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剖宫产切口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间实行剖宫产手术后发生感染案例,将感染患者作为观察组,共计19例;选择同期实施剖宫产手术后未发生感染病例19例作为对照组,将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在产前身体状况、手术情况以及术后恢复方面与对照组产妇相比较差(P<0.05)。结论综上所述,剖宫产产妇应针对上述相关因素的分析,进行有效的预防和合理的处理,防止或降低切口的发生。

  • 标签: 剖宫产 切口感染 临床分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阑尾手术后切口的原因以及探讨切口后处理措施。方法对本科2011年11月—2013年11月收治的230例阑尾开放手术病例进行回顾分析。结果阑尾手术切口的发生与缝线性质、缝合技术、切口冲洗、电刀使用、手术时间以及肥胖有密切关系。结论选择可吸收线、改善切口缝合技术、关腹前切口冲洗、尽量避免开腹时使用电刀、缩短手术时间等措施能有效预防切口

  • 标签: 阑尾手术 切口感染 因素 探讨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剖宫产切口的原因及护理对策。方法在院内选取40例剖宫产切口的产妇,将其作为试验组,选取40例同期收治的剖宫产切口感染的产妇,将其作为对照组。观察分析两组术后引发切口的原因。结果试验组血红蛋白水平比对照组低,胎膜早破、检查次数>2次的产妇明显多于对照组,体质量指数比对照组高,手术时间比对照组长,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根据剖宫产切口的影响因素提供有效的护理,能够减少切口的发生,保证产妇的健康。

  • 标签: 剖宫产 切口感染 原因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用聚维酮碘冲洗急性化脓性阑尾炎切口能否降低术后的切口率。方法随机选择急性化脓性阑尾炎患者96例作为实验组,再随机选择急性阑尾炎患者89例作为对照组,实验组手术时用用聚维酮碘冲洗切口,对照组手术时不冲洗切口。结果实验组96例患者中,切口6例,切口率为6.25%,切口局部红肿7例,发生率为7.29%,对照组89例患者中,切口14例,切口率为15.73%,切口局部红肿15例,发生率为16.85%。实验组和对照组比较,切口率显著下降(P<0.05),切口红肿发生率显著下降(P<0.05)。结论术中用聚维酮碘冲洗急性化脓性阑尾炎切口能显著降低术后的切口率和切口局部红肿发生率。

  • 标签: 急性化脓性阑尾炎 聚维酮碘 切口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手术切口危险因数,采取干预措施,降低手术切口率。方法以回顾性性调查方法,对我院甲乳外科2013年4月~6月手术患者手术切口率及相关指标进行统计分析,并采用前瞻性调查方法对该科2013年7月~9月手术患者采取干预措施后进行目标性监测。结果干预前手术切口率为2.42%,抗生素使用率为55.6%;干预后手术切口率为1.14%,抗生素使用率为45.5%。两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年龄、手术类型、手术时间、手术性质是手术切口的高危因素。结论实施目标性监测,加强危险因数管理,采取干预措施,能有效降低手术切口率,规范抗生素合理使用。

  • 标签: 手术 切口感染 目标性监测 危险因数 干预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剖宫产切口高危影响因素及护理干预。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两组剖宫产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A2组的产妇在体重指数、胎膜早破、合并症、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方面和A1组产妇相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影响切口的高危因素为体重指数、胎膜早破、合并症、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结论剖宫产切口高危影响因素主要有体重指数、胎膜早破、合并症、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等,在产妇的围手术期进行更加严格的护理能够有效控制切口的发生率。

  • 标签: 剖宫产 切口感染 高危影响因素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急性阑尾炎病理类型、切口类型和手术以后切口之间的关系。方法抽取2011年3月-2013年10月在我院进行阑尾切除手术治疗的急性阑尾炎病人245例,对其相关临床资料采取回顾性分析。结果手术以后出现切口的一共有19例,手术以后发生切口的几率7.76%。麦氏切口手术以后发生切口的几率明显低于探查切口,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坏疽穿孔性阑尾炎手术以后发生切口的几率明显高于单纯性以及化脓性阑尾炎,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阑尾炎手术以后切口主要和探查切口以及坏疽穿孔性阑尾炎有密切关系,因此,要对这类的高危病人,要给予全面评价以及有效控制,尽可能对切口进行保护,进而使病人健康生活质量得到保障。

  • 标签: 术后切口感染 切口类型 病理类型 急性阑尾炎
  • 简介:摘要通过收集2013年3月~8月我院肝胆外科手术进行登记,并回顾性调查这五个月手术切口状况,通过对患者的外科切口进行科学的护理,总结肝胆外科切口的护理措施,为今后的护理工作积累经验,并采取有效措施降低切口率。

  • 标签: 肝胆外科 切口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我院肝胆外科手术切口的相关因素,并总结预防感染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56例手术切口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感染原因。结果手术切口的相关因素确定为年龄、切口污染、合并糖尿病、预防用药、手术性质及医疗器械消毒不彻底等。结论了解手术切口相关因素并给与及时护理,对改善患者预后及降低感染发生率具有积极意义。因此,我们需要采取针对性措施,尽最大可能预防患者切口,提高治愈质量。

  • 标签: 外科手术 切口感染 感染因素 预防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阑尾炎术后切口的原因与预防措施。方法运用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9月收治的80例急性阑尾炎患者,将入选患者的性别、年龄、手术时间、切口类型等详细记录下来,对其术后切口发生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急性阑尾炎患者阑尾炎术后切口的发生率和患者的病程、病理类型、切口类型、手术时间、留置引流密切相关(P>0.05),但和患者的性别无相关性(P<0.05)。结论阑尾炎术后切口的发生受到患者病程、病理类型、切口类型、手术时间、留置引流的直接而深刻的影响,临床应采取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将阑尾炎术后切口的发生率降低到最低限度。

