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1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目标性监测,了解ICU发生医院感染及侵入性导管相关感染的情况。方法对2014年1月~12月入住ICU>48h患者进行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结果共监测住院患者440例,发生医院感染34例、38例次,感染率7.73%、例次感染率8.64%,呼吸机相关肺炎感染率12.44‰,导尿相关泌尿道感染率1.52‰,血管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率0。感染患者中,标本送检46份,检出病原菌41株,其中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31株),居前4位的分别为肺炎克雷伯菌(16株)、鲍氏不动杆菌(5株)、铜绿假单胞菌(5株)、大肠埃希菌(3株)。结论ICU医院感染发病率较高,侵入性导管相关感染以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为主,应重点进行分析评价,并进一步有针对性的采取措施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

  • 标签: 重症监护病房 目标性监测 分析 医院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采用ICU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了解医院发生感染事件的现状,并为临床预防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随机选取我院在2013年2月到2015年2月期间在ICU接受治疗的240例患者,对这些患者均采用目标性监测,对这些患者发生感染的情况进行回顾分析。结果240例患者中有24例患者发生感染,感染率为10.0%,24例患者中有4例出现切口感染,10例出现下呼吸道感染,5例出现泌尿系统感染,还有5例患者出现了血行感染。结论通过对ICU医院进行感染目标性监测,可及时的了解常见的感染类型以及感染因素,从而及时地采取措施进行预防。

  • 标签: ICU医院 感染目标性监测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源CT能量成像技术在骨与关节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骨关节外伤金属内固定术后复查的50例患者,均采用源CT能量扫描模式,通过一次扫描采集两个不同能量的数据,将得出的140kV、80kV和融合图像(加权120kV)数据上传到后处理站,然后通过能谱软件的不同能谱值(keV)进行金属伪影减影后处理。结果运用40keV的低能谱值,图像质量不太好,金属伪影比较多,但能谱值在出现持续增加时,图像就会随之越来也清晰,金属伪影会因此变化呈现出明显减少的情况,局部的骨质结构和固定器材都比较清晰,和平均加权120kV图像对比来看,是具有一定差异的(P<0.05)。结论源CT能量成像技术在采用高能谱值进行处理的情况下,可以有效的将金属中的线束进行硬化,并形成伪影,并清晰显示出结构中的细节,对于骨关节的术后影像复查具有实际的临床效用,值得推广。

  • 标签: 双源CT双能量成像技术 骨与关节疾病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改善医院门诊服务功能、方便群众就医,缓解看病难问题。方法开展多种形式的预约挂号服务、实行专家全日制门诊、开设特色门诊、实行弹性排班等措施,全力施行预约诊疗服务。结果有利于患者提前安排就医计划,减少候诊时间,提高工作效率和医疗质量,降低医疗安全风险。结论预约诊疗服务是一项系统工程,在努力实践的同时,需要实行分时段预约、推行实名制预约,推广实时付费预约、建立多渠道预约平台等方法不断细化预约服务管理流程。

  • 标签: 目标化管理 预约诊疗
  • 简介:摘要文章围绕构建以岗位技能为目标的影像技术实践教学评价体系的相关问题进行分析与探讨,首先在岗位技能基础之上对影像专业实践教学的目标体系进行探讨,然后对本专业在岗位技能条件下的岗位实践内容与评价体系展开阐述,最后在岗位技能基础之上对影像专业毕业实习的综合考评进行了研究,望能够引起各方重视,以最大限度的提高本专业学生的职业素质与能力,确保高校所培养的影像专业技术人员能够符合本岗位的技能需求。

  • 标签: 影像技术 岗位技能 实践教学评价体系
  • 简介:摘要在构建生态文明的时代背景下,全球倡导“低”生活方式,医疗在人类发展方面起着不可磨灭的积极作用。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秘书长任官平告诉《生命时报》节能就是最大的减。所以很多专家和学者主张“低医疗”,医学教育要从医学生抓起,所以“低医疗”思维应该融入医学本科生的临床教学,教其理念,践行低医疗,旨在通过“低医疗”思维的医疗方式方法在医学本科生教学中介绍,旨在启迪医学生“低医疗”思维,鼓励医学生科学的发明和创新,最大化地利用有限的卫生医疗资源,减少其浪费。真正的践行“低医疗”,构建生态文明,实现可持续性发展的中国梦。

  • 标签: 低碳医疗 医学本科生 临床教学
  • 作者: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免疫学
  • 创建时间:2016-03-13
  • 出处:《医药前沿》 2016年第3期
  • 机构:联合国下属机构发布报告称,全球新增疟疾病例在过去15年下降了37%,已“令人信服地”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中到2015年遏制并开始扭转发病率的疟疾防控目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当患者发生乙烯酮中毒时,在常规治疗的同时加强优化护理,不但可以为及时有效的治疗争取时间,而且能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致死率和致残率,效果显著。

  • 标签: 急性双乙烯酮中毒 优化护理
  • 简介:摘要目前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广泛应用于临床中,常出现头孢菌素类抗生素误与乙醇制品配伍造成双流仑样反应。现收集我院2013年6月~2014年12月使用头孢类药物致硫仑样反应15例患者的诊治经历与读者分享。

