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6
31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高血压常见药物不良反应并探讨药物的合理应用。方法 对常见降压药不良反应及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利尿剂、钙拮抗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β受体阻滞剂药物、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分别为8.89%、5.00%、6.45%、8.33%和10.81%。结论 对于高血压患者,在其临床用药选择中,需要充分考虑患者病情情况以及身体条件等,以降低不良反应发生风险,提高临床用药的合理性以及安全性。

  • 标签: 高血压 常见药物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对我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中出现的不良反应进行探讨,以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方法:选取2019年1至12月份我院56例住院患者中发生抗菌药物不良反应的患者为研究对象,统计研究对象用药种类、不良反应类型以及患者的症状等情况,同时观察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器官系统情况。结果:在正常的用法用量下,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多与药物本身的理化性质和患者自身因素有关,我院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多见于药品说明书上已标明的不良反应。结论:由于临床上出现不良反应的抗菌药物多为广谱抗菌药物,不良反应较多,给患者带来不良后果,所以合理应用抗菌药物非常重要,应用抗菌药物时要注意观察患者是否出现不良反应

  • 标签: 抗菌药物 不良反应 用药安全
  • 简介:摘要:目的 文章主要针对 肿瘤化疗药物应用中的不良反应 进行分析研究 。方法随机抽取 201 9 年 4 月- 20 20 年 4 月 某 人民医院收治的肿瘤化疗药物治疗患者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我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中出现的不良反应进行探讨,以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方法:选取2019年1至12月份我院56例住院患者中发生抗菌药物不良反应的患者为研究对象,统计研究对象用药种类、不良反应类型以及患者的症状等情况,同时观察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器官系统情况。结果:在正常的用法用量下,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多与药物本身的理化性质和患者自身因素有关,我院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多见于药品说明书上已标明的不良反应。结论:由于临床上出现不良反应的抗菌药物多为广谱抗菌药物,不良反应较多,给患者带来不良后果,所以合理应用抗菌药物非常重要,应用抗菌药物时要注意观察患者是否出现不良反应

  • 标签: 抗菌药物 不良反应 用药安全
  • 简介:【摘要】 目的:分析他汀类药物与其他药物联用时所致的不良反应 。 方法: 选取 2017 年 9 月 -2019 年 9 月在我院治疗的 46 例患者进行研究,均是使用他汀类药物与其他药物联用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对其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分析。 结果: 不良反应中,肌肉毒性发生率最高,他汀类药物中,辛伐他汀最易引起不良反应,他汀类药物与降压药联用时,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均有显著差异( P < 0.05 )。 结论: 他汀类药物应用中,辛伐他汀发生不良反应的几率最高,与降压药联用,会增加不良反应出现的几率,多表现为肌肉毒性,临床上需要注意调节用药方案,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 标签: 他汀类药物 药物联用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高血压患者常见药物不良反应药物合理应用。 方法: 将本院 2017 年 7 月 -2019 年 7 月期间收治的 90 例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药物不良反应药物合理应用方法进行分析。 结果: 18 例患者采取利尿剂治疗,低血钾症患者 6 例( 33.3% ), 17 例患者采取 β 受体阻滞剂的治疗,支气管痉挛症患者 2 例,心动过缓患者 4 例,发生率 35.2% , 18 例患者采取 CCB 治疗,下肢水肿患者 1 例( 5.5% ), 20 例患者采取 ACEI 治疗,低血压患者 2 例( 10% ), 13 例患者采取 ARB 治疗, 3 例( 23.0% )患者存在恶心等症状, 4 例患者采取 α 受体阻滞剂治疗,低血压患者 1 例( 25% )。 结论: 高血压患者进行药物治疗时,掌握药物适应证和禁忌症,可以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结合患者病情和心血管情况等进行药物选择,可实现药物合理应用,有效控制患者血压指标。

