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14 个结果
  • 简介:成人复杂肱骨髁间粉碎骨折是最难治疗的的肱骨远端骨折,类型多种多样,加之治疗上难以绝对恢复软骨的平滑,关节软骨再生能力低,治疗不当常遗留创伤性关节炎、关节功能障碍、关节异位骨化等并发症,对骨科医师治疗仍然充满挑战。我科自2005年3月至2009年6月采用鹰嘴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成人复杂肱骨髁间粉碎骨折25例,取得满意疗效,报告如下:

  • 标签: 肱骨髁间粉碎骨折 固定治疗 解剖钢板 成人 截骨 鹰嘴
  • 简介:目的探讨Evans联合胫后肌腱止点重建治疗伴前足外展副舟骨源性平足症的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2013年9月~2016年9月,对20例(25足)经半年以上保守治疗疗效欠佳的伴前足外展副舟骨源性平足症患者采用Evans联合胫后肌腱止点重建治疗。应用美国矫形足踝协会(AOFAS)评分标准及VAS疼痛评分评估治疗效果,同时对比术前和终末随访的足弓高度、跟倾斜角、前后位跟距角、侧位跟距角、前后位距-第1跖骨角、侧位距-第1跖骨角、距舟覆盖角等X片评价指标。结果术后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无相关并发症发生。跟外侧柱延长植愈合。术后20例(25足)患者获随访,随访时间6~20个月,平均12个月。末次随访时中足功能AOFAS评分、VAS疼痛评分、足弓高度、跟倾斜角、侧位跟距角、前后位跟距角、侧位距-第1跖骨角、前后位距-第1跖骨角、距舟覆盖角等X片评价指标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Evans联合胫后肌腱止点重建治疗伴前足外展副舟骨源性平足症可有效纠正畸形,减轻疼痛,恢复功能。

  • 标签: 平足症 副舟骨 胫后肌腱 Evans截骨
  • 简介:目的总结单节段经椎弓根椎体术治疗强直性脊柱后凸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2005~2010采取单节段经椎弓根椎体术治疗20例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患者。术前、术后均行胸腰椎X线检查,评定胸腰段Cobb角矫正情况、植愈合情况、临床疗效、内固定位置及手术并发症。结果无术中死亡及术后感染,术中2例患者硬膜破裂,术后1例患者麻痹性肠梗阻,2例出现短暂不全瘫。随访15~60个月,后凸畸形均获明显矫正,胸腰段Cobb角平均矫正35.6°,矫正前后有显著性差异﹙〈0.05﹚。末次随访无内固定断裂、脱出,均达性融合。结论单节段经椎弓根椎体术治疗强直性脊柱脊柱后凸畸形,矫形效果及临床疗效满意。

  • 标签: 强直性脊柱炎 后凸畸形 截骨术 腰椎
  • 简介:目的探讨可注射硫酸钙植入对骨质疏松大鼠股骨近小梁的影响。方法复制去卵巢大鼠骨质疏松模型,采用穿刺注射技术将可注射硫酸钙植入骨质疏松实验大鼠股骨近,对侧做自身对照,于术后2、4、8、12周取材,对双侧股骨近行影像学、组织学观察,组织形态计量学及双能x线骨密度测定。结果影像学显示:术后4、8、12周实验侧股骨近密度明显高于对照侧。组织学检查显示:术后4周实验侧硫酸钙降解,出现成效应;8周股穿刺注射区域已为致密、分化不成熟的小梁所填充;12周股小梁得到较好修复,为成熟的小梁组织所填充;对照侧为典型骨质疏松病理改变。组织形态计量学测定显示:术后8和12周实验侧小梁面积百分数、小梁宽度和小梁数量显著高于对照侧,实验侧小梁分离度显著小于对照侧。术后2、4、8、12周实验侧股骨近骨密度较对照侧明显增加。结论可注射硫酸钙能快速有效的修复骨质疏松大鼠股骨近小梁。

  • 标签: 骨小梁 可注射硫酸钙 骨质疏松症 股骨近端
  • 简介:目的探讨板不同部位损伤对板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选用新西兰白兔96只,估算板损伤面积百分比,随机分组制备股骨远端板中央及外侧边缘区损伤模型,术后不同时间从大体和组织学观察板发育情况。结果直径2.0mm、3.0mm和3.5mm组板损伤面积百分比分别为(3.33±0.42)%、(6.77±0.23)%和(9.05±0.30)%。术后板中央区损伤3.0mm组和3.5mm组出现生长阻滞,而外侧边缘区损伤3.5mm组出现生长阻滞外侧边缘区损伤3.0mm组和3.5mm组出现髁部发育阻滞及外翻成角畸形。组织学观察发现板损伤区桥形成,软骨细胞呈“岛状”分布,排列不规则,周围被桥包绕。结论板发育阻滞与损伤面积百分比有关,中央区损伤主要引起肢体短缩畸形,而外侧边缘区损伤主要引起肢体成角畸形及板横向发育阻滞板损伤后其损害是永久性的板损伤后软骨细胞修复能力有限。