  • 标签: 头孢菌素类抗生素 双硫仑样反应
  • 简介:摘要心血管内科护理教学具有较强的应用实践性,如何在护理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是我国护理教师需要特别关注的问题。目标教学法以教学目标为核心,它将护理教学的理论知识和临床教学相结合,对于切实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有着重要意义。本文就目标教学法先进行了简要的分析,然后就目标教学法在心血管内科护理教学中的具体应用提出了若干建议。

  • 标签: 目标教学法 心血管内科护理教学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期矫治治疗安氏Ⅱ类下颌后缩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下颌骨发育不足的患者56例,然后使用Twinblock功能矫正器进行上下颌骨的矫正,后期再用直丝弓固定矫正器进行Ⅱ期矫治治疗。结果下颌升支高度增加,下颌体长度增加,ANB角显著减少,覆盖关系有所改善,侧貌经治疗后得到改善。结论期治疗对替牙期下颌后缩畸形的患者有明显的效果

  • 标签: 下颌后缩畸形 双期治疗
  • 简介:摘要医院综合档案是医院各项活动直接形成的不同历史成果,它从不同角度全面客观反映了各种背景条件下的重大事件、重要人物和重要工作等,是医院的宝贵财富,而其中的人事档案又是医院综合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系统讲述了我院档案目标管理工作推进落实情况,下阶段的工作重点,特别是对人事档案管理的影响。

  • 标签: 医院 目标管理 人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抗原夹心法检测HIV抗体的影响因素。方法以抗原夹心法对HIV抗体进行检测,分析在不同血清、不同孵育方式、不同血清量、不同孵育时间及显色终止后不同时间段比色对测定结果造成的影响。结果对HIV抗体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不同血清量、不同孵育时间及加终止液后不同时间段比色。结论抗原夹心法检测HIV抗体时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血清量减少、孵育时间缩短及加终止液后的比色时间延长等。

  • 标签: 双抗原夹心法 HIV抗体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唑泰栓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与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烟台市2010年1月~2015年10月期间有关唑泰栓的151份不良反应报告,从患者年龄分布、合并用药情况、不良反应名称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用药患者以21~40岁之间居多,占报告总数的80.13%;患者合并使用其他药物的仅占报告总数的5.30%,且均为两种药物联合使用;不良反应症状涵盖面广,以瘙痒、皮疹等不良反应发生频率为最高。结论应重视唑泰栓引起的不良反应,发生不良反应应立即停药、及时就诊。企业应重视不良反应监测,加强药品的安全性研究,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Endobutmn钢板解剖重建喙锁韧带治疗NeerII型锁骨远端骨折的手术方法,并评价其疗效。方法采用Endobuaon钢板解剖重建斜方韧带及锥形韧带NeerII型锁骨远端骨折17例,观察骨折愈合时间,并应用Constant-Murley评分评估肩关节功能。结果术后随访10~12月所有骨折均愈合,肩关节功能Constant-Murley评分优11例、良4例、可2例,优良率为88.24%。结论解剖重建喙锁韧带治疗NeerlI型锁骨远端骨折,效果良好。

  • 标签: Endobutton钢板 喙锁韧带 锁骨远端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肌桥(MB)在源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DSCTCA)中的检出率及形态特征。方法对312例常规体检或怀疑冠心病者进行源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结果312例中发现65例(20.83%)共68段MB,全部位于左前降支。结论DSCTCA对MB的检出率较高。

  • 标签: 双源CT 心肌桥 壁冠状动脉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侧开颅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08年3月~2015年4月期间来我院接受侧开颅手术治疗的7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术后,对所有患者进行随访观察,并依据GOS评分标准,对患者的恢复情况予以评价。结果术后,我院委派专人进行为期一年的随访观察,通过反馈回的观察结果,依据GOS评分标准予以评价,其中25例患者的生存质量显著改善,恢复程度较为明显;28例残疾,包括15例中度残疾,13例重度残疾;17例死亡,死亡率为24.29%。结论行侧开颅手术前,应先行手术指征确认,根据不同的手术指征标准,采取不同的有针对性的治疗措施,可有效治疗重型颅脑损伤。

  • 标签: 重型颅脑损伤 双侧开颅手术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球囊导管促宫颈成熟及引产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2月~2016年2月收治的130例分娩孕妇,按照孕妇住院的先后顺序,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5例。观察组实行球囊导管,经机械性的作用以内、外两侧挤压宫颈管促宫颈成熟;对照组给予地诺前列酮栓,经阴道后穹隆放置地诺前列酮栓促宫颈成熟,对比两组宫颈Bishop改善评分、第一产程潜伏期、活跃期。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宫颈Bishop改善评分比较,差异显著,P<0.05。两组分娩方式和第一产程对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球囊导管应用于足月的妊娠宫颈成熟中,引产的效果较好,值得临床深入推广。

  • 标签: 双球囊导管 促宫颈成熟 引产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