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矫形作为一种以减轻骨骼肌肉系统的功能障碍为目的一种体外支撑装置,在国外已广泛引用于矫正和治疗肢体疾患;现在骨科康复更是把功能训练、佩戴假肢和矫形、手术治疗作为它的三个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对下肢矫形的定义、分类、基本功能、以及下肢矫形在骨科康复中应用的简述,以表达下肢矫形在骨科康复中的重要作用及意义。

  • 标签: 下肢矫形器 骨科康复 应用
  • 简介:中文摘要:小儿脑性瘫痪主要存在运动功能不良和姿势协调障碍,主要表现为肌张力和肌力的异常。脑瘫儿童的下肢运动功能障碍可严重影响患儿的站立和行走能力,并可导致肌肉挛缩和关节畸形。本文下肢矫形在脑性瘫痪康复中的应用进行综述,认为作为下肢矫形,特别适用于脑瘫患儿后遗症造成的运动功能障碍。提出逐步实现下肢矫形在研究设计、生产制作、辅具教育和康复团队协作四个层面的结合,促进康复辅具事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更好的为残疾儿童服务。

  • 标签: 小儿脑性瘫痪 下肢矫形器 矫形器矫形器康复
  • 简介:【摘要】目的:论述踝足矫形对儿童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主要包括下肢协调能力、平衡能力、步行姿势及生活质量的影响。论述选取一名两岁儿童,诊断为右侧功能障碍(小脑损伤后遗症),经专业人员评估得出肌力、肌张力、关节活动度,协调平衡、步行姿势及生活自理自理能力得分。经常规康复训练及穿戴踝足矫形后得出结论。结论:踝足矫形对儿童下肢协调平衡能力、步行姿势及生活质量有显著的改善。

  • 标签: 踝足矫形器 偏瘫 康复评估 康复训练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应用踝足矫形方法进行治疗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为偏瘫患者的康复治疗提供依据。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膝踝足矫形应用在痉挛型脑瘫患儿下肢运动的矫正治疗过程中对患儿下肢运动功能的直接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接诊的所有痉挛型脑瘫儿童群体中选取符合本次研究要求的30例作为主要研究对象。30例痉挛型脑瘫儿童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给予常规运动疗法,观察组在常规运动疗法基础上均接受膝踝足矫形的干预治疗。对比2组内患儿治疗前后的GEFM-88和MAS评分。结果:两组内的30例患儿均接受为期12周的恢复治疗,治疗后对比患儿之前的GMFM-88中的D、E区分值均有明显改善,P<0.05;其中对照组患儿相比观察组患儿更低一些,P<0.05;30例患儿的MAS分值对比治疗前均一定程度改善,对比结果显示观察组患儿的改善幅度更加理想。结论:将膝踝足矫形应用于痉挛型脑瘫患儿的临床干预治疗过程中,于患儿下肢运动功能的改善有积极意义。

  • 标签: 膝踝足矫形器 痉挛型脑瘫 下肢运动功能
  • 简介:摘要 :目的:研究踝足矫形在脑梗塞伴随下肢功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我院 2017 年 1 月至 2017 年 12 月收治的脑梗塞伴随下肢功能障碍患者 80 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表随机分组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 40 例,对照组采取常规下肢功能障碍康复锻炼干预,观察组在常规干预基础上应用踝足矫形,对比两组患者的步行速度与日常生活功能;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步行速度快于对照组, Barthel 指数高于对照组,两组相比 P<0.05 ;结论:对在常规治疗与康复干预基础上应用踝足矫形能够优化患者的下肢功能情况与日常生活能力。

  • 标签: 踝足矫形器 脑梗塞 下肢功能障碍 康复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脑瘫患儿在应用踝足矫形后的改善效果进行研究。方法:对我院进行尖足矫正的25名脑瘫患儿进行研究,让25名脑瘫患儿穿戴踝足矫形,患儿佩戴矫形半年后对患儿尖足的改善效果进行分析。结果:25名患儿50只尖足大多数得到了明显的改善,与踝足矫形佩戴之间具有明显的差异。患儿在尖足得到改善后,站立能力得到了明显的增强。结论:脑瘫患儿使用踝足矫形对尖足进行矫正可以得到明显的矫正效果,提升患儿的运动能力。

  • 标签: 踝足矫形器 脑瘫患儿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卒中偏瘫患者踝足矫形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40名脑卒中偏瘫患者以随机方式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20人,对照组使用常规康复训练,实验组使用常规康复训练+踝足矫正方式进行康复训练,干预时长1个月,对比两组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步行能力;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日常生活能力和步行能力均有提升,但实验组提升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且P

  • 标签: 偏瘫 踝足矫形器 康复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矫形在小儿麻痹症患者中的应用。方法:通过全方位临床检查,结合患者自身状态,根据矫形原理制定矫形设计方案。结果:不同矫形设计方案所制作的矫形的区别。结论:合理的矫形设计可控制患者畸形的进一步发展,提高患者独立生活能力和生存质量。

