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8
35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术前延迟时间给急性阑尾炎患者的临床治疗带来的影响。方法选取800例行阑尾切除术治疗的急性阑尾炎患者,对其临床治疗资料开展回顾性分析,分析术前延迟时间与手术结束后患者的住院时间等术后事件存在的关系。结果患者术前延迟时间的长短尤其是入院前的延迟时间对于急性阑尾炎的病理检查结果有着十分密切的影响(P<0.0001)。术前延迟时间越长,患者出现晚期阑尾炎的风险越大,两者间成正比关系(P<0.0001)。结论针对急性阑尾炎患者,及时开展手术治疗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术前延迟会给患者的临床治疗造成很大不安全性。

  • 标签: 急性阑尾炎 阑尾切除术 延迟时间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急诊介入治疗时间及其延误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93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并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的患者资料,并采用Logistic分析延误因素。结果胸痛程度、胸痛病史与院前时间延误相关(P<0.05),首次心电图时间、医患沟通时间、转运导管室时间与院内时间延误相关(P<0.05)。结论胸痛程度和症状是否间断是影响患者及时就诊的主要原因,首次心电图记录、医患术前沟通和转送导管室等时间是延长门-球时间主要因素。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介入治疗时间 延迟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回顾分析三甲医院10年住院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延迟时间变化趋势。方法以贵州医科大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为例横断面回顾性调查2001、2006、2011三个时间点出院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的病例,对比基础情况、就诊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结果2001年共收治18例AMI患者,2006年共收治36例AMI患者,2011共收治110例AMI患者。组间年龄、性别(P>0.05)。就诊时间延长(P<0.05)。住院时间及出院情况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院前延迟时间>24h失去最佳治疗时机患者仍然较多,需加强AMI社会宣传及公众卫生知识普及,各级医师应加强对AMI相关指南学习。2.本研究中住院时间及住院死亡率未见明显改善,考虑与院前延迟时间增加有关,提高AMI患者疗效需综合考虑多因素原因。

  • 标签: 心肌梗死 院前延迟 回顾
  • 简介:摘要目的对无创呼吸机不同治疗时间对COPD急性发作期患者的疗效进行分析探讨。方法将于我院进行治疗的COPD急性发作期患者48例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均为24例,分别以不同治疗时间下治疗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早期无创呼吸机治疗下的临床指标变化情况均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较高,无严重的副作用发生,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COPD)急性发作期患者在早期应用无创呼吸机治疗效果更为突出,且无副作用出现安全性高。

  • 标签: 无创正压通气治疗 治疗时机 COPD急性发作期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盐酸帕洛诺司琼不同使用时间预防PDD化疗所致延迟性恶心、呕吐的效果分析。方法对符合入组标准患者分成两组,A组203例第一天化疗前30分钟应用盐酸帕洛诺司琼0.25mg静脉+托烷司琼4mg推注。B组229例第一天化疗前30分钟应用托烷司琼4mg静脉推注,第三天结束后应用盐酸帕洛诺司琼0.25mg静脉推注。患者出院时发放调查问卷,21天后返院进行第二次化疗时收回调查表。结果对所有患者发放调查表共627份,收回541份,有效432份。第三天化疗结束后应用盐酸帕洛诺司琼B组比第一天化疗前30分钟应用盐酸帕洛诺司琼A组预防延迟性恶心、呕吐第48小时72小时5天7天缓解率更为有效。两组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化疗第三天结束后应用盐酸帕洛诺司琼比第一天化疗30分钟应用更能有效预防化疗所致延迟性恶心.呕吐。

  • 标签: 盐酸帕洛诺司琼 使用时间 延迟性恶心.呕吐
  • 简介:摘要目的做好病案归档的管理工作。方法对病案延迟归档原因进行分析,采取严格执行病案回收制度;改变催交方式;并公布每月超期归档情况等措施。结果病案按期归档率由55.3%上升到85%以上。结论加强病案管理工作,抓好病案归档这个首要环节,实现病案信息的有效作用。

