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5
29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综述了最近国内外对脊髓损伤病人的护理特点和护理需求,并从运动的特殊角度出发,从饮食主要是合理饮食和计划;治疗方案心理干预和生理治疗相结合等方面介绍了脊髓损伤运动的护理需求。

  • 标签: 脊髓损伤运动员 合理饮食 康复护理
  • 简介:摘要动作稳定性是射击心理选材的重要指标,本研究查阅国内射击运动心理选材的相关文献,分析研究现状。

  • 标签: 射击运动员 心理选材 动作稳定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腰肌损伤的运动接受推拿手法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2月到2015年5月期间我队的腰肌损伤运动10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进行常规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推拿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对照组的合格率为70%,明显低于观察组的96%,两组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推拿疗法治疗运动的腰肌损伤取得了很好的临床效果,既能有效止痛,又能显著改善腰部的活动能力,可作为治疗腰肌损伤运动的有效疗法,值得大力推广应用。

  • 标签: 腰肌损伤 运动员 推拿疗法
  • 简介:摘要目的判断两组胃肠激素分泌情况及免疫功能改变结果。方法本次研究时间为15天,研究组在15天内进行高强度运动训练;对照组人群进行正常的工作生活以及学习行为,未进行高强度运动。观察并记录两组人群不同时间的胃肠激素及细胞免疫功能检测结果。结果研究组中长跑运动第十五天MTL、VIP、SS含量,CD3+、CD4+、CD4+/CD8+以及NK细胞检测结果与对照组人员有明显差异,对比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中长跑运动进行训练或比赛时,根据其自身特点进行适当的心理或生理干预,从而有效减少运动对机体胃肠激素以及免疫功能的影响。

  • 标签: 中长跑运动员 胃肠激素 免疫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体外冲击波配合运动康复训练治疗运动跟痛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0例跟痛症运动患者随机分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0例。治疗组采用体外冲击波配合运动康复训练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手法、物理治疗方式。分析两组治疗结果。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且复发率低。结论体外冲击波配合运动康复训练治疗运动跟痛症优于常规手法、物理治疗。

  • 标签: 体外冲击波 运动康复训练 跟痛症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火针配合电针治疗25例体操运动跟腱末端病,探讨体操运动跟腱末端病的最佳治疗方案和效果。方法实验对象受伤部位给予火针配合电针治疗每日20分钟,2周为一个疗程。结论25例运动总有效率96%,效果满意。

  • 标签: 体操运动员 跟腱末端病 火针 电针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国家男女篮球队,男女篮青年篮球队所有运动膝关节伤病原因的调查分析,揭示国家篮球运动膝关节损伤的内在机制,制定科学合理的预防措施,以保障国家男女篮备战2016年奥运工作的顺利进行。方法通过我院4年对国家男女篮91名男女运动伤病的调查分析,找到膝关节慢性损伤的原因,并提供了可行的、科学合理的预防措施。结果91名运动有83人发生过伤病,占总人数的91.2%,其中膝关节慢性损伤的人数占伤病的51.8%,是全身伤病发生率最高的部位。结论膝关节慢性损伤主要与其运动生物力学特点、运动性疲劳以及运动选材有关,科学合理的训练与选材能有效减少篮球运动膝关节损伤。

  • 标签: 篮球 运动损伤 膝关节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40岁以下年轻妇女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特点,达到预防及早期诊断、合理治疗的目的。方法对21例40岁以下的患有子宫内膜癌的年轻女性患者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21例患者经过手术治疗,经过随访得知全都健在。结论年龄在40岁以下的患有子宫内膜癌的年轻女性会出现多囊卵巢综合症、月经不调、不孕不育等症状,这些症状均为高危险因素,以手术治疗为主,预后比老年者好。年轻妇女出现高危险因素应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

