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焦三”在实际生活中的使用。方法对“焦三”的药物的炮制及功效进行分析。结果“焦三”具有良好的健脾消食导滞的作用。

  • 标签: 焦三仙 炮制 功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产房护理安全管理方法,提高助产安全质量,减少医患纠纷,保障母婴安全。方法通过分析产房存在的安全隐患,加强管理,提高助产人员业务能力,规范产房护理管理工作。结果保障产房各项医疗护理工作的顺利进行,将有利于减少医患纠纷。结论随着医疗水平及公众健康水平的提高,患者的法律意识、维权观念的增强,助产人员承担风险越来越大,在注重护理质量的同时,加强产房安全管理,保证产房的各项工作顺利进行,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

  • 标签: 产房 护理 安全管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二颗粒中淫羊藿苷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固定相KromasilC18(5μm,250×4.6mm);流动相甲醇-0.4%磷酸溶液(5545);检测波长270nm,柱温35℃。结果淫羊藿苷在0.072~0.36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9),平均回收率为99.18%(n=5),RSD为1.89%。结论结果准确,重复性好,可用于该制剂的质量控制。

  • 标签: HPLC法二仙颗粒淫羊藿苷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治疗威灵引起烧伤的新方法;方法对18例病人一律用湿润暴露法/湿润烧伤膏(MEBT/MEBO)治疗,根据疮面水泡的情况,及时开孔引流;结果18例病例全部痊愈;结论美宝(MEBO)治疗威灵所致药物性烧伤,效果确切,简单易行,值得推广。

  • 标签: 美宝(MEBO) 威灵仙 烧伤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鹿糖浆处方的确立、制法、剂型的制定以及质量控制标准的制定。方法根据中医药传统理论制定处方,采用糖浆剂的制法以及中药有效成分的薄层色谱法,控制主药含量的测定方法。结果制备方法可行,质量控制合理。结论该制剂工艺简便、质量稳定、疗效确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仙鹿糖浆 制备 糖浆剂 质量控制标准 薄层色谱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和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8月—2016年8月间我院接收的老年高血压患者120例,按照就诊顺序奇偶数,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应用综合护理,对比两种护理方法的实施效果。结果观察组的疾病知识知晓合格率、治疗依从率分别为93.33%、96.67%,对照组的疾病知识知晓合格率、治疗依从率分别为75%、66.67%,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高血压患者采用综合护理,所得效果较好,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老年高血压 综合护理 疾病知晓率 效果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方活命饮对颈动脉硬化患者的疗效。方法以方活命饮加减一日一剂十剂为一疗程观察疗效。结果用药后治愈8例,好转19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0%。结论方活命饮治疗颈动脉硬化疗效确切

  • 标签: 仙方活命饮 治疗 颈动脉硬化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产后大出血的原因及护理体会。方法对在本院发生产后大出血患者的护理过程进行归纳、总结。结果患者成功止血,母婴安全。结论制定积极有效的护理方案,是挽救患者生命,减少母婴死亡的关键。

  • 标签: 产后大出血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对老年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特点以及治疗方法和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方法由2015年10月—2017年10月在我院接收老年支气管哮喘诊治的患者中随机选取79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病情以及合并症选择对症治疗方式,观察和分析治疗效果。结果治疗无效患者为2例,无效率为2.53%,病情缓解患者为13例,缓解率为16.46%,病情改善患者为19例,改善率为24.05%,45例患者病情治愈,治愈率为56.96%,77例患者病情缓解,病情总缓解率为97.47%。结论老年支气管哮喘患者病情复杂而且具有较多的并发症,需要根据其机体状况以及病情选择科学合理的治疗方式以使其病情得到有效控制。

  • 标签: 老年支气管哮喘 临床特点 治疗体会
  • 简介:摘要介绍万华教授运用方活命饮加减辨治粉刺性乳痈经验,认为方不仅可以应用于粉刺性乳痈热象明显的初期,在脓肿期、瘘管期,侧重不同的功效,灵活运用,亦能取效。并列举各期验案一则,以资佐证。

  • 标签: 粉刺性乳痈 仙方活命饮 临床经验 万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电图在陈旧性心肌梗死诊断中的应用,并分析其漏诊原因。方法筛选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80例,作为研究组。另选取非心肌梗死,体检健康人员80例,作为对照组,所有调查者均接受常规12导联心电图检查,根据图形表现研究心电图对陈旧性心肌梗死诊断的准确性、特异性以及敏感性。结果心电图检查对陈旧性心肌梗死诊断准确性为63.13%,敏感性为56.25%,特异性为70.00%,并且对于冠脉病变程度诊断准确性与漏诊患者比较存在显著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心电图对陈旧性心肌梗死具有较高的特异性,但在检测敏感性以及准确性均较低,临床漏诊率较高,并且在漏诊原因分析中与冠脉病变的程度密切相关。

