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精神科患者实行保护约束前、约束过程中、解除约束后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方法从保护约束定义出发,给予患者及家属解释说明约束的目的、必要,取得患者及家属的合作是非常重要的。结果严格掌握保护约束的适应症,注意避免心理、生理上的伤害,减少引发纠纷的几率。结论保护约束不得做为惩罚病人的手段,减少患者意外事件的发生,使治疗护理顺利进行。

  • 标签: 精神科患者 保护性约束 护理
  • 简介:摘要针对神经外科患者躁动,意识不清,容易造成自伤、毁物、伤害他人、不配合治疗等现象,在临床工作中常需使用保护约束。本文总结了我院2014年1月—12月57例患者使用保护约束的护理体会,使用约束可以保障病人安全,提高患者及家属满意度。

  • 标签: 保护性约束 护理 体会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机械通气是抢救危重患者的重要手段,机械通气过程中必须建立人工气道,其中气管插管是早期最常用的人工气道方法。而气管插管后由于气管黏膜对导管刺激敏感,病人对气管插管常难以忍受,出于本能反应,很容易发生自行拔管。为了避免意外拔管现象发生,临床上对于插管早期的患者主要靠药物镇静与肢体保护约束,对于插管中后期患者停用镇静药物后,则主要实行保护约束。

  • 标签: 保护性约束 ICU气管插管患者 心理影响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在精神科病房保护约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30例保护约束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5例,观察组在约束中使用舒适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保护约束,并比较两组的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心理反应良好,约束后患者躯体影响小,治疗依从提高,患者的满意度提高。结论舒适护理在保护约束中极大地满足了患者的心理和生理需求,对患者的后续治疗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值得推广。

  • 标签: 舒适护理??精神科??保护性约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诊结肠手术中新式保护肠造口的应用临床。方法任意将60例结肠损伤患者其划分为实验与对比两个小组,其中对比组行一期结肠吻合术,实验组行一期吻合后加做保护回肠造口术。结果实验组18例治疗效显效,占总人数60.0%;12例有效,占总人数40.0%。对比组13例显效,占总人数43.3%;14例有效,占总人数46.7%;3例无效,占总人数10.0%。两个小组数据之间存在显著统计学上的差异,P<0.05,另外实验组患者手术治疗时间、术后腹腔出血发生率、术后切口感染及术后吻合口漏数据都明显优于对比组。结论在急诊结肠手术中采用新式保护肠造口能够获得令人满意的临床治疗效果,应该积极推广使用,持续提升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 标签: 急诊结肠手术 新式保护性肠造口 临床应用 探讨分析
  • 简介:摘要老年患者在特殊情况下使用保护约束带是对其身体进行约束,换言之,使用某些设备或者工具附加在老年患者的身上,限制其活动。对老年患采用保护制约带主要是因为患者年级较大、反应比较迟钝、体质差、自我保护能力较弱。因此,对老年患者在特殊情况下使用保护约束带是一种经常性的采取措施,这是为了防止意外事件的发生,同时也是不得已而为之的做法。

  • 标签: 老年患者 特殊情况 保护性约束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乙型肝炎表面抗体阳性与保护免疫力的关系。方法选择某接种门诊2012年1月~2013年12月200名经乙肝疫苗按标准程序预防接种后的小儿作为A组,另选择出生时未经疫苗接种的自然感染抗HBs阳性者50例作为B组,分别测定乙型肝炎表面抗体(抗-HBs)和血清中乙型肝炎病毒(PCR-HBVDNA)。结果200例接种疫苗儿童中179例抗一HBs阳性,21例抗一HBs阴性。179例抗一HBs阳性儿童中抗-HBsP/N值>10者155例(86.59%)。B组50例中8例检出HBVDNA。28例抗体P/N值>10者仅2例HBVDNA阳性(7.14%),而22例P/N值<10者就有6例HBVDNA阳性(27.27%)。结论乙型肝炎表面抗体阳性者不代表机体可以免受乙型肝炎病毒的感染,判断是否有保护免疫力应联系抗体滴度的高低。

