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CAG方案对急性白血治疗的疗效。方法对12例急性白血住院患者,采用阿糖胞苷和阿克拉霉素联合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CAG)方案治疗,随访其疗效。结果CAG方案对急性白血的总有效率为75%,完全缓解(CR)率50%,部分缓解(PR)率25%,达CR者中中位生存期和无病生存期为13个月和8个月,PR和未缓解(NR)者中中位生存期分别为6个月和4个月。主要毒副作用是骨髓抑制,其他非血液学毒性表现轻微。结论CAG方案对急性白血患者有积极的治疗作用,副作用少,值得推广。

  • 标签: 白血病 髓系 急性 药物疗法 CAG
  • 简介:摘要白血无论对患者生理还是心理都有负面影响,其中复发难治性急性白血是主要的治疗难题。本文阐述了复发难治性急性白血治疗现状,根据临床医学的相应研究,针对找出治疗措施。

  • 标签: 复发难治性急性髓系白血病 治疗现状 临床
  •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染色体核型和荧光原位杂交法(FISH)检测老年急性白血(AML)的染色体核型及重排情况。方法选取301例老年急性白血患者为本次实验对象,均进行细胞形态学分析和染色体核型分析,部分进行FISH检测。结果301例患者中,≥61岁患者复杂核型和单体核型均显著高于40~60岁,分别为复杂核型(17.92%vs5.47%),差异显著(P<0.01),单体型核型(14.45%vs3.91%),差异显著(P<0.01)。10例染色体核型正常而FISH检测到异常信号。结论急性白血患者不同年龄组复杂核型和单体核型的发生率存在明显差异,分布特点与日后诊疗工作具有指导意义。

  • 标签: 急性髓性白血病 染色体核型 荧光原位杂交
  • 简介:摘要表观遗传学修饰会在不改变DNA序列的基础上影响基因表达。DNA甲基化和组蛋白修饰是两种最重要的表观遗传学修饰途径。表观遗传学修饰发生异常是许多癌症重要的发病机理,其中包括急性细胞白血(AML)。尽管对AML致病机理的研究已有重大进展,但是其治疗方法仍有很大的局限性。研究表明DNA甲基化和组蛋白甲基化或乙酰化的异常在AML的发展中发挥关键作用。目前,还没有治疗AML的表观遗传修饰药物上市,但是有两个DNA甲基转移酶抑制剂(阿扎胞苷和地西他滨)已经用于临床。在所有AML的表观遗传学修饰的研究中,组蛋白去乙酰化抑制剂是研究得最深入的,其他的药物如组蛋白甲基化抑制剂、组蛋白去甲基化抑制剂、突变的异柠檬酸脱氢酶抑制剂等还处于早期临床评价阶段。

  • 标签: 急性髓细胞白血病 表观遗传修饰 DNA甲基化 组蛋白修饰
  • 简介:摘要本研究对1例诊断AML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其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即AML合并HLH表现为原发病缓解后不明原因高热,抗炎治疗无效,若诊断为HLH,预后凶险,需行化疗或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

  • 标签: 急性髓系白血病 噬血细胞综合征 临床特点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探讨三氧化二砷联合FLAG方案治疗复发急性白血的临床效果,总结其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08年10月至2010年10月16例复发急性白血的临床病历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均采取三氧化二砷联合FLAG方案治疗,观察分析其治疗效果,对比治疗前后患者骨髓中的膜转运蛋白P-糖蛋白(P-gp)与LSC的阳性细胞数目的变化,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后显效7例,有效4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68.8%;所有患者皆出现IV度骨髓抑制,血小板的最低中位数为6.0×109/L,白细胞的最低中位数为0.3×109/L,中性粒细胞缺乏的平均持续时间在16.4±2.1天,出现重度感染9例,经及时给予支持治疗与抗感染治疗后好转,不良反应10例,均能继续完成治疗,无死亡案例;治疗后骨髓中的P-gp与LSC的阳性细胞数目显著降低(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三氧化二砷联合FLAG方案治疗复发急性白血的临床效果确切,能有效延缓复发,延长患者的生命间,有一定的毒副作用,但对于复发难治急性白血是相对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三氧化二砷 FLAG方案 复发急性髓性白血病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伴3q异常的急性细胞白血的临床特点及表现。方法随机选取我院在2008年2月到2014年2月期间接收的326例急性细胞白血患者,使用R带常规显带技术对这326例患者染色体进行检查。结果其中有16例患者属于伴3q异常的急性细胞白血,该病的检出率为4.9%,对这16例伴3q异常的急性细胞白血进行化疗治疗,治疗效果较差。结论急性细胞白血患者中出现的伴3q异常使得白血的治疗显得更加艰难,而且在3q异常中主要的表现形式为3q21q26。

