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肿瘤药物因个人差异不同而出现的不良反应。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2月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肿瘤患者132例,均采用同一种肿瘤药物进行治疗,观察并分析患者的不良反应差异。结果肿瘤药物产生不良反应的不同,与患者的年龄、病史、治疗史以及患病器官等均存在关系。结论抗肿瘤药物会根据患者年龄、病史等个人情况不同存在明显差异。因此,临床药师需根据患者的不同体质制定合理的用药标准,并根据相关风险因素对患者进行全面药学监护以保障用药安全。

  • 标签: 肿瘤药物 不良反应 个人差异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青少年厌学与个人心理因素的关系。方法用消极完美主义问卷(ZNPQ)、应对方式问卷(CSQ)对86例厌学青少年及84例非厌学青少年进行测评。结果厌学组在极高目标和标准、害怕失败、过度计划和控制、过度谨慎和仔细的分数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在解决问题、求助这些积极应对方式的分数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而在自责、逃避这些消极应对方式因子的分数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厌学青少年有消极完美主义的人格基础,面对困难和问题的时候多采用消极的应对方式,如逃避和自责,较少应用积极(解决问题、求助)的应对方式。

  • 标签: 厌学 青少年 性格 应对方式
  •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解放射工作人员外照射个人剂量水平,提高放射防护水平,保障放射从业人员健康。方法对112名放射工作人员在2013年至2015年期间的外照射个人剂量水平进行监测。结果2013年,112名监测人数个人剂量年剂量在5mSv以下、5-20mSv以及20mSv以上的比例分别为97.32%、2.68%和0,2014年的分别为95.54%、3.57%和0.89%,2015年的分别为98.21%、1.79%和0;临床介入放射学个人剂量年剂量在5mSv以下、5~20mSv以及20mSv以上的比例分别为97.22%、2.78%和0,医用诊断X射线的分别为96.67%、2.67%和0.66%,核医学的分别为97.56%、2.44%和0。结论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水平符合国家的标准规定。

  • 标签: 放射工作人员 个人剂量 监测
  • 作者: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免疫学
  • 创建时间:2015-12-22
  • 出处:《医药前沿》 2015年第14期
  • 机构:一个国际研究小组公布研究报告说,对一种针对艾滋病病毒Ⅰ型的新一代强效广谱中和抗体进行的首个临床试验取得明显效果。研究人员认为,这种抗体有望在艾滋病预防和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数据异常原因,并据此采取相应措施。方法采用胸章个人剂量计,对个人剂量监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5000人次剂量监测中,有106人次个人剂量异常,占0.71%。最大剂量为51.0mSv,最小剂量为1.62mSv。结论剂量异常大多并非实际受照,实际受照剂量偏高主要是介入工作人员床旁操作。加强防护知识宣传,正确佩戴剂量计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措施。

  • 标签: 个人剂量 放射工作 监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士个人年工作纲要对提高科室年计划完成率、保证科室年根据科室本年度计划摘取与自己有关的计划纲要罗列成文上交。结果护士个人年工作纲要的制订促使科室年计划优质、高效完成。结论护理年计划以往均是由护士长制订并将计划输出供各位护士参阅,个别护士会根据年工作内容记录自己本年度该完成的任务,并提醒自己定时完成。但有的护士可能只会粗略阅看,故在很多时候都要护士长提醒或催着完成,处被动状态。通过护士个人年工作纲要的制订不仅每位护士能及时完成自己本年度工作,而且在掌握年计划内容及科室年计划的完成过程中也起到重要作用。关键词护士工作纲要年计划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为掌握我区医疗单位放射工作人员2008年—2012年外照射个人剂量。方法以2008-2012年710名放射工作人员外照射个人剂量值为分析对象,以《个人剂量限值》(GBZ18871-2002)1为标准。按照《职业性外照射个人监测规范》(GBZ128—2002)2的要求采用热释光方法,监测放射工作人员外照射剂量当量HP(10)。结果703名放射工作人员的年有效剂量均低于5mSV,其中99.01%的放射工作人员年有效剂量低于5mSV。放射工作人员的年有效剂量为0.491mSV。结论苏州市吴中区医疗放射工作人员的放射防护条件良好。但放射工作人员的防护仍应值得重视。

  • 标签: 放射工作人员 个人剂量
  • 简介:摘要放射技术是一种依据物理学原理所逐渐发展起来的技术手段,而医学影像技术则是医学物理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该技术是通过物理学原理及物理学概念发展起来的一种技术手段。其中,医学影像技术主要包括传统X线、超声、MRI、CT、手术摄影和电子内窥镜等影像信息,这些技术手段是对人体内部各个组织、功能以及诊断疾病、脏器形态的重要方法。本文针对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深入的对放射技术及医学影像技术进行了探究,旨在促进医疗设备数字化的不断完善。

