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大肠杆菌是一种自然界中分布极为广泛的一种细菌,同时也是在人类以及动物的肠道中的正常菌群。在正常条件下,大肠杆菌通常不致病,同时能够起到抑制住肠道中病原体以及其他致病菌繁殖的作用。但是对于大量的大肠杆菌而言,会成为致病菌,并且引起人类以及动物腹泻。在这样的情况下,一种对于细菌检测的技术显得极为重要。文章讨论了结合纳米技术的细菌检测分子生物传感的实现方法。

  • 标签: 纳米技术 细菌检测 分子生物传感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研究微型接骨板在掌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中的应用,合理选择治疗方法,提高手术治疗效果。方法笔者自2008年7月-2014年2月对32例33处掌骨骨折患者采用切开复位金属钛板内固定术。结果通过对患者进行随访9~12月,所有骨折均获得骨性愈合,无内固定物松动、断裂、金属过敏反应等发生。患者掌指关节屈伸活动正常。手部功能按TAM标准评分,均达到优良效果。结论切开复位金属微型接骨板内固定治疗掌骨骨折,术后进行早期被动功能锻炼,手部功能恢复良好,能够达到满意治疗效果。是治疗掌骨骨折的一种较好方法。

  • 标签: ?切开复位 金属微型接骨板板 掌骨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随机分组研究,比较结果来探讨传统口外弓加强支抗与微型种植体支抗技术分别用于口腔正畸治疗的临床效果差异。方法选择我院口腔正畸科收治的46例接受口腔正畸治疗的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3例,观察组患者采用微型种植体支抗治疗,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方式为口外弓加强支抗治疗,矫治结束后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上中切牙倾斜角差、上中切牙凸距差及磨牙位移的变化情况及软组织水肿,口腔炎症,口腔不适感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经矫治后上中切牙倾斜角差、上中切牙凸距差分别为(24.56±4.68)°、(4.14±1.25)mm,均明显大于对照组的(14.57±3.65)°、(2.31±1.01)mm,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0.778,t2=7.291,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磨牙位移为(3.68±0.23)mm,明显小于对照组的(4.42±0.35)mm,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仅1例,对照组患者治疗后出现不良反应5例,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比较,观察组要低于对照组,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248,P<0.05)。结论微型种植体支抗在口腔正畸治疗中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不良反应少,操作简便、效果稳定,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微型种植体 口腔正畸 口外弓加强 支抗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微型种植体支抗在口腔正畸的临床效果,并对结果分析研究。方法抽取接受治疗的80例患者。按照随机分配的原则将8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40例以及对照组40例,观察组患者将接受微型种植体支抗治疗,对照组患者将接受非微型种植体支抗治疗。结合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在临床的表现以及治疗的临床效果,对比两组患者的情况,并进行分析和研究。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上中切牙的切角大于对照组的患者并且切牙的凸距差,相对于对照组患者要高得多,而且磨牙移位情况相对对照组患者要好得多。接受微型种植体支抗治疗的患者临床表现相对于接受非微型种植体支抗治疗的患者较为稳定,患者情况良好,没有恶劣情况发生。结论运用微型种植体支抗在口腔正畸方面临床效果较为优秀,而且在治疗过程中简单可靠,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 标签: 微型种植体支抗 口腔正畸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在口腔正畸治疗患者中采用微型种植体支抗,观察分析其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近两年门诊收治的38例接受口腔正畸治疗的患者,按随机分组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19例,治疗组患者采用微型种植体支抗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的支抗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适应症要明显少于对照组;磨牙位移减少、上中切牙倾角及凸距的减少量治疗组要明显大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显著性(P<0.05)。结论在口腔正畸治疗患者中采用微型种植体支抗治疗能够收到显著的效果,在治疗的过程中患者的不适应症少,与非微型种植体比较具有明显的优越性,患者易接受,在临床有推广使用价值。

  • 标签: 口腔正畸治疗 微型种植体 支抗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儿疝气采用传统手术治疗与微型腹腔镜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来我院行手术治疗的小儿疝气患者100例,将患儿按照手术方式进行分组,分为传统组与腹腔镜组,每组各50例患儿。传统组患儿行传统手术进行治疗,腹腔镜组患儿行微型腹腔镜手术进行治疗。结果腹腔镜组患儿与传统组患儿相比,其手术时间、手术切口、住院时间、自主活动时间以及术中发现隐形疝等情况均具有显著的临床优势(P<0.05)。腹腔镜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为12.0%,显著低于传统组的28.0%,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与传统手术相比,微型腹腔镜手术治疗小儿疝气能取得更加理想的疗效,且降低了二次手术风险。