  • 标签: 骺板 骨骺 损伤 动物实验
  • 简介:目的探讨同种异体移植治疗青少年囊肿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自2008年5月~2012年7月我院19例青少年囊肿患者,其中男14例,女5例,年龄5~16岁,平均13岁。病变部位为股骨近5例,股骨干2例,胫骨近10例,胫骨远端2例,均采用病灶刮除加同种异体移植治疗。结果19例病人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6~38个月,囊肿均消失,缺损腔逐渐被新生填充愈合,无患肢疼痛及功能障碍,无复发病例。结论彻底清除病灶、充分移植同种异体消灭囊腔是青少年囊肿有效的治疗方法。

  • 标签: 骨囊肿 青少年 骨移植 同种异体骨
  • 简介:目的探讨应用跟锁定重建钛板加自体髂骨植治疗治疗SandersⅢ型跟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32例SandersⅢ型跟骨折患者采用跟锁定重建钛板内固定加自体髂骨植。男21例,女11例。年龄23~65岁,平均39.6岁。结果全部32例患者均获随访,平均16个月(8~24个月)。优16例,良15例,可1例,优良率96.9%。结论跟锁定重建钛板加自体髂骨植治疗治疗SandersⅢ型跟骨折可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跟骨锁定重建钛板 SandersⅢ型跟骨骨折 自体髂骨植骨
  • 简介:目的总结空心钉治疗股骨近骨折的适应证,疗效及并发症.方法对35例股骨近骨折病例行空心钉固定治疗,观察术后疗效及并发症.结果35例平均随访18.5个月(4个月~2年半),优良率占91.4%,并发症有空心钉切割股骨头及髋内翻.结论空心钉治疗股骨近骨折,操作简单,抗弯应力及防旋转能力强,既能对股骨头开槽减压,又有骨折双头加压作用,提高了愈合率.

  • 标签: 空心钉 股骨颈骨折 股骨转子间骨折
  • 简介:目的探讨跟锁定钢板与植治疗跟内粉碎骨折。方法本组21例,男12例,女9例;年龄24-78岁,平均42.5岁;均为单侧损伤;左侧8例,右侧13例。受伤原因:高处落伤12例,交通伤6例,楼梯踏空摔伤3例。其中5例合并其他损伤。均采用跟锁定钢板与植治疗。结果18例获随访,时间10-21个月,平均15.5个月。骨折愈合时间7-14周,平均11.4周,无延迟愈合及不愈合。骨折无移位,根据Maryland评分标准,患侧在末次随访时平均为81.7分(60-94分),其中优(90-100分)6例,良(75-89分)9例,一般3例(50-74分),优良率为83.3%。结论跟锁定钢板与植治疗跟骨关节内粉碎性骨折,具有操作简便、固定可靠及利于患肢早期进行功能锻炼等优点,是目前治疗该类创伤较为理想的方法。

  • 标签: 跟骨锁定钢板 植骨 跟骨粉碎骨折
  • 简介:目的对比分析人工肱骨头置换术和肱骨近锁定钢板治疗老年复杂肱骨近骨折的近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骨科2012年1月~2014年6月采用人工肱骨头置换术和肱骨近锁定钢板治疗的老年(年龄〉65岁)NeerⅢ、Ⅳ部分肱骨近骨折患者54例,人工肱骨头置换治疗(置换组)30例,肱骨近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内固定组)24例。比较分析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随访Neer评分及Constant-Murley评分来评定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随访时间相仿,平均随访时间为19.5个月(12~36个月)。内固定组手术时间(101±13)分钟、术中出血量(237.9±32.4)mL、Neer评分(82.5±3.2)、Constant-Murley评分(71.7±5.0);置换组手术时间(98±11)分钟、术中出血量(246.0±39.8)mL、Neer评分(82.9±4.5)、Constant-Murley评分(73.5±5.0)。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随访Neer及Constant-Murley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内固定组有1例出现肩关节半脱位,肱骨头置换组有2例出现肩关节半脱位,通过三角巾悬吊后关节脱位均得到纠正。有1例四部分骨折患者,行内固定术后出现内固定松动、肱骨头坏死,改行人工肱骨头置换术。结论人工肱骨头置换术和肱骨近锁定钢板治疗老年肱骨近复杂骨折的近期临床疗效相似,对不可修复的肱骨近骨折宜行肱骨头置换术。