  • 标签: 高血压 不良反应 药物合理应用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抗菌药物所致药品不良反应( ADR)的特征,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对本院 2012~2014年检收集到的 148份抗菌药物所致 ADR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48例发生 ADR的患者中女性略多于男性,涉及不同年龄段人群,尤以老年患者居多( 52.70%);涉及药物有 5大类 21个品种,以头孢菌素类和喹诺酮类最多(占 76.42%); ADR发生频率最高的药物是左氧氟沙星、头孢曲松钠、阿奇霉素; ADR表现以皮肤及附件损害最常见,其次是循环系统和神经系统反应;较严重的 ADR有 10例。结论:使用抗菌药物前应详细询问患者病史,用药时对高敏体质患者和老年患者应重点监护,严格掌握用药指征,做到安全、合理应用。

  • 标签: 抗菌药物 不良反应 合理用药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喹诺酮类药物不良反应状况,再提出整改对策。 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 2017 年 6 月 -2019 年 8 月时段内接收的 60 例喹诺酮类药物致不良反应患者。 结果: ① 60 例喹诺酮类药物致不良反应患者中,包括皮肤损害、中枢神经系统症状、消化系统症状、全身损害症状、肾脏系统症状、血液系统症状、心血管系统症状、骨骼系统症状、其他系统症状。②喹诺酮类药物致不良反应中,药物包括左氧氟沙星、加替沙星和洛美沙星、诺氟沙星、环丙沙星及帕珠沙星、莫西沙星。③在患者年龄思考中,可知男性低于女性,且 55-85 岁为喹诺酮药物不良反应高发年龄段,其次在 31-55 岁、 20-30 岁群体中。④于喹诺酮类药物治疗期间,因静脉滴注导致的不良反应患者占比 75.00% ,口服给药导致的不良反应患者占比 25.00% 。 结论: 于喹诺酮类药物给药期间,极易出现药物不良反应,临床医疗应高度重视此类问题,预防躯体损害,确保机体用药安全。

  • 标签: 喹诺酮类药物 不良反应 对策 用药安全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肿瘤化疗药物应用中的不良反应及合理用药。 方法: 本课题抽取本院 2017 年 8 月 -2019 年 8 月时段内时收治的 60 例癌症患者, 随机纳入甲组( 30 例 )和乙组( 30 例 )。即甲组为 XELOX 化疗救治,乙组为 FOLFOX6 化疗救治,对比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 。结果: 甲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 43.33% ,乙组为 16.66% ,数据间比较有意义( P < 0.05 )。针对患者化疗药物不良反应,依据个体间的不同,采取中止化疗,降低奥沙利铂、卡培他滨、 5-Fu 药物剂量,推迟化疗等方案。 结论: 针对癌症患者, XELOX 、 FOLFOX6 化疗救治虽可起到救治效果,但后者不良反应较低,具有安全可靠的优势,应予以重视。

  • 标签: 肿瘤 化疗药物 不良反应 合理用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临床应用他汀类药物的不良反应情况。方法:选取我院54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患者应用他汀类药物进行治疗,观察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和具体临床表现。结果: 他汀类药物的不良反应主要有泌尿系统类、精神症状、眼科类、肌肉毒性、肝毒性、消化系统和四肢类。结论:临床应用他汀类药物所出现的不良反应多与药物剂量、是否同时应用他汀类药物代谢相近的药物有所关联。尽量把他汀类药物剂量降低,联合用药的过程中一定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发生情况。他汀类药物的应用,一定要根据药物安全和特性等方面进行考虑,尽量做到合理、科学、安全和效果的标准。

  • 标签: 他汀类药物 不良反应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全身静脉化疗患者采用基于循证理论的精细化干预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接收的150例全身静脉化疗患者,抽签法分为观察组(基于循证理论精细化干预)与对照组(常规护理)各75例,比较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及毒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高,重度毒副反应发生率低(P<0.05)。结论:基于循证理论的精细化干预能提高全身静脉化疗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毒副反应发生且稳定病情。

