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83 个结果
  • 作者: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免疫学
  • 创建时间:2015-02-12
  • 出处:《医药前沿》 2015年第2期
  • 机构: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分子血液病研究室张广森教授领衔的研究团队,报告了一种急性早幼粒白血病(APL)新的亚型,发现并克隆了该型APL的致病基因GTF2I-RARA。相关研究论文已在线发表于《英国血液学杂志》。这是我国学者发现并报告的第三种APL致病基因,也是目前全球范围内报道的第十种变异型APL融合基因。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右佐匹克隆是佐匹克隆的立体异构体,是新型镇静催眠药,2004年12月5日被美国FDA批准用于治疗失眠症,能有效地治疗急慢性失眠症,降低睡眠潜伏期、延长总睡眠时间和改善睡眠质量,恢复患者的精力,没有宿醉现象,不影响白天的注意力和记忆。本文对右佐匹克隆的临床研究与应用进行了综述,希望能够为相关工作人员提供借鉴。

  • 标签: 右佐匹克隆 镇静催眠药物 急慢性失眠症 用法用量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右佐匹克隆用于慢性原发性失眠症临床治疗的效果。方法以118例接受回访及调查问卷调查的患者为对象,随机平均分成两组,观察组59例以右佐匹克隆治疗,对照组59例以艾司唑仑治疗,1月为一个疗程。于治疗前及治疗完成后,分别对两组中患者实施睡眠质量评价,对比本组治疗前、后及两组治疗前、后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的PQSI评分均明显地低于治疗前评分,观察组6.31±1.24分<18.51±1.61分,对照组8.21±1.04分<18.52±1.28,P<0.05;治疗前,观察组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显著地对于对照组,P<0.05。结论右佐匹克隆与艾司唑仑两种药物用于慢性原发性失眠症的治疗,均具有良好效果,但是,右佐匹克隆可以更好的提升患者睡眠质量,促进患者痊愈。

  • 标签: 慢性原发性失眠 右佐匹克隆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以市场上易得的2,3-吡嗪二羧酸酐为原料,在较低温度下催化环合制得6-(5-氯-2-吡啶基)-5,7-二氧-5,6-二氢吡咯并3,4-b吡嗪(Ⅰ),后经在强极性溶剂中还原,再经多步后处理制得浅黄色粗品,用80%乙醇的水溶液重结晶得目标化合物。该合成路线条件缓和、收率较高。

  • 标签: 镇静药 环合 还原 重结晶
  • 简介:摘要共享经济是中国社会当下的发展热点,目前共享护士的兴起现象就是最好的例证,共享护士有哪些内涵,它是如何在社会中产生和发展的,在多种经济繁荣进步的市场经济环境中,其对于个人和社会的影响有哪些,对于共享护士该持何种态度,本文会在后续行文中给出自己的观点。

  • 标签: 共享护士 思考
  • 简介:摘要由于人体的免疫系统可以识别鼠源性单抗,最初鼠源单克隆抗体药物治愈疾病效果并不理想。但是随着生物技术的不断提高,医药界在单克隆抗体抗肿瘤药物的研发方面也取得了新进展。因此,此药物逐渐被应用于临床治疗中。本文着重分析单克隆抗体抗肿瘤药物研究背景、研究进展及其市场动态等。

  • 标签: 单克隆抗体 抗肿瘤药物 市场动态 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调查综合内科病人感染现象,总结有效预防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6年12月四川省广安职业技术学院校医务室综合内科患者共4500例的临床资料,分析感染现象。结果感染发生率为7.47%;年级与感染率没有直接联系;呼吸道感染发生率较高;革兰阴性杆菌检出率最高。结论综合内科患者存在一定感染率,必须提升学校感染预防意识,做好医务室管理工作,最大程度降低综合内科患者感染,确保患者安全。

  • 标签: 综合内科 病人 感染 预防
  • 简介:摘要横向暴力是同一组织内部人员间的攻击,敌意行为。在护理行业中,这种现象的发生并非个别,并受护士自身和所处环境的影响。它不仅危害护士的身体和心理健康,破坏护理行业的团结,更导致护理人员的流失,为护理行业造成了潜在影响。因此预防和减少横向暴力,已经成为刻不容缓的问题,并且关系到护理行业的健康发展。

  • 标签: 横向暴力 护士 敌对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观察劳拉西泮联合右佐匹克隆片治疗慢性原发性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慢性原发性失眠患者8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43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劳拉西泮片治疗,实验组患者劳拉西泮片联合右佐匹克隆片治疗。结果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SRSS数据均低于治疗前,但实验组改善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劳拉西泮联合右佐匹克隆片治疗慢性原发性失眠临床效果显著,提高患者睡眠质量,延长睡眠时间,缓解患者负面情绪。

