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放射诊断急性肺栓塞的临床价值。方法将2017年2月—2018年2月我院收治的急性肺栓塞患者46例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接受放射诊断,分析患者的诊断情况。结果患者放射诊断中,MRI影像检出率明显高于CT诊断以及X线片检出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放射诊断急性肺栓塞,检出率较高,而其中MRI检查以及多排螺旋CT检查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放射诊断 急性肺栓塞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数字X线技师工作对放射医师诊断报告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医院数字X线片600张,对放射科医师诊断报告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数字X线拍摄体位导致图像质量下降的共51张,所占比例8.5%(51/600),而数字X线摄影扫描参数设定为主导致图像质量下降的共37张,占6.2%(37/600),其中这两种原因占比高于其他因素。结论为临床提供较准确的诊断信息,数字X线技师应熟悉数字X线的主要性能、检测方法、各部位拍摄体位及标准扫描参数,同时加强数字X线基础知识及操作技能。

  • 标签: 数字X线(DR)技师 放射诊断 报告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放射损伤临床是放射医学专业课程之一。临床上放射损伤患者少,放射损伤临床见习课常常没有真实病人供学生学习。教师单方面介绍病例,学生参与度低,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病案互动式讨论,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激发学生自己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 标签: 放射医学 病案互动讨论教学 教学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主要分析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放射影像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于2018年收治的60例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为观察对象,分别对患者实施3D-CAT与3D-DSA诊断,比较两种诊断方法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检测结果显示,3D-DSA的检出率为96.67%(58/60),3D-CAT的检出率为86.67%(52/60),两种方法检出率差异显著(P<0.05)。结论放射影像诊断方法在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诊断中,检出率优于3D-CAT,因此在临床上可推广应用。

  • 标签: 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放射影像诊断 CT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有效的鼻咽癌并发放射性口腔炎的护理方法。方法对20例鼻咽癌并发放射性口腔炎的患者,加强心理护理,饮食指导及根据放射性口腔黏膜炎的分级采取对症处理的方法。结果20例鼻咽癌并发放射性口腔炎的患者,全部治愈。结论通过恰当的治疗和护理措施,能够有效的治疗鼻咽癌患者接受放射治疗并发的放射性口腔炎,保证鼻咽癌治疗的顺利进行。

  • 标签: 鼻咽癌 放射性口腔炎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实验与近年来国内外参考文献,研究风险评估在放射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价值。方法运用“控制变量法”,收集于我院放射科住院治疗的6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研究样本,病例截取时间为2017年5月—2018年5月,将总样本随机且平均分为两组,34人/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护理手段,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护理手段的基础上,采用风险评估的护理方式。一段时间后,对两组的护理风险发生情况与患者对于护理的满意情况进行统计与对比。结果实验组患者无论是护理风险发生情况还是患者对于护理的满意情况都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结论风险评估在放射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良好,能够降低护理风险发生率,并且提高患者对于护理的满意度,值得应用。

  • 标签: 风险评估 放射科 护理 护理风险
  • 简介:摘要目的运用EORTCQLQ-C30中文版量表,研究普通放射治疗和调强放射治疗对宫颈癌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EORTCQLQ-C30中文版量表对宫颈癌普通放疗患者37例和调强放疗患者49例分别进行生活质量评估。结果调强放射治疗组,认知功能患者的躯体功能、角色功能、情绪功能、社会功能以及总健康状况均高于普通放疗组(P<0.05)。调强放射治疗的患者发生疲倦,恶心呕吐的少于普放患者;疼痛,呼吸气促,便秘、的发生率调强放射治疗低于普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宫颈癌患者生活质量,调强放射治疗与普通放射治疗相比,具有显著的优越性,副反应少,生活质量高。

  • 标签: EORTC QLQ-C30 中文版 宫颈癌 普通放射治疗 调强放射治疗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急性放射性食管炎是接受放射性治疗的恶性肿瘤患者最常见的剂量限制性毒副作用之一,发生几率高,持续时间长,症状影响重,且西医对该病的治疗方法单一、副作用较多,因此必须重视中医药对急性放射性食管炎的临床辨证论治之法。临床上常见的急性放射性食管炎为火热阴伤、瘀热互结、痰湿气滞和瘀肿肉腐四种证型,证治方药常以沙参麦冬汤、犀角地黄汤、六君子汤、血府逐瘀汤等经典方剂化裁而来。