  • 标签: 小儿疝气 传统手术 微型腹腔镜手术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分析微型钢板内固定和克氏针内固定治疗掌、指骨骨折的疗效,指导临床治疗。方法随机选取2010年6月到2013年9月期间收治的掌、指骨闭合骨折患者41例(63处),其中,进行克氏针固定的有22例(36处),进行微型钢板固定的有19例(27处),以TAFS评分评价术后掌指及指间关节功能,并考虑术后感染、骨折愈合时间因素。结果所有病例均为骨性愈合;微型钢板组TAFS评分,优良率74.1%,克氏针固定组优良率为55.6%;两者术后感染率无明显差异;根据术后复查X片来计算骨折愈合时间,微型钢板内固定组骨折平均愈合时间6周,克氏针内固定组骨折平均愈合时间为8周,前者病例骨折愈合时间优于后者,两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型钢板治疗掌、指骨骨折在术后关节功能恢复、骨折愈合时间方面,较之克氏针固定有明显优势,两者在术后感染率上无明显差异。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婴幼儿质性便秘病因与对策。方法2012年6月至2014年6月,结合随访与最终医院检验、检查、手术结果,随机选取广州市部分医疗社区最终确定为质性便秘的120例婴幼儿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3例(52.5%)为先天性巨结肠,49例(40.8%)为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3例(2.5%)为乙状结肠冗长,2例(1.7%)为肠神经元发育不良症,2例(1.7%)为骶尾部肿物,1例(0.8%)为隐性脊柱裂。结论先天性巨结肠与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为婴幼儿质性便秘的主要病因,多数需要手术治疗。此外,还需要排除引起婴幼儿质性便秘的其他病因。

  • 标签: 婴幼儿 器质性便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环抱内固定治疗肋骨骨折的护理方法。方法分析环抱内固定治疗肋骨骨折的护理。结果本组20例肋骨骨折环抱内固定的患者,通过精心的护理患者疼痛减轻、术后无并发症及无胸廓畸形,均治愈出院。结论通过对肋骨骨折环抱内固定术患者实施有效的护理,最大程度的减轻患者的疼痛,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 标签: 肋骨骨折 环抱器内固定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DR平板探测的日常维护方法,提高DR平板探测的日常维护水平;方法按照DR平板探测的使用要求,调节机房湿度与温度,对DR平板探测进行清洁、防震、校准等维护;结果经过对DR平板探测进行日常维护,提高了DR平板探测的稳定性和可靠性,降低了设备的维修成本,研究期间未出现明显的设备故障,保证了DR系统的正常运行;结论DR平板探测的日常维护,不但能够为患者提供高质量的检查图像,提高检查水平,同时还能降低DR系统的故障发生率,延长DR平板探测的使用寿命。

  • 标签: DR平板探测器 日常维护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宫内节育异位临床特征及处理方法。方法对3例宫内节育异位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内容包括发生原因、预防及处理方法等。结果宫内节育异位的主要原因为技术不熟练或用力过猛(误使探针或上环损伤子宫,把节育放到宫外)。结论临床医生应准确掌握宫内节育异位发生原因,在操作过程中尽量避免因操作失误所致宫内节育异位情况,工作中不断提高自身业务水平,保障患者生活质量及生命安全。

  • 标签: 宫内节育器 异位 临床特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脏临时起搏适用于严重缓慢心律失常急需起搏救治病人的临床效果及护理经验。方法术前护理心理护理、常规护理、制定好一系列的应急预案。术中护理建立静脉通路,做好锁骨下静脉穿刺及术中配合,备监护仪器随时抢救。术后护理预防电极移位、重视生活护理、及时排除故障。结果76例临时起搏患者获得成功,术中、术后无并发症发生,术后恢复良好后安全出院。结论安置临时起搏是紧急处理严重心动过缓和某些心动过速的可靠方法。在临时起搏的安置使用过程中,做好护理工作为临床抢救患者生命起到非常重要的意义。

  • 标签: 临时起搏器 心理护理 护理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注射针头内固定治疗各种手指末节骨折的效果及处理方法。对55例60手指末节指骨骨折患者使用注射针头由远端顺行穿入骨折的末节指骨进行内固定治疗。结果术后随访6月~2年55指功能恢复及外观良好,3指远节指间关节僵硬,2指指甲不平整。结论注射针头治疗手指末节指骨骨折疗效确切、方法简单、取材方便,不失为手指末节骨折治疗之好方法。

  • 标签: 末节指骨 骨折 注射器针头 内固定
  • 简介:摘要目的提高环氧乙烷灭菌的工作效率,更好的完成临床手术器械的灭菌。方法对导致灭菌发生故障,不能正常工作的原因进行分析,与处理。结果共统计灭菌228次,222次顺利完成,占97.4%,灭菌循环终止1次,报警代码5次,发生故障率为2.63%。经处理后,灭菌循环均顺利完成灭菌。结论本次通过合理分析找出存在的原因,消除隐患,使灭菌正常工作达到灭菌要求。

  • 标签: 环氧乙烷灭菌器 常见故障
  • 简介:摘要通过护理三腔起搏病人,了解三腔起搏的治疗用作及治疗意义,熟悉三腔起搏患者术前准备及护理,术后一般护理、心电监护、预防起搏脱落、伤口护理、出院指导,总结三腔起搏治疗效果,阐述护理体会。

