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先天性耳畸形使用耳廓矫形无创矫形的护理方法。方法筛选在苏大附属儿童医院耳鼻喉科就诊的26例先天性耳畸形患儿作为研究对象,使用耳廓矫正进行无创矫形治疗。随访3月,追踪患儿病情探讨护理方法。结果26例患儿15例无明显并发症,6例出现I度压疮,2例出现II度压疮,2例出现皮疹,1例出现明显感染。经护理治疗,并发症得到治愈所有患耳形态都获得不同程度的改善而且没有复发。结论使用耳廓矫形治疗小儿先天性耳廓畸形是相对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尽早的治疗、完善全程的护理,家属的配合,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缩短治疗的时间,让患耳更快更好的改善,避免了手术治疗也提高了家属的满意度。

  • 标签: 先天性耳畸形 耳廓矫形器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并分析采用新型耳廓矫形治疗先天性耳廓畸形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对46例先天性耳廓形态畸形患儿进行新型耳廓矫形治疗,观察并统计46例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平均治疗时间、患儿家长满意度及并发症情况。结果46例患儿经耳廓矫形治疗后有效43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3.48%;平均矫治时间为(23.0±2.5)d,46例患儿家长43例表示满意,患儿家长满意度为93.48%,46例患儿治疗后有15例患儿出现轻微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为32.61%。结论将新型耳廓矫形用于小儿先天性耳廓畸形治疗中疗效显著,患儿家长满意度较高,并发症轻微可避免创伤性治疗,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先天性耳廓畸形 疗效 并发症发生率 新型耳廓矫形器
  • 简介:摘要目的就治疗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中应用矫形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探讨。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80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患者为研究对象,利用矫形对其进行治疗,并配合相应的功能锻炼,对治疗结果进行观察。结果矫正结构恢复正常10例,61例为显效,9例为有效。结论针对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患者,施以矫形治疗,对椎体畸形矫正以及促进特发性脊柱侧弯患者的躯体功能方面作用巨大,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使用。

  • 标签: 青少年 特发性脊柱侧弯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椎体扩张矫形(thevertebralexpansionoforthosis)在单侧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vertebroplasty,PVP)治疗椎体骨质疏松性病理骨折的应用价值。方法利用山东冠龙公司生产的经皮椎体成形扩张矫形,采用单侧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治疗椎体骨质疏松性病理骨折共56例(68节椎体),术中采用X线、CT观察椎体内骨水泥的弥散情况,评估术前、术后疼痛程度的变化,手术时间,Cobb角改以及并发症等情况。结果所有病例均随访8-24个月,每个节段的手术时间平均(25±6)min,每个节段骨水泥注射量平均为(4.0±0.6)ml,VAS术前8.5±1.2,术后3.4±1.4(P<0.001)。Cobb角术前18.7±5.2,术后10.3±2.4(p<0.001)。术后CT及X线可见骨水泥在椎体内均匀分布,其中1节椎体发生椎管内渗漏,4节椎体发生椎间隙外漏,2节椎体椎旁渗漏,均无临床症状。结论经皮单侧椎体成形术,不仅减少了一次操作,缩短了手术时长,并且节省了患者费用,减少了X线术中透视对医务人员及患者的辐射量。椎体扩张矫形的应用,撑开力量大,可不同方向的旋转撑开,扩张椎体内空间,增加骨水泥分布面积,注射压力小,还可以作为球囊撑开前的辅助扩张,撑开效果更佳。

  • 标签: 单侧椎体成形术 椎体扩张矫形器 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矫形在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分析,选取我院自2013年12月—2017年12月的53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给予矫形应用,分析治疗前后的效果。结果治疗后,0级(15.09%)、Ⅰ级(69.23%)、Ⅱ级(26.41%)、Ⅲ级(7.55%)与治疗前(0、15.09%、73.58%、11.32%)相比,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治疗中矫形的应用,可有效改善躯体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牙列缺损 口腔种植修复 常规修复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结合自己从事手术护理工作的实践经验,分析了灼烫伤手术护理治疗的重点和原则,分享了自己的工作体会,希望能对灼烫伤手术护理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粗浅经验。

