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层医院甲状腺手术中选择全麻的必要性。方法择期行甲状腺肿块手术的患者4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0例。实验组采用气管插管静脉全麻。对照组采用C4横突一针阻滞法。记录患者麻醉前(T1)、切皮时(T2)、分离瘤体时(T3)、手术结束时(T4)4个时间点的脉搏(HR)、血氧饱和度(SpO2)、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结果与同组T1时间点比较,对照组T2、T3、T4时间点的SBP、DBP显著增高,T2、T3时间点的HR显著增快(P值均<0.05),T3时间点的SPO2显著降低(P值<0.05);实验组T2、T3、T4时间点的SPO2、SBP、DBP均明显降低(P<0.05)。实验组的T2、T3、T4时间点的HR、SBP、DBP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值均<0.05),实验组T3、T4时间点的SPO2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实验组的麻醉有效率为100%(20/2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32/40,P<0.05)。结论在甲状腺手术中全麻相对颈丛麻醉有很大优势,在基层医院中行甲状腺手术选择全麻很有必要。

  • 标签: 基层医院 甲状腺手术 麻醉选择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妊娠晚期合并心衰患者麻醉选择方式。方法A、B组患者穿刺间隙控制在L2~3,结束后为A组患者还需腰穿针注射10~12mg左旋布比卡因,注射时间要低于十秒,硬膜外药物施用应选1.5%浓度的利多卡因,并把握麻醉平面于T6下部。C组施加0.5%浓度的利多卡因80ml阶层性阻滞治疗,胎儿脱离母体后为母体施加10mg静脉吗啡麻醉。结果A、B两组实施麻醉心衰状况有所缓解,均可实施平卧体位进行手术,新生儿脱离母体5minApgar内评分均达到8分以上,无死亡情况发生。C组患者麻醉效果较差,手术中仍然存在比较严重的心衰、烦躁等,且情况愈发严重,这一组中3例患者新生儿脱离母体后5分钟内Apgar评分低于3分。结论妊娠晚期合并心衰患者更适合选择腰硬联合麻醉和硬膜外麻醉。

  • 标签: 妊娠晚期 合并心衰 麻醉
  • 简介:摘要国际疾病分类是医学统计及卫生统计的基础,随着临床和科研对疾病分类编码的准确性需求,要求各级临床医师在疾病诊断上力求科学、规范、准确;病案管理人员也要不断的提高专业业务水平,将临床诊断与疾病分类融会贯通,确保疾病统编码的准确性。

  • 标签: 诊断名称 编码
  • 简介:摘要探讨输卵管妊娠手术治疗的麻醉特点。对输卵管妊娠手术治疗的麻醉方法特点进行分析。处于比较良好的状态,此时患者可行择期手术,手术方式可采用传统上的开腹手术,也可采用腹腔镜手术。一般可选用连续硬膜外阻滞和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或全身麻醉。输卵管妊娠破裂为常见急症手术,麻醉处理主要取决于失血程度,取决于失血量的多少。麻醉方式的选择以休克指数为主要依据,<1者用椎管内麻醉;>1者选全身麻醉。

  • 标签: 输卵管妊娠 手术治疗 麻醉方法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二次剖宫产产妇的切口选择。方法选取80例二次剖宫产产妇按照初次剖宫产切口形态分为观察组(40例)和参考组(40例),观察组行纵切口,参考组行横切口,分析两组产妇手术情况及术后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盆腹腔粘连、并发症发生率均少于参考组(P<0.05),手术时间无差异(P>0.05)。结论在二次剖宫产产妇切口选择中采取腹壁纵切口,可明显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二次剖宫产产妇 切口选择 纵切口 横切口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的剖宫产手术切口对患者术后感染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120例剖宫产孕妇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将孕妇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三角针丝线间断褥式缝合法,观察组采用4-0Holycom皮因连续美容缝合法。对比分析两组孕妇切口缝合时间、住院时间、伤口愈合情况及满意度。结果两组孕妇切口缝合时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伤口I级愈合率、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4-0Holycom皮内连续美容缝合法能有效促进剖宫产孕妇切口愈合,提高孕妇满意率。

