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5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单抗体具有分子量小,免疫原性低,组织穿透力强,特异性强等优点,通过重组DNA技术将单抗体(singlechainantibodyfragment,scFv)基因与其他效应蛋白基因融合在一起,经表达后可以得到具有scFv特性和所融合的效应蛋白活性的scFv融合蛋白。这种融合蛋白已应用于许多领域的研究中,并已显示出较高的价值。本文就scFv融合蛋白的研究和应用做一综述。

  • 标签: 单链抗体 融合蛋白 表达载体
  • 简介:摘要现代的医药经营企业正在逐步发展壮大,越来越重视管理的理念与技术,逐步引入了许多新的理念,例如医药物流、供应管理等。供应管理在实现企业价值增值中有重要的作用,在供应的管理条件下,可保证库存的稳定,降低成本,因此,供应的管理工作十分重要。文章对供应商管理库存的医药药品供应管理进行研究,分析医药药品供应管理,为我国医药企业提供启示。

  • 标签: 供应商 管理库存 医药药品 供应链 管理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真菌性鼻窦炎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对72例经鼻内镜下Caldwell-luc复合入治疗的真菌性鼻窦炎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全部病例均治愈,随访6个月-2年,无复发。结论经鼻内镜下及Caldwell-luc复合入治疗真菌性鼻窦炎效果非常理想。

  • 标签: 真菌性鼻窦炎 鼻内镜术 Caldwell-luc手术 复合入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骨盆环骨折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损伤,给患者的工作和生活带来较大的不便。本文应用髂腹沟微创入结合锁定重建接骨板对骨盆环骨折进行治疗,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 标签: 骨盆环骨折 髂腹沟微创入路 锁定重建接骨板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在超声引导下行腋连续神经阻滞在断指再植术术后自控镇痛(PCNA)中的效果。方法选择急诊手术ASA分级I-II级经腋进行连续臂丛阻滞麻醉断指再植120例共155指,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60例A组用超声引导技术下行腋连续神经阻滞;B组在神经刺激仪引导下行腋连续神经阻滞,两组术后均接自控镇痛泵,镇痛药配比相同。观察两组术后8.12.24.48h的镇痛评分(VAS)、镇静评分、PCA按压次数。结果手术结束8h后的所有观察点连续A组静息和运动时的VAS评分均明显低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镇静评分,各时间点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术后48hA组PCA按压次数(4.1±0.9)显著少于B组(7.5±1.27)(P<0.O1)。结论超声引导下经腋连续神经阻滞自控镇痛用于上肢断指再植术后镇痛效果理想。

  • 标签: 超声 腋路 臂丛麻醉 断指 再植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老年肱骨近端骨折采取锁定加压钢板小切口入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50例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患者均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取三角肌胸大肌间隙入治疗,而研究组采取锁定加压钢板小切口入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皆采取Neer功能评定疗效,研究组总优良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老年肱骨近端骨折采取锁定加压钢板小切口入治疗效果明显,手术时间短、并发症少、优良率高,值得借鉴。

  • 标签: 老年肱骨近端骨折 锁定加压钢板 小切口入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单纯斜角肌间沟联合腋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我院2012.3-2014.3月2年间行上肢手术患者113例,所有患者均为ASAI或Ⅱ级。根据麻醉方式的不同,将患者随机分为A组(单纯斜角肌间沟组,n=34)、B组(腋臂丛神经组,n=40)、C组(联合组,n=39)。评估指标包括对各支神经的感觉阻滞评价,各支神经的阻滞完善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等。结果5组主要分支中,联合阻滞组神经阻滞完善时间均最短。联合阻滞的阻滞完善率为95-100%,明显高于单纯斜角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67-97%)及腋臂丛神经阻滞完善率(82%-100%)。并发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结论单纯斜角肌间沟联合腋臂丛神经阻滞麻醉麻醉效率高于单一入麻醉,且较安全,临床值得推广。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如何减少腋臂丛阻滞穿刺中损伤血管的机会方法40例行择期上肢前臂和手部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都采用血管旁两点法,观察组在确定腋动脉后在其皮肤上方放一注射针头套管,在针头套管两侧进针进行腋臂丛神经阻滞。观察两组损伤血管的机会,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阻滞穿刺中损伤血管的机会明显减少低于对照组。结论新方法可减少腋臂丛神经阻滞血管损伤