  • 标签: 心力衰竭 三腔起搏器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改良式上颌合垫矫治在阻断性矫治乳前牙反(牙合)的临床疗效。方法把54例乳前牙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27例。改良组采用改良式上颌合垫矫治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上颌合垫矫治进行治疗,并比较二者的临床效果。结果矫治完成后,乳前牙反(牙合)解除,上牙唇倾度增加,软组织凹面型改善;且改良组的患者在下颌后退、下牙内收以及软组织侧貌改善更为显著(P<0.05)。结论两种合垫矫治均能阻断性矫治乳前牙反(牙合)。改良式矫治器具有机械性及功能性的矫治作用,可有效阻断错合畸形的进一步发展。

  • 标签: 上颌合垫矫治器 乳前牙反(牙合) 阻断性矫治 固定义齿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Ulrich高压注射在磁共振增强中的应用体会,探讨其在磁共振检查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3年1月—2014年1月行MRI增强检查的患者3539例,其中男1841例,女1698例,年龄8-86岁。因静脉留置针易于操作和固定1,故受检者均采用20-22G密闭式留置针行手臂静脉穿刺,随机分为两组,其中A组2159例采用德国UlrichMississippi(XD2000)造影剂注射,注射模式生理盐水-对比剂—生理盐水。B组1380例采用老式双筒高压注射,注射模式对比剂—生理盐水。两组都根据检查部位及病人体重,设置流速、流量、剂量及注射时间。结果A组2例因留置针塑料卡未打开,高压注射停止注射,打开卡关后继续注射,2例少量生理盐水外渗,高压注射停止注射,重新穿刺后再注射,都获得了满意图像。B组有5例药液外渗,3例留置针塑料卡未打开,注射时留置针针头破裂,重新注射后顺利完成检查,图像满意。结论Ulrich高压注射能精确的调节造影剂的注射速度、注射剂量,灵敏度高,准备时间短,排气快,优化了工作流程,减少了病人等候时间,减少药液用量,减少病人的费用。因此熟练掌握Ulrich高压注射器使用性能、操作技巧和各项护理,能提高影像质量,增加病变诊断率。同时也提高工作效率。

  • 标签: 高压注射器 磁共振 增强检查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药物流产在带宫内早孕中运用的有效性和可行性。方法1.观察对象2007年1月-2014年12月8年间来我站药物流产的健康育龄妇女随机选择46例,为对照组。带妊娠早孕药物流产的育龄妇女46例为观察组,观察组对象均符合以下条件条件(1)B超检查为有尾丝的宫内节育下移,下移的节育上缘距孕囊下缘≥1.0cm。(2)妇科检查宫颈口处均可见节育尾丝。两组对象均停经≤49天,B超检查确诊为宫内早孕,且孕囊直径≤2.0cm;无异常阴道出血等先兆流产表现;既往月经规律,近三个月内未曾服用任何甾体类药物。妇科检查无滴虫、霉菌,血常规检查正常。2.用药方法两组对象的服药方法相同,即米非司酮上午8点50mg口服,晚上8点25mg口服,共两天。第3天上午8点到我站空腹顿服米索前列醇0.6mg(3片).观察组在服用米索前列醇后即在B超指示下,按手术常规用取环取出已下移的宫内节育,未影响宫内的孕囊结构,留站观察6小时,记录阴道出血量、孕囊排出等情况。3.观察内容观察两组对象的阴道出血时间、大于月经量的出血天数、转经时间、刮宫率和完全流产率。结果节育下移带宫内妊娠后行药物流产的对象,其阴道出血时间、大于月经量的出血天数、转经时间、刮宫率和完全流产率与对照组相比,均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节育下移带宫内妊娠后行药物流产并不降低药物流产的成功率,药物流产的副作用也未增加。对节育下移带妊娠育龄妇女,要求药物流产,无其它禁忌症的可行药物流产。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Amplatzer封堵介入治疗小儿房间隔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于2011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100例小儿房间隔缺损患者的病历资料,所有患者均实施Amplatzer封堵介入治疗。结果100例患儿均一次封堵成功,术后1d常规超声心动图检查,无残余分流现象。尿常规检查无血尿、无溶血现象。随访1~12个月,无封堵移位发生,术后患儿肺动脉压正常,右房不同程度缩小,患儿左房不同程度增大。心电图复查,无一例异位心律失常者。T波降低有10例患儿,无血管并发症发生。结论小儿房间隔缺损实施Amplatzer封堵介入治疗,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避免手术并发症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Amplatzer封堵器 介入治疗 小儿房间隔缺损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气管插管固定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对我科2012年5月至2014年10月施行经口气管插管的180例患者进行随机分组,A组采用传统经口气管插管固定法;B组采用经口器官插管固定法,比较两组患者插管后7天内在固定效果、口腔情况、口腔护理耗时方面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一般资料的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所有病人均获得随访,随访率100%。A组患者7天内气管插管移位发生率为10.20%,明显低于B组的63.4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A组患者7天内口腔并发症的发生率为22.45%,明显低于B组的69.5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A组患者进行口腔护理操耗时达到1级的概率为83.67%明显高于B组的60.9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经口气管插管固定操作简单,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经口气管插管 固定器 固定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