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6 个结果
  • 简介:一、病例资料患者,男,44岁,主因发作性抽搐30年于2009-7-10入院。患者30年前始无明显诱因出现意识丧失﹑四肢抽搐约1分钟缓解,每天数次或数月1次。5年前发作后出现双手拉扯﹑摸索,时有游走。对发作过程不能回忆。发作前自觉胃部不适﹑胃气上升感。服用苯妥英钠﹑氯硝西泮﹑苯巴比妥等药物效果不佳,6天前连续发作4次。既往12岁时因头痛﹑发热﹑意识障碍在当地医院行腰穿术,

  • 标签: 颞叶内侧癫癎 颅内结核瘤 发作性抽搐 病例资料 四肢抽搐 意识丧失
  • 简介:目的:分析34例内动脉患者应用16排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进行诊断的效果。方法:搜集我院2014年12月到2016年12月间经磁共振血管造影(Magneticresonanceangiography,MR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subtractionangiography,DSA)证实内动脉患者34例,由一名副主任医师、两名主治医师对34例患者CT血管造影图像与MRA、DSA图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在34例患者中,有32例患者显示为内动脉,2例MSCTA诊断阴性,诊断准确率94.12%。MSCTA能清楚显示内1-4级脑血管分支结构,同时可清楚显示动脉的完整形态和空间结构。在32例内动脉患者中,前循环动脉18例,后循环动脉14例;合并蛛网膜下腔出血26例,合并脑梗死3例。发现大脑后动脉、后交通动脉起始部、前交通动脉变异合计7例。结论:在34例内动脉患者诊断中应用16排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能清楚显示内动脉大小、形态、毗邻解剖关系以及Willis动脉环变异情况,可获得与DSA相近的检查结果,为患者手术或介入治疗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值得应用。

  • 标签: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颅内动脉瘤 血管造影术 诊断
  • 简介:眩晕是临床常见症状,主观症状多,客观诊断依据不足。而女性患者常见,神经系统体格检查和影像学诊断多不能获得满意结果。经多谱勒(TCD)能准确地反映患者生理或病理条件下脑血流动力学变化。因此,TCD可作为头晕患者首选诊断项目。

  • 标签: 女性 眩晕 经颅多普勒 TCD
  • 简介:本文收集我院2003年1月~2008年1月,因急性内出血而入院的100例患者的心电图资料,所有病人经脑电子计算机体层摄影(CT)证实。临床上将急性脑血管意外引起的继发性的心血管系统的异常改变,称为脑心综合征,这全部除外原有心脏疾病,尤其是冠心病、风心病、心律失常。我们观察了100例急性内出血后心电图异常的资料,现分析如下:

  • 标签: 急性颅内出血 心电图分析 急性脑血管意外 电子计算机体层摄影 心血管系统 脑心综合征
  • 简介:目的:探索睡眠剥夺对健康成人睡眠脑电图(PSG)的影响.方法:选择34名健康成人志愿者行睡眠剥夺36h,作睡眠剥夺前后的PSG整夜监测.结果:与睡眠剥夺前相比,健康成人PSG表现为睡眠潜伏期缩短(P<0.05),NREM中的第1阶段睡眠减少(P<0.05),第4阶段(S4)睡眠增多(P<0.01).结论:睡眠剥夺后再睡眠,健康成人通过其NREM睡眠阶段中S4的比例作为“补偿”.睡眠剥夺可影响健康成人的脑电生理活动.

  • 标签: 健康成人 睡眠剥夺 睡眠脑电图
  • 简介:临床药理学是一门药理学与临床医学紧密结合,研究人体与药物相互作用规律和评价新药的新兴学科。目前,全国已有不少医药院校开设了临床药理学作为一门必修课或选修课。但作为一门新兴学科,临床药理学的发展不过二三十年的历史,在我国高校作为一门课程,仅仅是最近几年才开始的,而且教学任务大多由基础药理教研室承担,因此,在教学中如何紧密结合临床,