  • 标签: 肱骨近端骨折 锁定钢板 人工肱骨头置换 老年
  • 简介:目前由严重创伤、感染、骨肿瘤等因素导致的大块吸收、缺损日益成为临床外科医生面临的一大挑战。针对缺损的治疗,自体移植是金标准,但是局限于供体来源,并且对供体自身造成残疾等,严重影响自体的广泛应用。同种异体是现如今在临床应用最广泛的替代材料之一,但是由于炎症反应、不能满足治疗大块缺损等缺点,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应用前景。对理想人工材料的需求促使临床医生进行不断的实验研究,期望获得一种组织相容性良好、成活性、生物力学强度都能够和自体骨相近的替代材料。

  • 标签: 大块骨缺损 人工骨材料 骨修复 硫酸钙 自体骨移植 生物力学强度
  • 简介:将羟基磷灰石人工复合自体红骨髓植入家兔腹部肌肉内,于术后第4周及第12周进行组织学观察。结果发现在复合材料中央区可形成有明显哈佛氏系统的板层。表明两种材料复合应用具有良好的诱导作用,而且羟基磷灰石人工不改变红骨髓的诱导成特性

  • 标签: 羟基磷灰石 红骨髓
  • 简介:目的探讨脊柱侧凸融合术中使用原位自体移植加Osteoset植材料与单纯取自体髂骨移植的融合效果比较.方法对57例11~18岁的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采用经后路Moss-miami内固定系统进行矫形融合手术.在融合术中分为两组,实验组:27例取自体移植加Osteoset植材料,对照组30例:采用单纯取自体髂骨移植.随访时间平均1.9年(1-3年).对治疗效果进行临床、影像学评估.结果实验组:术前单纯胸弯、腰弯平均Cobbs角为58度术后矫正至21度.术前双弯术前胸弯平均Cobbs角为53度术后矫正至19度,腰弯平均Cobbs角为47度术后矫正至16度.对照组:术前单纯胸弯、腰弯平均Cobbs角为56度术后矫正至22度.术前双弯术前胸弯平均Cobbs角为55度术后矫正至18度,腰弯平均Cobbs角为49度术后矫正至17度.两组随访过程中都没有明显矫形度丢失,临床及影像学没有假关节形成.结论在脊柱侧凸融合术中,Osteoset植材料加原位自体移植是一种可靠的植方法.

  • 标签: 原位自体骨移植 脊柱侧凸 Osteoset植骨材料 治疗
  • 简介:肱骨近骨折临床较常见,严重影响人们的健康及生活质量。复杂肱骨近骨折属于其特殊类型,多见于移位且稳定性较差的Neer3、4部分骨折。其骨折类型复杂,肱骨头血供破坏较重,发生肱骨头坏死等风险高,且高龄患者往往合并骨质疏松及一种或多种内科疾病,耐受性差,手术方式及内固定材料的选择不当均可严重影响患肢的功能恢复,致残率高,临床治疗颇为棘手,且治疗方式亦存在一定争议。近些年来,随着相关治疗理念更新、各种内置物材料的日益发展及操作水平逐渐成熟,国内外针对复杂肱骨近骨折的治疗及疗效评价日趋增多,本文试就该领域相关研究进展作一阐述。

  • 标签: 肱骨近端骨折 关节置换 交锁髓内钉 锁定钢板 保守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距颈骨折治疗方案的选择以及疗效相关因素分析。方法距颈骨折15例,男13例,女2例。年龄16~63岁,平均40.5岁,合并腰椎、髋臼、跟、外踝骨折各1例。开放骨折2例。陈旧性骨折2例(〉1个月)。按Hawkins骨折分类:Ⅰ型3例、Ⅱ型9例、Ⅲ型3例。Ⅰ型骨折采用膝下管型石膏固定,其中1例复诊中因移位行切开复位松质螺钉固定。Ⅱ型骨折均行切开复位,克氏针或松质螺钉固定。Ⅲ型骨折1例开放性骨折,急诊行清创缝合,手法+撬拔复位,脱位整复。一周后在C臂机引导下,采用二枚直径4.0mm中空螺钉由后向前固定距颈,1例急诊手术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结果本组13例获得随访,时间4~24个月,平均12.3个月。13例中发生距体缺血性坏死5例,其中Ⅱ型骨折4例,Ⅲ型骨折1例。另2例未统计在内。1例外院病例术后并发伤口感染长期不愈,行小腿截肢术。1例患者拒绝手术治疗。按Hawkims疗效标准,优4例,良4例,可3例,差2例,优良率69%。结论对无移位的距颈骨折,行膝下管型石膏固定6~12周,并定期拍片复查,距颈骨折脱位应急诊复位和可靠的内固定。以2枚拉力螺钉内固定为宜,尽量减少并发症。对距体缺血性坏死,或创伤性关节炎,则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采取相应治疗措施。