  • 标签: 肝炎抗体 乙型 肝炎疫苗 免疫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肺保护通气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68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患者给予肺保护通气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传统机械通气治疗,评价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气指标并记录其死亡率。结果治疗结束后,研究组PaO2及PaO2/FiO2显著高于对照组,PaCO2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pH值无显著差异(P>0.05);研究组呼吸损伤及死亡例数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886,P<0.05)。结论肺保护通气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临床疗效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肺保护性通气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高频振荡呼吸机的的应用对降低新生儿呼吸机相关的肺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我院于2011年至2012年收治的56名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B两组。A组患儿采用高频呼吸机治疗;B组患儿采用常频呼吸机治疗。对两组患儿在呼吸机设置、血气分析结果、呼吸机相关肺损伤及其他临床资料进行比较分析。结果A组患儿较B组患儿的临床表现明显缓解,血氧饱和度恢复正常,血气稳定。且A组患儿的呼吸机相关肺损伤的发生率明显较B组的低,P<0.05。结论高频呼吸机能降低呼吸机相关肺损伤的发生率,可明显改善患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症状。对临床指导呼吸机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有重大意义。

  • 标签: 新生儿 呼吸窘迫综合征 呼吸机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于重症胸部创伤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采取保护肺通气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急诊科在2016年9月-2018年9月收治入院的重症胸部创伤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共计100例,随机分组后采取不同治疗方式,对比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0%(48/5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8.0%(39/50),组间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保护通气治疗重症胸部创伤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相较于常规通气方法,改善患者呼吸功能的效果显著。

  • 标签: 重症胸部创伤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保护性通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时段保护约束对ICU预防留置胃管患者非计划拔管的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4月~2013年4月入住我院ICU病房的留置胃管者40例,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采用分时段腕带式或者手套式保护约束,对照组则在留置胃管期间持续采用腕带式或者手套式约束方式,观察两组留置胃管患者的非计划拔管发生率。结果采用分时段保护约束与持续约束对于留置胃管患者非计划拔管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分时段保护约束不但可以有效预防留置胃管患者非计划拔管、减少局部皮肤损伤,而且尊重了患者的意愿、维护了患者的尊严,真正体现了人性化、舒适化护理;因此,在ICU实行分时段保护约束是人性化的、可行的、有效的。

  • 标签: 分时段 保护性约束 胃管 非计划性拔管 预防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比较老年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应用呼吸机肺保护通气与序贯通气治疗的效果。方法本次选择的100例研究对象都是2015年8月—2017年8月,在我院接收治疗的老年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将100例患者分为两组,其中50例采用呼吸机肺保护通气治疗,为保护组,另外50例患者采用序贯通气治疗,为序贯组,分析比较两组各项通气时间和治疗前和治疗后的各项指标。结果两组治疗前各项指标比较,P>0.05;治疗后,PH、PaO2显著高于治疗前,且保护组PaCO2显著高于保护组,P<0.05;两组机械通气时间比较不存在统计学意义,序贯组有创通气时间短于保护组,P<0.05。结论呼吸机肺保护通气与序贯通气治疗,两种治疗方法可以保证治疗老年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疾病的有效,其中,前者拥有低潮气量,允许高碳酸血症特点,后者能够减少有创通气时间,医生在实际治疗过程中,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合理选择治疗方式。

  • 标签: 老年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 呼吸机肺保护性通气 序贯通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电针“天枢”穴对胰源肺损伤保护作用机制。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饲养的30只健康清洁级SD大鼠建立SD大鼠胰源肺损伤模型。并将造模成功的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电针组、假手术组共三组,每组10只。以电针天枢穴治疗为电针组,以针药结合治疗(给予地塞米松的同时辅以电针干预)为假手术组,比较三组治疗效果,明确电针疗法的辅助治疗作用。三组分别留取肺组织进行肺水含量检测,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肺组织中TNF-α与AQP-1表达情况,比较三组疗效差异。结果AQP-1与TNF-α在正常肺组织及胰源肺损伤肺组织中均存在表达,但在胰源肺损伤肺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正常肺组织,电针能影响AQP-1的表达。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血清TNF-α和肺微血管内皮组织AQP-1含量比较为模型组>电针组>假手术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天枢穴对胰源肺损伤可起到较好的保护作用。

  • 标签: 电针 胰源性肺损伤 作用机制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丹参酮对大鼠心肌肥厚的保护作用及探索其相关作用机制。方法采用L-甲状腺素皮下注射建立大鼠心肌肥厚模型。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美托洛尔组、丹参酮组,灌胃给药连续14d,取心脏称重后计算全心重量指数及左心重量参数;分别检测心肌组织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及心肌组织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及钙调神经磷酸酶(CaN)的水平。结果与模型组相比,丹参酮能显著改善心脏质量指数,心肌组织NOS活性显著升高及、AngⅡ含量降低、CaN活性明显降低。结论丹参酮对L-甲状腺素所致大鼠心肌肥厚具有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提高NO水平、降低CaN活性、抑制AngⅡ有关。