  • 标签: 临床药理学 教学方法 药物相互作用 病例讨论 新兴学科 病案讨论
  • 简介:目的:研究和比较电刺激后窝后对不同病因所致的意识障碍改善状况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使用CVFT-%M型脑循环功能治疗仪,上海仁和公司研究,经皮电刺激后窝评价患者的意识清晰度,进行Glasgow评分和脑电图监测。结果:治疗后患者意识障碍明显改善,应用脑循环功能治疗仪电刺激小脑顶核对意识障碍时缺血、缺氧的脑细胞有保护作用。

  • 标签: 意识障碍 后颅窝 电刺激 脑循环功能治疗仪 患者 治疗后
  • 简介:目的:分析皮质电脑监测下手术治疗内结构性损害伴癫痫(EP)发作的临床实用价值。方法:采用四川智能公司ECoG监测仪,术前、术中、术后将8根银球状电极,按单双数分成两组,置于暴露的脑域上或用条状及网络状硅橡胶电极,将电极放置在手术野皮质表面,将每个脑回逐个仔细探测,记录,寻找EP放电灶,然后将不同部位的痢波仔细比较,确定原发灶和继发灶,标明记号,显微镜下将病变切除后再行ECoG检查,寻找致病灶。痢灶切除首先从痢波最明显处开始,如此反复,直至于术野内棘波等病灶清除为止。结果:32例患者,ECoG监测均有痢样放电,其中棘波、棘一慢综合波22例,尖一慢综合波6例,棘波、尖波混合放电4例,阳性率100%。术后,患者抽搐倒地等症状28例消失,4例偶有发作,但持续时间较前明显缩短,1~2min缓解,逐渐自行恢复如常。全部病例生活均能自理,28例患者能重返自己的工作、学习岗位及从事力所能及的劳动。结论:ECoG术前、术中、术后监测定位是进一步确定痫灶和手术切除范围的重要依据,也是提高手术质量的关键。

  • 标签: 颅内结构性损害 癫痫 皮质电图 手术治疗
  • 简介:多普勒(TCD)检查具有无创、价格低廉、方便的特点,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于脑血管病的筛查诊断与治疗评估。本文对TCD的临床应用及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超声检查 多普勒 经颅 脑血管病 微栓子检测
  • 简介:1临床资料患者,男性,28岁.三年前在日本确诊为"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M1期"(ANLL-M1),当时在日本第一次化疗后曾行外周干细胞移植,一年半后复发,在北京某医院第二次化疗后即出现高热(体温40.0℃),咳嗽、咳痰,伴恶心、呕吐、失语及右侧偏瘫,经相关检查证实并发脑脓肿及肺炎,住院治疗半年,病情无好转,于2000年收入我院治疗(住院号4544).

  • 标签: 日达仙 药物治疗 成人 白血病 严重感染 免疫调节因子
  • 简介:目的:探讨经多普勒在锁骨下动脉盗血合症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DWLX4型经多普勒检测仪,分别对6例脑动脉硬化患者的在大脑中动脉,大脑前动脉、大脑后动脉、颈内动脉未端,基底动脉及双侧椎动脉进行了检测。结果:5例左椎动脉狭窄,1例右椎动脉狭窄,2例左颈内动脉末端,左大脑前动脉狭窄,1例右颈内动脉未端,右大脑中动脉狭窄,1例右锁骨下动脉狭窄,结论:经多普勒是观察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症的敏感指标。

  • 标签: 经颅 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 超声波诊断
  • 简介:目的:探讨经多普勒诊断脑动脉硬化症的可行性;方法:分析330例临床诊断为脑动脉硬化症病人的经多普勒检查结果;结果:257例(占77.8%)病人符合脑动脉硬化血流改变,31例(12.1%)血流速度增快,150(58.4%)血流速度降低,12例(4.7%)有脑动脉狭窄表现。结论:经多普勒是一种安全、易行、无创的脑动脉硬化症辅助诊断手段。

  • 标签: 经颅多普勒 脑动脉硬化症 诊断
  • 简介:目的:探讨脑电图和TCD在血管性痴呆(VD)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8例VD患者进行脑电图、TCD检测,并进行结果分析.结果:36例脑电图异常表现为:a节律变慢,广泛θ活动,局限性慢波(出现在额区、颞区、顶区),2例出现痫样放电;TCD表现血流速增快或减慢,频谱形态改变,为高阻型,动脉硬化表现;结论:脑电图、TCD检测是诊断VD的重要方法,尤其在发病早期.