  • 标签: 腋路 腋动脉 针头套管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前侧入MIPO技术结合LCP治疗肱骨干骨折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9月-2013年12月我院收治11例的单侧肱骨干闭合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术后并发症、骨折愈合时间、肩关节和肘关节屈伸范围。采用UCLA肩关节和Mayo肘关节评分标准评价疗效。结果术后无医源性桡神经损伤患者出现。11例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获随访12~24,平均14个月。X线片检查示,骨折均于12~20周愈合,平均13.4周。肩关节外展90°,前屈150°~160°;肘关节屈曲130°~140°,伸直0~5°。根据UCLA评分标准,肩关节功能优10例,良1例;根据Mayo肘关节评分标准,11例患者肘关节功能均为优。结论采用MIPO技术治疗肱骨干骨折可获得良好效果。

  • 标签: MIPO LCP 肱骨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开放式后入无张力疝修补术对治疗成人腹股沟疝的临床效果。方法通过分析本院2008年1月-2014年6月开放式后入无张力疝修补术65例的临床资料。结果65例开放式后入无张力疝修补术患者手术顺利,耗时少,住院时间短,随访1年无复发。结论开放式后入无张力疝修补术具有手术简便、创伤小、恢复快、费用低、并发症少、可一次性全面修补腹股沟区。

  • 标签: ?腹股沟疝 后入路疝修补术 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冷药品对储运条件要求高,温湿度超出规定范围极易造成不良后果及经济损失。药品批发作为冷药品整个生命周期中最长的环节,影响药品质量的风险因素众多,因此必须采用风险管理确保冷药品质量。

  • 标签: 新版GSP 冷链药品
  • 简介:摘要目的对全髋关节置换术采用改良小切口后外侧入并观察其临床疗效。方法观察组患者采用改良小切口后外侧入全髋置换术,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切口后外侧入全髋置换术。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手术切口的长度短、术中出血量少、术后引流量少以及术后止痛药用量少(P<0.05);两组手术持续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小切口后外侧入全髋置换术具有对关节组织和神经的创伤小、出血少、不良反应少等优点,建议在临床进一步应用。

  • 标签: 术髋关节置换术 小切口 临床疗效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间接荧光法(IIF)和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对抗双DNA的检测结果差异。方法选取2013年在我院确诊或疑似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清晨空腹抽取所有受试者的静脉血液4ml装入2个干燥清洁的试管内,每个试管2ml,对试管进行标记(编号、IIF或ELISA等),离心处理后妥善保存,当天进行检测。每位受试者的样品均接受IIF法和ELISA法的检测。结果IIF法检测4例阳性,ELISA法检测9例阳性,两种方法阳性检出率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IIF法和ELISA法各有特点,临床检测应该灵活选择,充分发挥两种方法的优势。

  • 标签: 间接荧光法 酶联免疫吸附法 抗双链DNA IIF ELISA dsDNA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经内踝截骨入中空加压螺钉固定治疗距骨骨折的近期疗效。方法选取2009年1月至2014年5月银川市第三人民医院符合标准的距骨骨折11例,其中男性7例,女性4例,年龄17~55岁,平均年龄37.5岁,均采用经内踝截骨入,应用中空加压螺钉固定治疗。结果病例随访8个月~5年,平均3年8月。根据(主诉、踝关节及足跟的功能、外形及影像)评价患者经内踝截骨入中空加压螺钉固定治疗的临床疗效。按Hawkins疗效评分标准优6例,良3例,中1例,差1例,优良率为81.8%。结论经内踝截骨入中空加压螺钉固定治疗距骨骨折的良好方法之一。

  • 标签: 内踝截骨入路 中空加压螺钉 距骨骨折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前侧入植骨加蝶形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陈旧性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09年2月~2013年2月收治的前侧入植骨加蝶形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的18例陈旧性桡骨远端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术后功能恢复良好,X线复查,桡骨掌倾角5~15度,桡骨轴向短缩及塌陷皆恢复,本组18例,随访时间13个月,根据dinenst标准,优13例,良4例,可1例,优良94.4%率。结论陈旧性桡骨远端骨折通过前侧入植骨加蝶形锁定钢内固定治疗,最大限度地恢复桡骨及尺骨的相对长度、掌倾角及尺偏角,保持关节面平整。术后早期功能锻炼,腕关节功能恢复良好。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B超引导下不同浓度罗哌卡因腋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临床效果。方法收集我院2012年11月-2013年11月期间诊治的上肢手术患者15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患者分为A组、B组和C组,每组患者各50例。给予A组患者应用0.9%的甲磺酸罗哌卡因,给予B组患者应用0.6%的甲磺酸罗哌卡因,C组患者则采0.45%的甲磺酸罗哌卡因,对三组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对比。结果研究结果显示,在麻醉效果方面,三组患者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对比麻醉不良反应发现,C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和B组(P<0.05)。结论在实施B超引导下腋臂丛神经阻滞的过程中应该应用小浓度的麻醉药物,可以有效的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但不会对麻醉效果造成影响。

  • 标签: B超引导 罗哌卡因 腋路臂丛神经阻滞麻醉 临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