  • 标签: 灼伤 烫伤 手术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嵌甲手术矫形治疗的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对2010—2013年门诊就诊的278例嵌甲患者实施术前、术中、术后的护理,术后3个月—6年随访观察治疗护理效果。结果278例拆线后全部愈合,术后3个月—6年时间的随访,复发甲沟炎4例,嵌甲复发3例,嵌甲根治率为97.5%。结论加强嵌甲手术矫形治疗术前、术中、术后的护理可提高嵌甲根治率。

  • 标签: 嵌甲 手术矫形治疗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气压式血液循环驱动结介传统方法与单一传统方法在预防外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效果。方法将我院普外科2006年1月-2010年1月收治的87例普外科恶性肿瘤手术患者,将其分为实验组(43例)和对照组(44例),两组基础治疗和护理相同,实验组增加采用气压式血液循环驱动。结果实验组2例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对照组出现9例(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气压式血液循环驱动在预防普外科恶性肿瘤术后下肢静脉血栓方而优于传统方法。

  • 标签: 气压式血液循环驱动器 静脉血栓形成 下肢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不同麻醉方法在小儿漏斗胸矫形术中的应用价值,合理选择麻醉方法。方法此次实验研究对象选择了我院在2014年1月到2016年1月期间收治行漏斗胸矫形术的患儿,总计60例。按照麻醉方法不同,将60例患儿分为三组,每组例数相同,即肌注联合静注氯胺酮麻醉(1组)、全麻气管内插管及全麻(2组)、硬膜外神经阻滞(3组),对比三组患儿麻醉满意度情况以及麻醉药物使用剂量情况。结果三组患儿麻醉效果均显著,麻醉满意度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1组、2组、3组患儿均在手术完成后按时拔管。2组患儿芬太尼总量低于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漏斗胸矫形术在选择麻醉方案时,需要综合考虑患儿的病情具体情况以及患儿情况,一般简单手术不建议在幼儿期使用气管内插管,避免造成器官性损伤。

  • 标签: 患儿 漏斗胸矫形术 麻醉方案 病情情况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小儿陈旧性孟氏骨折应用截骨矫形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择2013年8月-2015年2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40例小儿陈旧性孟氏骨折病例参与研究,随机平均分成2组,A组应用桡骨头复位术+环状韧带修补术治疗,B组应用尺骨上段Z形截骨矫形内固定+桡骨头复位术+环状韧带修补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B组治疗优良率为85%,A组为55%;B组治疗后半年肘关节功能评分为(96.50±4.37)分,A组为(80.71±3.91)分。结论尺骨上段Z形截骨矫形内固定+桡骨头复位术+环状韧带修补术治疗小儿陈旧性孟氏骨折效果明显,能够改善肘关节功能,值得推广。

  • 标签: 小儿陈旧性孟氏骨折 截骨矫形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研究氨甲环酸用于脊柱矫形手术的有效性。方法2013年05月-2016年05月期间,于我院行脊柱矫形手术患者中选取115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60例给予静脉输注氨甲环酸(以下简称“研究组”),另外55例则给予等量生理盐水静脉输注(以下简称“对照组”),比较其临床有效性。结果研究组患者失血量、输血量,均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比较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1d,测定两组患者的肝、肾功能,两组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脊柱矫形手术患者应用氨甲环酸,可有效提高其临床有效性,而且安全可靠,值得推广。

  • 标签: 氨甲环酸 脊柱矫形手术 有效性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胸腔镜辅助NUSS钢板矫形治疗漏斗胸的临床效果。方法2011年至今共20例患者在胸腔镜辅助NUSS钢板矫形治疗漏斗胸。结果20例患者全部顺利完成手术,平均手术时间为(53.12±5.71)min;平均出血量为(8.72±0.69)mL;平均住院时间(7.11±0.63)天。对患者手术后随访1到3年,术后恢复结果,优16例、良4例;1例并发切口感染,治疗后痊愈。本次研究的20例患者中,已取出矫形钢板11例,1例患者手术后出现脊柱侧弯,在手术后1.5年取出钢板,剩余患者都在后2.5年后取出钢板。结论胸腔镜辅助NUSS钢板矫形治疗漏斗胸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创伤面积小等优势,值得临床应用。