  • 标签: 距骨颈骨折 内固定 疗效
  • 简介:修复材料可分为人工关节和移植材料两大类,本文重点讲述移植材料。移植材料在整形外科中主要用于断裂修复、植入物的镀膜、人工关节返修、可注射移植材料治疗骨质疏松等适应症,在脊柱治疗中主要用于后路脊柱融合等各类脊椎骨缺损适应症,在牙科中主要用于拔牙创和颌面外科等适应症。统计数据表明,2000年全年美国使用移植材料的总病例数达到853,480例,其中整形外科病例数达到308,980,占总数的36%,脊椎融合病例数达到391,500,占总数的46%,

  • 标签: 骨移植材料 骨修复材料 人工关节 整形外科 脊柱治疗 脊椎融合
  • 简介:目的回顾分析多孔生物陶瓷人工填充儿童良性骨肿瘤刮除术后缺损的临床表现。方法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对29例良性骨肿瘤患儿采用病灶刮除,多孔生物陶瓷人工修复缺损,22例患者随访资料完整。缺损大小0.12-47.58cm^3。采用临床和影像学结合的方式评估人工降解、愈合等情况。结果随访1-4年,除1例单纯囊肿复发,避免肢体持重外,其余患儿术后未发生并发症,均在3个月内恢复日常生活及娱乐活动。术后1年X片可见材料降解及松质骨化,随时间延长呈向心性模式,松质骨化速度滞后于降解。11例在4年内完全降解。10例可见皮质增厚现象。结论多孔生物陶瓷人工可安全、有效填充青少年良性骨肿瘤术后缺损。

  • 标签: 良性骨肿瘤 骨缺损 多孔生物陶瓷人工骨 骨替代材料并发症
  • 简介:目的研究注射型磷酸三钙填充物促进腱一愈合的效应。方法实验采用比格犬48只建立动物模型,在双侧后肢切取趾长屈肌腱进行前十字韧带重建。重建方式模拟临床:肌腱两采用悬吊式固定,肌腱只充填隧道靠近关节腔的一部分。。。侧作为实验侧,在肌腱移植物两的隧道内注入磷酸三钙填充物;另一侧作为对照侧,不作类似处理。术后2、4、6、8、10、12周,各取8只犬,其中3只作组织学检查,了解腱一界面的组织学变化;另外5只作生物力学检查,了解腱.愈合强度。通过对比,了解注射型磷酸三钙填充物促进腱一愈合的效应。结果实验侧,术后2周组织学显示腱.界面充满磷酸三钙填充物,并被少量成骨细胞分割成小岛;4周在磷酸三钙填充物内形成许多岛,腱.界面出现不规排列的Sharpey纤维;6周时腱-之间充满新生,出现大量排列规则Sharpey纤维;8周时腱-间Sharpey纤维集结成束:10周时腱.问出现纤维软骨,未见钙化软骨;12周时腱.间纤维软骨和钙化软骨问出现潮线,类似正常ACL止点。对照侧,8周时新生明显,腱-间隙出现稀疏的Sharpey纤维,与实验侧4周时类似;12周时腱-界面出现的Sharpey纤维和实验侧6周时相仿。生物力学检测发现,在术后6周内,实验侧腱-结合部的抗拉脱强度高于对照侧,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注射型磷酸三钙填充物在肌腱移植物两隧道内的填充可以促进并增强腱-的愈合。

  • 标签: 注射型磷酸三钙骨填充物 前十字韧带 腱-骨愈合
  • 简介:将两种不同形状的羟基磷灰石人工植入家兔颅骨缺损区,于术后第2、4,12周进行组织学观察。结果表明:不规则型羟基磷灰石人工植入后出现较多的异物巨细胞,而且持续时间较长。两种羟基磷灰石人工植入后都有活跃的组织生长,未见明显的组织生长障碍。

  • 标签: 羟基磷灰石 移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