  • 标签: 年轻妇女 子宫内膜癌 临床特点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已婚未育妇女子宫肌瘤患者进行临床分析,总结临床处理的最佳方式。方法对2008年3月至2013年9月期间门诊及产科住院的180例患者子宫肌瘤的妇女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孕前未行肌瘤剔除术为观察组,行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为对照组Ⅰ。另外妊娠90例未患子宫肌瘤已婚妇女对照组Ⅱ。追踪其妊娠结局及分娩期情况,比较三组妊娠并发症与分娩结局。结果观察组先兆流产、胎膜早破的发生率分别为15.6%、13.3%,均明显高于对照组Ⅰ的4.4%、3.3%,对照组Ⅱ3.3%、2.2%;观察组剖宫产率为80%,对照组Ⅰ为76.7%,对照组Ⅱ为36.7%,观察组与对照组Ⅱ比较及平均术中失血量、平均手术时间观察组与二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已婚未育妇女在孕前发现子宫肌瘤严重时可导致一定的不良影响,若在发现子宫肌瘤时及时采取剔除术可大大减少不良影响。

  • 标签: 子宫肌瘤 妊娠 子宫肌瘤剔除术 剖宫产
  • 简介:摘要目的掌握开江县农村已婚妇女子宫肌瘤患病情况,给防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开江县20个乡镇农村已婚妇女11798人子宫肌瘤普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全县子宫肌瘤患病率为1.09%,边远山区患病率显著高于平坝地区(P<0.01),25岁年龄组患病率开始升高,45岁年龄组达高峰,以后随年龄增长而逐渐降低(P<0.01),高中、中专患病率显著高于文盲和大学文化(P<0.01),生育史1次和4次以上患病率较高(P<0.05),有人流史患病率高于无人流史(P<0.05)。结论边远山区、40~50岁、高中和中专、有人流史者的人群是开江县农村已婚妇女子宫肌瘤防治的重点对象。

  • 标签: 子宫肌瘤 患病率 调查
  • 简介:摘要于志强教授在临床工作中,对痤疮有很多研究,通过经络辩证,认为是肝经火热,移于肺胃,上蒸颜面,而形成痤疮,提出“从肝论治”,并自拟“痤疮合剂”应用于临床取得很好疗效。

  • 标签: 于志强从肝论治痤疮名老中医经验中医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激素治疗对绝经妇女子宫肌瘤发生及生长的影响进行研究。方法抽取2012年3月至2013年4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44例子宫肌瘤合并绝经妇女,采取激素治疗,分析在治疗前、治疗4个月后、8个月后及25个月后的肿瘤大小和子宫内膜厚度。结果这44例患者通过治疗后,治疗前、治疗4个月后、8个月后、25个月后的肿瘤大小和子宫内膜厚度相比并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采取激素治疗,并不能加快绝经妇女子宫肌瘤的发生及生长。

  • 标签: 绝经 子宫肌瘤 激素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龄高血压妇女子宫脱垂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方法对46例患者关键的护理措施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6例患者全部治愈出院,无1例并发症的发生。结论加强对高龄高血压妇女子宫脱垂围手术期的护理,可提高手术的治疗效果,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高齡妇女 子宫脱垂 高血压 围术期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分析总结我院诊治的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具体资料,从而提高我院对该病早期诊断及术后治疗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将2009年至2014年间在我院就诊的150例患者,按照年龄分组为A组和B组。通过手术-病理分级、病理类型、细胞分化、肌层浸润深度等方面对两组进行归纳统计分析。结果A组与B组在病理分期及类型方面无统计学差异,在细胞分化和肌层浸润方面,两组存在统计学差异且A组情况要优于B组。结论年轻妇女在子宫内膜癌上具有一定的特征性,若在诊治过程中,加以注意,将有助于患者的早期诊断与治疗。