  • 标签: 丹参酮 L-甲状腺素 心肌肥厚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阿托伐他汀对ARAS炎症肾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选取本社区医院门诊部在2014年5月~2015年5月收治的60例ARAS炎症肾损伤的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其中30例患者给予常规处理,作为对照组;另外30例患者则服用阿托伐他汀,服用剂量为10~20mg/d,作为观察组。检测两组患者的血脂水平及肾功能情况。结果在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血脂水平和肾功能情况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血脂水平和肾功能情况均要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对ARAS炎症肾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不仅能够降低胆固醇、抗动脉粥样硬化,还能够有效延缓肾功能的衰竭,甚至改善肾功能,具有较高的医学意义,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阿托伐他汀 ARAS炎症性肾损伤 保护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观察单、双侧阴部神经阻滞麻醉下选择行无保护接生技术对母儿的影响,促进自然分娩的目的。方法选择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在我院住院分娩产妇,按入组条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10例。观察组产妇采用双侧阴部神经阻滞麻醉下选择行无保护接生,对照组产妇采用单侧阴部神经阻滞麻醉下选择行无保护接生,比较两组产妇第二产程时间、会阴侧切、裂伤情况、新生儿Apgar评分等指标。结果观察组会阴侧切率和会阴Ⅱ°裂伤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对照组产妇出现3例Ⅲ°裂伤,两组会阴损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新生儿窒息、产后出血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双侧阴部神经阻滞麻醉优于单侧阴部神经阻滞麻醉下选择行无保护接生,减少会阴损伤,减轻第二产程疼痛,促进自然分娩。

  • 标签: 产妇 双侧阴部神经阻滞麻醉 单侧阴部神经阻滞麻醉 会阴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将自行研制的平头钝钻头(Flat-headedDrill)与新锐钻头(NewDrill)在新鲜人体股骨头标本临床钻孔试验,比较两者生物力学稳定性的同时观察平头钝钻孔的安全,以降低临床手术中不易识别的关节面穿透引起的手术后并发症。方法选取自股骨颈骨折患者22例,骨密度检测T≤-2.5。术后取得新鲜人体股骨头标本22枚,随机分为两组,F组使用平头钝钻头,N组使用新锐钻头。将钻孔后的结果再进行分组,测量钻道深度值,穿透钻道的深度值,计算两组数据差值记为尖顶距DBC(distancebetweencenters)。将每位医生钻穿股骨头关节面瞬时力量程度用VAS评分。结果未钻穿实验使用不同钻头时DBC数值上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1285);逆钻比顺钻在DBC上所得到数值更小,且差异有统计学上意义(P<0.01)。钻头类型与钻孔方向之间的交互作用无统计学意义(P=0.1076);钻穿实验使用不同钻头,平头钝钻头在VAS上获得更高的数值,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逆钻比顺钻在VAS上所得到数值更大,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钻头类型与钻孔方向之间的交互作用无统计学意义(P=0.1546)。结论平头钝钻头结合逆转技术能有效得减少钻头在股骨近端股骨颈锁钉钻孔过程中钻穿股骨头关节面事件的发生,并且能在此基础上获得更加贴近股骨头关节面软骨下骨的螺钉孔道,从而达到更佳的固定效能及固定稳定性。

  • 标签: 平头钝钻头 骨质疏松性转子间骨折 股骨头关节面穿透 不易识别关节面穿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选择预置D-J管在妇科复杂手术中对输尿管的保护作用。方法回顾分析41例妇科复杂手术患者,术前取得患者同意后在膀胱镜下输尿管逆行插管留置D-J管,为术中快速准确寻找输尿管起到标示作用。结果41例患者术中均能较容易辨认输尿管,顺利完成手术,术中直视下判断辨认输尿管9例,对输尿管支架进行触摸确定输尿管32例,无一例输尿管损伤发生。结论妇科复杂手术前选择留置D-J管可在术中有效保护输尿管,预防其发生损伤。

  • 标签: D-J管 妇科手术 输尿管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和分析无保护会阴接生法与保护会阴接生法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本次临床治疗研究主要选取了2013年10月-2014年10月期间,在本院接受92例阴道分娩的初产妇进行接生方法的对比研究。按照92例产妇的个人意愿,分为无保护会阴接生组46例和保护会阴接生组46例。对比和观察两组产妇的会阴情况、产后2h出血量及产后住院时间。结果无保护会阴接生组产妇会阴完整率较高,产后2h出血量少和住院时间短(P<0.05)。结论无保护会阴接生能有效降低产妇的会阴损伤程度,减少产妇产后的住院时间。

  • 标签: 无保护会阴接生法 保护会阴接生法 发生几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