  • 标签: 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 原因 预防
  • 简介:摘要目的详细探讨与总结外科手术切口有关的因素,为术后切口的控制提供参考意见。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的方法,针对我院2011年1月1日至2014年1月1日入院曾行外科手术的患者调查,并进行统计学分析,得出具有临床意义的建议。结果我院该时段入院曾行外科手术的患者67891例中,发生外科手术切口的有121例,感染率为0.18%。手术切口主要与患者年龄、原发基础疾病、围手术期以及术后抗生素使用情况、手术切口类型以及手术室及病房管理制度有密切关系。结论了解导致外科伤口感的常见因素,提前对这些高危因素进行临床干预,是每一位医护人员在医疗工作过程中必须恪守的准则。减轻外科手术切口发生的几率,需要从提高科室整体业务水平、合理使用抗生素以及加强落实各环节制度这几方面做起。

  • 标签: 外科切口 感染因素 预防措施 调查
  • 简介:摘要目的对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的危险因素分析及预防对策进行探讨。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50例腹部手术切口的患者为实验组,同期选取我院50例腹部手术切口感染的患者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总结切口的危险因素,并制定相应的预防对策。结果对比显示,实验组的中消毒不到位、手术时间过长、肥胖、未预防用药、病室污染以及换药拖延的构成比均明显比对照组多,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的危险因素主要与肥胖、未预防用药、病室污染、换药拖延、消毒不到位以及手术时间等密切相关,临床上需要采取合适的预防对策,从而减少腹部手术切口的发生率。

  • 标签: 妇产科 腹部手术 切口感染 危险因素 预防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层卫生院外科手术后切口的相关因素及其预防措施。方法选取2011年2月2013年1月间在我省基层卫生院外科手术治疗的58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中手术切口感染的患者进行感染原因调查,并将相关资料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588例患者中,手术切口出现不同程度感染的患者42例,基层卫生院患者手术切口率为7.14%,患者的年龄、身体素质、手术性质、患病史、手术出血量为感染相关因素。结论引发基层卫生院外科手术后感染的因素比较多,因此,卫生院应加强各项预防工作和预防措施以控制手术感染率。

  • 标签: 基层卫生院 手术感染 因素 预防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自体富血小板血浆(PRP)治疗阑尾炎术后切口的疗效,为治疗阑尾炎术后切口提供新方法。方法收集2012年01月至2014年01月期间在我院就诊的42例阑尾炎术后发生切口的患者,并将其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21例患者,实验组21例患者。对照组进行常规换药;实验组应用PRP处理切口。结果对照组21例患者切口愈合的时间是(25±14)d实验组21例患者切口的愈合时间是(12±8)d,相比于对照组患者,实验组患者的切口的控制速度更快愈合也更快,比较两组差异明显。结论自体富血小板血浆(PRP)对阑尾炎术后切口具有很好的治疗效果,能对细菌的繁殖起到很好的抑制作用,在临床治疗中值得大力推广并普及使用。

  • 标签: 自体富血小板血浆(PRP) 阑尾炎 术后 切口感染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药熏洗方在预防产后会阴切口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12月至2013年12月期间收治的经阴道自然分娩行会阴侧切术的产妇共1023例进行研究并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进行护理治疗;而观察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中药熏洗方进行辅助护理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产妇会阴侧切口的肿胀情况以及愈合感染情况。结果①观察组产妇会阴肿胀发生率为10.56%(5-8%),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2.87%(15-20%),数据差异有显著性(P<0.01);②观察组产妇的甲级愈合率为71.98%(>85%),而感染发生率则为5.95%(<5%),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的50.40%(>75%)、17.13%(<10%),数据差异也有显著性(P<0.01)。结论中药熏洗方应用于预防产后会阴切口中,能显著降低会阴肿胀率,改善切口愈合情况,降低感染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 标签: 中药熏洗 会阴切口 感染 预防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产后会阴伤口感原因及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9月至2013年9月产妇中形成会阴伤口者共1350例,分析形成会阴伤口感的原因,并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相应的预防与护理干预措施。结果共发生会阴伤口感22例,占1.6%,经治疗及护理干预会阴伤口全部愈合。结论对产妇进行有效合理的防范措施与护理干预,能够减少产妇产后会阴伤口感发生,帮助感染伤口愈合。

  • 标签: 会阴伤口 感染 原因 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外科伤儿童伤口感的相关因素及护理,防止伤口感,控制病情,加快伤口愈合速度,进而使患者痊愈出院。方法对于发生伤口感的儿童,护理人员要在尽力控制患者伤口不会继续恶化的前提下,帮助医生研究导致患者伤口感的因素,采用科学合理的护理方法进行伤口处理,消灭伤口上的细菌,有效促进伤口愈合。结果经过一段时间的护理,两组患者的病情都有所好转,与护理前相比,患者的检出细菌为14例,检出率76.7%,明显底于护理前46例,检出率23.3%。结论采用科学合理的护理措施可以有效预防外科患者的伤口感,对于已经发生感染的患者,有效的护理方案可以帮助其控制病情,加快康复速度,减轻患者身体的痛苦及其经济、心理负担,得到广大医患人员的肯定。

  • 标签: 外科伤口感染 相关因素 护理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