数据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通过关节镜手术治疗对膝关盘状半月板损伤患者而言治疗效果更加明显,能够加快患者的恢复,缩小创口,使患者的膝功能得到改善,提高生存质量。

  • 标签: 关节镜 盘状半月板 膝关节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 主要针对中西结合治疗急性痛风关节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有效观察及分析。 方法: 选择我院 2018年 10月 -2019年 10月,在门诊和住院部接纳的 50例急性痛风关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一般组和观察组,每组 25例,一般组患者主要以西医治疗为主,观察组在西医治疗基础上加入中医治疗,两组患者均参照临床治疗效果、血尿酸、血沉等进行有效对比。 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一般组为 76.0 %( 19/25 )例,观察组为 96.0 %( 24/25 )例,观察组高于一般组 P< 0.05,组间对比意义存在; 两组患者的 血尿酸、血沉指标对比中,观察组的效果显著 P< 0.05,组间对比意义存在。 结论: 对急性痛风关节患者实施中西医结合治疗措施,在一定程度上能有效地改善患者疾病症状,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有利于患者生活质量的进一步改善。

  • 标签: 中西医结合 急性痛风性关节炎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 察口服非甾体抗炎药结合针灸 治疗退行膝关 的疗效。方法:选择 2017年 7月 -2019年 6 月,在我院进行退行膝关 诊治的患者 36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常规西医治疗)和观察组(结合针灸治疗 ),每组各 18例,观察其疗效。结果:经相关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 VAS评分和膝关节治疗效果判定标准( JOA ) 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在退行膝关 患者中以口服非甾体抗炎药结合针灸 治疗,可减短用药时间、加速改善 疼痛症状 ,提高膝关功能,

