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1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罗氏E411全自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它具有操作简便,自动化程度高,精密度高,重复性好样品用量少,节省试剂,检测速度快等优点。是国际公认的“金标准”,而在使用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一些小故障,需要自行尽快排除,以至于不影响日常工作。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冠心病护理中行为护理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5年4月收治的68例冠心病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整体护理。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经过护理之后,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对照组,且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的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5),具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冠心病患者的临床护理中,采用行为护理能有效提高患者疾病治疗效果,且能显著提高患者的临床护理满意度,具有重要的临床护理价值,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 标签: 冠心病 行为护理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官兵口腔保健行为方式及其影响。方法采取分层整群的抽样方法,根据军官,士官,义务兵的编制比例,等比随机抽取抽取986人调查口腔保健行为方式。结果刷牙的次数、时间、时机、方法均没有达到健康的刷牙标准,官兵对口腔疾病及其原因不了解,不重视,没有养成定期口腔检查的习惯。结论加大对官兵口腔保健行为的教育和指导,培养官兵良好的自我口腔保健意识和能力。

  • 标签: 军事人员 口腔保健 刷牙 调查分析
  • 简介:摘要本文通过整合相关文献,对护士组织公民行为的影响因素进行综述,总结了医院护士组织公民行为的意义以及测量,阐述了护士组织公民行为的主要因素和影响机制,为护理实施提供有利基础和参考依据。

  • 标签: 护士 组织公民行为 护理模式
  • 简介:摘要血管性认知功能损害的行为改变是指由脑血管病危险因素、显性(如脑梗死和脑出血等)或非显性脑血管病(如白质疏松和慢性脑缺血)引起的从轻度认知损害到痴呆的一大类综合征。通常包括两类,一类是血管性非痴呆的认知功能损害;另一类就是传统的血管性痴呆。

  • 标签: 血管性痴呆 血管性认知功能 混合型痴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探讨冲动行为干预对躁狂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2月~2015年06月我科接受120例躁狂症患者展开调查研究。采用数字随机的方法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60例患者,对照组的有60例患者。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治疗措施,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冲动行为干预,在护理干预三周后,护士对两组患者进行护士用住院病人观察量表(NOSIE)评定,应用统计软件对两组数据展开分析,分析观察对躁狂患者的护理疗效。结果对照组的社会能力因子分明显比观察组低,而激惹、精神病理以及迟滞因子分显著高于观察组(P<0.05)。结论冲动行为干预对躁狂患者的护理效果良好,可显著提高患者社会能力,降低冲动行为的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中广泛应用。

  • 标签: 冲动行为干预 护理 躁狂患者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了行为护理在冠心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了在我院某年度被确诊为冠心病的病患者,一共5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各28例。对照组采用了传统护理模式,观察组采用了行为护理模式,对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及满意度进行分析对比。结果观察组在病患者满意度方面的比较上,总满意比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同时两组的并发症发生率相比差异很明显。结论行为护理在冠心病护理中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值得在临床应用上推广。

  • 标签: 行为护理 冠心病 临床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溧水区小学生早餐质量及饮食行为,为了让小学生饮食更健康提供一个科学的依据,更好的引导学生合理膳食。方法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溧水城区两所小学三~六年级790名学生及其家长进行问卷调查,采用SPSS17.0多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调查对象中(79.9%)小学生每天都有进食早餐,早餐的类型主要以米制品、面制品为主(70.20%),其次占主要部分的是奶制品和豆制品(20.00%),但是有(65.73%)小学生膳食营养不均衡,早餐进食新鲜水果的小学生仅有(23.00%),营养成分未达标,易导致营养不良。午餐就餐地点多在学校,就餐时间在≤16min的学生占47.87%,16~21minde学生在(27.34%)。在小学生的零食结构多以果蔬以及其制品为主,饮品则以奶制品(牛奶、酸奶以及其制品)为主,果汁(20.00%)和碳酸饮品(13.47%)。结论溧水区小学生营养不均衡,饮食行为欠佳,早餐质量较差,应引起家长、老师、学校和相关部门更多关注。

