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血液是许多病原体传播的媒介。血站工作人员每天面对和接触大量来自自然人群无偿捐献的血液,存在着潜在性被动感染的危险。尤其是体检人员、采血护士、实验室工作人员和医疗废物处理人员等,由于长期接触潜在的传染源,有很多难免的危险操作和意外暴露。其职业卫生问题值得重视。

  • 标签: 血站 职业暴露 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对患者早期有效检查,干预,及时上转专科,减少慢性病带来的危害,降低风险是社区医务工作工作目标。方法居民身高、体重、血压、血糖、血脂等生长发育及健康指标现况和变化趋势。结果系统家庭治疗、认知行为疗法、疏导疗法、群体的集体心理治疗等。结论为全人群、高危人群和健康促进有效服务就是社区医务工作对疾病的防治意识。

  • 标签: 社区医务工作 疾病 防治 意识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预防保健工作应对艾滋的能力,分析其对艾滋预防知识的掌握程度、对待态度。方法自制调查问卷,就应对艾滋能力方面对预防保健工作进行调查。结果预防保健工作已基本掌握艾滋病相关传播知识,但对艾滋病缺乏深入了解,专业知识水平较低,调查问卷平均得分为(58.65±14.2)。结论我们应高度重视预防保健工作对艾滋病的看法和相关知识掌握程度,为了提高其专业水平和应对能力,可对其进行系统的培训。

  • 标签: 预防保健 应对艾滋能力 调查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电脑工作干眼症临床效果。方法本文所选研究对象为180例我院2015年2月-2016年10月收治的干眼病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每组90例的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给予人工泪液羟糖苷眼药水滴眼,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口服杞菊地黄丸,对两种方法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患者75.56%(68/90)治疗的总有效率相比,观察组患者95.56%(86/90)的有效率明显较高(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电脑工作干眼症效果显著,可使患者的症状尽快缓解,做到了标本兼治,提高了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 标签: 中西医结合 干眼症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铁路老年人多器官疾病与心律失常的关系。方法以三门峡铁路地区的老年人及其家属1063例为调查对象,结合过去病史记录,进行老年人各项器官及心律检查。结果有多器官疾病者922人(86.8%),多器官疾病组心律失常(房性、交界性、室性、房室传导阻滞、束支阻滞)发生率48.6%(448/922)。结论铁路老年人多器官疾病发生率为86.8%,此类人群健康状况需进一步提高,铁路老年医疗保健工作任务艰巨。

  • 标签: 铁路老年人 多器官疾病 心律失常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中缅两国女性性工作艾滋病相关知识的异同,为减少艾滋病的预防控制、传播感染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于2011年7月1日至9月30日期间,采用典型抽样抽取100名暂住于瑞丽市姐告边境贸易区的缅甸籍女性性工作进行调查,采用自行设计并经预实验修正后的问卷,由经培训懂双语语的外展人员进行现场调查;收集在景洪的国家哨点监测于2010年1-8月份的女性性工作的哨点数据。Epidata建立数据库,spss17.0软件统计分析。结果中国籍的女性性工作133人平均年龄23.60±5.47岁,缅甸籍女性工作100人平均年龄25.14±6.04岁,缅甸籍女性性工作回答正确六题及其以上的的人数为31人(31.0%),中国籍女性性工作答对六题以上的人数为104人(78.4%)。结论中缅边境艾滋病知识知晓率较高,对预防艾滋病相关知识有一定认识,今后应继续加强中缅跨境卫生合作工作

  • 标签: 中缅边境女性性工作者 艾滋病知识 调查分析
  • 简介:摘要针对医院发展的现状及社会不断发展、医疗环境竞争不断强化的现实,作者结合自身医院宣传的工作实际,先要分析作为医院宣传工作应该具备的6中基本能力,更好的服务于医院发展。