  • 标签: 退行性膝关节炎 中西医结合 康复治疗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在类风湿关节患者中实施西药联合针灸治疗 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 2017 年 8月 -2019年 5 月,在我院进行类风湿关节诊治的患者 70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西药治疗)和观察组(针灸 +西药治疗),每组各 35例,观察其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采用西药联合针灸 对类风湿关节患者进行治疗,可 明显减轻症状,减少服药量 ,达到全面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最终目的,该方法值得被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针灸 西药 类风湿关节炎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膝关镜手术治疗盘状半月板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 2016年 5月 ~2018 年 5月我院收治的 100例盘状半月板损伤患者,按照随机抽签方式将 100例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 50例)采取常规开放手术进行治疗,观察组( 50例)采取膝关镜手术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比对照组表现更高,并发症发生率比对照组表现更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术前,两组患者膝关功能评分、生活质量评分无明显差异(P> 0.05),术后,观察组膝关功能评分、生活质量评分明显比对照组高,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结论: 盘状半月板损伤采取膝关镜手术治疗,并发症更少,可促进患者膝关功能恢复,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膝关节镜手术 盘状半月板损伤 膝关节功能 生活质量 临床效果
  • 简介:  摘要:目的:探讨探讨快速康复护理路径对膝关置换術患者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 2017年 1月~ 2018年 12月行膝关置换术的 82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 41例,对照组给予膝关置换术术后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快速康复护理路径。结果:观察组关节功能评分优良率 95.12%明显高于对照组 78.05%( P<0.05)。结论:膝关置换术术后给予快速康复护理路径可有效促进关节功能的恢复。    关键词:膝关置换术;快速康复护理;关节功能    快速康复护理路径是根据疾病或手术类型由医师和责任护士共同制定的一种治疗护理模式,从患者入院到出院严格按照快速康复护理路径表给予标准化治疗护理,可有效减少资源浪费、提高治疗效果 [1]。我院对行 TKA治疗的患者实施快速康复护理路径,取得的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 2017年 1月~ 2018年 12月行 TKA的 82例患者,其中男 42例,女 40例;年龄 35~ 88岁,平均年龄( 60.2±8.4)岁;手术原因:关节 53例、类风湿关节 26例、强直性脊柱 3例。纳入标准:①符合行 TKA适应症者;②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排除标准:①合并严重脑、心、肝、肾、肺等疾病不能纠正者;②行 TKA术前已发生感染者。按数字表法随机将选取的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 42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手术原因等一般资料比较,无明显差异( P>0.05)。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 TKA常规护理措施。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设计快速康复护理路径并实施:快速康复护理路径主要以时间为框架基础,明确护理人员在各个时间段需要的工作重点,并对每个阶段的护理内容具体化,从而使路径表具有更强的可操作。质控管理:成立以护士长、高级责任护士、管床护士等成员组成的快速康复护理路径小组,根据患者情况制定有针对的护理路径表,护士长主要担负护理工作的质控与检查职责;高级责任护士主要担负督导作用;观察护士主要担负路径表内容落实完成;同时,由管床医生配合完成膝关功能评分。具体包括:①入院第 1d护理内容:了解患者基本情况,通过各风险评估量表、 Hss评分以及术前检查结果制定个体化护理方案,包括疼痛管理方案、术前康复计划等。通过图文、多媒体、及网络数据平台向患者推送疾病相关知识的健康教育,并指导患者进行术前适应锻炼。进行有针对的心理干预。②入院第 2d(术前 1d):做好术前准备,包括药敏试验、药物准备、饮食指导、皮肤准备(备皮 -酒精消毒 -医生标识并包扎)等,向患者发放营养代餐,并告知食用方法。评估患者对健康教育、术前功能锻炼的掌握情况,再次做加强及有针对的指导。③术后当天: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麻醉清醒安返病房后可指导患者早期饮水,如无恶心、呕吐,可指导患者进食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的流食;指导患者进行踝泵运动,股四头肌、腘绳肌等长收缩训练;引流管护理;血栓预防;根据疼痛评估分值给患者进行规范化的镇痛管理。④术后 1~ 3d:复查血常规、生化;指导患者使用富含蛋白质、高维生素、高热量与丰富膳食纤维的食物;伤口护理;疼痛管理;预防便秘;播放膝关置换健康教育视频,指导患者进行直腿抬高、屈伸膝关等功能锻炼;复查 X片及患肢血管彩超后,术后 1d指导患者使用助行器下床活动及行走,下床一定要遵循下床“三部曲”,做好心理护理及安全教育。⑤术后 4d~出院日:扶床慢下蹲动作、扶护栏上下台阶、背墙蹲靠等训练。⑥出院标准:患肢无明显疼痛,膝关伸直良好,屈曲度 >90°,伤口无感染迹象即可出院;给予出院宣教,包括复查、功能锻炼、切口护理等 [2]。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关节功能恢复情况,采用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评分( HSS)评估,总分 100分,共分为 6个项目,评分≥ 85分为优, 70~ 84分为良, 60~ 69分为中,≤ 60分为差 [3]。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 SPSS 21.0 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用 [n( %) ]表示,采用卡方或秩和检验, 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 HSS评分优良率 95.12%明显高于对照组 78.05%( P<0.05)。     3 讨论     TKA是一种全新的治疗技术,其通过对患者进行关节置换,可以有效改善患者关节疼痛,提高生活质量。但 TKA术后的关节周围软组织失去平衡作用或肌力减退可引起假体松动、膝关不稳定等不良后果,严重的甚至可导致严重并发症的发生。因此, TKA术后给予康复锻炼至关重要。    快速康复护理路径是通过结合护理团队建设、健康教育、康复锻炼指导等为一体的护理措施。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 HSS评分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其主原因可能是由于:一是快速康复护理路径为护理工作提供一个程序化的指导,明确了患者各个阶段的康复目标,这可促进护理人员在实施过程中不断评价和改进;二是护理人员以快速康复护理路径为指导,可增强护理人员的主动服务意识,从而减少护理工作中的盲目和随意,护理人员通过与患者之间的主动沟通接触,能够及时发现康复护理中存在的问题;三是患者通过快速康复护理路径能够更加清晰直观的了解康复护理的程序和内容,了解在各个时间段康复训练的动作要领和注意事项,提高了患者对康复护理的依从和积极性 [4]。同时,快速康复护理路径的设计也为术后功能的恢复提供了一定的保障。因此, TKA术后给予快速康复护理路径可有效促进关节功能的恢复。    参考文献:     [1]魏岚 .快速康复护理路径对骨科手术患者术后患肢功能及康复进程的影响 [J].河南外科学杂志, 2015, 21( 2): 154-155.     [2]邓永鸿,张慧,曾子 .加速康复外科护理对膝关置换术患者膝关功能影响的系统评价 [J].护理学报, 2017, 24( 12): 27-32.     [3]陈旭 .快速康复锻炼对全膝关置换术后关节活动度的影响 [J].河南外科学杂志, 2016, 22( 4): 88-89.     [4]曾雪群 .快速康复护理路径在胫腓骨骨折患者的护理应用效果分析 [J].河南外科学杂志, 2014, 20( 1): 148-149.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分析将帕夫林与羟氯喹联合应用于类风湿关节的治疗中的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我院收治的确诊为类风湿关节的患者 100例,并将其分为各有 50例的观察组与对照组。给予所有患者羟氯喹治疗,并在此基础上给予观察组患者帕夫林联合治疗。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 16周后,观察组患者的压痛关节计数、肿胀关节计数、晨僵时间等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存在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将帕夫林与羟氯喹联合治疗类风湿关节可有效改善患者关节压痛及肿胀等症状,减少晨僵时间,安全高。

  • 标签: 类风湿性关节炎 帕夫林 羟氯喹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揿针联合电针治疗膝骨关节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 60例患者随机分为电针组 30例、揿针 +电针组 30例,连续治疗 2个疗程,每个疗程 5次。观察患者的膝关疼痛 VAS及 WOMAC评分。结果 治疗 2个疗程后, 2组患者的膝关疼痛 VAS评分和 WOMAC疼痛项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显著降低 (P< 0.05),且揿针加电针组治疗后的 VAS和 WOMAC疼痛项评分远远低于电针组 (P< 0.05)。治疗 2个疗程后 ,两组患者的 WOMAC僵直项评分分别较治疗前有显著降低,但两组之间的比较无明显差异 (P>0.05)。治疗后两组 WOMAC功能项评分与治疗前均无明显差异 (P>0.05)。结论 两组均能有效减轻膝关疼痛,且揿针加电针组优于电针组。两组随着治疗时间延长均能改善膝关僵直,但两组疗效相似。对膝关功能改善方面,两组均无明显效果。

  • 标签: 揿针,电针,膝骨关节炎 WOMA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