  • 标签: 病案 延迟归档 原因分析 对策
  • 简介:摘要通过对医院归档病案现状的调查,分析医院归档延迟的原因,如医师的法律意识淡薄、医护人员对病案缺乏重视、科主任审签不及时、监管力度不够、信息化系统不健全等,提出了相应的措施,加强医师的法律意识教育、提高医务人员的重视、加强科主任管理、加大监管力度、完善医院信息化系统等,以期做好医院的病案归档工作,抓好病案归档这个首要环节,实现病案信息的有效利用。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军人下肢疲劳骨折延迟诊断原因分析,从而引起各级组织对疲劳骨折早期诊断的高度重视,提出预防及重视方法。方法收集2011-2013年间延迟诊断的疲劳骨折病例26例,对其原因进行总结分析。结果延迟诊断原因较多,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训练任务重;就诊困难;基层卫生人员诊断水平较低;早期X表现阴性;新兵刚入伍,心理素质差,不敢言语;自身不够重视等。结论军人疲劳骨折发生率较高,延迟诊断对后期治疗及恢复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严重影响战士身心健康和部队战斗力,应引起高度重视,积极采取预防措施,减少延迟诊断发生率。

  • 标签: 军人 下肢 疲劳骨折 延迟诊断 原因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老年患者全身麻醉后苏醒延迟的病因及护理措施。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月至2014年1月间发生全麻后苏醒延迟的老年患者40例,并对苏醒延迟的原因及护理措施开展回顾性分析。结果40例老年患者均安全度过全麻恢复阶段,未出现任何严重的并发疾病。全麻后苏醒延迟的主要原因是麻醉用药代谢缓慢,其次还有肝肾功能减退、药物分布容积下降及术前睡眠时长较短,术后体温偏低等。结论40例老年病患全麻后苏醒延迟的病因较复杂,需及时查明原因,并采取有效的处理手段,避免并发疾病的出现。

  • 标签: 苏醒延迟 全身麻醉 老年患者 病因 麻醉用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烧伤休克患者应用延迟复苏补液治疗的效果。方法抽取2017年2月-2018年5月54例在我院接受烧伤休克治疗的患者,依照补液公式为所有患者进行复苏补液治疗,第一个24h复苏补液量为体重×烧伤面积×1.5ml+2000ml5%葡萄糖,晶胶体比例为11或者21,确保成年患者每小时尿量保持为80ml,小儿尿量为1ml/(kg·h)。第二个24h复苏补液量减半,采用电解质液、水、胶体、碳酸氢钠以及利尿剂等药物对患者进行治疗,分析患者复苏补液治疗效果以及延迟复苏治疗烧伤后不同时间患者预后情况。结果51例患者复苏成功,成功率为94.44%,3例患者复苏失败,失败率为5.56%。痛通过对复苏补液治疗时间分析延迟复苏治疗继烧伤后≤6h患者复苏时间<24h比率高于继烧伤时间>6h患者,感染率以及病死率明显更低,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补液量>3000ml比率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延迟复苏治疗继烧伤时间越短越能够使患者病死率以及感染率得到明显降低,对于提升患者的生存率有重要价值。

  • 标签: 烧伤休克 延迟复苏补液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乳头状肿瘤术中快速病理误诊原因,探讨避免误诊的措施。方法对我科室术中快速误诊的4例乳头状肿瘤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例乳头状肿瘤,2例不典型增生误诊为癌,2例癌误诊为乳头状瘤。结论对乳头状肿瘤认识不足是导致误诊的主要原因,加强病理医生对快速病理经验的积累,可避免或减少对该类肿瘤的误诊。

  • 标签: 冷冻快速 延迟诊断 误诊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术后苏醒延迟的原因及处理方法,为进一步提高麻醉的质量和安全性。方法对13例全麻苏醒延迟患者给予临床分析结果全麻后苏醒延迟与麻醉药物绝对或相对过量、机体代谢紊乱、体温过低、术前有效睡眠时间不足等有关。结论全麻后苏醒延迟可由多种原因引起,积极探求原因并治疗可避免不良事件发生。

  • 标签: 全麻后苏醒延迟 原因 处理办法
  • 简介:摘要患者,男,59岁,以“喉癌手术后半年,检查发现喉部新生物1+周”入院,于全麻下行支撑喉镜下喉部肿物切除术,给予琥珀胆碱(司可林)诱导,患者出现苏醒延迟,本次胆碱酯酶为168U/L,考虑为喉癌术后曾行放化疗导致胆碱酯酶缺乏引起。