  • 标签: 小儿麻痹 临床检查 矫形器设计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多举措护理在应用下肢矫形进行康复训练的偏瘫患者中的效果。方法:随机抽选2022年6月—2023年6月期间医院收治的80例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平衡贯序法分为参照组(n=40)和实验组(n=40)。参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实验组实施多举措护理,比较足跟部压疮发生率和不良情绪。结果:实验组患者足跟部压疮发生率、不良情绪均低于参照组(P<0.05)。结论:在应用下肢矫形进行康复训练的偏瘫患者中采取多举措护理,可显著降低其足跟部压疮发生概率,缓解不良情绪,临床效果良好。

  • 标签: 多举措护理 下肢矫形器 康复训练 偏瘫患者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踝足矫形在脑瘫康复中的应用及意义。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30例脑瘫患者,根据康复方法不同分为两组,即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给予踝足矫形康复训练),对两组患者的康复效果进行评比。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改善率为93.3%,相较于对照组患者的86.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在Ahsworht分级、足背屈角度、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方面,观察组患者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踝足矫形在小儿脑瘫康复中能起到很好的作用,踝足矫形可减轻轻中度痉挛型脑瘫患儿的胫前后肌群疲劳度,但对于重度痉挛患儿的效用相反。

  • 标签: 踝足矫形器 小儿脑瘫 康复
  • 简介:1960年Harrington器械成功的应用,开创了手术治疗脊柱侧凸的新纪元。随着生物力学的深入研究,各种内固定系统不断涌现,三维理论的提出使得治疗效果日益提高。现就脊柱侧凸矫形械及理论的进展作以综述。

  • 标签: 脊柱侧凸矫形 三维矫形 器械 HARRINGTON 内固定系统 手术治疗
  • 简介:摘要:矫形技术的创新研究为康复患者提供了重要的支持和希望。通过不断地探索新材料、智能化技术以及个性化设计与制造等方面的研究,我们可以改善矫形的舒适度、适应性和矫正效果,帮助患者重新融入社会和恢复生活自主性。

  • 标签: 医工与康复结合 假肢 矫形器技术创新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针对脑卒中后上肢痉挛采取常规康复与腕手矫形结合治疗的价值。方法 选取 2018年 1 月 ~2019年 12月在我院住院的 76例 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患者。依据住院号尾数单双号随机选出38例予以常康复治疗( 对照组 ),另外38例在 对照组 基础上配合腕手矫形开展治疗(观察组 ),对两组病人疗效及运动功能恢复情况进行评估。结果 观察组 治疗总有效率与FMA-UE、 ARAT评分均优于 对照组 (P< 0.05)。 结论 常规康复治疗结合腕手矫形在脑卒中后上肢痉挛病人中合理应用,疗效显著。

  • 标签: 腕手矫形器 常规康复 脑卒中后上肢痉挛 上肢功能
  • 简介:【摘要】:在脊柱关节炎的分类中,强直性脊柱炎是最为常见的,该病多于脊柱中轴得关节受损,也有关节以外的临床表现,病变可累及下肢;在病变后期,可出现脊柱侧弯畸形或者脊柱僵直。关于强直性脊柱炎,目前临床上并没有可根治的治疗方法,视病情轻重,可采用手术治疗,非手术治疗,即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本文将针对强直性脊柱炎的非手术治疗方法展开论述。

  • 标签: 强直性脊柱炎 改良脊柱矫形器 脊柱侧弯
  • 简介:摘要: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踝足矫形配合运动训练治疗对痉挛型脑瘫患儿运动功能的疗效,为临床痉挛型脑瘫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将我院2014年3月—2015年3月收治80例痉挛型脑瘫患儿作为分析对象,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运动功能训练,用传统运动疗法进行肢体功能恢复,采用调查分析等方式,实验组采用对照组的运动功能训练和踝足矫形配合运动训练治疗,对照两组患儿张力、足背屈角及总疗效。结果实验组患儿的肌张力为5.50±1.18,足背屈角为74.00±3.11,对照组患儿的肌张力为8.10±1.39,足背屈角为79.80±4.07,实验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结论在痉挛型脑瘫患儿运动功能的疗效中,通过采用踝足矫形配合运动训练治疗,可以改善患儿肢体状况,有助于患儿临床治疗。

  • 标签: 痉挛型脑瘫 踝足矫形器 配合训练 运动功能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合并感染患者应用内固定术与改良髋膝踝足矫形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8年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0例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合并感染患者进行研究,根据硬币法分为对照组、试验组,每组患者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内固定术治疗,试验组患者给予改良髋膝踝足矫形治疗,对两组患者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术后愈合时间、Harris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进行统计比较。结果试验组下床活动时间、术后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试验组术后Harri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合并感染患者应用改良髋膝踝足矫形治疗的临床效果更加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髋关节功能,减少并发症,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 标签: 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 感染 内固定术 改良髋膝踝足矫形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