  • 标签: 放射技术 医学影像技术 数字化 发展
  • 简介:摘要目前,医学影像学更新速度非常快,放射技术也取得了较大发展,新型医疗技术逐渐被引入,为临床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提供了可靠依据。伴随医学影像设备的逐步发展,MRI(核磁共振)、CT技术、DSA、DR等设备在临床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影像技术有了更大的发展空间,分子影像学、放射学开展后,影像学检查的重要性更加凸显。

  • 标签: 医学影像技术 放射技术 磁共振
  • 简介:摘要放疗是利用辐射能对生物组织作用的生物效应作为临床治疗手段的一种治疗方法。其特点是不仅对治疗的局部起作用而且对组织损伤没有选择性。这种治疗在恶性肿瘤治疗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是治疗恶性肿瘤的三大手段之一。放疗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与手术、化疗等配合,作为综合治疗的一部分,是延长患者生命的重要方法之一。

  • 标签: 放疗 技术 分类
  • 简介:摘要人胚胎冷冻保存的原理是先将胚胎放人防冻液中平衡一段时间装管后以一定的冷冻速率迅速降至-35℃,平衡10min后投入液氮中保存,复苏后重新恢复代谢和发育的能力。传统的胚胎冷冻是程序化慢冷冻,实际上是一个脱水过程,随着辅助生殖技术(IVF)周期数的不断增加,程序化慢冷冻也暴露出一些缺点如冷冻过程耗时太长,难以避免冰晶形成对胚胎的损伤等。近年来,随着玻璃化冷冻技术的成熟应用,极大减少了冷冻过程中对胚胎的损伤,复苏率可达95%,因而有更高的着床率和临床妊娠率,胚胎玻璃化冷冻技术在人类胚胎不同时期的广泛应用,能显著改善冷冻复苏效果,提高临床妊娠率。本文就人胚胎冷冻技术的原理、发展过程及对妊娠结局的影响做一综述。

  • 标签: 胚胎 玻璃化 冷冻保存 辅助生殖技术
  • 简介:摘要灌肠是将一定量的溶液通过肛管,由肛门经直肠灌入结肠,以帮助病人排便、排气。也可借输入的药物,达到确定诊断和进行治疗的目的。

  • 标签: 清洁灌肠 治疗 肠镜
  • 简介:摘要随着CT设备在临床的广泛应用,其辐射剂量问题越来越得到重视,因此低剂量扫描技术在临床上的应用迅速展开并得到进一步发展。本文回顾了CT的发展历程、介绍了低剂量扫描技术的发展,着重介绍了低剂量扫描技术的新进展--迭代重建技术及其临床中的应用结果。

  • 标签: 扫描技术 低剂量 辐射剂量 滤波反投影法 迭代重建
  • 简介:摘要居民健康卡是联结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电子病历,以及国家、省、地市县3级卫生信息平台的重要载体,是实现医疗卫生服务信息跨机构、跨地域互联互通、资源共享、业务协同的“金钥匙”。本文结合居民健康卡工作经验,从工作中遇到的最基本概念芯片、芯片操作系统(cos)、磁条卡、IC卡等几方面着手,简单介绍了居民健康卡技术,重点讨论了项目建设中应该特别关注的卡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密钥管理系统等的建设,旨在为初期从事该项目的人员提供一个建设基本思路。

  • 标签: 居民健康卡 综合管理信息系统 密钥管理
  • 简介:摘要放射治疗已经有超过100年的历史,是现阶段临床上治疗肿瘤的一项重要手段。肿瘤放射治疗学在临床上主要包括三个部分,即放射治疗物理学(放射治疗技术)、临床放射生物学以及肿瘤放射治疗。其中放射治疗技术是当前阶段发展最为迅速且被认为是综合治疗肿瘤的最重要手段。本文就肿瘤放射治疗的进展展开综述。

  • 标签: 放射治疗 肿瘤 技术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社区康复技术对脑卒中患者的影响,并对应用效果进行评价。方法选取我社区医院2010年2月—2013年2月68例脑卒中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34例)与对照组(34例),对照组患者进行脑卒中常规康复治疗,治疗组患者则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采用集体训练治疗方式,对两组患者的康复训练效果进行分析。结果所有患者经过3个月的治疗后,身体各项能得到明显改善,观察组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手运动功能、生活自理能力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卒中社区康复技术对于患者康复具有重要作用,患者运动与日常活动功明显增强,患者生存质量有效提高。

  • 标签: 脑卒中 社区康复技术 集体训练 身体功能
  • 简介:摘要目前在临床上诸多常见疾病诱因以及并发症中真菌感染占有重要的比重,真菌感染主要包括皮肤病、眼科疾病、泌尿生殖疾病、耳鼻喉科疾病以及肺部感染等。最近一阶段在心血管疾病以及艾滋病等疾病中也发生了合并感染的一些临床案例。最近几年以来,随着皮质类固醇激素、广谱抗菌药物、免疫抑制剂等得到广泛的应用,导致机会性真菌感染的发生率以及耐药菌株的检出率都在呈现不断增加的趋势。本文通过对形态学观察、生化检验法以及分子生物学检验法等几个方面展开讨论,对真菌检验技术在临床中的重要性与技术改革发展进行分析。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