  • 标签: 心电图 陈旧性心肌梗死 诊断价值 漏诊原因
  • 简介:摘要目的进行儿科护理管理中风险防范式护理应用效果的探讨。方法对我院儿科病房护理风险因素的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开展风险防范式护理管理,对开展风险防范式护理管理前后的风险发生率、护理差错、护理纠纷、护理质量、家属满意度进行评估。结果在分析护理风险技术上开展护理风险管理,我院儿科病房护理差错率、护理纠纷率、风险发生率均显著降低,患儿家属满意度、护理质量均显著提升,各项指标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将风险防范式护理引入到儿科护理中,能够促进儿科护理质量的提升,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儿科 护理管理 风险防范式护理
  • 简介:摘要前急救护理工作所承担的职责是配合医生对病人的伤情进行迅速准确的评估、做出初步的诊断、处理致命的伤情或症状,并将伤员迅速安全地转运、快速而有效的治疗。良好的准备是急救单元快速出动先决条件,科学规范的急救护理程序是提高抢救成功率的保证,护士敏捷的应急能力和熟练的抢救技术是确保成功的基础。

  • 标签: 院前急救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前急救的沟通技巧与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对我院医护人员和患者进行调查,了解前急救的沟通技巧问题。结果患者在医患沟通认知方面得分高于医生,而在医患沟通技巧方面得分低于医生。在医护人员方面,最主要因素是工作繁忙(80.0%%),其次是缺乏沟通技巧(65.0%)。在患者方面,最主要因素是不信任医护人员(78.0%),其次是期望值过高(60.0%)。结论前急救医患沟通不好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救人员和患者在医患沟通认知和技巧评价方面存在差异,需要我们从多方面加强防范与管理。

  • 标签: 院前急救 医患纠纷 医患沟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腹症患者进行院前急救的正确而有效的方法,为临床提高急腹症患者的急救效果以及生命安全提供可靠依据。方法研究组患者给予急腹症系统性前急救护理措施;对照组患者仅进行常规处理,之后将所有患者均送回医院进行抢救与护理。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的急救结果,并进行统计学分析,得出结论。结果研究组患者经过正确及时的系统性前急救措施后,其并发症发生率为15.15%、死亡率为6.06%,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仅进行常规前急救措施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9.39%、死亡率为21.21%;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进行接诊的医务人员自接诊至到达时间无显著差异。结论急腹症患者进行系统性的前急救,可使患者得到较为及时正确的急救措施,从而提高急腹症患者的急救效果,降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死亡率,从而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急腹症 院前急救 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前急救不同评价方法对前急救患者临床诊治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5年12月在我院进行诊治的前急救患者5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25例。对照组主要按照患者的临床症状、病史以及体征进行急救诊断,观察组则根据患者的脉搏、血压、呼吸、血氧饱和度、体温、意识、血糖和心电图这八项评估指标以及临床症状、病史、体征和格拉斯哥昏迷评分进行急救诊断。比较两组前急救时明确诊断的例数、前急救死亡和成功的例数,转运死亡和成功的例数以及急诊科抢救死亡和成功的例数。结果观察组的明确诊断率为92.00%(23/2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2.00%(13/25)(P<0.05);观察组的前急救成功率为84.00%(21/2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4.00%(11/25)(P<0.05);观察组的转运成功率为95.23%(20/2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1.82%(11/11)(P<0.05);观察组的急诊科抢救成功率为95.00%(20/2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78%(7/9)(P<0.05)。结论通过将八项指标病情评估联合格拉斯哥昏迷评分法,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明确诊断率、前急救成功率、转运成功率以及急诊科抢救成功率,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 标签: 评价方法 院前急救患者 临床诊治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前急救护理路径在脑卒中患者前急救中的应用。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0年2月-2013年4月经急诊科收治的脑卒中患者100例,分为治疗组和常规组,每组各50例。针对常规组采用常规急救护理救治,针对治疗组采用前急救护理路径救治。结果常规组呼救后到在前接受救治时间为23.49±12.27min,到医院接受救治的时间41.67±14.71min;治疗组呼救后到在前接受救治时间为17.61±6.14min,到医院接受救治的时间30.71±12.56min;常规组总死亡伤残比例为74%,治疗组总死亡伤残比例为50%。所有数据均符合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于脑卒中患者采用前急救护理路径可以有效的缩短患者发生病情后至接受救治时的时间,降低死亡伤残率,提高救治效果。

  • 标签: 急救护理路径 脑卒中 院前急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