  • 标签: 全身静脉化疗 循证理论 精细化干预 毒副反应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儿童对药物的耐受性低、机体解毒机制的不完善 , 则临床在儿科用药中要特别注意药品的配伍禁忌和用药的适应症。 儿童消化系统的发育较成人低 ,药物的接受度也不易确定 ,使得给药途径和方法对保证药物吸收和发挥药理作用殊关重要。同时药物代谢排泄途径中肝 ,肾为主要器官 ,药物肠肝循环过程对胃肠道 影响与肾毒性等就不得不考虑 ,小儿总体功能不完善 ,对于药物的不良反应可能会随着药物剂量的改变而发生较大的变化。

  • 标签: 儿科,临床用药,不良反应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Ⅲ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实施补肺散结方联合同步放化疗治疗的价值。方法:取 2017.01~2019.04接收 80例Ⅲ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研究以随机法分为 2组,对照组( n=40同步放化疗),试验组( n=40同步放化疗 +补肺散结方),对比近期疗效、毒副反应发生率。结果:近期疗效对比试验组( 92.50%)较对照组( 85.00%)高, P>0.05。毒副反应发生率对比试验组( 17.50%)较对照组( 50.00%)低, P<0.05。结论:Ⅲ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实施补肺散结方联合同步放化疗对提高治疗安全性效果理想。

  • 标签: 补肺散结方 同步放化疗 Ⅲ期非小细胞肺癌 近期疗效 毒副反应
  • 简介:【摘要】淋巴瘤患者接受化疗治疗的疗效确切,化疗后易出现诸多毒副作用,加之患者长期接受化疗治疗,易出现自我形象紊乱、心理及社会问题,导致患者的生活质量大幅降低。因此,淋巴瘤患者及家属对化疗关注点逐渐转变为减少毒副作用,提升患者生活质量方面。因此,本文通过对淋巴瘤患者化疗介绍,结合临床实际情况介绍化疗间接期分阶段式随访调查,了解随访方式对患者化疗毒副反应、生活质量的影响,提升化疗治疗及预后效果。

  • 标签: 淋巴瘤患者 化疗间歇期 分阶段式随访 毒副作用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头孢菌素类药物在临床用药出现的不良反应。 方法: 选取 2017 年 8 月至 2019 年 8 月收治的应用头孢菌素类药物治疗患者进行研究,将用药后出现不良反应患者 70 例开展回顾性分析,整理患者性别、年龄等临床资料,了解给药途径与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 结果: 年龄> 60 岁以上的老年群体、年龄 <10 岁儿童群体用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于其他年龄段而言明显更高;不良反应累及系统包括皮肤、呼吸、消化、循环、神经、血液等,头孢曲松纳用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静脉滴注相比于其他给药方式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更高。 结论: 头孢菌素类药物用药时,老年与儿童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更高,且静脉滴注给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高,因此,临床用药时应根据患者的体质科学选择药物类型与给药方式,以保证临床用药安全。

  • 标签: 头孢菌素 药物 不良反应
  • 简介:【摘 要】目的:讨论多种西药联合头孢菌素类药物的不良反应观察。方法:选择使用多种西药联合头孢菌素类药物治疗的患者100例,很多患者出现不良反应,找出导致出现药物不良反应的原因,并进行分析,并处理不良反应。结果:选择的患者在联合药物使用前后的神经系统不良反应,过敏不良反应,循环系统不良反应,消化系统不良反应,呼吸系统不良反应相比,差异较大(P

  • 标签: 西药 头孢菌素类药物 不良反应
  • 简介:【摘 要】目的:分析抗生素药物不良反应与合理应用的临床措施。 方法: 本研究主体为 2019 年 3 月 -2019 年 9 月间来院治疗的 242 例抗生素治疗患者。随机分 A 组和 B 组,均 121 例,行合理用药干预和常规用药管理,对比不良反应率。 结果: A 组的不良反应率低于 B 组( P < 0.05 )。 对比两组的不良反应药物类型,无差异( P < 0.05 )。 结论:为抗生素药物治疗患者行合理用药干预可减少不良反应,确保用药安全性。

  • 标签: 抗生素药物 不良反应 合理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