  • 标签: 小学生 早餐质量 饮食行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行为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选择在我院住院治疗的Ⅱ型糖尿病患者74例,随机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各37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及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取行为护理干预措施。观察两组出院后6个月时血糖控制达标情况。结果随访6个月时,干预组FPG、P2hPG以及HbA1c的达标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糖尿病患者实施行为护理干预,能有效帮助患者建立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血糖控制水平,对预防糖尿病并发症、减缓疾病进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 标签: Ⅱ型糖尿病 行为护理干预 糖化血红蛋白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精神病患者攻击行为的临床护理方法。方法选择2013年7月-2014年8月期间我院收治的精神病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治疗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和护理,47例患者不存在攻击行为,3例存在轻微攻击行为,并且治疗期间,无1例患者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临床上在治疗存在攻击行为精神病患者时,给予人性化护理,不仅可以稳定患者的情绪,减少攻击行为次数,还能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确保治疗效果。

  • 标签: 精神病患者 攻击行为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青少年网络成瘾者采用认知行为治疗方案进行治疗的方法,并观察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2月~2014年12月间我院心理门诊收治的80例网络成瘾青少年作为临床研究对象,使用随机数字列表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n=40例)和对照组(n=40例),对照组不予任何干预,研究组采用认知行为治疗方案进行治疗,观察和对比两组治疗后的效果。结果两组治疗前的CIAS评分对比,(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治疗后的CIAS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和对照组,(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网络成瘾青少年采用认知行为治疗方案进行治疗具有良好的效果,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 标签: 青少年 网络成瘾 认知行为治疗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86例精神病患者自杀行为的调查与分析,寻找其特点,寻求适宜的护理方式。方法本文调查了2013~2014年两年期间,我院精神病房的86例发生自杀行为的患者,占同期我院住院精神病患者的2.29%。该86例患者中自杀致死1例。结果(1)发生自杀行为男多于女。(2)自杀方式以撞头最多,割血管次之。(3)自杀时间入院后第5天内发生率52.33%;1年之中,3月、6月~10月为高发季节;1天之中10∶00~12∶00之间,15∶00~17∶00之间发生率高。结论掌握病员自杀发生的时间特点,加强病房安全管理,提高护士的心理素质和应变能力。

  • 标签: 自杀行为 自杀时间 护理
  • 简介:摘要随着医疗制度改革逐渐深化,各级类别医院都取得了阶段性的长期发展。医院的绩效管理工作更是取得了实践的成效,尤其是医院的绩效管理部分逐渐在被医院内部管理体制所重视,且体现了阶段性的效果。但总有特例现象,少部分医院绩效管理体制还不够完善,需要重点研究绩效管理对员工行为的有利因素,因而进一步改善医院绩效管理体制。

  • 标签: 员工行为 行为影响 绩效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行为护理干预方法与效果。方法2014年5月到2015年3月选择在我院诊治的老年糖尿病患者10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随机抽签原则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50例,两组都给予口服降血糖药结合胰岛素注射治疗,治疗期间对照组按照常规护理模式开展各项护理活动,治疗组在行为转变理论的指导下进行护理干预,周期为1个月。结果干预后治疗组患者的FBG及HbAlc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水平,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干预后的自我能力评分都明显增加(P<0.05),同时干预后治疗组的自护能力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行为护理干预能有效提高糖尿病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降低患者的血糖与血红蛋白水平,有很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 标签: 糖尿病 行为护理干预 老年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社区健康教育对糖尿病病人遵医行为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4年4月接诊并收治54例糖尿病患者,根据患者病情和个人意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27例患者根据患者有针对性的采取社区健康教育,包括对糖尿病的基本形成机制的了解,饮食、作息、生活习惯的健康教育;对照组27例患者并未采取社区健康教育。于观察组患者接受健康教育后的2、4、6个月进行定期随访,比较两组患者对糖尿病的基本形成机制的了解程度,是否按时服药、是否控制饮食作息、是否进行运动及自我监测习惯方面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经统计比较,观察组糖尿病知识的调查问卷的平均得分(94.5±1.5)分,对照组糖尿病知识的调查问卷的平均得分(74.5±2.5)分,有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在接受社区健康宣教后的2、4、6个月定期随访调查中,遵医行为明显优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社区健康教育对糖尿病病人的遵医行为影响是确切肯定的。不仅起到了控制疾病恶化的作用,而且治疗依从性较高,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和经济负担,受到了患者及家属的普遍欢迎,值得在临床大量推广。