  • 标签: 劳拉西泮 右佐匹克隆片 慢性原发性失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观察劳拉西泮联合右佐匹克隆片治疗慢性原发性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慢性原发性失眠患者8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43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劳拉西泮片治疗,实验组患者劳拉西泮片联合右佐匹克隆片治疗。结果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SRSS数据均低于治疗前,但实验组改善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劳拉西泮联合右佐匹克隆片治疗慢性原发性失眠临床效果显著,提高患者睡眠质量,延长睡眠时间,缓解患者负面情绪。

  • 标签: 劳拉西泮 右佐匹克隆片 慢性原发性失眠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门诊退药的现状及原因,提出对策,以减少此类现象的发生。方法统计门诊2011年退药处方592张,按退药原因进行分类。结果退药原因主要为药品不良反应、患者依从性差、药师原因、其他原因。结论通过分析退药的原因,制定相应的措施,加强医生、药师的责任心,减少门诊退药,确保用药安全、有效、合理、经济。

  • 标签: 门诊药房 退药 用药安全
  • 简介:摘要目的对临床中用药不合理现象进行分析,制定具有针对性的应对措施,促进临床合理用药的开展。方法抽取3000份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间收治的患者资料,分析所存在用药不合理现象,经质控办审核后根据存在的用药不合理现象制定具有针对性的应对措施并于2015年1月实施,抽取2015年1月至12月间患者资料3000份,对用药不合理现象进行统计,并与实施前进行对比。结果分析2014年病历可知,用药不合理现象主要为无指征应用抗生素、治疗剂量、给药次数、给药方式、溶媒选择不合理及重复用药、配伍禁忌;2015年应对措施实施后,其各类用药不合理现象的发生率均明显减少,与2014年对比P<0.05。结论对用药不合理现象进行分析,制定有效的应对措施,对提高用药安全性及治疗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临床用药 不合理用药 应对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百洛特(草酸艾司西肽普兰),右佐匹克隆联合治疗脑卒中后抑郁伴睡眠障碍临床疗效及对病人康复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睡眠量表(SRSS)、生活质量指数(QLI)进行评定,筛选脑卒中抑郁伴睡眠障碍124例作为治疗组,并与同期对照组118例病人进行比较,两组均脑卒中常规治疗和康复训练。对照组单用百洛特治疗,治疗组加用右佐匹克隆治疗,疗程6周,治疗后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HADM量表、SRSS量表评分均明显减低,QLI量表评分明显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百洛特联用右佐匹克隆口服治疗脑卒中后抑郁伴睡眠障碍,不仅可以改善患者抑郁状态及睡眠情况,而且可以促进患者认知功能及肢体功能的恢复,十分有利于早期康复措施的介入,从而获得较好的康复效果,最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及主观生活满意度。

  • 标签: 脑卒中后抑郁 睡眠障碍 百洛特 右佐匹克隆片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右佐匹克隆片联合黛力新治疗脑卒中后睡眠障碍的效果观察。方法在2017年4月—2018年4月间患者中,抽取68例脑卒中后睡眠障碍患者,按照治疗方案不同,分为观察组(右佐匹克隆片联合黛力新治疗)与对照组(右佐匹克隆片治疗),每组各34例,对比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后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心理状况评分比较差异显著,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右佐匹克隆片联合黛力新治疗脑卒中后睡眠障碍的效果显著,可提升睡眠质量,且不良反应较少,值得应用。

  • 标签: 右佐匹克隆片 黛力新 脑卒中 睡眠障碍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右佐匹克隆与艾司唑仑治疗老年睡眠障碍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1月至2018年4月来就诊的78例患有老年睡眠障碍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且通过随机分组的方式,将患者分别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患者各39例,对照组患者采取艾司唑仑进行治疗,实验组患者采取右佐匹克隆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服药后的治疗有效率以及睡眠质量评分。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的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并且实验组患者服药后睡眠质量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对患有睡眠障碍的老年患者采取右佐匹克隆进行治疗,能够有效的帮助患者改善睡眠质量,提高夜间睡眠的效率,从而充分发挥治疗的效果,值得被推广。

  • 标签: 右佐匹克隆 艾司唑仑 老年睡眠障碍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中西药的联用,是临床用药中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中西药物之间有协同和拮抗两种截然不同的作用,决非配用就有益治疗。要积极探索合理联用方案,以期达到增效减毒之目的。

  • 标签: 中西药 不合理 联用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和探讨溶血现象对临床生化检验项目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4年3月在我院接受健康体检的52名志愿者作为研究对象,取受检者两份血液标本进行临床生化项目检验,一份为未溶血标本,一份为溶血标本,比较和分析两份标本检验结果。结果溶血标本和未溶血标本谷氨酰转肽酶、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比较差异显著(P<0.05),而尿素氮、肌酐、葡萄糖、尿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生化项目检验中,溶血现象将对检验结果产生明显的影响,检验科应严格控制引起标本溶血的各类因素,加强控制与管理,避免客观因素产生标本溶血,以此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 标签: 生化项目检验 溶血现象 临床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