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进食困难的危重患者中床旁应用分步循序盲插法进行肠内营养的推广意义。方法89例拟行肠内营养(EN)支持的ICU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FreseniusKabiAG生产的“福瑞可”螺旋型小肠喂养管,经鼻置入胃腔,每隔24小时分步置入,在辅助体位及药物应用下,利用肠道自身蠕动,使之进入空肠,并应用X线摄片及引流液的PH值进行确认。结果所有患者行空肠管经鼻置入后均无明显不适症状及体征。所有患者均成功置入胃腔内,48小时内进入空肠的有39例,48-72小时之间进入空肠的有28例,72小时-148小时之间进入小肠的8例,11例滞留胃内而未进入空肠。其中失败病例原因8例胃瘫,4例中止治疗,2例脑死亡患者。结论分步循序盲插经鼻肠管置入术成功率较高,仅需借助床边X线摄片机,操作方便,对于需进行空肠内营养的危重患者有很好的推广

  • 标签: 危重患者 肠内营养(EN) 鼻肠管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外固定支架联合分步延期有限内固定治疗高能量胫骨Pilon骨折的疗效。方法选择2013年5月-2014年9月期间在我院骨科就诊的60例高能量胫骨Plion骨折患者进行研究,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两组,常规组接受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观察组接受延期有限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支架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恢复情况、关节功能、并发症情况。结果(1)恢复情况观察组患者的术后软组织肿胀消退时间、影像学完全愈合时间、完全负重下地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关节功能观察组患者术后6月时的Baird踝关节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并发症观察组患者发生创伤性关节炎、骨不连以及踝关节僵硬的例数相比对照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分步延期有限内固定联合支架外固定治疗能够促进骨折愈合、减少软组织肿胀、预防并发症、改善踝关节功能,是治疗高能胫骨量Pilon骨折的较为理想方法。

  • 标签: 高能量胫骨Pilon骨折 有限内固定 外固定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急性弥漫性脑肿胀患者的两种手术方法的对比,探讨一种更加行之有效的手术救治方法。方法将本院2011年以来32例采用标准大骨瓣减压术加硬脑膜分步切开减压救治弥漫性脑肿胀患者作为治疗组,与同期31例大骨瓣开颅,直接切开硬脑膜减压患者作为对照组进行回顾性对比统计。结果治疗组32例患者成活23例(71.8%),其中恢复良好13例(56.5%),中度残疾5例(21.7%),重度残疾3例(13%),植物生存2例(8.6%),死亡9例。对照组31例患者成活12例(38.7%),其中恢复良好3例(25%),中度残疾3例(25%),重度残疾4例(33.33%),植物生存2例(16.7%);死亡19例(61.3%)。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去大骨瓣减压联合硬脑膜分步剪开减压术能有效避免术中急性脑膨出,最大限度地保护脑组织的功能。

  • 标签: 硬脑膜分步切开术 急性脑肿胀 大骨瓣减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投影数据恢复算法低剂量灌注CT成像在缺血性脑卒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我院缺血性脑卒中患者80例,将其均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40例,于常规平扫基础之上对对照组行常规剂量灌注CT成像,而观察组行投影数据恢复算法低剂量灌注CT成像,对两组rCBF、MMT、TTP和rCBV等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病灶中心rCBF、rCBV均明显低于缺血区(P<0.01),病灶中心MMT、TTP指标高于缺血区(P<0.01);两组间相同部位rCBF、rCBV、MMT、TTP指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通过投影数据恢复算法低剂量灌注CT成像,既能对病灶处血流情况进行有效分析,还可明显降低辐射剂量,对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 标签: 投影数据恢复 低剂量灌注 CT 缺血性脑卒中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电针刺激脑瘫鼠运动区头皮投影对脑瘫鼠脑内微环境及MAP-2表达影响。方法制备脑瘫大鼠模型,将实验大鼠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治疗组,分别在7d、14d、28d时间段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病变大脑皮质MAP-2的表达。结果治疗组在同时间段与正常组比较,MAP-2阳性表达有极显著差异(p<0.01);治疗组同时间段与阳性对照组比较MAP-2阳性表达更佳,荧光的亮度明显,条理清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同组间28d与7dMAP-2阳性表达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过电针刺激脑瘫鼠运动区头皮投影,可改善脑瘫鼠缺血缺氧损害后的脑内微环境,促进MAP-2的表达,从而加快了神经细胞的生长、增殖、分化的生物学行为的修复过程。

  • 标签: 脑瘫 微环境 电针 MAP-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