  • 标签: 胸腔镜 NUSS钢板矫形 漏斗胸
  • 简介:摘要对16例Ⅲ型先天性食道闭锁进行手术前后的护理,认为护理的重点是手术前营养支持、体位、加强呼吸道的护理;术后的护理重点是呼吸道的护理、引流管的护理、肠内肠外的营养支持。先天性食道闭锁矫形术住院时间较长,并发症多,术后的精心护理显得尤为重要。9例治愈出院,1例术后有食管吻合口狭窄,行球囊扩张好转,2例行食管Ⅱ期手术,家长放弃治疗4例。

  • 标签: 食道闭锁 矫形手术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危病人行下肢手术时应用神经刺激定位腰丛(股神经)——坐骨神经阻滞麻醉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6月—2018年1月收治的210例行下肢手术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125名患者下肢手术时应用常规硬膜外穿刺麻醉的方式,85例高危病人下肢手术时应用神经刺激定位腰丛(股神经)——坐骨神经阻滞麻醉的方式,观察两种麻醉方式的麻醉效果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应用神经刺激定位腰丛(股神经)——坐骨神经阻滞麻醉方式的高危病患,麻醉效果优秀率显著高于应用常规硬膜外穿刺麻醉的患者(P<0.05);两种麻醉方式的患者术后均未出现严重的并发症,硬膜外麻醉并发尿储留37例。结论针对高危并行下肢手术治疗的患者,可采取神经刺激定位腰丛(股神经)——坐骨神经阻滞麻醉的方法,降低患者术中疼痛刺激及术后并发症,保证手术顺利完成。

  • 标签: 神经刺激器定位腰丛(股神经)&mdash &mdash 坐骨神经阻滞 高危病人 下肢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下肢静脉曲张术后继发下肢深静脉血栓(lowerextremitydeepvenousthrombosis,LEDVT)的成因和防治。方法对2009年1月至2013年3月间收治的1480例单纯性下肢静脉曲张病人,其中7例术后出现LEDVT(发生率0.47%)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LEDVT患者均用低分子肝素抗凝,部分行置管溶栓+尿激酶治疗,出院3—6个月后行双功彩超复查,其中治愈5例,好转2例。结论LEDVT的病因是多因素的,早期诊断和及时处理是改善预后的关键,特别强调预防的重要性。

  • 标签: 下肢静脉曲张术后 下肢深静脉血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对骨折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超声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39例骨折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的超声图像。结果静脉血栓形成处管腔内可见实质性光团,血流信号充盈缺损。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对骨折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有较高的准确性,可为首选检查方法。

  • 标签: 下肢骨折 深静脉血栓 超声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下肢MSCTV在下肢静脉阻塞性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近五年临床疑有下肢静脉阴塞性病变患者42例,MSCTV检查及后处理使用SiemensSomatomSensation16多层螺旋CT机。采用间接法,分二期扫描,扫描方向为头足向。MSCTV图像进行诊断分析。计算下肢静脉阴塞性病变MSCTV的诊断符合率。结论下肢静脉MSCTV检查分间接法和直接法。相对直接法而言,间接法无静脉穿刺后引发静脉炎和血栓的危险,并且较少有直接法中对比剂边流造成的假象。间接法CTA还可与CT肺动脉造影联合应用,患者只需接受一次对比剂的注射便可完成CT肺动脉造影和间接法下肢静脉造影的检查,同时评价肺动脉及下肢深静脉系统。

  • 标签: 多层螺旋CT 下肢MSCTV 下肢静脉阻塞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对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的诊断价值。方法对63例疑为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的患者行64层CT扫描,并结合临床资料分析CTA的应用价值。结果63例患者中,55例检出不同程度的动脉粥样硬化,下肢动脉血管壁混合型斑块22例,钙化斑12块例,脂质纤维性斑6块例,动脉管腔不同程度狭窄37例,动脉完全闭塞4例。结论64层螺旋CTA是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的可靠检查方法。

  • 标签: 下肢动脉粥样硬化 64层螺旋CT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下肢骨折术后并发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预防及护理方法。方法对65例下肢骨折术后患者予物理预防加低分子肝素预防,确诊者增加尿激酶、华法林等抗凝治疗。结果65例中3例经彩色多普勒检查或下肢深静脉造影确诊。经治疗后3例患者双下肢血管彩色多普勒检查显示血栓消失,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对下肢骨折术后患者,在应用药物治疗的同时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可以取得很好的预防和治疗作用。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