  • 标签: 剖宫产 手术切口 术后愈合
  • 简介:摘要目的对不同部位肿瘤对胃癌手术方式的选择的分析。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对我院2007年5月至2012年10月收治的40例胃癌患者进行随访调查,资料研究,并对这些患者的术中和术后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我院对30例患者进行了随访发现在术后出现并发症的有5例,死亡1例,在患者术后的1年、3年、5年的生存率分别是82%,46%,25%。结论根据肿瘤发生位置的不同,科学的选择胃癌手术方式是提高胃癌患者和手术成功率的重要因素。

  • 标签: 肿瘤部位 胃癌 手术方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实施DR胸部摄影过程中,选择Kv对辐射剂量以及图像质量二者产生的影像,以确定最优的摄影条件。方法选择AEC模式(自动关曝光控制模式),设定的管电压初始值为50千伏,之后每递增10千伏完成一次曝光,一直达到150千伏。完成每次曝光后,对体模的入射剂量进行有效控制,并且将获得的图像向PACS进行传递,通过质控小组成员完成显示器上方测试卡图像的处理,仔细阅读后进行评分。结果在显示器上,均能够有效阅读全部的测试卡图像。实施DR胸部摄影的过程中,自50千伏-110千伏,放射剂量表现为下降的情况;从110千伏-150千伏,放射剂量没有显著的变化,对此确定110千伏为最优的摄影条件。结论在实施DR胸部摄片的过程中,110千伏为最优的摄影条件。

  • 标签: DR胸部摄影 Kv 最优摄影条件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膈疝的影像学检查特征,探讨其在临床治疗中的价值。方法对17例膈疝患者进行相关影像检查,分析对比患者的临床及造影检查资料。结果17例患者影像表现各异,其中食道裂孔疝11例,2例食道裂孔疝同时伴有胃扭转,胸腹膜裂孔疝4例,创伤性膈疝2例。结论正确分析膈疝的影像表现,对临床确定合理诊疗具有重要价值。

  • 标签: 膈疝 影像检查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分析农村已婚人群避孕节育知情选择认知与需求情况。方法选择专题小组访谈定性研究方法进行调查、分析。结果多数农村已婚人群了解避孕节育知情选择,也支持开展避孕知情选择。结论避孕节育宣传知情选择在农村地区基本可被接受,有可行性。

  • 标签: 农村人口 已婚人群 避孕节育 知情 认知 需求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特殊医疗环境条件下小腿前外侧和前内侧入路治疗胫骨干骨折对切口愈合的影响。方法2012年10月—2013年12月于尼日尔共和国津德尔国立医院骨科收治的31例胫骨干骨折行切开复位,普通加压接骨钢板内固定,其中22例取前外侧切口,9例取前内侧切口。结果取前外侧切口的22例患者有5例切口坏死,感染,经临床换药,切口均愈合,无钢板外露。取前内侧切口的9例患者有3例切口坏死,感染,钢板外露,经临床换药,切口长期不愈,钢板长时间外露,在骨折未愈合情况下被迫取出钢板,行清创缝合后再经较长时间换药,切口2期愈合。结论在特殊医疗环境条件下,对于需行切开复位普通加压接骨钢板内固定的胫骨干骨折的患者,在满足有效固定的条件下,最好选择前外侧切口。

  • 标签: 胫骨干骨折 切口 钢板 援非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股骨粗隆间骨折不同术式治疗的方法及适应症的选择。方法回顾我院45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临床资料,采用Evans分型,并分别使用动力髋螺钉(DHS)、Gamma钉、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3种方式治疗,并对其疗效进行评定。结果45例患者按Evans分类Ia型6例,Ib型7例,Ic型13例,Id型11例,Ⅱ型8例。随访时间6~33(平均20.9)个月,髋关节功能采用Harris法评分。评定结果骨折愈合良好、内固定使用正确可靠、髋关节功能完全或基本恢复正常者为优,本组14例(31%);骨折愈合良好、内固定使用正确、术后髋关节活动轻度受限,不影响正常生活者为良,共25例(56%);骨折愈合畸形,内固定使用正确但不可靠,髋关节活动受限或疼痛者为一般,本组有4例(9%)。骨折愈合畸形,内固定使用不当,髋关节活动受限或疼痛明显者为差,其占2例(4%),本组优良率为86.6%。结论骨折分型准确,手术适应症选择得当,内固定物的合理使用及正规的手术操作是获得良好结果的关键。