  • 标签: 医院宣传工作者基本能力
  • 作者: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免疫学
  • 创建时间:2015-01-11
  • 出处:《医药前沿》 2015年第1期
  • 机构:在2014年12月15日召开的中国科协会员日暨表彰大会上,来自中华医学会、中华药学会、中华预防医学会等团体的医药卫生计生领域近百人获得“第六届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称号。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沈中阳获得“十佳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称号。贝达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丁列明等7人获得“十佳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提名奖”。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科协主席、中国科学院院士韩启德等出席大会并为获奖者颁奖。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三个体系”建设代表着一种价值取向、一种时代反思,是档案事业发展的核心与基础,是“十二五”期间档案工作的指导思想和总体工作目标。本文对档案管理“三个体系”的科学内涵作了粗浅的阐述,同时提出了转型期档案工作承担的责任和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

  • 标签: 档案管理 三个体系内涵 档案工作者的责任
  • 简介:摘要卫生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简称“两法衔接”)工作是目前司法机关和行政执法机关重点工作之一,也是卫生行政执法部门比较困惑的问题。本文介绍了洛阳市卫生行政部门在“两法衔接”工作中的几点体会,指出了卫生行政执法中涉及“两法衔接”的几个问题,提出了促进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工作的几点建议。

  • 标签: 行政执法 刑事司法 案件移交 工作体会
  • 简介:摘要法医病理学的司法鉴定在司法案件中,特别是刑事案件和民事纠纷中都有着重要的作用,鉴定工作中的问题和纠纷产生的原因都是时间工作的总结,同时结合当前我国的司法鉴定程序的规范规定,特别是我国司法鉴定中存在问题,即纠纷产生原因,本文拟对法医病理学司法鉴定纠纷产生的原因提出有效的应对策略。

  • 标签: 法医病理学 鉴定 司法鉴定 策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颅脑外伤伴精神障碍的临床表现及司法精神医学对本组疾病的鉴定作简要的讨论。方法对我院79例颅脑外伤伴精神障碍患者的临床表现、疾病的鉴定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79例患者中发现颅脑外伤致精神障碍在急性期以意识障碍为主。个性改变、智能障碍半年内发生较多。3—6个月出现痴呆症状,脑电图、颅脑CT异常率较高,脑外伤综合症、心因性反因出现较早。拖延鉴定和处理将给被鉴定人造成极大的心理、精神和躯体痛苦,增加义务主体经济负担。结论及时正确鉴定和处理案件对于维护受害者的权利、减少心理障碍、维护社会安定、减少受害者反复就医及经济负担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颅脑损伤 精神障碍 司法精神医学鉴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司法精神医学鉴定中凶杀案的案例特点。方法对118例凶杀案司法精神医学鉴定的医学、法学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精神病人作案有其普遍性,以青壮年男性为主,有文化低、人口流动性大特点,作案随意性强,以亲人为作案对象多见,手段凶残,再作案机率高。申请司法鉴定主体呈多样化。结论精神病人的救治、监管应制度化,加大社会支持,以减少类似案件发生。精神病司法鉴定是一项艰巨的工作,需要全社会的理解和支持,加强对司法鉴定工作的研究,完善司法鉴定工作体系。

  • 标签: 精神病人 凶杀案 司法精神医学鉴定 医学 法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女性性侵害案司法精神医学鉴定中性自我防卫能力的状况。方法采用自编调查表,对2008~2011年我院鉴定的女性性侵害案例的一般资料、相关医学资料及法学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被鉴定人以精神发育迟滞者居多,慢性精神分裂症次之,精神发育迟滞者年龄明显低于精神分裂症者;精神发育迟滞者中度以下者居多。两组以评定为无性防卫能力居多。结论中度以上精神发育迟滞及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是性侵犯的主要群体,家庭及社会应对其进行教育,加强性防范,鉴定时注意保护她们的合法权益。