  • 标签: 琥珀胆碱 胆碱酯酶 苏醒延迟 放化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胫腓骨骨折固定术后骨折延迟愈合的原因。方法对2010年5月-2012年5月就诊于我院的15例胫腓骨骨折患者行固定术后骨延迟愈合的原因进行研究。结果15例骨折延迟愈合患者经处理后均痊愈,随访6-20个月,平均愈合时间5个月,所有患肢功能恢复良好。结论胫腓骨骨折固定术虽然疗效确切,但手术对临床医师技术和医疗设备要求都较高,术前、术中及术后任何一个环节失误,都有可能导致骨折延迟愈合。

  • 标签: 胫腓骨骨折 固定术 延迟愈合 原因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就医延迟时间及影响因素。方法对65例老年心肌梗死病人和68例对照组心肌梗死病人就医延迟时间和影响因素进行回顾性问卷调查。结果老年心肌梗死病人就医延迟的中位时间是250min,因素包括老年人心肌梗死发作时症状不典型,不能将症状与急性心肌梗死相联系,独居,就医不便,经济因素,抵触或害怕就医心理等。结论针对老人就医延迟的因素,医务人员应加强对老年心肌梗死各种症状的宣教,告知老年人及时就医的重要性,对独居老人提供预防知识,为老年心梗病人开通就诊方便通道,缩短就医时间,指导家属关爱老人,消除心理障碍,缩短就医延迟时间

  • 标签: 老年心肌梗死 就医延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胸腰椎结核术中多体位变换的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于我院进行前路内固定、胸腹膜外结核病灶清除、植骨术的患者75例,术中给予一般常规护理作为对照组;选取2014年2月~2015年2月于我院进行前路内固定、胸腹膜外结核病灶清除、植骨术的患者75例,术中给予多体位变换护理,作为观察组;在患者术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75例患者在接受上述护理之后,总有效率为97.33%;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为69.33%。观察组患者护理有效率和显效率要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治疗效果比较具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临床上对胸腰椎结核患者进行护理治疗时,可以采用多体位变换的护理方法,能有效改善患者护理效果,降低并发症的产生,获得非常理想的护理效果,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 标签: 胸腰椎结核 术中 多体位变换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胸腹外伤致脾脏延迟性破裂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30例胸腹部外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受伤的原因及诊疗经过,根据患者详细的体检报告和辅助检查,对患者作出治疗方案。结果30例患者经过治疗后均患者痊愈出院,住院时间约为1.5周—2周。结论胸腹器官较多,一但发生胸腹部外伤应详细的进行各种检查,以及早确诊所损伤的器官,为临床诊断提供正确的诊断依据和治疗方法,并对患者做好观察和随访工作。

  • 标签: 延迟性脾破裂 胸腹联合伤 休克 外伤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腹部闭合性损伤小肠破例的延迟诊断的原因,提高早期诊断率。方法系统回顾我科2009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26例小肠破例延迟诊断治疗的临床资料,总结查找早期延迟诊断的因素。结果通过病因分析和腹部体征、及动态腹部超声、CT检查、腹腔灌洗等,能提高腹部闭合性损伤小肠破裂的早期诊断率。结论腹部闭合性损伤致小肠破裂因早期腹部症状轻,常规的腹部超声、立位拍片或腹部CT早期阳性率低,或合并其他脏器损伤,忽略腹部损伤是造成延迟诊断的主要原因。

  • 标签: 小肠破裂 延迟诊断
  • 简介:摘要当前,超声心动图检测心功能的可靠性、可行性及优越性已被学科研究与临床实践所证明。超声心动图已成为诊断心脏疾病方面一种很有价值的方法。然而,日常工作中超声心功能测值不稳定和与临床表现不符的情况时有出现,导致人们对于超声技术估测心脏功能的正确性产生质疑。制定统一的超声心动图检测心功能操作规范、适应证及适用于我国超声心功能各种指标的正常值,十分迫切。临床实践证明,体位的变换会影响超声心动图的检测指数。本文就心脏超声检查中变换体位的应用及影响予以综述。

  • 标签: 变换体位 心脏超声检查 应用