  • 标签: 3q异常,急性髓性白血病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29例儿童急性白血(AML)(除M3)的临床预后因素。方法研究对象为我院近3年收治的新发AML患儿29例,对所有患儿进行随访并统计疗效,采用Kaplan-Meier方法预测生存期,筛选临床影响预后的高危因素。结果年龄>10岁的患儿2年总体生存率(OS)及无事件生存率(EFS)分别为23.8%±20.3%和17.6%±16.0%,均明显低于非高危患儿(P=0.014、0.032);course1治疗结束后未达CR的患儿两值均为0.00%±0.00%,低于对治疗反应好的患儿(P=0.000、0.008);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术(HSCT)的患儿其2年OS为100%±0.00%,明显高于其他患儿(P=0.037);而与性别、危险度分层无关(P>0.05)。结论本研究组29例患儿中,高年龄、诱导缓解治疗反应差是影响患儿预后的高危因素。

  • 标签: 儿童 急性髓系白血病 预后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地西他滨联合CAG方案治疗老年急性白血(AML)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将我院40例老年急性白血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且观察组中又分为MDS相关及非MDS相关者。对照组行CAG方案治疗,观察组行地西他滨联合CAG方案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相较于非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相关者,观察组中MDS相关老年急性白血患者的总有效率及完全缓解率都明显较高,(P<0.05);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及完全缓解率显著较高,(P<0.05);相较于对照组,化疗期间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中,血小板减少的发生率显著减少,恶心、呕吐、肺部感染、发热均明显增加,(P<0.05)。结论通过地西他滨联合CAG方案进行的治疗干预,老年急性白血患者获得较好的疗效,但是恶心、肺部感染、呕吐等药物不良反应显著增加,高龄患者需慎重使用,一些老人不能耐受。

  • 标签: 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 CAG方案 地西他滨 肺部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不同诱导缓解化疗方案治疗老年急性白血(AML)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5月~2015年5月我院血液科收治的老年AML(非APL)患者32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6例,经患者本人及家属同意,实验组采用CAG方案化疗,对照组采用DA方案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结果实验组患者诱导缓解总有效率62.5%,对照组患者诱导缓解总有效率68.75%。二者诱导缓解总有效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没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Ⅳ级血液学毒性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没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患者2度以上消化道反应和感染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CAG方案治疗老年AML(非APL)患者,临床效果满意,感染发生率低,不良反应少,具有一定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诱导 老年 急性髓系白血病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29例初发儿童急性白血(AML)(除M3)的治疗疗效及评判新方案IDA-FLAG是否安全有效。方法回顾分析AML患儿29例,其中6例患儿采用IDA-FLAG作为诱导治疗方案,其余23例采用经典治疗方案,采用Kaplan-Meier方法预测生存期,统计IDA-FLAG方案的诱导缓解治疗后骨髓抑制期及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预测全部29例患儿2年OS及EFS分别为59.5%±10.8%、45.5%±10.6%。IDA-FLAG组2年OS、EFS分别为83.3%±15.2%、66.7%±19.2%,且于第二次诱导缓解治疗后的血小板恢复时间较经典治疗组相比明显延长(P=0.049),但两组主要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结论本研究组患儿2年OS及EFS分别为59.5%±10.8%、45.5%±10.6%,新方案IDA-FLAG骨髓抑制期虽长,但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未见增加,显示出较好的潜力。