  • 标签: 社区健康教育 糖尿病 遵医行为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深入了解临床护士对护士长关怀行为的真实感知,为人性化护理管理提供借鉴依据。方法采用现象学研究方法,以目的抽样法,深入访谈20名临床护士,并采用Colaizzi分析程序对访谈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结果归纳为3个主题(1)促进护士职业生涯发展的行为(2)公平公正的管理行为(3)协助护士平衡生活与工作的行为。结论护士长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促进护士职业的发展;加强非权力性影响;了解并满足护士合理需求对护士进行人性化关怀管理。对稳定护理队伍和提高优质护理质量起到积极作用。

  • 标签: 护士 人文关怀 护士长 质性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性病患者的感染源、求医和防病等行为特征。1方法对天水市第一人民院、天水市中医院、天水市四0七医院、秦州区医院、天水市妇幼保健院、秦州区妇幼保健院、天水市博爱医院、天水市仁和医院等八所辖区内皮肤性病门诊的127例患者进行了问卷调查和深入访谈。结果司机、餐饮服务者、个体经营者和无业人员等高危人群易从非婚性接触感染性病,且安全套使用率低。70%因为有了症状才求医;分别只有60%、55%和30.0%性病患者表示会鼓励其配偶、同居者、性伴和临时性伴就诊作性病检测;虽然女性患者的求医行为较为积极,但性病患者整体上治病不及时,安全套使用率低。在暗娼中,安全套使用率不到5%,即使知道感染性病后使用率也只有10%左右。结论对性病患者应加强宣传、咨询和健康教育,减少性伴数和慎重选择性伴,提高防病意识及使用安全套的意识。

  • 标签: 性病患者 感染源 求医行为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心理护理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焦虑行为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7月一2014年9月我院收治的高血压患者11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n=55)选用常规护理,观察组(n=55)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行心理护理,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血压控制情况以及sas焦虑评分情况。结果护理3个月后,观察组照料者SAS评分(43.29±4.08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54.19±4.54分)(t=4.071,P=0.00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收缩压、舒张压相比对照组有一定程度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护理在老年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好,能有效帮助患者控制血压,改善老年高血压焦虑行为,值得在临床上予以推广。

  • 标签: 心理护理 高血压 sas评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父母职业对儿童心理行为的干预及影响。方法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对某城区的幼儿园1所、小学3所以及初中2所共432名在校生,给予CBCL教师评定儿童行为量表调查4~15岁儿童心理行为健康状况的调查。结果总体比较、分析父母职业对儿童心理行为表现的影响,可看出父亲职业与母亲职业之间对儿童心理行为的影响具有差异性,儿童心理行为中的焦虑、抑郁、思想问题和过失行为、攻击性行为等表现分别与母亲职业、父亲职业有着密切关系。结论父母职业会对儿童心理行为正常发展具有影响,恰当干预儿童心理行为健康,将促进儿童心理行为正常发展。

  • 标签: 父母职业 儿童 心理行为 干预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危险行为以及相应护理干预措施。方法选取精神分裂症患者120例,所有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危险行为,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组均60例,给予对照组患者一般护理,给予观察组患者预见性护理干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危险行为发生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且患者生活质量指数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数据比较存在明显统计学差异。结论精神分裂症采用预见性护理干预,能够有效减少患者危险行为发生次数,护理效果良好。

  • 标签: 精神分裂症 危险行为 预见性护理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