  • 标签: 股骨粗隆问骨折 内固定 动力髋螺钉 Gamma钉 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农村已婚育龄妇女避孕方式选择和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000名农村已婚育龄妇女避孕方式选择及影响方式选择的相关因素。结果1000名妇女中,采取相应避孕措施为894例,避孕率是89.4%。IUD选择率较高,其次依次为绝育手术、避孕套。避孕方式的选择与妇女年龄、文化程度、工作状况、产次、人工流产史和经济状况等有关。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作为农村计划生育的相关工作者,必须对妇女年龄、文化程度、工作状况、产次、人工流产史和经济状况等进行全面了解,辅助其选择合适的避孕方式。

  • 标签: 农村已婚育龄 避孕选择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对老年性股骨颈骨折手术治疗方法和效果进行深入研究分析。方法从2011年7月至2012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股骨颈骨折患者20例,采用Garden进行分类,共有四种I型患者3例,II型患者5例,III型患者4例,IV类患者8例。结果在本院的所有患者都可以获得最低五年的随访治疗。通过老年髋部骨折功能恢复量表(FRS)优类患者7例,良类患者6例,可类患者6例,差类患者1例,经统计,优良率高达95%。结论股骨颈骨折患者要根据病人本身病症,从而进行分型选择方法进行治疗。另外,医院医护人员还要结合多方面因素综合考虑对手术患者进行选择较理想半髋关节置换术或空芯螺钉内固定术,在术后要尽早进行活动,以避免术后出现压疮、坠积性肺炎等并发症致死。

  • 标签: 股骨颈骨折 老年性 手术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主要分析肝胆管结石病的临床类型及如何选择相应的手术方式进行治疗。方法选取2011年9月到2013年1月于本院就诊的肝胆管结石病患者共120例,比较同种类型不同的治疗方法在手术并发症、结石清除率方面的差异。结果经研究得出I型中采用BDE+HJS、HT+BDE的次数较高,同时HT联合BDE消除结石的几率为100%,Ⅱ型中采用HT+BDE、HT+HJS治疗患者的次数及消除率较高;Ⅲa型中采用BDE、BDE+HJS的次数较高,同时其他清除结石的几率均为100%,HT分别于多种方式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医疗中,肝胆管结石病患者的治疗应该依据不同的临床类型合理选择相应的手术方式。

  • 标签: 肝胆管结石病 手术方式 临床分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椎体成形手术方式对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自2011年1月至2014年6月,我院共收治50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随机分为PVP组,PKP组及手法复位PVP组,三组采用不同椎体成形手术方式,观察记录三组患者的手术时间、耐受情况,并对三组术前、术后的VAS评分和JOA评分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三组手术时间和耐受率从低至高均依次为PVP组、PKP组以及手法复位PVP组,三组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组治疗前后比较中,治疗后评分均比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结论PVP和PVK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操作简单,创伤较小,术前应根据患者的病情进展和体质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以提高手术效果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 标签: 胸腰椎骨折 椎体成形术 微创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首次剖宫产手术切口对产妇二次剖宫产手术的影响方法分析行二次剖宫产产妇40例,根据首次剖宫产腹壁切口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为纵切口组20例,对照组为横切口组20例,比较两组在二次手术的手术时间、胎儿娩出时间、出血量及腹腔粘连程度的比较。结果纵切口组在手术时间、胎儿娩出时间及出血量低于横切口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粘连发生率均为100%,但横切口组粘连程度高于纵切口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慎重选择手术方式,首次选择纵切口在二次剖宫产上优于横切口。

  • 标签: 纵切口 横切口 二次剖宫产 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