  • 标签: 司法鉴定 精神医学 性侵害 性自我防卫能力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血液检验在贫血患者诊断中的应用。方法选取在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间我院收治的不同性质的贫血患者及健康体验者各100例,并注意贫血患者与健康体验者在性别、年龄等资料上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我们分别对贫血患者和健康体验者分别进行血液检查,观察贫血患者及健康体验者的检验结果。结果与健康体验者相比,贫血患者的平均血红蛋白浓度、平均红细胞体积、红细胞分布宽度、平均红细胞体积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改变。结论血液检验在贫血患者的诊断中的作用非常大,把患者的血液检验参数和临床的症状表现结合在一起,这种方法对准确的鉴别诊断贫血患者有着重要的意义。

  • 标签: 鉴别诊断 血液检验 贫血 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学习障碍儿童的气质类型的特点。方法采用中国学龄儿童气质量表(CSTS)对60名8~12岁学习障碍儿童进行测查并与中国常模(n=4350)进行比较。结果学习困难组与正常对照组的气质类型分布有高度显著性差异(P﹤0.01),患儿中麻烦型及中间偏烦型的比例明显增高。学习困难组的活动水平、节律性、适应性、反应强度、心境、持久性、注意分散、反应阈等气质维度的得分与正常组对照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与正常儿童比较,学习困难患儿有明显的不同的气质特性,应根据其气质特征制定相应的干预方案,可能会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 标签: 学习障碍 气质 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监狱服刑人员司法精神病鉴定的临床特征。方法对80例服刑人员的司法精神病鉴定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有精神障碍的服刑人员以抢劫、盗窃等财产性犯罪和以故意伤害、故意杀人、强奸等暴力性犯罪为主,青壮年比例高,危害后果严重。鉴定构成比依次为精神分裂症49例(61.3%),心境障碍7例(8.8%),癫痫及癫痫伴发精神障碍10例(12.5%),精神发育迟滞2例(2.5%),神经症3例(3.8%),癔病2例(2.5%),其他7例(8.8%)。入狱后出现精神异常者36例(45.0%),有精神病家族史者16例(20.0%)。结论服刑人员在服刑期间易出现精神心理问题,精神分裂症等重型精神病所占比例最高,暴力性犯罪和财产性犯罪所占比例大,社会危害大,设立精神病分监区集中管理和治疗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模式。

  • 标签: 服刑人员 司法精神病鉴定 精神障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镍钛形状记忆合金聚髌器在髌骨骨折治疗中的疗效。方法36例髌骨骨折应用镍钛形状记忆合金聚髌器内固定治疗。结果经平均13.3月(12~24个月)的随访,所有病例骨折均完全愈合,未发现聚髌器断爪、松动、戳破皮肤、骨折移位、骨不连及关节面阶梯等现象,且关节功能恢复良好。结论镍钛形状记忆合金聚髌器治疗髌骨骨折,固定可靠,疗效确切,符合髌骨骨折内固定及术后功能锻炼的生物力学要求,使髌骨骨折的治疗有了新的可供选择的方法。

  • 标签: 镍钛形状记忆合金 聚髌器 髌骨骨折 持续被动活动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股骨头无菌性坏死的介入治疗效果。方法对31例股骨头无菌性坏死患者行股动脉造影,选择股骨头的供血动脉旋股内、外侧动脉,注入溶栓、扩血管药物,即在每支血管内注入稀释后的罂粟碱25mg、尿激酶25万单位、复方香丹注射液40毫升,低分子右旋糖50ml,术后每日静脉滴注尿激酶5万单位,连用5d,治疗后行股骨头X线平片及CT、股动脉造影检查,随访、评估疗效。结果术后患者患髋疼痛症状明显减轻,关节功能不同程度改善,随访6~24个月(平均15.5个月),股骨头X线平片及/或CT显示Ⅰ、Ⅱ期患者介入治疗后股骨头修复明显,股骨头颈区域血管数量增多或明显出现侧枝循环血管。结论股骨头无菌性坏死的介入治疗是一种疗效肯定、安全的方法。

  • 标签: 股骨头无菌性坏死 介入治疗 临床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