  • 标签: 放射性食管炎 食管癌 放射性治疗 中医药 临证心得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乳腺癌保乳术患者实施的摆位误差。方法选择80例我院乳腺癌保乳后术接受调强放射治疗的患者,纳入时间为2016年1月—2018年12月,全部患者均在CT图像引导下实施调强放射治疗,对比CT图像引导前后第一次、第二次、第十次X方向、Y方向、Z方向摆位误差。结果CT图像引导后第一次、第二次、第十次放疗X方向、Y方向、Z方向摆位误差均低于引导前,两者差异显著(P<0.05)。结论乳腺癌保乳术后患者通过CT图像引导能够降低调强放射摆位误差,应予以临床应用。

  • 标签: 乳腺癌保乳术 调强放射 CT图像引导 摆位误差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环乳晕切口和传统放射状切口在乳腺纤维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16年8月-2018年7月本科接诊的乳腺纤维瘤病患60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分成研究和对照两组(n=30)。研究组实行环乳晕切口治疗,对照组实行传统放射状切口治疗。分析两组的治疗情况,比较乳房对称率和术中出血量等指标。结果研究组的住院时间和手术用时比对照组短,差异显著(P<0.05)。研究组的乳房对称率为86.67%,比对照组的66.67%高,差异显著(P<0.05)。研究组的术中出血量为(63.15±10.28)ml,比对照组的(93.69±12.15)ml少,差异显著(P<0.05)。结论采取环乳晕切口疗法对乳腺纤维瘤病患进行治疗,可取得比传统放射状切口更为显著的疗效,建议采纳。

  • 标签: 环乳晕切口 术中出血量 乳腺纤维瘤 传统放射状切口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患者在全脑放射的基础上采用吉非替尼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6月—2018年11月收治的44例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患者,随机分为单纯采用全脑放射治疗的对照组(n=22)与联合吉非替尼治疗的实验组(n=22),对比临床疗效。结果实验组疾病控制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对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患者在采用全脑放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吉非替尼治疗效果理想,且不会导致患者耐受性降低。

  • 标签: 吉非替尼 全脑放疗 非小细胞肺癌 脑转移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高压注射器CT血管造影检查中应用放射专业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9月本院72例接受CT血管造影检查的患者,根据随机化原则分为A组和B组,A组(n=36)采用常规护理,B组(n=36)采用放射专业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B组一次性造影检查成功率高于A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A组,疼痛评分小于A组各项指标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放射专业护理应用在高压注射器CT血管造影检查中效果显著,疼痛轻,可靠安全,值得应用。

  • 标签: CT血管造影 放射专业护理 疼痛 高压注射器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骨质疏松患者测定中实施数字化放射影像与X线影像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接受骨密度测定的骨质疏松患者105例进行观察,针对105例患者分别实施数字化放射影像(实验组)与X线影像检查(参照组),对比两组检查方式的价值。结果两组骨质疏松患者检查后对比的诊断准确率、特异性、敏感度、辐射量、测定所需时间等各项指标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针对骨质疏松患者实施骨密度测定过程中给予数字化放射影像的检查价值更为显著,能缩短测定时间,减少辐射量,提高诊断准确性。

  • 标签: 骨质疏松 数字化放射影像 X线影像 测定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单纯调强放射治疗或者结合化疗对局部区域晚期喉癌的疗效和相关毒副作用。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56例局部区域晚期喉癌患者,其中78例患者采用单纯调强放射治疗,作为对照组,78例患者联合使用结合化疗,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4.87%,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78.21%,组间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放射结合化疗对局部区域晚期喉癌进行治疗,能够明显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改善患者远期生存质量,值得使用。

  • 标签: 局部区域晚期喉癌 放射治疗 化疗 毒副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