  • 标签: 儿童 急性髓系白血病 IDA-FLAG方案 骨髓抑制期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白血患者化疗治疗中的影响。方法选择2009年1月至2010年5月我院收治的白血患者化疗病例7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76例患者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按化疗护理常规进行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全程护理干预,观察2组的化疗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和患者满意度。结果干预组化疗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1.1%;患者满意度为94.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7%。结论护理干预对降低白血患者化疗不良反应发生和提高患者满意度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化疗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对急性白血化疗期间的护理方法进行分析和探究。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急性白血患者82例及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在白血患者化疗期间,对全部患者进行化疗知识宣传、对静脉进行保护、做好化疗药物不良反应的预防以及相关护理等。结果全部82例患者基本顺利完成化疗周期,其中有1例患者由于家庭条件原因而放弃治疗,有4例患者在化疗之后因感染而死亡。结论在对急性白血患者进行化疗期间的护理,应该选择合理有效的护理方法,选择合理有效的方式能够保证患者在化疗过程中和化疗之后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几率以及降低因化疗而发生感染的几率,从而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增加患者的生存几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急性白血病 化疗周期 护理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白血复发儿童的心理护理方法及效果,以提高急性白血复发儿童的求生欲以及抗病能力。方法选取我院于2013年1月至2015年3月收治的急性白血复发儿童60例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制定并实施心理护理计划。采用医学应对方式问卷和情感状态问卷测定患者护理前后的心理状态。结果护理前后医学应对方式评分和情感状态评分比较具有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心理护理对急性白血复发儿童具有积极的影响,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提高抗病能力,因而值得推广。

  • 标签: 急性白血病 白血病复发儿童 心理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和急性白血的遗传学特征,及其二者之间的联系。方法应用骨髓细胞24小时短期培养法制备常规染色体,染色体G显带技术,对我院30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30例急性白血(AML)患者行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在30例MDS中13例患者检出异常染色体核型,占43.3%;19例MDS—RAEB和MDS—RAEBT患者中12例有异常染色体核型,占63.2%;11例MDS—RA患者中1例患者有异常染色体核型,占9.1%;可见MDS—RAEB和MDS—RAEBT患者比MDS—RA有较高异常核型检出率(p<0.05)。在30例急性白血患者中22例有异常染色体核型,占73.3%。MDS—RAEB和MDS—RAEBT患者总异常核型检出率与急性白血患者的相比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临床追踪调查可见核型异常者有较高的几率发展成白血,预后较差。结论细胞遗传学特征—染色体核型分析有利于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和急性白血的诊断,并能较正确的估计MDS的分型预后,判断MDS与急性白血的联系度。

  • 标签: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急性髓系白血病 细胞遗传学 染色体
  • 简介:摘要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急性白血的一种亚特殊亚型,该疾病是是由于染色体15和17之间易位导致的。本文将从病因、病理以及检测手段来阐述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的相关特征。

  • 标签: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病因 病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老年MDS转化急性白血联合采取IAG方案和地西他滨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对照组患者单独采取IAG方案治疗,观察组患者采取地西他滨和IAG的联合治疗方案。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06%,高于对照组的85.29%,差异显著(P<0.05);两组患者治疗的不良反应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对于老年MDS转化为AML患者采取地西他滨和IAG的联合治疗方案,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且安全较高。

  • 标签: MDS 急性髓系白血病 地西他滨 IAG方案
  • 简介:摘要目的对在急性白血巩固治疗中应用氟达拉滨联合中剂量阿糖胞苷治疗的效果进行探讨。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8年6月在本院接受巩固治疗的急性白血患者共78例,将其随机分组,给予氟达拉滨联合中剂量阿糖胞苷治疗者为实验组,给予氟达拉滨联合大剂量阿糖胞苷治疗者为对照组,每组39例患者。结果实验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氟达拉滨联合大剂量阿糖胞苷治疗相比,在急性白血巩固治疗中应用氟达拉滨联合中剂量阿糖胞苷治疗的效果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病情。

  • 标签: 氟达拉滨联合中剂量阿糖胞苷 急性髓系白血病巩固治疗 临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