  • 标签: 脑电图 经颅多普勒 血管性痴呆 诊断
  • 简介:目的:探究奥卡西平单药治疗术后成人颞叶癫痫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1年6月~2014年11月期间就诊的50例成人颞叶癫痫术后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观察组(采用奥卡西平单药治疗)和对照组(采用卡马西平单药治疗)各25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25例患者中,有5例患者临床治疗显效,有16例患者临床治疗有效,总有效率为84%;而对照组25例患者中,只有2例患者临床治疗显效,13例患者临床治疗有效,总有效率为60%,两组之间的治疗效果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同时,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率为40%,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率(80%)(P〈0.05)。结论:奥卡西平单药治疗术后成人颞叶癫痫的临床疗效显著,能够有效的降低不良反应率,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成人 颞叶癫痫 术后 奥卡西平 药物治疗 临床疗效
  • 简介:多普勒(TCD)是一项新兴的无创性脑血流动力学量化检测手段,能较精确地反映内各条血管的功能状态,这对提高脑血管疾病的诊断水平,无疑是有重要意义的。我们应用德国EME公司生产的TV20000型仪器,观察了85例脑梗塞病人脑血流动力学变化的结果,现分析报告如下。

  • 标签: 经颅多普勒 脑梗塞 对比分析 平均血流速度 CT检查 腔隙性梗塞
  • 简介:目的:探讨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技术对后凹肿瘤术中监护的临床意义。方法:对16例后凹肿瘤患者进行术前检查,术中监护,并对BAEP各波波形、潜伏期进行分析。结果:Ⅰ、Ⅲ、Ⅴ波潜伏期延长10例伴Ⅰ—Ⅲ、Ⅲ—Ⅴ或Ⅰ—Ⅴ波波间期延长;波形分化不良或波幅较低6例;手术操作牵拉可引起BAEP不同程度变化。结论:后凹占位病变术中的BAEP监护,对保护听觉和脑干功能及术后功能的评估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 后颅凹肿瘤 术中监护
  • 简介:目的:测定2260米地区健康人群TCD正常参考值。方法:采用TCD测定461例不同年龄性别世居或移居2260 ̄3800米地区5年以上健康人底动脉血流速度。结果:各动脉血流速度以MCA为最高,顺序MCA〉ACA〉BA〉VA〉PCA。各动脉血流速度随年龄递减(P〈0.01),其差率与国内外报告基本相同。脑血流速度MCA的Vd,BA、VA的各期血流速度女性高于男性;PI偏低,PI、RI60岁前男高于女

  • 标签: 高原 经颅多普勒超声 颅内动脉 血流速度
  • 简介:目的:探讨显微外科治疗前底区沟通性肿瘤的临床方法及影响因素的分析。方法:总结2009年1月至2016年7月我科35例显微外科治疗前底区沟通性肿瘤的临床资料,对疾病的病理特点及诊治进行临床分析。结果:全部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及手术死亡患者。肿瘤全切21例,次全切除10例,部分切除4例。结论:前底区沟通性肿瘤采用面联合入路手术并进行底修复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

  • 标签: 前颅底区沟通性肿瘤 显微外科手术
  • 简介:本文对326例内病变患者的BEAM、EEG与CT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脑外伤、脑动脉硬化、脑炎、癫痫及头痛等以脑机能改变为主的疾病中,BEAM的阳性率高于EEG与CT,但在以脑结构改变为主的疾病中(如脑肿瘤),CT的阳性率高于EEG,而与BEAM相近。说明BEAM不仅能显示大脑功能性病变,也能形象地诊断内器质性病变,并能对病变的疗效判断和预后提供重要诊断依据。

  • 标签: 颅内病变 脑电地形图 脑电图 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