  • 标签: 子宫内膜癌 临床特点 诊断
  • 简介:摘要自古以来医学就是为了研究保护人体所受的疾病和创伤,而骨科在医学史源远流长。运动骨科运动医学是医学中骨科学的一个分支,主要采用手术或者其他方法恢复人类筋骨损伤,增强机体的恢复能力。近年来骨科运动医学又有新的发展,关节镜微创技术的发展大大推动了医学界对于骨科运动医学的研究,本文则是对骨科运动医学和常见运动创伤进行介绍,并且紧要分析运动创伤在骨科运动医学中的治疗方法。

  • 标签: 骨科运动医学 运功创伤 个体化康复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应用运动疗法对偏瘫患者步行能力的影响;并对患肢运动功能恢复的有效性进行评估。方法对186例中枢性瘫痪患者,应用运动疗法,根据Brunnshrom偏瘫运动功能恢复阶段及Holden步行功能量表中评定的不同性质和程度等分级情况,进行肌力训练,控制痉挛及异常模式,改善步态等相应的康复训练措施。结果治疗前及治疗后4周,偏瘫患者的运动及步行能力有显著差异。不同程度的可步行人数从32例(17.20%)增加到171例(91.94%),其疗效显著。结论将运动疗法有效应用于中枢性瘫痪的康复治疗中,结合认知心理知识,将康复行为建立在患者主动参与的基础上,具有明显改善下肢运动功能障碍,促进步行能力及平衡功能,提高生存质量,降低残疾率等优势。

  • 标签: 运动疗法 中枢性瘫痪 步行能力 生活质量 主动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运动想象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促分离运动的作用。方法选择我院100例接受康复治疗的脑卒中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康复运动方案进行康复训练,观察组则在对照组常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增加运动想象训练。治疗前和治疗后8周别利用简式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评价量表(FMA-U)对患者上肢运动功能进行评分,治疗后8周按照Brunnstrom量表对患者上肢进行Brunnstrom分期评定,以治疗后上肢运动功能的改善和上肢BrunnstromⅣ~Ⅺ期的例数来评价两组患者分离运动的恢复情况。结论运动想象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期促分离运动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脑卒中 偏瘫 运动想象训练
  • 简介:摘要目的宫颈癌的筛查是国家出台实施的一项重大公共卫生服务工程。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我院对9000名20-60岁妇女进行宫颈癌的筛查,方法对有性生活的青年女性、育龄期女性及绝经前后自愿要求检查的女性,常规进行妇科检查,宫颈刮片或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查,发现异常或肉眼异常者行宫颈活检或利普刀锥切病检。结果发现宫颈癌前病变CNIⅠ2例,CINⅠ-Ⅱ2例,CNIⅡ1例,CNIⅢ、宫颈原位癌6例,宫颈癌Ⅰa1期2例,Ⅰb2期2例,晚期宫颈癌Ⅱb期以上3例。宫颈癌前病变及宫颈癌Ⅰb2期以前的病人,除有一例宫颈原位癌病员不愿手术未作手术外,均手术治愈。结论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是预防和控制宫颈癌,降低死亡率的最有效措施。

  • 标签: 宫颈癌 筛查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运动疗法联合肢体智能反馈训练系统对脑梗死患者下肢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急性脑梗死患者80例,按随机数字表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治疗组是在常规药物治疗与康复训练的基础上再给予运动疗法和肢体智能反馈训练系统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配合康复训练及运动疗法。各组分别进行康复前(开始前1天)和康复后(第30天)两次评价。肢体运动功能采用简式(Fugl-Meyer,FM)评分法进行评价、并进行功能性步行能力分级(FAC),ADL采用巴氏指数(Barthelindex,BI)评分法评价。结果治疗组患者的肢体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在治疗后得到显著改善,其FM、FAC和BI评分治疗前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治疗组与对照组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运动疗法结合肢体智能反馈训练系统治疗脑梗死患者下肢运动功能障碍可能更加有效,可进一步提高患者生活自理能力,缩短病程,使患者尽早回归家庭,回归社会。

  • 标签: 脑梗死 运动疗法 肢体智能反馈训练系统 下肢运动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